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這條狹窄胡同內,竟藏著一座四合院,原來是老舍先生的故居

2020-12-15 大山的孩子16

老舍先生曾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一直喜歡看老舍的作品,來到濟南,今走近老舍故居,感受文學巨匠留給濟南的文化瑰寶,尋覓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

1930年7月,老舍受齊魯大學之邀來到濟南,開始了他與濟南四載有餘的不解之緣。

他陶醉於秀美安適的泉城山水,也傾情於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在他的筆下,用充滿詩意的語調來寫濟南獨一無二的山水精緻,而用冷峻的幽默描寫了由於當局的馬虎、敷衍、無規劃以及民眾的貧困、因循、愚昧……

在南新街58號,這條狹窄的小街胡同內,竟藏著一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濟南老舍紀念館。

在胡同你會看到門口有兩扇曙紅色的大門,大門口掛著「濟南老舍紀念館」的牌子。當踏進大門,穿過一條窄過道,一瞬間像是穿越到了老捨生活的年代。

正對著大門的是一堵灰色的牆,中間被刷得雪白,最中央還有個「福」字。往左便進入院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舍那栩栩如生的半身雕像;其次,院落四處無不彰顯著濃鬱的文化氛圍。

南新街58號老舍故居,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與胡絜青完婚,隨後夫婦二人回到濟南,在南新街58號租住,其間生下了大女兒,取名舒濟。在這裡,也度過了他們一生最為幸福的美好時光。

此處老舍故居是濟南少有的保存較好的名人故居之一,現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這個意義,不僅僅在於對老捨生平的了解,更是一種對濟南傳統文化的積澱和傳承。

如今,這個院中的水井,大缸,以及那些樹木,還是當年的原物,它們,是見過老舍的。

在這處誕生過巨著的小院裡,老舍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像《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等長篇小說,以及《月牙兒》、《黑白李》、《斷魂槍》等短篇小說,還有諸如《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不是公園的公園》、《濟南藥集》等詠贊濟南的散文佳作。

展廳共分為三部分,故居正房為一展廳,內部分為了客廳、書房和臥室三部分,且室內布局大到書桌衣櫃、小到書籍鋼筆,都是按照歷史原樣進行了復原。

舊居的東廂房為第二展廳,據介紹也是三個展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裡面陳列了老舍與胡絜青的婚書以及結婚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為大家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老舍。

而西廂房的三展廳,主要展示了「老舍筆下的濟南」,結合老舍文學作品並配以同時期濟南歷史照片,生動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老濟南的風土人情。

走進這座小院,仿佛走進了昔日老舍的生活,閱讀老舍,感受老舍,循著老舍的足跡,品味他與濟南的歷史淵源,尋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坐標。

老舍曾回憶道:我整整在濟南住過四載。在那裡,我交下了不少的朋友,無論什麼時候我從那裡過,總有人笑臉的招呼我;無論我到何處去,那裡總有人惦念著我。在那裡,我努力的創作,快活的地休息……

四年雖短,但是一氣住下來,於是事與事的聯繫,人與人的交往,快樂與悲苦的代換,便生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劃在心中。

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好貨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請在下方吐槽!#老舍語錄#

