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創辦私人博物館 推廣華人文化和慈善

2021-01-20 新加坡頻道

  葉艾明(右)九年來一直盡心推動「Project Intan」計劃,為新加坡兒童會籌款。(新加坡《聯合早報》)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私人博物館創辦人葉艾明結合自己對土生華人文化、慈善及音樂的熱愛,於13年前設立了私人博物館「The Intan」,致力在新加坡展現土生華人文化。

  葉艾明還巧妙地將慈善活動融入自己的私人博物館,他不時在自家博物館舉辦活動和慈善演出,九年來共為新加坡兒童會籌得近34萬元善款,並於今年獲選為新加坡兒童會常年頒獎禮的白金獎得主。

  葉艾明不時也會親自接待預約參觀博物館的訪客,向他們講述土生華人文化。訪客可出席博物館的開放日,了解土生華人文化,品嘗土生華人美食,欣賞土生華人音樂等,而活動籌得的款項,則捐贈給新加坡兒童會。(宋慧純)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科研人員欲建數碼博物館再現土生華人生活
    中新網9月5日電 土生華人是東南亞地區的特有族群,富有傳統色彩的土生華人歷史文物,引起新加坡一群科研人員的濃厚興趣,他們想要藉助先進的媒體科技,建立一個虛擬的土生華人數碼博物館。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過去1年裡,韓籍研究工程師宋美慧多次造訪新加坡土生華人協會以及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旗下的博物館,四處「挖掘」土生華人的生活寫照及文物圖片。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吸引中國遊客 融合多元特點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吸引中國遊客 融合多元特點 2015-07-13 14:06:06、馬來人和西方文化,讓中國遊客感到新奇。(新加坡《聯合早報》/梁麒麟 攝)   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土生文化館的中國訪客五年來增加了7%,比率從五年前的2%上升到去年的9.2%,達3萬8600多人。私人博物館The Intan過去三年的中國遊客也增加約三成;源和春餐館這兩年也有更多中國遊客上門品嘗娘惹菜餚。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韓國開幕 展示混合文化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代部長黃循財(左五)與嘉賓們在觀賞一張製作於20世紀初、綴了100多萬個珠片的土生華人桌布。(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提供)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的混合文化-土生華人文化展」18日起在韓國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開幕。該展覽通過展出新加坡土生華人的文化藝術,向外國朋友展現新加坡的文化融合。
  • 新加坡擬將亞洲文明博物館改為土生華人博物館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新加坡亞美尼亞街的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將改名為土生華人博物館,專門展出各種富有傳統色彩的土生華人文物,促進人們對土生華人文化的了解。  據《聯合早報》報導,博物館館長郭勤遜博士受訪時說,土生華人文化是本地獨有的文化遺產,值得保留。這族群文化綜合了華、巫、印文化,並有著融會貫通的特點,其文化精髓值得多元種族的新加坡從中借鑑學習。  郭勤遜表示,在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的10個展覽廳中,已有一半屬於土生華人文明展,而博物館明年初將會利用另一個展覽廳展出土生華人的歷史照片。
  • 展現新加坡文化融合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首次在韓國首爾展出
    據《聯合早報網》站報導,「新加坡的混合文化-土生華人文化展」(The Peranakan World: Cross-cultural Art from Singapore and The Straits)展出了新加坡國立文化遺產委員會和亞洲文明博物館的230件藏品,它是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亞洲文明展的一部分。
  • 新加坡唐城坊出現華人文化主題圖書館
    (蔡婉婷攝)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屬下第一家以華人與華人文化為主題的圖書館今早開幕,這個坐落於唐城坊頂樓的新圖書館,打造出一個沉浸在華人文化中的閱讀天地。  這是新加坡圖書館管理局屬下第一家完全由民間資助的圖書館,設立和運作經費來自觀音堂佛祖廟(四馬路觀音堂)的捐款和唐城坊業主CP1私人有限公司。CP1公司為圖書館免費提供場地。
  • 新加坡百餘年古屋修復成「活」的土生華人博物館
    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少有保留百多年前原汁原味的峇峇老屋已完成了第一階段修復工程,預計明年中完成所有工程後便可以開放迎接遊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05年獲得馬來西亞已故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發起人陳禎祿的女兒陳金蕊捐獻400萬元,買下尼路(Neil Road )157號的峇峇老屋,計劃把老屋修復成一座「活」的土生華人博物館。
  •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首飾代代相傳 融合各族文化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新加坡社會土生華人的首飾文化。生活在新加坡這個多元種族社會,許多人對其他種族的文化習俗卻一知半解。本文通過介紹,希望讀者提高認知,互相尊重習俗。婚喪喜慶都戴首飾土生華人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
  • 記載華人奮鬥與成就 海外有多少家華人博物館?
