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朝代的古人是如何打招呼的,有什麼注意的禮儀?

2020-12-20 繁華體育客棧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不單單是體現在我們的詩詞歌賦和製造建造上,也在我們平時的禮儀之中得到體現,並且很多的禮儀也得到了傳承,古代的禮儀之術非常多,今天就帶大家先了解下,古代文人見面打招呼時的禮儀。

秦朝:

秦朝時期兩人初見,晚輩要向長輩行大禮,大禮指的是叩拜之禮,再次見面者行小禮,即緊走兩步,拱手,作揖,頭要下底,腰要下彎,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為主,當然君臣之間的禮儀更為不同,這裡只講平輩之間的文人之間見面招呼禮儀。

漢朝:

漢朝時期的文人見面的時候,禮儀要比秦朝時期更細緻化,同樣是作揖,漢朝作揖時,兩手要從額頭位置下移至胸口,弓腰成45度,這是漢朝時期文人見面的禮儀。見面時候的稱謂就比秦朝複雜了很多,一般平輩文人之間, 一是可以稱呼對方的『號』,例如,孔明字臥龍,就可以稱呼為,也可以稱呼自己為『足下』『先生』,鄙人,等等。

隋,唐:

這兩個朝代放一起,是因為他們的禮儀基本一致,都是非常崇尚禮儀的朝代,在隋,唐時期 ,見面除了要作揖意外還要唱諾,就是在作揖的時候要發出聲音,當有貴客來臨時還要行跪拜禮。見面時候的稱謂就和現代有很多相近了,朋友,同伴,夥伴,當然初次見面時候,文人之間用的最多的就是兄臺,賢弟,這一類的稱謂。

宋朝:

宋朝時期的禮儀簡化了很多,沒有了那麼繁瑣的跪拜之禮,君臣之間也只是行的作揖,只不過要彎腰45度,那文人之間行禮,大多是拱手,『作揖在宋朝時期也變成了一個敬畏的禮儀』,宋朝時期文人見面大多為拱手為主。見面時候的稱謂就更為簡捷,鄙人,小可,官人,或者是某,這些在宋朝文人市井之中是最常見的稱呼。

元朝:

元朝在我們古代時期文人見面的禮儀更加簡單,就是單一的拱手,抱拳為主,元朝作為少數民族統一的朝代,在飲食文化的禮儀是非常重的,但是見面時期的稱謂禮儀就相對簡單,元朝時期的漢人見面稱謂和宋朝相同,以鄙人,某為主,元朝見面稱謂以哥哥或者是官人為主。

明朝:

明朝時期的禮儀有回歸到了之前,文人同輩之間見面,拱手,作揖,為了保證尊重,雙手從額頭開始下移至胸口,45度彎腰行禮,明朝的禮儀可謂是針對各種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禮儀。至於文人之間的稱謂,小可,賢弟,賢兄,或者是敝人為主。

