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售賣土生華人瓷磚 兒時收藏變大生意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林明輝和他的仿古土生華人瓷磚。(新加坡《聯合早報》/鄔福梁 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土生華人瓷磚上的豐富色彩和圖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用它們來裝飾牆壁和門窗是一種藝術的體現。

  新加坡本地土生華人古董瓷磚收藏家林明輝10多歲時就驚豔於瓷磚的美,不過當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點「瓷」成金。

  林明輝是第四代土生華人,當他還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時,就和幾個友人開始收集土生華人瓷磚。

  他回憶道:「收集郵票或錢幣都要花錢。我住在馬林百列一帶,剛好那時有很多房子要拆,我覺得那些瓷磚很美,又不用錢,就和朋友一起收集,看誰收得最多。」

  幾年前,隨著電視連續劇《小娘惹》的播出,新加坡本地興起一股土生華人文化熱潮。他便約同年少時一起收集瓷磚的朋友,在2009年時共同開設了土生華人瓷磚專賣店。

  店鋪初期,生意並不好,直到2012年,公司業務才漸上軌道。生意主要是靠社交媒體,以及顧客口耳相傳,加上新加坡土生華人協會的推廣。

  他的顧客群眾多,有裝修住家或店面的顧客,也有許多政府部門和大型機構訂購仿古瓷磚,例如,海軍部地鐵站旁的綜合項目海軍部村莊、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

  小量生產成賣點

  此外,林明輝也為企業打造特別設計的公司禮品,例如融入虎牌啤酒和新加坡航空公司色彩的瓷磚。一些建築和廟宇的瓷磚破損,也可特別訂製,作為修復之用。

  他說:「我們的賣點就是『量』,幾十片、幾百片,只要你給我設計,我們都可以做給你。」

  林明輝在2015年還出版了一本關於土生華人的書籍,也讓市場再掀起一股「娘惹風」。

  市區開設店面 遊客上門參觀

  林明輝去年在租金昂貴的直落亞逸街崇文閣內開設店面,售賣簡便的娘惹餐和糕點。店裡的裝潢和桌椅都選用其生產的土生華人瓷磚,也算是一個展示空間。同時,店面的另一半被打造成專賣店,專門售賣土生華人瓷磚。

  林明輝表示:「這樣的店鋪設計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顧客,很多外國人和遊客還特意找上門來參觀,併購買瓷磚把新加坡的歷史帶回他們的國家。」

