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鐵橋,中國歷史瑰 但是卻只能炸掉為中國革命爭取時間

2020-12-25 火鍋歷史

1938年熊先煜所在的部隊接到了一個緊急命令,中國軍隊被日軍打的節節敗退,為了把敵人的機械部隊限制在路上,部隊首領決定讓熊先煜的部隊去引爆黃河大鐵橋。

24歲的熊先煜和他的師長蔣再珍乘上當地的火車前往廣武縣,在距黃河大鐵橋南邊的一個車站建立了指揮所,在熊先煜吃了晚上的飯之後,接到師長的命令去去黃河大鐵橋和爆破兵去提前選擇爆破口,當時熊先煜幾個人走在路上,河面上傳來的冷風狠狠的抽打在他們臉上,當時熊先煜他們幾個當時打的手電筒前進,旁邊都是逃難的人,那個現象極為悽慘。

熊先煜走向先來的爆破兵,爆破兵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把大橋炸掉。當時的日軍已經攻佔了許多縣城,塔克部隊馬上就來到黃河南岸了,區區中國人的肉體哪能抵擋的住日軍的飛機坦克呀,熊先煜決定一定要炸掉這裡,最起碼限制住日軍的坦克,這成為了熊先煜一定要完成的任務。

14日上午,日軍的飛機就在我們上空襲來,熊先煜趕緊和大家跑出指揮所,尋找掩蔽,但是那裡有躲藏的地方呢?熊先煜只好和隊友都爬在底下,看著腦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空軍,隨隨便便在我們的領空飛翔,熊先煜心裡真的很無奈。飛機沒有像他們投彈,可能是要飛去鄭州吧,熊先煜回到指揮所但是就聽到了爆炸聲,馬上指揮所的電話響起來了,說是敵軍在鄭州火車站投放了炸彈,人員損失慘重。

熊先煜和師長去火車站附近觀察去了,到處都是被破壞的痕跡,列車馬上就能重新發動了,師長向當地的守軍訓話,一定要讓小日本嘗到我們的子彈,一定要和小日本血拼到最後一刻。

