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四年駐村讓我成長丨貞豐縣者相鎮旗上村第一書記...

2020-12-19 天眼新聞

2017年4月,我被組織安排到者相鎮深度貧困村旗上村任第一書記。

在我的印象中,者相鎮是城鎮建設比較完善的,不應該會有深度貧困村存在。但第一次進村,從貞豐到者相鎮,越往村走,路越來越窄,草越來越深。  到村後,我發現整個村只有一條硬化水泥路。房屋多為瓦房,產業也沒有,村民全靠種植玉米生活,種出來的玉米個頭還很小。1042戶5470人的旗上村,貧困發生率達37.6%。

蒙仕頓(左)和村民交談

當晚,我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組織既然安排我到村裡任第一書記,作為一名黨員,我一定要把它搞好。  村支書韋興文統計了全村每個組條件最差的村民名單,花了兩周時間,我走訪了名單上所有的人員,平均每個組都有六七名條件特別困難的群眾存在。  全村共有14個自然村寨,有七個組全在山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一塊平整的土地,最遠的寨子離活動室二十多千米,走路要走兩小時。

現在的旗上村

了解完村裡情況,便著手解決住房問題,號召群眾搬遷。村裡老人思想觀念老舊不肯搬遷,我們就以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為突破口。通過不斷入戶走訪、宣傳、動員,目前已搬遷330戶1755人,對於沒有搬遷的實施危房改造。  腰包鼓不起來,談何脫貧?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讓村民真正脫離貧困。在走訪中發現,旗上村有花椒種植歷史,且地勢適合花椒生長,於是決定發展花椒產業。  當時村民們不理解,都說:「我要種包穀、種米,花椒又吃不飽。」通過村支兩委的不斷努力,最終實現了花椒種植2100餘畝,平均畝產值8000元。吃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現在村民們對於花椒產業發展不再抗拒。

