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顏值還要有禮,古裝劇中繁瑣的古代禮儀讓你入戲了嗎

2020-12-18 齊魯壹點

緊密貼合時代的典章禮儀、飲食風物等也是古裝劇的看點。每一部古裝劇儘可能詳細還原的古代風俗人情,追求器物之美、禮儀之美、規制之美,這對觀眾來說有趣又開眼界,如同回到了那個時代。

《鶴唳華亭》除了考究的服裝,還有考究的禮儀,該劇從整體禮制到具體禮儀,都有歷史典故、典籍作為參考借鑑,製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都保持嚴謹的態度。

該劇被觀眾津津樂道的是開篇皇太子蕭定權的「晨昏定省」禮,這是皇太子每日對其父王所行的禮儀,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頻繁瑣碎但貼近歷史。劇中人人都行叉手禮,常見作揖禮、跪拜禮,行坐有法、動靜有度,可以看出古代禮儀森嚴有序的現實。

在古裝劇中「禮數」最多的當屬《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劇中長林王蕭庭生設立無字牌位天天跪拜,向世間英雄致敬,「安憂思,以念長情」,這是古代吉禮的一種,讓現代人看來倍感肅穆。而該劇中的喪葬禮更是複雜之極,將不同的人物關係之間的喪葬禮儀展示得淋漓盡致。比如蕭平章死時,蕭平旌在護送蕭平章靈柩回金陵時,大喊三聲「噫興」就很合乎歷史記載,葬禮上其妻蒙淺雪、其父蕭庭生、弟弟蕭平旌的著裝、行禮都不同,非常考究。

此外,長林王蕭庭生薨逝,電視畫面中長林府下人站在屋頂高呼「蕭氏庭生回家了」的招魂儀式,也是古代喪葬之禮儀中的一環,讓觀眾體驗一下古代喪葬風俗。這部劇更是複雜還原了接待賓客的禮儀、嫁娶禮儀、節慶禮儀、軍禮等,讓觀眾感受古代禮儀所寄託的情感、人文道德等。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禮儀更是多得不得了,光是觀眾剪輯的盛明蘭的作揖禮就幾十處。明蘭在大婚那天跑到祠堂去告知祖先:「滿門祖宗請聽,今朝我嫁,未敢自專。四時八節,不斷香菸。告知神明,萬望垂憐。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慶,夫婦雙全。無災無難,永保百年。如魚似水,勝蜜糖甜……」

觀眾覺得這段很有意思,其實是尊重長輩的禮節,劇中盛家姐妹犯了錯也要在祠堂罰跪,這都是宋朝大戶人家尊重祖宗祠堂的一種禮數。明蘭與顧廷燁結婚時,鏡頭特意給了雁、金魚、筷子和禮書等聘禮的細節,而浩浩蕩蕩的迎親場面和新郎、新娘的參拜禮、「撒帳」禮、合髻禮、合巹禮等現代人看來非常複雜的禮數,都是古代以禮表達美好寓意的做法。這些禮數劇中通過臺詞、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觀眾長見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相關焦點