相關焦點

  • 若是你到濟南,除了看趵突泉,還要去看看老舍
    本來是到濟南看大明湖的,因為自己時間的緊湊,沒能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而是在一個天高雲淡的秋天前往大明湖。沒想到濟南不僅以大明湖秋天的特有景致傾倒了我,更以一處不起眼的故居讓我盤桓留戀。這處故居就是老舍故居。
  • 探訪老舍梅蘭芳李大釗等人的故居 見證北京城歷史的變遷
    清明節期間,我走進老舍故居「丹柿小院」,與許多不約而同來這裡的人們,為老舍先生獻上一朵菊花,緬懷這位帶給人們幽默與思考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在北京的故居主要有兩處。一處位於今天新街口北大街的小楊家胡同8號(此前叫小羊圈胡同)。他在這裡出生並且度過了童年時光。
  • 打卡濟南小眾景點 ·【老舍紀念館】·老舍故居
    地址:濟南市 南新街58號(路口有一建設銀行營業部 拐進胡同直行80米左右 左手邊)票價:免費————————————————「天棚魚缸石榴樹 老爺肥狗胖丫頭」老舍先生把老北平的四合院悄悄藏進了濟南的南新街 在這裡寫下了「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吊濟南」「趵突泉的欣賞」「三個月來的濟南」「大明湖之春」是該有多麼的寵愛這個城市啊
  • 在繁華的王府井西邊不遠處,一個不起眼的四合院,竟是老舍故居
    但是這些故居卻不一樣,它們見證了生活在這裡的名人幾十年的歲月沉浮,承載著普通人仰望崇敬的名人最真實的生活。新時代,有些故居被開發成展覽館對外開放,讓我們有機會一覽他們的生活軌跡。今天就為大家介紹老舍先生的故居,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抽個時間去看看,感受這位文化巨匠的一生。
  • 在沿星羅棋布的胡同,找尋北京的名人故居
    到京城裡的名人故居去逛一逛~1梅蘭芳紀念館梅蘭芳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四合院內,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10年。>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園,後成為恭親王奕府的草料場和馬廄。>老舍故居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 ,其中豐富胡同屬解放後久居的地方,直至辭世。
  • 尋覓老北京鼎鼎大名的四合院,北京最值得遊覽的六個名人故居
    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可惜由於舊城改造,北京很多四合院已經銷聲匿跡,現在的老北京胡同裡,想找一個普通的老四合院走走看看已經很難很難。只能循著名人故居的線索,尋覓隱藏在老北京街巷裡歷史悠久、鼎鼎大名的四合院。實際上也只有名人故居才會完整保留或復原從前的樣子。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北京最值得遊覽的六個名人故居吧。
  • 豐富胡同19號與老舍故居
    磚影壁後面,移植過一棵太平花,長成一人多高兩米直徑,滿樹白花,被老舍稱為「家寶」。老舍與胡絜青愛花,曾在院裡種的花多達百餘盆。豐富胡同位於王府井大街西側,呈南北走向。北起大草廠胡同,南止燈市口西街。全長178米,寬3米,瀝青路面。該胡同清代屬鑲白旗,乾隆時稱風箏胡同,宣統時稱豐盛胡同。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因與西城區豐盛胡同同名,改稱豐富胡同。
  • 北京,重慶,濟南,青島,四大城市PK老舍故居,哪個能更勝一籌
    努力帶你走進葛葛鏡頭裡的每一個故事……老舍被稱為是我國的「人民藝術家」,在上學時期每一位學生都會學習到有關老舍先生的文章,可以說基本上是家喻戶曉了。其影響之深遠在我們心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北京,重慶,濟南,青島4大城市都有老舍故居,如果進行比較,哪個城市的能夠更勝一籌呢?哪個更為出名?
  • 老舍的濟南光陰裡,有炮火中永遠失落了的《大明湖》
    可同樣是北方的濟南,竟然有「七十二泉」之眾。一座城,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名,可見泉城之譽,絕非虛名。正如劉鶚在《老殘遊記》裡描述的:「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如此,在距離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不遠處,一座門牌號為南新街58號的院落裡,挖出一眼井,淌出的自然也是泉水了。
  • 泉城濟南,大明湖畔,參觀老舍先生紀念館,追憶曾經的抗爭歲月
    在文學方面,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養育出了眾多的優秀大文學家,老舍先生,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一個革命戰士,一生寫就800餘萬字,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對於老舍先生的作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月牙兒》,這一篇的由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沉痛揭露日寇暴行的作品《大明湖》,這部近二十餘字的小說毀在了日寇的炮火當中
