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當廢銅賣掉的文物,價值媲美「馬踏飛燕」,現成為鎮館之寶

2020-12-13 歷史來揭秘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天祝藏族自治縣的農民在地裡做農活的時候,突然挖出了一個洞穴。膽大的農民繼續往洞中深處挖去,竟然從洞穴中挖出了兩個銅馬和一個銅牛,因為時間久遠,而當時人們有沒有什麼保護文物的意識,所以兩個銅馬被當場遺棄,銅牛因為質地比較厚實,所以被村民們運回了村中。

被村民拉回村中的銅牛並沒有受到好的待遇,而是被輾轉拉到了廢品回收站,不過當時廢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有著一定的文物知識,拒絕回收這個銅牛,並囑託村民回去請示領導來看一下這個銅牛。於是這個銅牛再一次被拉了回來,村民們請示過領導卻沒有受到重視,下令將其丟在庫房中。就這樣一丟就是六年的時間,在村民們的重新收拾庫房的時候決定再把這個銅牛拉倒廢品回收站,而且還換了180塊錢回來。

幸好當時天祝自治縣文物館的一位領導聽說了此事,在銅牛進焚化爐之前出了雙倍的價格買回了這個銅牛,並且將它放到了博物館之中,不過銅牛的價值只是提升到了文物這一等級,其真正的價值依然沒人發現。直到1990年,這個銅牛意外的出國展覽,並且引起了當地專家的重視,這才正式的進入人們的眼球。回國之後,甘肅博物館將其視為國家一級文物,並於1997年被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如今收藏於甘肅博物館,與「馬踏飛燕」媲美,成為鎮館之寶。

青銅牛的價值得到承認之後,卻依然有著許多的未解之謎。它是何人的物品?又是從何而來的?在何時製造的?這些問題都讓專家們一頭霧水,困惑了專家們四十多年,卻一直得不到答案。