  看到土生華人主題的磁磚在更多地方開枝散葉,以藝術形式述說歷史,林明輝表示自己感到很滿足。(陳愛薇)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百餘年古屋修復成「活」的土生華人博物館
    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少有保留百多年前原汁原味的峇峇老屋已完成了第一階段修復工程,預計明年中完成所有工程後便可以開放迎接遊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05年獲得馬來西亞已故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發起人陳禎祿的女兒陳金蕊捐獻400萬元,買下尼路(Neil Road )157號的峇峇老屋,計劃把老屋修復成一座「活」的土生華人博物館。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首飾代代相傳 融合各族文化
    一般娘惹在日常生活中,會佩戴一條項鍊或一對耳環;到做滿月、婚禮或喪禮等重大日子,有些娘惹新娘從頭到腳的首飾加起來可重達五六公斤,可見土生華人對穿戴首飾的重視。嬰兒滿月會收到小巧可愛的首飾禮物,包括項鍊、手鐲、腳鏈等。女童從小就打耳洞戴耳環,成年後結婚時也是「穿金戴鑽」(平時不戴銀飾)。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傳統服飾保留早期中國特色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傳統服飾保留早期中國特色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韓國開幕 展示混合文化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韓國開幕 展示混合文化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代部長黃循財(左五)與嘉賓們在觀賞一張製作於20世紀初、綴了100多萬個珠片的土生華人桌布。(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提供)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的混合文化-土生華人文化展」18日起在韓國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開幕。該展覽通過展出新加坡土生華人的文化藝術,向外國朋友展現新加坡的文化融合。
  • 新加坡當地舞劇團推出新作 聚焦土生華人婚禮(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資料圖)  中國僑網4月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曾受到李顯龍總理表揚的新加坡當地舞劇團聚舞坊將於當地時間4月8日推出2017年首場演出——充滿土生華人文化氣息的舞劇《婚禮》,再次用南洋韻味的舞蹈,邀請當地觀眾共赴一場充滿藝術氣息的「娘惹婚禮」。
  • 展現新加坡文化融合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首次在韓國首爾展出
    我希望,這次展覽使韓國民眾以新的角度了解新加坡土生華人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加深兩國人民交往的真切感受,更為今後提升友好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展覽分五大部分  這個展覽分五部分來展現新加坡土生華人如何兼容並蓄各種文化元素,同時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特色。  第一部分是「從馬六甲來的新郎新娘」。
  • 新加坡擬將亞洲文明博物館改為土生華人博物館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新加坡亞美尼亞街的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將改名為土生華人博物館,專門展出各種富有傳統色彩的土生華人文物,促進人們對土生華人文化的了解。  據《聯合早報》報導,博物館館長郭勤遜博士受訪時說,土生華人文化是本地獨有的文化遺產,值得保留。這族群文化綜合了華、巫、印文化,並有著融會貫通的特點,其文化精髓值得多元種族的新加坡從中借鑑學習。  郭勤遜表示,在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的10個展覽廳中,已有一半屬於土生華人文明展,而博物館明年初將會利用另一個展覽廳展出土生華人的歷史照片。
  • 搜羅土生華人美食之城 盡享新加坡特色餐廳
    儘管新加坡的美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土生華人的佳餚仍被許多遊客忽視,當遊客來到這裡的時候尋找的通常是價廉物美的街頭小吃或是新開的餐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介紹,土生華人美食被忽視這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因為它實際上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佳餚。作為新加坡土生華人協會主席和《土生華人傳奇》一書的作者黃萬慶說:「要了解土生華人的美食,就要先熟悉當地華人文化的發展。」  「土生華人文化在新加坡成立之前就從馬六甲傳過來了。」他說,15世紀和16世紀的中國移民在馬六甲定居後承襲了當地的文化習俗。
  • 新加坡科研人員欲建數碼博物館再現土生華人生活
    中新網9月5日電 土生華人是東南亞地區的特有族群,富有傳統色彩的土生華人歷史文物,引起新加坡一群科研人員的濃厚興趣,他們想要藉助先進的媒體科技,建立一個虛擬的土生華人數碼博物館。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過去1年裡,韓籍研究工程師宋美慧多次造訪新加坡土生華人協會以及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旗下的博物館,四處「挖掘」土生華人的生活寫照及文物圖片。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吸引中國遊客 融合多元特點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吸引中國遊客 融合多元特點 2015-07-13 14:06: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新加坡土生華人的生活習俗和服裝融合華人
  • 新加坡華人創辦私人博物館 推廣華人文化和慈善
    葉艾明(右)九年來一直盡心推動「Project Intan」計劃,為新加坡兒童會籌款。(新加坡《聯合早報》)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私人博物館創辦人葉艾明結合自己對土生華人文化、慈善及音樂的熱愛,於13年前設立了私人博物館「The Intan」,致力在新加坡展現土生華人文化。
  • 在一條古街尋找新加坡「娘惹文化」,與華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作者:馮源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土生華人家庭畫像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這裡仍是馬六甲海峽邊一個貧窮落後、不起眼的彈丸之地,經過50多年的飛速發展,新加坡脫胎換骨,如今已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新加坡也與紐約、倫敦比肩立於世界最頂級城市之列
  • 了解新加坡華人文化,沿著加東叻沙和如切路尋找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土生華人家庭畫像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這裡仍是馬六甲海峽邊一個貧窮落後、不起眼的彈丸之地,經過50多年的飛速發展,新加坡脫胎換骨,如今已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新加坡也與紐約
  • 在加東和東海岸感受土生華人風情,回味經典娘惹料理!
    20世紀20年代,由於港務貿易興盛,土生華人多半經商致富,紛紛將平房改建為二層或三層樓的洋房。靠海的加東區佔了地利之便,逐漸成為早期娘惹家族聚集的大本營。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坤成路加東區最令人驚豔的土生華人住宅,就位於如切路與TembelingRd之間的這一段坤成路上。這一帶曾經是土生華人高商的居住地,從牆面裝飾的氣派華麗,不難想見他們的生活是何等優渥。和店屋建築相同的是,這些洋房也都具備了中國、馬來與歐洲風格,構造出東西文明對話的平衡美感。
  • 新加坡東海岸 感受華人文化的現代印記
    新加坡是聞名世界的城市花園,優美的環境、發達的經濟和友好的居民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新加坡東南海岸沿線有一長達8.5公裡的細長型公園,這就是新加坡東海岸公園,新加坡的海濱度假區。  加東/如切:土生華人文化的萬花筒  在東海岸附近有一處富人的聚集地--加東/如切。享受完藍天碧海,轉身融入民族特色濃厚的土生華人吧。  「土生華人」這個詞指的是居住於馬來半島的華人後裔,是定居於原新加坡英屬海峽殖民地、馬六甲和檳城,並且已與當地婦女結婚的早期移民後代。在加東/如切,隨處都體現著華人文化和馬來文化的活力交融。
  • 只知道魚尾獅烏節路你就out了,新加坡當地人都是去這裡玩的!
    加東 (Katong) 曾是茂密的椰子種植園,到了 20 世紀初期,這裡發展為郊外一處住宅區,主要人口是受英文教育的中產階級,包括土生華人和歐亞裔人。如今椰子種植園早已不復存在,但是依然可以欣賞到保存完好的土生華人店屋,以及分散於區內的殖民時期別墅。
  • 收藏!新加坡超全博物館攻略
    最新的一件珍寶,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一座嶄新的視覺藝術殿堂,收藏有新加坡及東南亞舉世無雙的現代藝術珍品。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專門收藏探討新加坡及東南亞的獨特藝術、文化遺產和歷史的美術作品,為新加坡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 記載華人奮鬥與成就 海外有多少家華人博物館?
    它們是:美國於1974年建的俄勒岡州約翰迪市華人博物館(又名金華昌博物館),1991年建的紐約華埠歷史博物館,1996年建的紐約美洲華人博物館,2001年建的舊金山美華歷史博物館,2005年建的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又名李秉樞中心);新加坡有1995年建的華裔館,2006年建的華頌館,以及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澳大利亞有1985年建的墨爾本澳洲華人歷史博物館,1985年建的維多利亞州本迪哥市金龍博物館
  • 此地是全世界華人佔比最多的地方,華族比例比新加坡還高
    要說華人社會除了大中華區外就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全球唯一有土生華人的國家,華族富可敵國是第二大族群),其實不然,還有一個大洋洲島嶼上的海外華人佔比是世界最高的。這次猴哥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這個華人佔比達到八成是島嶼聖誕島。
  • 牛車水:新加坡的唐人街 南洋華人的精神家園
    牛車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為甚麼叫「牛車水」?早年到新加坡闖世界的中國人,以為是一個載著大水桶的牛車。後來才知道,「新加坡締造者」史丹福·萊佛士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規劃不同種族居住社區的時候,把新加坡河西南岸的這塊地方劃歸華人居住。因為沒有自來水,要靠牛車運水供應,故名。「牛車水」,飽含著早期華人創業的艱辛,見證了新加坡的興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