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鍾書楊絳錢瑗作品,送別這家人

2020-12-11 騰訊網

楊絳作品欣賞

  • 文章既是「隨遇而作」,按時期編排較為方便。

    中新網 2016-05-25 15:36:20

  • 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

    中新網 2016-05-25 15:25:57

錢鍾書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兩年前的今天,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百歲老人楊絳逝世
    所以後來才有筆名楊絳。(楊絳家人合影,後排左二為楊絳)1932年(21歲),楊絳從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入讀清華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錢鍾書。兩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說起男女朋友的事,錢鍾書急切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楊絳也說:「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這也不是事實。」兩人怦然心動,一見鍾情。
  • 錢鍾書和楊絳:有一種愛情叫「世間始終你好」
    錢鍾書的家人並不知道楊絳的存在,但頻繁的通信,讓錢父有了好奇之心。有一天,錢鍾書的父親擅自拆閱了楊絳的來信。恰逢楊絳在信中寫道:「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錢父閱完,眉笑顏開,對楊絳大加讚賞,立刻回信,就這樣定下了這個聰慧靈秀的兒媳婦。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新居四間屋,一間是錢鍾書和楊絳夫婦的臥室,一間女兒錢瑗的臥室,一間餐室,頂大的一間用作書房兼客廳。客廳東頭是錢鍾書的大書桌,西頭有一張楊絳先生專用的小書桌,兩人日常便在家對坐讀書。大半生坎坷之後,這是錢、楊夫婦首次擁有了一個安妥的居所。錢鍾書在這裡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
  • 錢鍾書在上海的最後住所
    楊絳在她的《我們仨》中曾經寫道,一九四九年,錢鍾書「叔父命錢鍾書三弟媳攜子女三人來上海,住辣斐德路。適傅雷夫人之友有空房,在蒲石路蒲園,錢鍾書與我及女兒錢瑗即遷居蒲石路蒲園。」蒲園8號在上海蒲石路(今長樂路)570弄內,一九四九年早春,楊絳、錢鍾書帶著上學的女兒錢瑗,寄居在這幢樓的三樓,與著名畫家龐薰琹、丘堤夫婦同樓而居。而龐薰琹暫住的屋子,則是向宋淇的親戚租賃的。楊絳、錢鍾書與住在樓下的龐薰琹一家,很是投緣。
  • 《我們仨》:錢瑗,楊絳一生的傑作
    比起父母,錢瑗的名氣或許不如,但錢瑗也實在在教育這一領域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她稱自己為「尖兵」,立志做教師裡的的「尖兵」。不是那種將領或將軍,而是小兵,極好的小兵。在自己工作的教育領域,付出自己的所有心血,對自己的學生愛護有加,即使是別的學生也同樣如此。
  • 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楊絳生平與創作大事記》裡的百年人生
    1948年翻譯《1939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約翰·黑瓦德著,《英國文化叢書》十二種之一,朱經農作總序,商務印書館9月出版。3月18日,錢鍾書隨代表團到臺灣。7月,錢鍾書祖父百歲冥壽,我和錢鍾書攜女兒回無錫老家,與家人歡聚。
  •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於是,在《洗澡之後》的結尾,楊絳特意再說了一句:「故事已經結束得『敲釘轉角』。誰還想寫什麼續集,沒門兒了!」  這就是楊絳,一向溫厚幽默,但容不得假與惡,尤其容不得對丈夫錢鍾書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會關注的事—通過法律程序,緊急叫停某拍賣公司對錢鍾書、錢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賣,並且在今年4月最終打贏官司,獲得20萬元賠償。
  • 楊絳今日凌晨去世 與錢鍾書關係生前作品盤點
    這回,楊絳的態度還是沒變:「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費孝通很失望也很無奈,只得接受現實,跟楊絳做普通朋友。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文社古典文學編輯室(以下簡稱「古典部」)承擔整理、編輯,這是古典部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善緣的續篇。錢、楊兩位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有著深厚的友誼,回顧歷史,這段友誼可以上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宋詩選注》的編輯出版。1952年,錢先生受鄭振鐸先生之邀加入新組建的文學研究所,並承擔選注宋詩的工作。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錢鍾書選唐詩》:一份「錢選楊抄」的獨特唐詩選本
