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不單單是體現在我們的詩詞歌賦和製造建造上,也在我們平時的禮儀之中得到體現,並且很多的禮儀也得到了傳承,古代的禮儀之術非常多,今天就帶大家先了解下,古代文人見面打招呼時的禮儀。
秦朝:
秦朝時期兩人初見,晚輩要向長輩行大禮,大禮指的是叩拜之禮,再次見面者行小禮,即緊走兩步,拱手,作揖,頭要下底,腰要下彎,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為主,當然君臣之間的禮儀更為不同,這裡只講平輩之間的文人之間見面招呼禮儀。
漢朝:
漢朝時期的文人見面的時候,禮儀要比秦朝時期更細緻化,同樣是作揖,漢朝作揖時,兩手要從額頭位置下移至胸口,弓腰成45度,這是漢朝時期文人見面的禮儀。見面時候的稱謂就比秦朝複雜了很多,一般平輩文人之間, 一是可以稱呼對方的『號』,例如,孔明字臥龍,就可以稱呼為,也可以稱呼自己為『足下』『先生』,鄙人,等等。
隋,唐:
這兩個朝代放一起,是因為他們的禮儀基本一致,都是非常崇尚禮儀的朝代,在隋,唐時期 ,見面除了要作揖意外還要唱諾,就是在作揖的時候要發出聲音,當有貴客來臨時還要行跪拜禮。見面時候的稱謂就和現代有很多相近了,朋友,同伴,夥伴,當然初次見面時候,文人之間用的最多的就是兄臺,賢弟,這一類的稱謂。
宋朝:
宋朝時期的禮儀簡化了很多,沒有了那麼繁瑣的跪拜之禮,君臣之間也只是行的作揖,只不過要彎腰45度,那文人之間行禮,大多是拱手,『作揖在宋朝時期也變成了一個敬畏的禮儀』,宋朝時期文人見面大多為拱手為主。見面時候的稱謂就更為簡捷,鄙人,小可,官人,或者是某,這些在宋朝文人市井之中是最常見的稱呼。
元朝:
元朝在我們古代時期文人見面的禮儀更加簡單,就是單一的拱手,抱拳為主,元朝作為少數民族統一的朝代,在飲食文化的禮儀是非常重的,但是見面時期的稱謂禮儀就相對簡單,元朝時期的漢人見面稱謂和宋朝相同,以鄙人,某為主,元朝見面稱謂以哥哥或者是官人為主。
明朝:
明朝時期的禮儀有回歸到了之前,文人同輩之間見面,拱手,作揖,為了保證尊重,雙手從額頭開始下移至胸口,45度彎腰行禮,明朝的禮儀可謂是針對各種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禮儀。至於文人之間的稱謂,小可,賢弟,賢兄,或者是敝人為主。
清朝: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又再一次的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頂峰,平時的朝拜要跪,見到上級要跪,見到主家也要跪,清朝的禮儀我們都知道有請安和跪安這麼一說,那文人之間的禮儀呢,清朝文人之間大多以先生為稱謂,禮儀一般也都是拱手為主。清朝的禮儀複雜是體現在官場,君臣之間。文人之間清朝時期的稱謂和禮儀已經很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