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曾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一直喜歡看老舍的作品,來到濟南,今走近老舍故居,感受文學巨匠留給濟南的文化瑰寶,尋覓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
1930年7月,老舍受齊魯大學之邀來到濟南,開始了他與濟南四載有餘的不解之緣。
他陶醉於秀美安適的泉城山水,也傾情於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在他的筆下,用充滿詩意的語調來寫濟南獨一無二的山水精緻,而用冷峻的幽默描寫了由於當局的馬虎、敷衍、無規劃以及民眾的貧困、因循、愚昧……
在南新街58號,這條狹窄的小街胡同內,竟藏著一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濟南老舍紀念館。
在胡同你會看到門口有兩扇曙紅色的大門,大門口掛著「濟南老舍紀念館」的牌子。當踏進大門,穿過一條窄過道,一瞬間像是穿越到了老捨生活的年代。
正對著大門的是一堵灰色的牆,中間被刷得雪白,最中央還有個「福」字。往左便進入院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舍那栩栩如生的半身雕像;其次,院落四處無不彰顯著濃鬱的文化氛圍。
南新街58號老舍故居,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與胡絜青完婚,隨後夫婦二人回到濟南,在南新街58號租住,其間生下了大女兒,取名舒濟。在這裡,也度過了他們一生最為幸福的美好時光。
此處老舍故居是濟南少有的保存較好的名人故居之一,現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這個意義,不僅僅在於對老捨生平的了解,更是一種對濟南傳統文化的積澱和傳承。
如今,這個院中的水井,大缸,以及那些樹木,還是當年的原物,它們,是見過老舍的。
在這處誕生過巨著的小院裡,老舍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像《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等長篇小說,以及《月牙兒》、《黑白李》、《斷魂槍》等短篇小說,還有諸如《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不是公園的公園》、《濟南藥集》等詠贊濟南的散文佳作。
展廳共分為三部分,故居正房為一展廳,內部分為了客廳、書房和臥室三部分,且室內布局大到書桌衣櫃、小到書籍鋼筆,都是按照歷史原樣進行了復原。
舊居的東廂房為第二展廳,據介紹也是三個展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裡面陳列了老舍與胡絜青的婚書以及結婚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為大家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老舍。
而西廂房的三展廳,主要展示了「老舍筆下的濟南」,結合老舍文學作品並配以同時期濟南歷史照片,生動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老濟南的風土人情。
走進這座小院,仿佛走進了昔日老舍的生活,閱讀老舍,感受老舍,循著老舍的足跡,品味他與濟南的歷史淵源,尋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坐標。
老舍曾回憶道:我整整在濟南住過四載。在那裡,我交下了不少的朋友,無論什麼時候我從那裡過,總有人笑臉的招呼我;無論我到何處去,那裡總有人惦念著我。在那裡,我努力的創作,快活的地休息……
四年雖短,但是一氣住下來,於是事與事的聯繫,人與人的交往,快樂與悲苦的代換,便生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劃在心中。
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好貨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請在下方吐槽!#老舍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