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是很善於總結的,比如浮漂的訊號,釣友們將常見的咬鉤漂相,總結出三句口訣,只要一一對應,漂一動就提竿,竿竿都有口。
這三句口訣,分別對應了鯽魚、鯉魚、草魚三種常見淡水魚,雖然沒有包含這三種魚的所有咬鉤漂相,但都屬於這三種淡水魚的典型中鉤漂相。
草魚喜帶浮漂走,漂移提竿就有口,鯉魚咬鉤起起伏,硬拉猛拽不脫鉤,鯽魚提竿不要急,浮漂升停必有口,那麼這三句口訣,分別怎麼理解呢?
第一句、草魚喜帶浮漂走,漂移提竿就有口
草魚體型大,在水中移動速度快,但是在咬鉤的時候,就算感覺到口中異物感強烈,也不能馬上轉身逃竄。
所以會依照慣性,慢慢前衝,漂相則表現為浮漂打斜,緩緩移動,這種漂相,釣魚人稱之為移漂。
浮漂打斜,移動的幅度越小,說明咬鉤的草魚體型越大,只要浮漂在移動,及時提竿,多半都能刺魚成功。
草魚的移漂,和小魚鬧窩的移漂,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草魚給口的移漂,幅度很小,仿佛中鉤魚沒什麼氣力逃離,但是浮漂移動的距離很長,甚至能繃緊風線。
小魚鬧窩造成的移漂,浮漂移動的距離很短,更像是浮漂在打圈,而且伴隨著移漂,浮漂還在水中上下起伏,非常容易區分。
第二句、鯉魚咬鉤起起伏,硬拉猛拽不脫鉤
鯉魚是底棲、底食、底遊魚種,通俗的理解,就是吃喝拉撒都在水底,除非水底溶氧發生濱化,一般不輕易游離水底。
所以鯉魚的吻骨發達,所有能吸入魚唇的食物,都會嘗試一二,所以鯉魚養成了涮餌、試餌的習慣。
鯉魚進窩吞食鉤餌,並不會馬上就大力吸食、快速吞咽,而是會吸食入唇,又馬上吐出,所以浮漂會出現輕微的上下點動。
從水面上看,浮漂出現輕微的上下起伏,但是,這種起伏,幅度很小,不像小魚鬧窩,浮漂的起伏僅僅只有半目到一目之間的幅度。
而判斷鯉魚給死口的漂相,要麼黑漂,要麼大頓口,漂相比較簡單,只要出現這兩種漂相,馬上提竿,生拉硬拽即可,不用擔心拉裂魚唇、鯉魚脫鉤。
第三句、鯽魚提竿不要急,浮漂升停必有口
鯽魚是底棲、全水層進食的魚種,又因為體型不大,所以釣鯽魚,最常見的漂相,則是頂漂。
這是因為鯽魚吞食,有抬頭遊走的習慣,當然,不是鯽魚所有的吃口動作,都是如此,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鯽魚吞食之後,感到有異物感時,確實會抬頭遊走。
表現到漂相,就會導致浮漂上頂,但是,不是說浮漂上升就一定會能抓口成功,而是要等到浮漂上升,出現停頓,也就是浮漂升停。
浮漂的上升過程中出現停頓,則說明至少有一枚魚鉤被吞食到魚唇中,此時提竿,抓口成功率是最高的。
對老鳥來說,鯽魚、草魚、鯉魚咬鉤後的漂相,肯定不止以上三種,但是,以上這三種漂相,則對應鯽魚、草魚、鯉魚這三種淡水魚最常見的咬鉤漂相,對新手來說,只要能抓準這三種漂相,提竿必有魚口。
點擊↓↓↓下方藍字「閱讀原文」獲取「秘制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