清朝: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又再一次的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頂峰,平時的朝拜要跪,見到上級要跪,見到主家也要跪,清朝的禮儀我們都知道有請安和跪安這麼一說,那文人之間的禮儀呢,清朝文人之間大多以先生為稱謂,禮儀一般也都是拱手為主。清朝的禮儀複雜是體現在官場,君臣之間。文人之間清朝時期的稱謂和禮儀已經很簡化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人與人之間見面打招呼是一種十分基本的禮節。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成年人以及小孩,在遇到父母、老師、朋友的時候,會根據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這種以禮待人的優秀品質,從古代至今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 個人禮儀,問候禮儀。你會打招呼嗎?快來看看正確的打招呼方式
    談吐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用來表達同一個意思的話語有美醜之分、文野之別。談吐禮儀的目的是通過傳遞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給人以美的感受。禮儀語言與一般語言的不同在於它不使用侵犯他人的攻擊性語言,而通過文明、禮貌的語言,與他人建立起情感溝通的紐帶。我們可以在使用輕鬆文明、詼諧幽默的語言所營造的自然、愉快的氛圍中培植和增進友誼。問候禮儀問候,亦稱問好、打招呼。
  • 小雞寶寶考考你 古人的結婚禮儀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
    小雞寶寶考考你 古人的結婚禮儀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時間:2020-10-27 07: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 古人的結婚禮儀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 古人的結婚禮儀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螞蟻莊園今日答題一起來看正確答案,小夥伴們可能不清楚古代結婚是在早上還是晚上
  • 知否打招呼為用妝安是什麼意思?宋朝歷史上有這些規定嗎?
    有細心觀眾發現劇中人物打招呼時會用到妝安這個詞,此外還有懿安和慈安,大家對於這些問候語頗為陌生。那麼知否知否古代打招呼為什麼用妝安?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介紹。知否知否打招呼妝安介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雖然是一部架空小說,但是電視劇版將歷史背景定位於北宋年間,劇中許多場景、服飾、人物和稱謂的設定都很有宋朝的色彩,不過《知否知否》也有讓人感到陌生和奇怪的地方,比如女人跟女人之間互相問候的妝安,這樣別致的問候語好像還是頭一回見。
  • 疫情讓禮儀悄悄改變,看各國如何「花式」打招呼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新冠病毒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打招呼的方式。為避免傳染,各種「花式」禮儀在全球流行。點擊播放 GIF 2.2M美國總統川普、英國查爾斯王子等,都開始用特殊「禮儀
  • 什麼是五德始終說,歷史上各個朝代是如何對應的?
    今天筆者為您盤點歷史上各個朝代對應的五德。一、火德代表:炎帝,夏,楚,明。炎帝為中華民族祖先之一,夏為第一個君主世襲制國家。火五行所代表的含義包括:禮,文字,輿論,言語,狐疑,缺少包容性。金五行對應著釋家,具有義的特點,另釋家還有水五行的特點,即智,上面幾個朝代中,曹魏時期便有佛教傳入,南朝梁更有達摩祖師傳法,金朝時受佛法影響極大,開國以前便受高麗等國影響便流行佛教信仰,滅遼後繼承遼代盛行的佛教信仰,攻佔開封後又受宋地佛教影響;元朝極信奉藏傳佛教,同時對其他宗教也樂於接收。
  • 今年流行新禮儀,見面作揖不握手
    那到底該如何與人不失分寸地打招呼?別忘了,咱們還可以「見面拱手」(作揖禮)啊!!!見面不握手,保護自己,健康他人。作揖禮比握手禮歷史更悠久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於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孩子打招呼時的注意事項
    或許你會說:「打招呼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不是很簡單的事嗎?」其實,打招呼不僅僅是問聲「你好」這麼簡單,而是有很多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即便是好意,在他人眼中也會變成不敬。因此,父母一定要教導孩子注意打招呼時的一些事項。
  • 會打招呼就是懂禮貌?12條禮儀規範讓孩子學會什麼叫尊重
    真是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不禮貌」,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了。也許這位媽媽覺得,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禮貌什麼的又不能當飯吃。然而很多時候,不懂禮貌、不尊重別人的行為真的會讓你吃大虧。所以當孩子懂禮貌,有人緣的時候,儘管他成績不如別人出色,支持他的人還是會支持他,「因為他有責任感啊,班長不就得有責任感嘛。」02 想讓孩子懂禮貌,就要先尊重他看到懂禮貌有那麼多的好處,是不是迫不及待想把各種禮儀規範教給孩子了?
