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北,大家很容易想到東北大漢的彪悍,但為什麼彪悍?很多人都不熟悉,相信嘗了東北特色小吃後你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小編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這些讓我們驕傲的美食!
小雞燉蘑菇是東北傳統名菜,其雞肉鮮嫩,芳香可口,營養價值更高,常吃蘑菇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過早衰老,有強身健體等功效。小雞燉蘑菇含鈣、磷、鐵、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營養成份,經常食用可預防視力減退,夜盲症,皮膚乾燥;並增強對呼吸、消化道傳染病的抵抗力。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您要是沒嘗試過,那可是一大遺憾。這道菜自古以來就是菜中上品,營養和味道上都堪稱絕配。
燉小雞的蘑菇,最重要的是榛蘑。因為榛蘑的味道特別好,是傳統中醫藥材,具有祛風活絡,強筋壯骨的功能。常用於治羊癇風,腰腿疼痛,佝倭病等;經常食用可預防視力減退,夜盲症,皮膚乾燥;並增強對呼吸、消化道傳染病的抵抗力。
殺豬菜,起源於東北的農村,每年秋收農忙之後,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或過年前把家中的肥豬宰殺,製成各種菜餚,招待鄉鄰。這就是原始的東北地方殺豬菜。黑龍江人特別喜歡吃殺豬菜。「殺年豬」,一般多在臘八之後殺,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的民諺。過去鄉下一到「臘八」,過年的大幕就徐徐拉 開了:殺年豬、做豆腐、蒸豆包、辦年貨……十裡八村、家家戶戶,就連清冷的空氣中,也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喜慶氣息。
過去,在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裡來吃殺豬菜,這種習俗在東北農村至今還保留著。那時,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 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裡,加入水,放上鹽,然後邊煮邊往裡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來。
如今,這種吃法在東北城裡的一些餐廳酒樓也流行起來,當然其製法已經比原來有了很大改進,比如加入了更多的配料和調料後,使得殺豬菜的內容更加豐富,口味更加鮮美。當人們坐在餐廳酒樓的餐桌旁,吃著這種具有農家特色的殺豬菜時,仍然能感受到那濃濃的鄉情……
有凍梨、凍柿子、凍蘋果、凍海棠等,品種很多。
每年冬季,家家戶戶都要買上幾十斤,甚至成筐,凍在外面。茶餘飯後,或親友來訪,吃上幾個。凍後的水果因其組織成分發生了變化,故味道獨特。凍果中味道 最美的要屬凍梨。凍梨外表黝黑,硬如鐵蛋,一咬一道白印,不懂凍梨吃法的人還真吃不了它。
吃凍梨要先把它放入涼水中暖,剛入水的梨還會在表皮上結一層厚厚 的冰,但用不多時即可化開變軟。化好的梨一咬一口水,酸甜津涼,吃後頓時感到身心為之一爽。特別酒後能吃上個冰梨,既解酒,又助消化。
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而成。這種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凍硬,吃起來 又酸又甜,還很冰。寒冬臘月裡,大街小巷賣冰糖葫蘆的攤子插著各式各樣的糖葫蘆,冰凍的冬天,糖葫蘆外脆裡嫩,甜酸有度;品種也多,不僅僅是酸楂做的,還有五顏六色的其它的水果做的。
那歌兒是咋唱來著?「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裡面它裹著酸。糖葫蘆好看它竹籤兒串,象徵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 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氣也順那個心也寬,你就年輕二十年……」是啊!冰糖葫蘆是甜的,可甜裡裹著的是酸溜溜的,冰糖葫蘆是酸的,可酸裡面藏著的是甜絲 絲的。正如人生一樣,甜裡透著酸,酸裡透著甜,這就是幸福的滋味兒!