  •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大國,你了解古代的「見面禮」嗎
    作為曾經最講究禮儀的國家,古人最常用的禮儀就是行揖禮,揖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很普遍的禮節了。據考證,起源於西周以前有3000多年的歷史。話說呢,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建立的周朝。武王死後呢?其子年幼,由叔叔周公旦涉政,周公就採取了很多措施來鞏固政權,其中就包括了建立周朝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確立於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在此之後揖禮行於天下。
  • 古代的跪拜禮有哪些講究?稽首、頓首、空首等禮儀有何不同?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自古就出現了嚴苛的禮儀體系,這些禮儀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各處,現在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西方的禮儀不同,中國的古禮有著很多的講究,那麼在古禮中有一種常見的跪拜禮,這是為了表達對人的尊重而行的禮儀。什麼是跪拜禮?
  • 還原華服古禮《鶴唳華亭》等展現古裝劇復古美學
    做到了讓古代服飾研究者也挑不出太多毛病,《長安十二時辰》在一眾古裝劇服化道中堪稱良心之作。而剛開播的《慶餘年》,因為有陳道明、吳剛等一眾老戲骨加持,非常受關注,這種大製作古裝劇自然是服化道精緻,由於該劇架空時代,劇中服裝以配合人物個性為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穿衣風格,風格混搭,略微有點兒現代,但質感不差,彩色和紋路因人物身份而不同。
  • 古代婚姻禮儀繁瑣,結婚有「六禮」,不過婚後這個禮儀太人性化了
    《易經》中說過: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由此可見,夫妻家庭一直就是社會的起源。在人類的男女之間,本來是沒有什麼禁例的,後來只是隨著家族、社會的組織性越來越強,開始有輩分長幼,從母系社會到男權社會,再到男女平等;多夫爭奪一女到大丈夫三妻四妾,再到一夫一妻,成為了今天的婚姻形態。但是,在古代的婚姻制度裡,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隨性自由,不僅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婚禮的禮儀也眾多。比如,傳於後世的古代婚禮,有為六禮。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嘉禮
    《詩經·豳〔bin賓〕風·七月》有這樣的詩句:「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sigong四公,古代一種形似犀牛狀的酒器〕,萬壽無疆!」意思是說,用兩壺酒款待客人,宰殺小羊,登上堂屋,舉起兕觥,祝願萬壽無疆。這種宴請的禮儀也是禮儀制度中的一項內容,凡帝王宴請諸侯,或諸侯之間相互宴請,都要遵守饗禮的儀節,因而稱為「大饗」。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無論是天子,還是臣下官吏,都立宗廟。但按照禮的規定,宗廟建築的數量多少要依據官階的高下而定。西周時,天子的宗廟多達七座,除太祖廟外,另有三昭三穆之廟。其屬下則只能建五座、三座,官階再低者只有一廟。最高統治者的宗廟,稱為太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凡遇重要的農事活動、皇帝登極、戰爭等重大的事情,都要舉行祭告宗廟的禮儀活動。
  • 喝茶人的茶道禮儀 網友:繁瑣但是有必要
    有朋友來家中做客的時候,我們常用的就是先倒一杯茶給客人,然後在座下來敘舊,但是很多人都還不知道茶倒給客人不能滿溢,否則就是在欺負人家,導致朋友沒有和你敘舊的心情,別人的眼中就是你看不起別人才倒茶倒滿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下茶道的禮儀,不然別人給你上了一課你還被蒙在鼓裡。
  • 論禮儀的重要性:有禮走天下!
    從古代的《禮記》到現代的《社交禮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禮儀。「恰到好處」的禮儀會讓人心情愉悅,「失禮」則會讓人感到不快,從而降低自己的形象。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華民族更是崇尚禮儀的民族。禮儀一直伴隨在人們的生活中。見到長輩要問好,人們見面首先是相互握手致意,吃飯的時候總是長輩坐在中間,這些畫面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禮儀。
  • 古代禮儀中,弱冠以及而立之年都是什麼意思,你都知道嗎?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很多禮儀代表的事物都是不一樣的。雖說現如今很多繁瑣的禮儀已經被淡化,但是曾經那些傳統的禮儀文化,還是被傳承下來了,在不同的年齡,古代都是有專用的稱謂。平時大家說的弱冠,而立不惑,其實分別代表的年齡也不一樣,弱冠代表的是20歲時候的年齡,而立代表的是30歲,不惑是40歲。
  • 在古代,迎親是結婚禮儀中重要的環節,有這過程之後才算正式結婚
    除了搶婚還有其他的風俗習慣,例如女子出嫁時新娘要戴頭蓋,後面有親人跟著,這其實就是搶親。後代還有哭嫁的風俗習慣,當時新娘被搶後留下的哭聲而形成的。現在我們從中國古代各朝的婚俗發展來了解一下是怎麼演變的。