    有感於《唐詩選》編撰工作中遭遇的不快,楊絳鼓勵他獨立選一部唐詩,錢鍾書接受了她的提議,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絳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錢、楊伉儷的這次唐詩選錄,最終形成了九冊手稿,楊絳在首冊封面上題名「《全唐詩》錄,楊絳日課」,錢鍾書又補題了「父選母抄,圓圓留念」八個字。
  • 楊絳與錢鍾書(一)| 春風十裡初相遇
    原來,錢鍾書的表弟孫令銜對錢鍾書說,楊絳已有男朋友,是費孝通。他還對楊絳說,他表哥已經訂婚了。這樣的誤會讓兩人急于澄清,於是就出現了上面的對話。小小的誤會,讓愛情悄然萌發。這次見面後,他們開始鴻雁傳書。起初,他們只是在信件中相互介紹書籍,通信用的是中文。漸漸地,錢鍾書會把自己寫的散文寄給楊絳看。後來,他們一個稱讚對方的英文作品好,一個稱讚對方的英文信棒。
  • 錢鍾書與楊絳,他們的日常才是高級秀恩愛
    我們仨的溫馨1937年,女兒錢瑗出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錢鍾書致「歡迎辭」:「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1938年,楊絳和錢鍾書攜女兒回國,避居上海孤島。從1994年開始,錢鍾書就身體欠佳,住了兩個月的院,楊絳就在病床前支了一張小床,一直陪伴著錢鍾書,親人和醫護人員都勸楊絳回家休息休息,楊絳說:鍾書在哪兒?哪兒就是他的家。禍不單行,錢鍾書還在病床上,1996年上半年,錢瑗又因肺癌晚期住進了醫院。
  • 錢鍾書與楊絳:你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
    晚上,孫令銜來古月堂找阿季同回燕京大學,阿季見到了孫令銜的表兄錢鍾書。「這是楊季康。這是錢鍾書。」孫令銜簡單地為雙方作了介紹。未曾想,驚鴻一瞥,兩心相吸,竟一世相隨,也許這就是緣分來了。多年後,錢鍾書曾經寫過一首詩,記下他第一次見到阿季時的感受:「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 楊絳:讀《洗澡》及《洗澡之後》
    尤為重要的是,這次《全集》還首次收錄了楊先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創作的劇本《風絮》和翻譯的理論著作《1939以來英國散文作品》這兩個孤本。另外,新收入的幾首懷念錢鍾書和女兒錢瑗的詩歌則感人至深。據悉,《洗澡之後》單行本也將和《楊絳全集》同時印行。
  • 新街巷32號劃歸國有 錢鍾書故居終於"合璧"
    中國江蘇網4月9日訊 位於新街巷30號、32號的錢鍾書故居,連日來雙喜臨門:一方面始於去年9月的故居閉館修繕工作已經完工,正等待驗收;另一方面,市政府近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將新街巷32號房屋劃歸錢鍾書故居管理中心,協調相關資產移交事宜。
  • 葛曉音:讀《錢鍾書選唐詩》的三點印象
    韓愈的《早春》也沒有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像李白的《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樣,是不是太熟了,因為他這個詩是給楊先生和錢瑗看,這些可能是都是從小時候就熟悉的作品,所以沒有選?我不知道,也不能猜測。
  • 走訪楊絳先生的上海足跡:在徐家匯讀書 在復興中路成家
    走訪楊絳先生的上海足跡:在徐家匯讀書,在復興中路成家  紀念楊先生  這是去年曾發過的一篇文章,原是為了手頭的一個寫作項目做的準備,但在今天這個令人嘆惜的日子,重新拿出來,希望和所有喜歡楊先生作品的人一起,記得她曾在上海這座城市裡生活過。
  • 學生眼中百歲楊絳:總是笑眯眯 為讀書寫作很少下樓
    錢瑗是錢鍾書與楊絳的獨生女,是我們的老師。早在2005年4月初,楊絳在給仁強和我的信中說:「應仁強之請,我將是你們的楊絳媽媽。」當然我也明白,這是因為錢瑗的關係。楊絳思念愛女,而我們在錢瑗最困難的時候,特別是仁強,又是可以說得上話的學生兼朋友。她百歲時我也曾打電話過去,她說,你要多保重!那時,我得重病,9月依然上京,上到她二樓的家,她心疼地說,不要做了!仁強你看住他!
  • 楊絳18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吃小碗木耳和銀杏,活到105還有少女相
    在漫長的晚年歲月中, 楊絳的身子大體仍保持健康, 沒有重大疾病, 頭腦清楚, 身手靈活, 記憶力驚人, 日常還關心時事。為完成愛女錢瑗的心願, 她寫下了《我們仨》 (92歲) , 還寫作了《走到人生邊上》 (96歲) 、《洗澡之後》 (103歲) 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