  • 孝敬父母禮儀(禮儀漫談(129))
    今年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孝敬」或「孝順」有兩層意思:贍養和順從。一般人所謂「孝」,無非是多給父母錢物,保障「豐衣足食」,但有的人甚至連這一點也做不好。至於尊重父母意願,則更是做得遠不如古人。  出必告  《禮記·曲禮》說:「夫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作為子女,外出去哪裡,必須向父母稟告;返回家時,要和父母見面,報平安。
  • 春節帶孩子拜年,注意這些禮儀家庭教育
    有的爸媽帶寶寶見長輩拜年,很多寶寶到了陌生環境,有的不肯打招呼,有時候父母會立刻職責寶寶,或找一個害羞、內向的理由搪塞過去。這麼尷尬的場面,讓寶寶成為最受傷的那個替罪羊,實在不應該。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更希望有素質、講禮貌,給自己爭得面子。
  • 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交際禮儀,夏商周時代的交際禮儀有哪些特點?
    作為交際禮儀重要物質形態的飲酒,在夏朝時已十分盛行。有的文獻很形象地描繪出他們痛飲的場面:醉了的人扶著沒醉的人,沒醉的人又急忙扶住喝醉的人,並且嘴裡不停地嘟嘟噥噥地唱著歌活現出酗酒成風的情景。俗話說,無酒不成禮儀。歷朝歷代的社會中都有為交流溝通而群飲的習慣,在群飲中應該有相關的禮儀指導行為,但歷史上此禮儀卻少見於文獻,我們也因而對此知之甚少。
  • 古人如何繪製準確地圖?
    古人如何繪製準確地圖?百家號曉明觀史獨家發布,嚴禁轉載至其他平臺,侵權必究!雖然古人的科技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但是他們仍然懂得繪製地圖。也用地圖標記地理事物,戰爭的時候,地圖同樣是制定戰略戰術的一個重要的工具。
  • 商務禮儀:作為一名氣質女人,你應注意的職場禮儀和餐桌禮儀
    職場禮儀客人遞出名片時,如何去接呢?當客人遞出名片時,用左手去接,同時右手立刻伸出來,兩手一起拿著名片,然後客氣道謝。同事外出時,有人打電話找他,該如何應對?如果只告訴對方,他要找的人不在,會給人一種不親切的感覺,而且毫無助益。應該請對方留言或電話,最後報出自己的名字。在電梯上遇到不認識的人,也須打招呼嗎?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環球禮儀培訓告訴你在辦公室打招呼的禮儀
    (1)、在辦公室內你應向經過你辦公桌的人主動打招呼,無論他們的身份是同事或者是老闆,都要一視同仁。看見有人經過你的身旁而不打招呼,是十分無禮的。至於對周圍的同事和較熟悉的同事,更應保持有禮、和善的態度,不論早上進公司、中午休息吃飯或晚上離開公司都要打招呼,千萬不要「來無影、去無蹤」。(2)、電梯遇見老闆,要主動大方地向他打招呼,不宜閃躲或假裝沒看見。若只有你和老闆兩人在電梯內,也可聊一些普通的事或簡單地問候一下。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其實,古代人的字和名是相互聯繫的,算是對名的一種補充說明。如果非要追溯它的根源的話,那就要從遙遠的商朝開始說起了。
  • 職場中,不同場合有哪些不同的職場禮儀要求?
    這就提醒著每個職場人,職場如戰場,為了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時刻注意個人利益。在職場中,一個人擁有恰當的禮儀規範,會給他人帶來很好的印象,這有助於你塑造完美的個人職業形象。1. 職場著裝禮儀在職場中,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禮儀規範要求,所以每個職場人,在什麼場合,其著裝都要符合交際地點、參與人員、自身定位的要求。
  • 白事中的三跪九叩之禮,有什麼步驟,如何去做
    白事中的三跪九叩之禮,有什麼步驟,如何去做文/@成長新視點在傳統的殯葬禮儀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一些親戚朋友在拜祭亡人的時候,會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白事的三跪九叩禮,與拜神略有不同,為先出右腳,叩頭時手心向上。三跪九叩禮,就是一跪三叩,跪是雙膝跪地,叩是頭點地。白事行三跪九叩禮時,首先是行禮人用自己的腳步測量,從起步至靈柩的距離,而後才會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站立在起步位置,雙腳平行自然分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準備起步。
  •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如果從歷史發展角度去分析飲食文化、習俗與禮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飲食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貫穿於人類發展的各個層面。從文字被雕刻在甲骨上開始,我國現存漢字大約有九萬多個,這其中與飲食有關係的詞語就高達幾萬個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