    它們是:美國於1974年建的俄勒岡州約翰迪市華人博物館(又名金華昌博物館),1991年建的紐約華埠歷史博物館,1996年建的紐約美洲華人博物館,2001年建的舊金山美華歷史博物館,2005年建的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又名李秉樞中心);新加坡有1995年建的華裔館,2006年建的華頌館,以及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澳大利亞有1985年建的墨爾本澳洲華人歷史博物館,1985年建的維多利亞州本迪哥市金龍博物館
  • 華人新移民引領 中國白酒文化在新加坡悄然興起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新加坡本地華人餐桌上,不管是喜宴、私人聚餐、商業聚會,大多以洋酒或葡萄酒來配佳餚,飲用中國白酒的場合相對較少。然而,在中國新移民及中資企業的引領下,中國白酒文化在本地也開始有興起的現象,帶動了不少人開始喝白酒,也喜歡上了白酒。
  • 東南亞華人對中華文化認同嗎?看看新加坡等東南亞華人怎麼說!
    這主要來自家庭的教育,有些比較傳統的華人家庭,他們會教子女說中文,告訴子女我們來自中國,並講一些家鄉的故事。出身在這樣家庭的華人一般對中國比較嚮往。當然也有一些華人沒有這樣的成長經歷,他們對中國和中華文化並沒有特殊的感情。5、來自大陸的移民的確會忠於中國。
  • 華僑華人看過來!介紹一波與你有關的「寶藏」博物館
    中國僑網5月19日電 題:華僑華人看過來!是時候介紹一波與你有關的「寶藏」博物館了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故宮、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這些世界著名的頂級博物館能帶你領略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和先驅者創造的奇觀,讓最經典的過往和寶藏滋養心靈。
  • 新加坡第一家以華人與華族文化為主題圖書館開幕
    新加坡第一家以華人與華族文化為主題圖書館開幕     唐城圖書館是圖書館局屬下第一家完全由民間資助的圖書館
  • 大馬學者:沙巴需建華人博物館 展示華人重要貢獻
    馬來亞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黃子堅周一(15日)晚主持「從華工至公民:沙巴華人歷史沿革」講座時,一再強調華人對沙巴發展的貢獻,並建議華社興建沙巴華人博物館來證明和展示史實。  黃子堅當地時間15日晚在沙巴學會主辦的「從華工至公民:沙巴華人歷史沿革」講座上,呼籲本地華社興建沙巴華人博物館,以提醒各界有關華人在本地的發展和貢獻。  他說,沙巴可參考印尼華人博物館的做法,在館內記載華人為當地各領域所作出的貢獻。
  • 紐西蘭華人創辦華社服務中心 20年服務超40萬人
    中國僑網11月4日電 紐西蘭天維網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紐西蘭華人王玲娟的故事。20世紀90年代,王玲娟創辦了紐西蘭華人社區服務中心(下稱「華社服」)。從帳戶餘額只有120紐西蘭元的社區服務小分隊,到資產及財政管理在紐西蘭慈善領域領先的大型慈善組織,20年來,這個從車庫裡走出來的華人慈善組織的影響力已經遍布紐西蘭,而王玲娟也因此獲頒紐西蘭「女王服務勳章」,被許多人稱為「平民英雄」。
  • 新加坡華人售賣土生華人瓷磚 兒時收藏變大生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鄔福梁 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土生華人瓷磚上的豐富色彩和圖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用它們來裝飾牆壁和門窗是一種藝術的體現。  新加坡本地土生華人古董瓷磚收藏家林明輝10多歲時就驚豔於瓷磚的美,不過當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點「瓷」成金。
  • 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啦
    展覽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推廣僑文化,希望以僑為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的建成將為僑校學子品讀僑文化提供一座實體場所,為百年僑校暨南大學對外普及推廣華僑歷史文化打開一扇窗口。
  • 新加坡市建局欲改建新加坡華人女子學校舊校舍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近日,為配合新加坡政府重新打造烏節路的計劃,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有意保留新加坡女子學校舊校舍位於翡翠山路的三棟建築,並改建為文化和生活時尚用途設施。新加坡女子學校(早期稱新加坡華人女子學校)始建於1899年,由華人知識分子創辦,旨在推動華人女子教育。1926年,位於翡翠山的校舍正式投入運作。1994年學校搬遷到杜尼安路(Dunearn Road)新址後,舊校舍一直保留至今,目前由國際學校採士華國際學校(Chatsworth International School)使用。
  • 了解新加坡華人文化,沿著加東叻沙和如切路尋找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土生華人家庭畫像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這裡仍是馬六甲海峽邊一個貧窮落後、不起眼的彈丸之地,經過50多年的飛速發展,新加坡脫胎換骨,如今已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新加坡也與紐約
  • 英屬時期新加坡華人宗鄉會館的社會職能
    在華人社會內部,普通民眾面臨著生老病死與子女教育等問題。殖民政府在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對華人採取了自由放任的態度,不太出面解決民眾面臨的問題,而宗鄉會館通過創辦學校、開設醫院、開展互助活動,方便了華人群體,有效地推動了民間社會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民間社會事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又肯定了宗鄉會館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性,是會館發展和壯大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