相關焦點

  • 此文物價值堪比馬踏飛燕,曾差點在廢品站被毀,如今已是鎮館之寶
    此文物價值堪比馬踏飛燕,曾差點在廢品站被毀,如今已是鎮館之寶說起馬踏飛燕,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東漢銅奔馬了,沒錯就是那件在雷臺漢墓出土的青銅器,造型生動,>比例準確,被甘肅省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同時也是國寶級文物。
  • 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國寶級文物,它美得驚人
    此圖片來自網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的「馬踏飛燕」。這件東漢青銅器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你看它矯健俊美的形象,軀幹壯實四肢修長,昂揚自奮蹄的騰躍而起,蹄輕尾楊, 昂首嘶鳴,飛馳向前,三足騰空,一足踏燕,足下飛燕驚覺回首,它可能早已遠去不見了蹤影。生動的形象充滿活力,在玻璃罩中呼之欲出。
  •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 」雲博這件鎮館之寶大有來歷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很高興在#百家文瀾:博物館探秘#活動中給大家接著分享一些博物館館藏國寶的故事,今天是第七期,今天我們聊一下雲南省博物館館藏的鎮館之寶,也是雲南古文明的代表之作--牛虎銅案的故事。
  • 差一點被當廢銅賣掉的馬踏飛燕,為何一直是側面照,結果一看便知
    當地文物部門的專家抓緊趕去,只不過這次他們又姍姍來遲了。諾大的古墓幾乎被洗劫一空,零零散散地亂放一氣。無奈的專家只好把目標放在第一批發現古墓的農民工。於是在一番較勁後,農民工認輸,為了不背責任,他們帶專家去庫房看那堆廢銅爛鐵。
  • 文物背後故事:郭沫若命名「馬踏飛燕」(圖)
    「馬踏飛燕」是郭沫若命名的  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的22家文博單位,拿出自家的鎮館之寶,於6月14日起在省博物館舉辦「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文物展,引起眾多瀋陽人的關注。記者在展出現場採訪了專家,請他們講述其中一些文物背後的故事。
  • 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是國寶級文物,險些當做廢品賣了
    中國旅遊標誌 馬踏飛燕 寓意是咱們國家的旅遊業能夠不斷地騰飛跨越和發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雕塑是有原型的,而且還是價值連城,禁止出國展出的驚世國寶!就是這樣一件頂級的國寶,當年差點兒被當做廢品,當做了廢銅爛鐵差點給賣了。
  • 「馬踏飛燕」要改名?網友:沒有比這個更適合的名字了
    絕大多數去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這座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青銅器因造型優美一直備受關注,但對於它的名稱,學者及歷史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存有爭議。199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的通知》,並開始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用的就是「馬踏飛燕」。凡是當選的城市,都會修建「馬踏飛燕」造型的雕塑,「馬踏飛燕」由此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1986年「馬踏飛燕」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馬踏飛燕」人人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專家:怕你忍不住笑出聲
    馬踏飛燕出土於1969年10月,當時甘肅省武威縣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結果挖到了一個古代的墓葬,據考古學家分析,這應該是東漢晚期一位將軍的磚石墓葬,而馬踏飛燕就是隨葬品中價值最高的一件。當時這個墓葬出土了99件銅車馬儀仗俑,所有的馬匹都是靜止狀態,唯有這一匹馬踏飛燕姿態靈動。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不過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裡,實際展示了11件(組)藏品。不過講解員「小姐姐」自始至終只對一件文物,提到「鎮館之寶」四個字。這就是世人皆知的「銅奔馬」,以前曾被叫做「馬踏飛燕」。甘肅省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兩個展館就是「絲綢之路」展和彩陶展。
  • 「馬踏飛燕」是一個美麗的錯誤?這件文物有什麼故事
    「馬踏飛燕」大家都知道啊,說這不是中國旅遊的標誌嘛。這名字從1971年一直叫到了2018年,叫了快半個世紀了,突然改口了。那麼這名字誰起的呢?據說1971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去甘肅省博物館參觀的時候,對這件器物特別感興趣,陪同的工作人員就問,「我們都管它叫『馬踏飛燕』,您覺得合適嗎?」郭沫若聽了以後說「這名字起的好。」為什麼這名字起的好呢?因為這名字特別文學。可現在突然覺得這名字不好了,改了。文學改科學,科學講究嚴謹。
  • 著名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從不拍正面照?那還不是因為馬的……
    不過它算是例外,出土了各種銅人、銅車、銅牛,數量還不少,有近200件,其中就有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但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將其稱為「銅奔馬」,所以,以下內容我們會遵循學術界的叫法,將其稱為「銅奔馬」)。
  •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中國博物館的5大鎮館之寶,每件都不能用金錢衡量,你知道幾件? 1.馬踏飛燕: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銅奔馬等,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為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已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擁有非凡的意義!不是金錢所能衡量!
  • 究竟是「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官方微信號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由此引發了媒體和網友熱議。二排左一為銅奔馬郵票對於馬踏飛燕,集郵愛好者都略知一二,因為它曾多次登上中國郵票。1973年11月20日,原郵電部發行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編號郵票一套12枚,其中面值8分的一枚採用了這件銅奔馬為票圖。
  • 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讓國人認識武威
    其實武威並不是無景點可看,古代的涼洲就是現在的武威,涼洲詞很多人都讀過,還有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就是武威的雷臺漢墓出土的,還有文廟也是4A級景點,海藏寺也有特色,據說還與藏傳佛教有著淵源,等等這些景點都是在市裡,市郊還有一些景點。
  • 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原標題: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馬踏飛燕已經是國人熟知的文物了,1969年在雷臺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中出土,現在被甘肅博物館收藏,馬踏飛燕的地位也非常的高,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原標題:「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銅奔馬(東漢 武威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   首師大考古系:「馬踏飛燕」應為「馬踏匈奴鷹」   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於2020年8月26日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發現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一隻鷹。經過比對相關考古資料,分析研究後,寧強認為應將「馬踏飛燕」銅奔馬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 中國出土的文物中,為何要把「馬踏飛燕」作為代表中國旅遊標誌?
    華夏五千年,中國出土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下到明清時期,可謂是不計其數,但偏偏在1983年10月,把出土的『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這是為何呢?「馬踏飛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馬踏飛燕」是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縣的一件文物。其造型是一匹駿馬,作風馳電掣般的奔馳狀。最動人處是駿馬的右後蹄附一飛鳥,其形似燕,故稱之為「馬踏飛燕」。
  • 大名鼎鼎的文物「馬踏飛燕」踏的可能不是燕子
    東漢 馬踏飛燕(甘肅博物館藏) 如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畫面是一株枝繁葉茂、花朵盛開的杏樹,另有一對飛燕繞著杏樹竊竊私語。此圖雖名為「杏林春燕」,表面上看,似乎是表達春光之美好。實則不然,「杏林春燕」是一個科舉時代的典故。在唐代,每年春季由尚書省禮部主持全國科考,舉子及第後,還要通過吏部的考核才能任職,稱為「銓試」或「關試」。
  • 你知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在哪兒嗎?為何一條腿站立卻不倒
    說到馬踏飛燕,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雕像,因為它是中國旅遊的標誌,很多旅遊城市也都會有馬踏飛燕的雕塑,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有學過關於馬踏飛燕的課文,但是你知道馬踏飛燕收藏在哪座博物館嗎?馬踏飛燕的造型雖然很酷很飄逸,但是一條腿站立的馬踏飛燕是如何穩穩噹噹站立的呢?
  • 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肉形石馬踏飛燕金縷玉衣杜虎符,難分高下
    圖中這個是山西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晉侯鳥尊,這個鳥尊是一隻鳳鳥回眸的造型,鳳鳥背上還有一隻小鳥,是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鳥尾巴上是一隻大象頭,造型寫實,布滿紋飾。堪稱精品。中國旅遊的標誌,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東漢銅奔馬,最熟知的名字就是馬踏飛燕,小學課本上都有,現在甘肅蘭州火車站門口也是這個雕塑。這件文物是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是東漢的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