  • 尋找紅學家俞平伯故居 北竹杆胡同裡的「孤島」四合院
    俞平伯故居磚雕精美 蔣晨明 攝東城區北竹杆胡同在朝陽門西南角,有次尋訪我來到此處,發現這裡成了一個現代住宅小區,完全沒有胡同的痕跡了。只是居民樓上還掛著北竹杆胡同編號的樓牌號。整個胡同東西長約200米,兩側都是現代建築群。
  • 老舍歸國後託人買下宅院,對四合院很喜歡,親種下兩棵柿子樹
    清代時屬於鑲白旗,乾隆年間稱「風箏胡同」,宣統時期稱「豐盛胡同」,民國時期沿用此稱呼。1965年北京市整頓城區地名,由於與西城區豐盛胡同重名,遂改稱為「豐富胡同」。現在,胡同內大部分為民宅。豐富胡同19號是人民作家老舍的故居。1949年,老舍從美國歸國後託人買下了這座宅院。1950年3月,他遷往該院落居住。接下來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 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原汁原味的胡同和四合院在這裡
    舊時形容四合院人家有句俗語:「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前三樣說的是景,後三樣說的是物。在老北京人眼裡,有了這六樣配置,這青磚黛瓦的四合院,才算是有了老北京的範兒。時至今日,遍地高樓大廈的北京城裡,符合這些條件的四合院已經很少見了。
  • 老北京有十處歷史悠久、鼎鼎有名的四合院,您知道幾處?
    紀昀宅為清式磚木結構,基本上屬於兩進四合院的建築格局。其布局為坐北朝南,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故宅中舊物有前院的藤蘿,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栽種。5、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於阜成門內門口西三條。為三開間小四合院。
  • 外地人來濟南怎麼玩,跟著濟南姑娘說濟南,瀟灑似江南
    不知你是否聽過《濟南》這首歌,不知你在哪兒知道的濟南這座城,不知你是否有過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情思。或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外鄉人對濟南的印象,也確實,濟南泉水眾多,幾乎可以用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來形容。
  • 名人故居
    博物館院內的魯迅故居,是魯迅先生在1923年底購買的。1924年春天親自設計改建的一座四合院。從建築到空間陳設,都較為簡樸。在這小小的院落裡,不僅留下了這位偉大文學家的足跡,更記載了他不朽的業績。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魯迅先生在此居住。就是在這裡,魯迅完成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部分精彩華章。
  • 北京不可錯過的名人故居,你去過幾個
    1、老舍故居老舍故居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的豐富胡同19號,距王府井1公裡的路程。這是一座幽靜美麗的院落,在這裡老舍先生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16年,寫下了建國後的全部作品。此處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是老舍先生生前居住時間最長的故居,因此也是老舍紀念館的所在地。整個院落布局緊湊,正門朝東,灰瓦門樓,入門便是磚砌影壁,通過一個狹長的小院,就進入了故居的主體部分。北房為主房,有三間,中為客廳,西為老舍的臥室和書房,保留了原樣。其餘的廂房則展出了老舍的生平事跡、收藏品和手稿等。既可看四合院,也可了解老舍的方方面面,一舉兩得。門票:免費。
  • 楊良志︱雨兒胡同齊白石故居:齊老人的這一年
    北京中軸線的北部有地安門,地安門外萬寧橋(後門橋)之西是水光瀲灩的什剎海,之東就是胡同經緯成「蜈蚣」狀的南鑼鼓巷。這兩塊寶地都是元大都的遺存。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方案中已把什剎海之南的「北海」(相對「中南海」而言)「挎」入其中了;其實,把西邊這塊水面和東邊這塊陸地一併囊入申遺,也是一個辦法。南鑼地區「蜈蚣」十六條胡同,雨兒其一也。
  • 北京名人故居 看看他們都住什麼房
    老舍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 , 其中解放前九處 , 解放後一處。乃茲府豐盛胡同 10 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 19 號)是解放後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 , 老舍先生在這裡住的時間最長,長達16年,人生成就最輝煌。
  • 老舍的北京,道不出的愛(3)
    這是虎年的頭一天,目睹窗外熙熙攘攘的長安街,老舍心想,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9 丹柿小院:三合院與大客廳老舍在北京的故居有好幾處,最重要的有兩處。其一是前文提及的小楊家胡同8號。他在這裡出生並且度過了貧寒的童年時光。另一處是燈市口西街的豐富胡同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