村民鄔邦發寫的感謝

「當我要走的時候,村裡面一定會四通八達,放牛都有路,出門不用踩泥巴,晚上走路不用打電筒。」  現在,村裡有10條16.4千米通組路、4條9.7千米「組組通」道路,10餘千米串戶路,186盞太陽能路燈,3個公廁,15個垃圾貨櫃,1輛垃圾車。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7.6%降至2019年的2.3%,今年已實現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將近四年的駐村時間,讓我成長了許多。思想上變得更成熟,不再是個僅有一腔幹勁卻沒有工作思路的「愣頭青」。  現在,村民長時間看不到我,都會主動詢問我是不是要走了,讓我就算離開了也要常回來看看;村民鄔邦發還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我,言語簡單,卻是對我最大的認可。  【人物小傳】   蒙仕頓,男,中共黨員,貞豐縣自然資源局工作員,2017年4月到貞豐縣者相鎮旗上村任第一書記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黃飛鴻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回首過去,我無怨無悔丨貞豐縣魯容鄉板繞村原第一...
    我叫藍治清,2016年4月13日被單位(貞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到貞豐縣魯容鄉板繞村擔任第一書記。現如今,我還清晰地記得報到當天的場景,盤山公路、沙石通村路、叢山峻岭、大峽谷……路上我一直安慰自己:「應該快到了吧。」到村後,從未坐過盤山、臨江公路的我,腿仍有些發抖,語速也不受控制。這是我對魯容鄉的第一印象。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近四年的時間,我帶領村支兩委共銷售黑毛豬100多頭,價值30多萬元,農產品果蔬近十萬斤,價值20萬元,馬尾繡製品45件套,價值5萬多元。如今的溫泉村,產業遍地開花,村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駐村「五味」丨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
    我叫徐嘯,是遵義市新蒲新區組織人事部組織科的一名幹部,也是新蒲新區新舟鎮平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平溪村已有2年零8個月了,近1000天的駐村生活,有汗水有淚水、有歡聲有笑語、有精彩有欣慰,可謂是「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巴臺村給了我歷練成長的機會丨獨山縣百泉鎮巴臺...
    2017年5月18日,我作為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被安排到百泉鎮巴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到如今駐村已有3年多時間了。一路走來感觸頗深,收穫很多;我始終以工作職責要求自己,傾注了真情,使出全身力氣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昊...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扶貧工作中,不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工作上施展「繡花工」,還是幫扶幹部、人民群眾群策群力,主動擔當作為。都不斷湧現出很多勵志的故事,每一個為脫貧攻堅而努力的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見證者、經歷者。都為脫貧攻堅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永不變丨清鎮市麥格鄉原龍窩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叫王炎,兩年前,我被單位派到貴陽市清鎮市麥格鄉龍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清鎮市麥格鄉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在駐村工作中,我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裡常年生活及生產用水基本都是靠挑水,而年輕力壯的人都已外出務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吃水、用水實在太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牢記使命 紮根基層丨荔波縣益覺村第一書記蒙建骨
    我叫蒙建骨,2017年2月初,由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編委辦派到甲良鎮益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不簡單,事多人少,很多工作只好自己扛,每天幹到十一、二點,放棄了所有的假期一頭扎在益覺村,想抽空回家看看都沒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群眾解難題丨桐梓縣風水鎮坪子村駐村第一...
    「大家好,我是桐梓縣水務局下派到坪子村的駐村書記,我叫王登,我的電話是……」還記得剛來時,為了讓群眾記住我,每次開會我都會這樣自我介紹。  一個背包、一個筆記本、一輛摩託車是我駐村以來的標配。  2016年6月,我到桐梓縣風水鎮坪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不知不覺,駐村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這四年多以來,我從信心滿滿到忐忑不安,再到如今的樂在其中,經歷了許多,改變了許多,更收穫了許多。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用情駐村|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第一...
    我叫李凱,2018年,我被派往大方縣達溪鎮椒子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用汗水換來了椒子山村843戶2893人的幸福生活。  來到椒子山村以前,椒子山村基本沒有像樣的產業,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到椒子山村以後,我與村支兩委一起遍訪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根據村情制定相應幫扶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駐村第一...
    2018年6月,我所在單位冊亨縣人民醫院,選派我到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有幸參加這次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作為黨員幹部,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駐村幫扶已近三年。兩年多的基層磨礪,我更深知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加堅定當初深入一線的選擇。有單位作為後盾支持,我的駐村幫扶也更加有力量。開展義診活動學醫為民,深入一線幫扶。駐村期間,我始終堅定「學醫為民,醫路跟黨」的信念。
  • 「我的扶貧故事」滿懷豪情繼續奮戰丨冊亨縣八渡鎮者弄村駐村幹部...
    2018年10月,我與者弄村的駐村情緣,由此開始。乾淨、整潔,村容村貌好、群眾質樸善良,是冊亨縣八渡鎮者弄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駐村伊始,為了儘快融入工作,掌握村情民意,在村小組長的帶領下,我開始對全村群眾進行走訪,通過宣傳政策,制定幫扶措施,幫助爭取扶貧產業,一來二去我很快成了群眾們所熟知的「小趙」。  者弄村是二類貧困村,交通不便、地處偏僻是影響群眾脫貧致富的最大阻礙。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這一年丨羅甸縣紅水河鎮羅暮村第一書記田漢
    我是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應急搶險總隊副總隊長田漢,2019年5月派駐羅甸縣紅水河鎮羅暮村任第一書記。駐村這一年,我離開了喧鬧的城市,駐在了羅甸縣南部偏遠的深度貧困村——羅暮村。彎彎曲曲的村組路、參差不齊的民房、畜糞遍地的院落、破舊的豬圈牛棚、荒廢的土地等讓我在寂寞的夜晚深思。
  • 「我的扶貧故事」拄拐丈量扶貧路丨冊亨縣雙江鎮央繞村第一書記陳...
    「書記,冰箱裡有肉,米在放電磁爐下面的柜子裡,我在工地上班招呼不了你了,你自家做飯吃吧!」這句話,冊亨縣雙江鎮央繞村偉細組村民羅元安對我說過很多遍。我找準時機「子彈上膛」開口動員羅元安搬遷,但羅元安一聽,又是來勸搬遷的,嘴角一收,瞬間就變了臉。  回到村委會,駐村幹部和村支書異口同聲地問我:「書記,吃閉門羹了吧?早就跟你說了他對搬遷很牴觸。」  因偉細組屬於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曾有人還因災失去了生命。偉細村民必須搬遷,這是不可動搖的。
  • 「我的扶貧故事」任職期滿,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丨桐梓縣新站鎮捷陣...
    我叫宋傑,今年45歲,多彩貴州網行政中心綜合行政科科長。2017年10月,我到桐梓縣新站鎮捷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三年多的駐村工作,我早已把這裡當成我的家,把村民當成我的家人,用心、用情去幫助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