最近韓國企業在華的經營狀況似乎都不怎麼好,特別是零售百貨方面虧損嚴重,迎來了一波關店潮。
繼韓媒昨天曝出樂天將出售在華超市業務後,另一家在中國經營了20年的韓國大型超市易買得也在一夜之間關閉了上海的幾家店面,員工因為對後續安置問題不滿,甚至貼出了標語討薪。
易買得是韓國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零售品牌,從1997年至今已經經營了20年,因為中國市場廣闊,曾定下了開設1000家門店的計劃,並選擇與上海九百和天津泰達作為合作夥伴,因此這次關閉的門店主要集中的天津和華東地區。
不過,隨著中國零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易買得從2011年開始效益下滑連年虧損。
面對日益嚴重的虧損,易買得不得不通過關閉虧損門店止損,合作方也退出。早在今年3月底,上海老西門店正式關閉,最近剩下的幾家店也相繼關停。
9月14日,易買得超市貼出員工安置方案公告,告知旗下員工「公司於2017年9月11日與正大集團旗下上海愛蓮超市有限公司籤約」,上海愛蓮超市有限公司正式取得上海易買得超市有限公司、崑山易買得超市購物中心有限公司及上海新易百貨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及旗下屬門店(瑞虹店、牡丹江店、南橋店、長江店、花橋店)的經營權。
20年前,這家韓國最大零售集團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大型超市風風火火挺進中國市場。
20年後的今天,易買得卻以轉讓門店的方式黯然離場。就在一夜之間,上海僅存的幾家易買得全部停業,員工對後續安置問題不滿,消費者也都白跑一趟,對易買得是否會重新開業心生疑慮。
多名消費者反映,易買得本土化做得不夠,在裝修賣場、商品布置等方面都照搬韓國模式,並不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
與本土零售商相比,易買得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並不具有競爭力。據韓媒報導,未來,易買得將把重心轉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