15日,河南北面戰況緊急,讓我們時刻做好準備,隨時炸橋。當天晚上熊先煜和爆破兵裝填好彈藥,隨時待命。第二天早上部隊就傳來炸橋的命令,熊先煜帶領手下走上黃河大鐵橋,這座大鐵球是中國大橋的瑰寶,但是為了能夠阻擋日軍,為中國爭奪時間,只能選擇炸掉,只要等最後一趟火車過去之後我們就炸掉。17日上午五點鐘的時候火車經過了大橋,熊先煜就發號施令,但是由於技術問題,橋只炸掉百分之三,情況危急起來,誰都不知道日軍回來,所以師長果斷下達死命令,必須連日炸掉大橋,最後整整用了三個日日夜夜才成功炸掉橋,就此中國黃河大鐵橋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座黃河上的鐵橋,有百年歷史,如今只讓行人走不通車
    蘭州城區最著名的橋梁便是中山橋,又名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市濱河路中段。黃河鐵橋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被譽為黃河第一橋,也是黃河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橋梁。,在濱河路中段,黃河鐵橋依舊連接著黃河兩岸。黃河在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鐵橋,它的鑄造也是中國橋梁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詹化球親率鐵道兵團官兵血戰黃河大鐵橋
    新焦線為通向晉南之捷徑,佔領黃河大鐵橋,則可卡住南下的咽喉。所以新鄉為豫北的重要戰略據點。日軍連日以強大的空軍轟炸新鄉、黃河大鐵橋。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與強敵殊死抗擊,在殘酷的消耗戰中挫敵兇熖,粉碎了土肥原賢二師團2月8日前攻取新鄉的美夢。
  • 在蘭州百年大鐵橋上感受黃河風情線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或「黃河鐵橋」,鐵橋位於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從白塔山和金城關俯瞰大鐵橋效果最好,是蘭州歷史上最悠久的古橋,也是萬裡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橋建成後,兩邊建了兩座分別刻有「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的大石坊,寓意鐵橋的作用和意義,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橋,1954年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鐵橋顯得更加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 中山橋:金城蘭州黃河上一座百年歷史的大鐵橋
    這裡描寫的就是金城蘭州,進入12月,西北已經是相當冷了,古人稱之為極邊的蘭州也不例外,漢代時這裡就曾設金城郡,隋朝時因為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幾經變故到了清代又改名為蘭州府。今天要說的這座網紅建築就是修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蘭州黃河鐵橋。
  • 百年鐵橋流露出歲月的痕跡,蘭州中山鐵橋,一個見證歷史的橋
    而有那麼一座大橋,它建於清代後期,見證了中國從抗日戰爭時期一直到如今的輝煌時期,它就是蘭州中山鐵橋。 蘭州中山鐵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被搭建在黃河之上,因此許多人都稱它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倘若你來到蘭州,必然要去蘭州中山鐵橋感受一番黃河之水在你腳底下翻騰的場景。
  • 蘭州,黃河與黃河鐵橋
    蘭州黃河上的黃河鐵橋是上個世紀之初修建的,那時還是大清的天下,大橋建成沒有幾年,大清朝就沒有了,這黃河鐵橋也就成了大清帝國謝幕前在西北地區最後的亮相。這個亮相還是比較驚豔的,因為那時橫跨黃河的鐵橋好像還沒有,所以今天的黃河鐵橋邊上就能看到「天下黃河第一橋」石碑。
  • 攻邙山、強佔黃河大鐵橋戰鬥
    當日晚,從古滎、邙山南援之敵一一五團主力及三八一團一部見南緩無望,又畏懼被殲,慌忙逃回邙山,妄圖憑藉堅固工事及有利地形,守住邙山,控制黃河大鐵橋,以保障國民黨軍隊華北戰區與中原戰區的交通聯繫和機動作戰。
  • 德國原裝進口的黃河鐵橋,如今109歲,依然承擔著蘭州的交通重任
    黃河鐵橋,也成為中山橋,是蘭州的地標建築,距今已有109年的歷史,被很多人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沿著蘭州著名的黃河風情線遊覽,很遠便可以看到在白塔山腳下那座縱橫南北的一條鐵龍,它就是黃河鐵橋。在黃河鐵橋的南端,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有黃河第一橋5個大字,而走到鐵橋的橋端,在橋梁的橫梁上掛著中山橋三個字,這也是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橋。整座黃河鐵橋長達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在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固定。
  • 濼口黃河鐵橋,曾經亞洲跨度最大的鐵路橋
    &nbsp&nbsp&nbsp&nbsp這是一座修建於108年前的鐵橋,是濟南第一座跨黃河大橋,結束了濟南人過黃河只能靠船隻擺渡的歷史,也曾是亞洲跨度最大的鐵路橋。&nbsp&nbsp&nbsp&nbsp如今只要來到濼口,在黃河大壩上,很遠就能望見這座飽經歷史滄桑的鐵橋。
  • 靖遠石板溝黃河大鐵橋興建史略
    靖遠石板溝黃河大鐵橋的興建,在靖遠,乃至甘肅的交通史上都具有裡程碑意義。該大鐵橋為「工」字鋼桁架及鋼筋混凝土「T」梁組合型橋梁,橫跨黃河北岸的石板溝與靖遠火車西站之間(蘭包公路153公裡處,白寶鐵路61公裡+640米)。為1孔32+3孔64米的栓焊連續工字鋼桁架及3孔31.7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梁組合橋。
  • 百年滄桑的黃河中山鐵橋,見證了蘭州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 天下黃河第一鐵橋
    黃河第一鐵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鐵橋建成之前,這裡設有浮橋橫渡黃河。浮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鎮遠橋,今尚存建橋所用鐵柱一根高達三米,重約數噸,上有"洪武九年"字樣。
  • 蘭州黃河鐵橋(中山橋)
    當時在承建合同中,德國商行給出了「保固80年」的承諾,如今已經過去111年,這座鐵橋依然坐落在蘭州黃河上。說它是蘭州的「網紅橋」,一點都不為過,這座橋一頭連著有千年歷史的白塔山,另一頭連著蘭州最繁華的西關。黃河鐵橋位於蘭州濱河中路的白塔山下,始建於1908年5月,於次年8月竣工通行,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中山橋。
  • 疫情結束後,我要去打卡黃河上的第一座百年鐵橋——中山橋
    由於浮橋並不堅固安全,每年黃河結冰前拆卸,解凍前後又要重建,這座浮橋就這樣延續了500多年。光緒初年,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為平定新疆,曾上奏朝廷,提議修橋,但因當時國人技術落後,洋人出價太高,只能望河興嘆。
  • 中國第一座黃河鋼構鐵路橋 緣何屢遭戰火
    □東方今報記者殷曉章/文圖  戰略要地「第一鐵橋」  6月上旬的一天,鄭州市民孔力在鄭州黃河遊覽區民族搖籃牌坊附近的一條林蔭道上,看到了這座楊訓偉炸毀日寇軍事樞紐紀念碑。  這時,孔力才知道,黃河南岸那座殘存的黃河鐵橋,竟然蘊含著鮮為人知的抗戰信息。  1944年4月,日軍先後佔領鄭州、許昌、洛陽,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河南全境。
  • 黃河鐵橋景點簡介
    俗稱「中山鐵橋」、「中山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黃河鐵橋不僅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裡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中山鐵橋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裡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裡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
  • 來蘭州別的地方可以不去,但必須要看的黃河大鐵橋
    在蘭州有一座百年歷史的大鐵橋,橫亙于濤濤黃河水之上,連接著白塔山和蘭州市區。在蘭州倒車,特意來到這裡,一睹大鐵橋的風採。大鐵橋被稱為「黃河第一橋」,後來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並沿用至今。已是黃昏時分,來這裡的遊客仍洛澤不絕。
  • 淮河大鐵橋的百年滄桑
    原標題:淮河大鐵橋的百年滄桑蚌埠,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一說起蚌埠的歷史就不能不提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自從1911年建成通車,鐵路帶來的不僅僅是淮河南岸一處渡口的繁榮,更催生了蚌埠市的誕生和興起。可以說,這座橋見證了蚌埠百年滄桑的發展變遷。
  • 蘭州舉行黃河中山鐵橋百年慶典(組圖)
    省政協主席陳學亨和原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李虎林為「中山鐵橋百年紀念碑」揭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勵小捷,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劉巨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健身,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劉立軍等省市領導出席慶典儀式。100年前參加過鐵橋建設的比利時人林阿德先生的後裔,以及蘭州市各界群眾代表參加了慶典儀式。
  • 百聞不如一見,你所不知道的蘭州黃河鐵橋,有一種獨特的幾何美感
    去年國慶節去甘南自駕遊,10月1日下午六點趕到蘭州,晚上正好有時間,那就去大名鼎鼎的網紅景點打個卡。來到橋頭,只見中山橋橫跨在滔滔黃河之上,霓虹燈點亮了橋上的每一根鋼梁,這些鋼梁又構成了許多的四邊形和梯形。相比現代化的大橋而言,它並不高大雄偉,但是給人一種敦實有力,簡潔明了的幾何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