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藝妓最初的年代,看看這群引領江戶時尚的女人們有什麼樣的生活日常?
真人版《攻殼機動隊》實力證明當美國好萊塢商業大製作遇上日漫是多麼的尷尬!特效炸到上天,劇情一塌糊塗。但是必須承認片中的藝妓機器人仍然十分驚豔。在這部電影中藝妓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負責展現一種靈異的美:
第二負責給你倒酒時趁你不備打開臉部向你開槍:
看到「藝妓」兩個字,人們經常很自然的把她們當作性工作者,當年電影《藝妓回憶錄》上映時,章子怡不斷的被罵也是這個原因。
有段時間就連「藝妓」的名字也被改成了「藝伎」,只是為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但是事實是,就像中國古代的「娼」和「妓」含義不同一樣,日本文化中,「藝妓」也不是妓女。「藝妓」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幕府時代,如果要想了解這一群體,浮世繪再好不過了。今天的小講堂就從浮世繪中看看什麼是「藝妓」,以及「藝妓」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
藝妓賣春嗎?
首先要弄清楚兩個概念:「藝妓」和「遊女」。「遊女」即妓女。在日本江戶時代,隨著幕府駐紮,大量武士湧向江戶,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於是催生了官方認可的色情場所「吉原遊廓」。
喜多川歌麿浮世繪作品中的遊女
但「藝妓」不同,「藝妓」又稱「藝者」,顧名思義是以技藝為生的人。關於藝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在江戶元祿年間(1688-1704),為了彌補吉原遊廓中遊女的助興表演水平不足,出現了以表演為主的「太鼓女郎」。「藝者」不只有女性,在吉原遊廓中表演的都可以稱為藝者,包括表演武術的男人。起初,藝者是遊廊的專屬,後來出現了不在吉原中居住,但是到此表演的「町藝者」,雖然她們也在吉原中工作,但是這些以音樂、舞蹈和三味線為生的專門職業人和賣春的遊女間還是有區別的。
歌川國貞,吉原藝者,約1840年
另外一種說法是藝者在元祿時期出現的被稱為「舞女」(踴り子)的私娼。雖然當時有官方認可的色情場所,但仍然有一些沒有「營業執照」就開門營業的地方。這些舞女最早以少女居多,後來慢慢出現一些成年女性,她們一開始學習跳舞,之後轉向三味線音樂表演。後來,為了與吉原中的女藝者區分開來,她們稱自己為「町藝者」。她們的工作就是到武士或市民的家中,或是料理屋、遊船中進行表演,有時也會有半公開的賣春行為。
彈奏三味線的藝者和伴舞的舞女
所以,從職業屬性上來看,藝妓是不賣春的——至少是不允許賣春的。至於那些傳說中的半公開賣春,也正是因為不符合「藝妓」身份,才會遮遮掩掩變成「半公開」吧。
藝妓如何工作?
如何成為一名藝妓?很多時候一些家境不好的幼女在10歲左右就被賣掉,開始她們的藝妓生涯。一開始她們只能一邊做雜工一邊學習各種技藝,這時稱為「半玉」,後來慢慢開始伴舞、彈奏樂器,經過幾個階段,逐漸成為一名成熟的藝妓。
《藝妓回憶錄》中,剛剛被賣到藝妓館的小百合遭到頭牌初桃的處處為難
一般情況下,藝妓都呆在自己的房間(置屋)中,等待著「管理所」(検番)中的人來給他們安排工作,然後到料理屋、旅館、茶社等地方開始她們的演出。
歌川國芳浮世繪中的藝者
雖然藝妓從事的是服務性行業,但是她們的地位都很高。高曉松曾經在一期《曉說》中談到「青樓」和「妓院」的區別,這和日本歷史中藝妓和遊女的區別異曲同工。與滿足男性生理欲望的遊女不同由於藝妓服務於日本上層社會的達官顯貴,所以她們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她們不僅要會音樂舞蹈樂器,還必須能夠與找她們的客人談天說地。
所以藝妓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客人帶來音樂舞蹈表演,彈奏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為酒席助興:
在席間給客人端茶倒酒:
葛飾北齋,畫本東都遊
跟客人一起聊詩詞歌賦:
歌川國貞,浮世名異女圖繪
出色的藝妓當然會成為前來喝酒娛樂的達官貴人爭相追逐的對象,有時也會兩情相悅,但這些客人大多都有家室,縱使成了這些達官貴人的「靈魂伴侶」,藝妓也只能被娶回家當成側室。
歌川國貞筆下的藝妓
怎樣的藝妓最美?
最後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藝妓最美?讓上層社會爭相追逐的藝妓,自然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高審美準則。那麼在江戶時代,什麼樣的藝妓最美呢?江戶時代推崇著一種名為「意気」(いき)的審美取向。它最早來源於深川藝妓身穿薄薄的和服,身姿窈窕但略帶懶散的樣子。
鳥居清長,當世遊裡美人合
後來,它發展成形容一種裝束打扮、舉止行為講究,優雅得體的感覺。不僅如此,它還代表著一種通曉人情世故的特質。
歌川豐國
「意気」集嬌媚、得體和俠義之氣於一體,它要求人優雅,但卻等同於華麗。這種「意気」還代表這一種簡單的美,是一種從「庶民生活」中催生的審美意識。
歌川國貞,辰巳十二時
在江戶時代,藝妓是陪上層人士聊天喝酒的人,屬於社會的下層。今天的日本仍然有藝妓的存在,但現在的藝妓已然變成了一種可以引以為傲的職業,因為在嚴格的訓練之下,她們身上聚集了眾多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說,藝妓真的不是「妓」,別想太多了!
YT小講堂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