冬季來臨,北方氣溫下降,天寒地凍。在冬季吃一根冰棍早已成為東北人飲食的特色之一。即使在最冷的天,穿著厚厚的棉服,也要吃凍得硬邦邦的冰棍。在街頭有兩種震撼景觀:一種景觀是街頭玲琅滿目的雪糕品種,可以讓你盡情選購,室外賣雪糕的人都裹著厚厚的棉衣,瑟瑟發抖地吆喝著!
鐵鍋燉魚源自黑龍江一帶,當地漁民享用著用江水帶來的天然饋贈,漁民做飯很簡單,就地取材,如江裡的水、江裡的魚、加點鹽巴和蔥花,在柴火上一燉,功夫不大就會香飄四溢,再在鐵鍋周圍貼上玉米餅,飢餓會一掃而空。經過時間的推移,也慢慢形成了倍受歡迎的鐵鍋燉魚。
正宗鐵鍋燉魚的原材料,要用烏蘇里江、黑龍江裡的魚,那裡的魚肉質鮮美、不肥不膩,有著喝江魚一碗湯,勝過飛禽走獸一籮筐一說,說明魚湯的鮮美和豐富的 營養。江內魚種類很多,大馬哈魚、鰉魚、哲羅魚、青根魚等,做成一鍋正宗的鐵鍋燉魚,味道鮮美,回味無窮,無論天冷還是酷熱,都會有不少愛魚之人品嘗這種美味。
製作鐵鍋燉魚,顧名思義,要選用一口鐵鍋製作,把江魚切塊,在秘制湯料裡加入紅棗、薑片、蔥、鹽巴等佐料,一 同下鍋慢燉,等湯汁開過,在鍋周圍貼上玉米餅,蓋蓋慢燉,20分鐘後,美味的鐵鍋燉魚貼餅子就完成了。鐵鍋厚度適中,魚肉受熱更加均勻,味道也會更加鮮 美,而且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吃魚的同時,加入東北木耳、東北幹豆角、豆腐等素食燉熟,不失食材本身味道的同時,又蒙上魚肉的鮮美,另一道美味油然而生。
東北人較多的大街上,常可以聽到「賣地瓜」的吆喝聲。這種買賣民間稱為「賣烤地瓜的」,又名烤紅薯,冬天比較常見。
賣烤地瓜所用的爐子,過去幾乎約定俗成地是用圓柱形的大汽油桶做成。上面開圓口,再做成蓋子。爐膛裡一般放兩層箅子,都是用鐵條做成。下面的一屋用以將生地瓜烤熟,上面的一層中間留出空間,把烤熟的地瓜拿到這層箅子上保溫。爐的下層是煤爐。也有的把煤爐和上面的「籠屜」分開,生好火之後再把上層坐上去。 因為地瓜本身就含有很高的糖分,既不用去皮切塊,也不用放任何佐料或預備碗筷,只要洗淨烤熟就可以吃,所以賣這種熟食只要再有一桿秤就可以開張,甚至連秤都不用,直接按地瓜的大小論價錢。
烤地瓜雖是街頭小吃一類,但也能充飢頂餓當飯吃,價錢又很便宜。在寒冷的冬天,看到熱氣騰騰的烤爐,想到那紅皮黃瓤的顏色、熱乎甜軟的口感,很多路人都 會買上幾塊。年輕的婦女和孩子更是愛吃,有的人還買回家去給不常出門的老人解解饞。這種被稱為「沒牙樂」的食品,七八十歲吃著也不費勁,真正算得上是「大 眾化」了。
由來:早年農民每天都是兩餐,天亮早餐,然後下地勞動,而天黑時是晚餐。這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民來說,兩餐間隔太長了。因此,農民們每年初冬時節,用黃米磨成面,做成雞蛋大小,裡面有豆餡的豆包,放在外面凍實,以備開春下地時蒸食,不好消化,抗餓的。
營養成分及作用:「粘豆包」由黃米麵製成,中間夾有用紅雲豆磨成的豆沙餡。黃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等營養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