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般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八種形態呈現以及傳承,其中對聯又稱對對子和楹聯,最早出自於三國時代,主要講究平仄協調,對仗工整,目前最常見的對聯就是春節過年時家中門旁上貼的春聯。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起源於駢文與律詩,後來伴隨書法與造紙術的發展,深受才子佳人的喜歡。現在代人一起交流常使用社交平臺app多種軟體,古代文人則舉辦雅集以文會友,就是一幫文人雅士聚集起來詠讀詩文對對子比賽,討論學問。
除了書生與書生之間,關於才子佳人之間的對聯故事也有很多,不同於文人之間的交流,他們則是通過對對聯相親,最為人熟知的典故當屬呂蒙正與趙黛菊的故事。
呂蒙正在成為北宋宰相之前,是一介窮苦書生,他與母親被呂父趕出了家門,母子二人的生活來源全靠呂蒙正賣字作詩。
一天,呂蒙正走在街道上發現一戶人家圍著好多人很是熱鬧,一打聽原來是年過五十的趙員外老年得子,正在重金聘人寫門聯,只見他的門上掛著「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呂蒙正見狀說到:「這是誰寫的?也不怕有滅族之禍」。
話音剛落,前來祝賀的工部侍郎之子倪興官怒道:「滾開,一介粗布爛衫的窮書生有什麼資格在這指指點點?」,原來這副對聯正是他所作。
趙員外正值喜慶日子不想節外生枝,便問道:「不知這位公子做何解?」,呂蒙正見趙老面善回覆:「這副對聯有辱綱常倫理,目無君王與尊長,怎能子在父前臣在君上呢?這恐怕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趙員外聽完一身冷汗,倒吸一口涼氣說:「依公子看該怎麼辦?」。
旁邊的倪興官也是嚇得不輕,沒想到隨手寫了副對聯差點掉了腦袋,呂蒙正看了他一眼道:「只需調換個順序即可,改成君恩臣必報,父業子當承」,眾人聽完無不是拍手稱好。
呂蒙正雖窮,但學富五車一肚子墨水,趙員外見他除了穿著窮酸了些,也算是儀表堂堂富有才華,便想到家中有一女二八年華尚未嫁人,趕緊通知下人:「快去告訴小姐,我已為她選得良婿,快叫她出來」。
小姐趙黛菊不同於其他人家姑娘,從小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心中自然也有些傲氣,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得上她的夫婿,便說道:我的未來夫婿文採定不能輸於自己,在場的各位公子誰能對出我出的對聯方能娶我」。
趙黛鞠芳齡十六,生的標緻至極,再加上飽腹詩書身上有著一副獨特的氣質,眾多公子為之所迷倒,紛紛聲調高昂地說道:「趙小姐請出」,趙黛菊看了眼神情若定的呂蒙正出了個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意境典雅盡顯淑女才情。
眾多公子絞盡腦汁想盡畢生所學,也只有三人尚能對出,最後由趙小姐評定誰對的最好,並選為夫婿。
第一個對上的人是倪興官,他寫出「平原古樹一丈平」,趙員外老年得子加趙小姐文招夫婿本是喜慶的氛圍,而倪興官字裡行間都透露著蕭條之意,意境不符直接被淘汰了,倪興官見狀羞愧揚袖而去。
第二位公子寫出的是「高山雲霧漂松海」,從表面上看確實有幾分意境,高聳的山尖透過雲層,上面松樹的綠色猶如一片海洋,但太過磅礴大氣不應此時此景。
趙小姐見狀,繞有深意地看著呂蒙正,只見他不緊不慢地說出:「山間清風迎面來」,方才話落人群中便響起:「好,好,好」,洞中泉水對山間清風,流對迎,好一幅山水水墨畫,頗有詩情畫意,趙小姐聽完後也是掩面羞然一笑,最終呂蒙正抱得美人歸。
不知道各位讀友,你若是在場會寫出什麼樣的對子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