  • 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 但人生九大禮是啥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禮儀在現在社會交往中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但人生的就九大禮儀你知道是什麼嗎?人生第四大禮:開筆禮——步入學堂,知聰視明孩子將入學堂,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學生」,學生如何當?古人不用言教,用「開筆禮」儀式為孩子點聰明,讓孩子記住「天天上進,年年上進,終生上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 為何說以「五禮」為核心的古代禮儀習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積澱?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得知「五禮」不僅出自《周禮》,而且也被當時人作為教育「國子」的重要文化內涵。在《周禮》誕生之前古代社會中的文化習俗,基本上都處於自然發展的初級階段。當《周禮》提出「五禮」學說之後,習俗才與文化、禮儀相互融合,並朝著有序發展的方向不斷前行。尤其是在後世儒學及理學大家不斷完善之後,古代社會中的「禮儀」體系才逐漸形成。
  • 各個朝代的古人是如何打招呼的,有什麼注意的禮儀?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不單單是體現在我們的詩詞歌賦和製造建造上,也在我們平時的禮儀之中得到體現,並且很多的禮儀也得到了傳承,古代的禮儀之術非常多,今天就帶大家先了解下,古代文人見面打招呼時的禮儀。秦朝:秦朝時期兩人初見,晚輩要向長輩行大禮,大禮指的是叩拜之禮,再次見面者行小禮,即緊走兩步,拱手,作揖,頭要下底,腰要下彎,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為主,當然君臣之間的禮儀更為不同,這裡只講平輩之間的文人之間見面招呼禮儀。
  • 印度合十禮流行,咱中國也有老祖宗留下的「叉手禮」
    看到這條新聞,不少網友都想起中國的「叉手禮」,看劇的時候學到的知識點終於有用了!不管是拱手禮(見《軍師聯盟》),叉手禮(見《長安十二時辰》),還是抱拳禮,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次通過特殊時期,也是科普我國古代禮儀的好時候。
  • 古代新婚夫妻在房事前有什麼禮儀?
    中國古代號稱禮儀之邦,因此時時處處都有講究禮儀的規範。《論語·泰伯第八》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在大聖先師孔子的眼裡,「禮」可以匡正民風、教化百姓,是立國安邦的大事情。《左傳》亦云:「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五禮」,是哪五禮?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傳統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禮」排在第一位,《禮記》中講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禮儀的重視程度。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人們將社會各種禮儀分為吉、兇、軍、賓、嘉五類。
  • 《禮儀新說》疫情期間問候新姿勢,中華傳統禮儀作揖禮你真的會嗎
    禮儀培訓師培訓課程拜師儀式作揖禮揖禮與拱手禮的意義「作揖」是古代社會交際中較為常見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沿用,提起作揖,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拱手禮,因為兩個禮節有著近乎相同的意義,有的人甚至經常把兩個禮節混為一談
  • 溫太醫糾偏古裝劇禮儀:太監路遇嬪妃需躬身面壁
    作為演員,張曉龍的戲份不算重;他大量的工作其實是在幕後,作為《甄嬛傳》的禮儀指導,要讓嬪妃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看起來有模有樣;要糾偏以往古裝劇中禮儀上的瑕疵和錯誤,要讓《甄嬛傳》中的傳統禮儀細節儘可能地還原歷史。從該劇備受業界和觀眾稱道的反饋看,每一個細節都成功了。  張曉龍 正式的身份是中戲表演系副教授,主要擔任形體課程中的中國代表性舞蹈與古代禮儀部分的教學。
  • 古代的書院是怎麼形成的?入學有哪些禮儀?
    古代讀書人的「喜好」很多小夥伴感覺沒必要說,因為讀書人的喜好不就是「讀書」嗎?今天李夫子要講的恰恰不是「讀書」,而是說一說讀書人的追求,無論古今,讀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名校」!說起「名校」那就不得不提到封建王朝的巔峰「宋朝」了,在那個年代宋朝誕生了很多聞名天下的書院,其影響力不亞於現在的「清華」、「北大」。
  • 你會敲門嗎?——我國的禮儀文化中的小常識
    ,有特定的要求,禮儀無處不在,但許多人卻懵懂不知。我們從細枝末節說起——進屋敲門,是尊重別人的隱私和空間的一種表現,作為成年人應該從「我」做起,言傳身教;讓孩子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中華禮儀。◎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進門的規矩。拜訪他人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如果你突然闖到對方的家中,事很不禮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