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在我國至今已有1300多年栽培歷史。目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獼猴桃生產大國,果園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產區跨越南北、優良品種推陳出新、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流通體系逐步健全,貿易活躍。
據《中國獼猴桃產業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全球獼猴桃產量前三名為中國、義大利及紐西蘭,其中黃心獼猴桃產量紐西蘭最多,達到171萬噸,佔全球產量一半以上;紅心獼猴桃種植絕大部分在中國。
一、獼猴桃主要種類及功能分析
獼猴桃隸屬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 Lindl.),自然分布區南北跨度大,從熱帶到溫帶都有它的蹤影。
最新的獼猴桃屬分類共有75個分類群,其中包含54個種和21個變種。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現有的54個種中,有52個為我國特有種或中心分布。
我國獼猴桃分布以雲南最為豐富,有45個種分布,含特有種10個;其次為廣西32個種,特有種7個;湖南、貴州、廣東、江西、四川等也有20個以上的種分布。
緯度和海拔共同決定了獼猴桃的分布範圍,因此也構成了獼猴桃廣闊的自然重疊分布區包含了不同物種自然雜交帶的存在,形成了網狀進化的格局。從不同水平研究獼猴桃屬植物親緣關係,探索獼猴桃屬的物種起源與進化、系統分類,為獼猴桃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換句話說,這些珍貴的種質資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將有助於未來我國在獼猴桃品種選育上佔據優勢。而種子則是決定產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目前依據不同需求,獼猴桃分類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類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獼猴桃種類繁多,適應能力強,適合人食用的大約有20種左右,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較高的兒茶素、多糖、多酚、表兒茶素等具有保健功能性的物質。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獼猴桃產業種植面積及產地分析
20世紀,世界範圍獼猴桃產業興起,尤其是2006~2014年間,獼猴桃種植面積快速增加。世界獼猴桃產業近30年來呈現持續穩定增長態勢,形成了中國、義大利、紐西蘭、智利、法國、希臘、伊朗、美國、西班牙、日本為主要生產國的全球獼猴桃產業布局。目前,全球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26萬公頃,中國是主要種植獼猴桃的國家之一,種植面積已超過其他各國種植面積總和。2018年,我國獼猴桃的種植面積達17.6萬公頃,同比增長6%。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近年來獼猴桃種植業發展迅速,市場品種豐富。目前,我國獼猴桃的種植面積位於世界第1位,年產量居世界第4位,獼猴桃在全國有五大產區:大別山區,河南的伏牛山、桐柏山;陝西秦嶺北麓(主要是西安市周至縣、毗鄰的寶雞市眉縣以及鹹陽市武功縣);貴州高原及湖南省的西部;廣東河源和平縣;四川省的西北地區及湖北省的西南地區。國內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和毗鄰的寶雞市眉縣、四川省的蒼溪縣、安樂鎮因盛產獼猴桃成為名副其實的獼猴桃之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獼猴桃行業供需現狀分析
2018年,全國獼猴桃總產量215.5萬噸,佔全球產量一半以上。其中,陝西省和四川省兩個省份佔全國種植面積的六成,佔全國產量的八成。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按理說,作為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產地,我國的獼猴桃應該廣泛出口,走向世界才對。但實際上,2018年中國獼猴桃出口只有0.65萬噸,進口量卻高達11.33萬噸,這巨大的貿易逆差,表明我國的獼猴桃在對外貿易中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力較弱。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獼猴桃出口對象主要是周邊國家和地區,如俄羅斯、馬來西亞以及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省,每個地區也只有幾百噸的出口規模,國際市場開拓程度不大。
四、獼猴桃產業前景展望
獼猴桃產業整體屬於新興產業,很多國家都在引種以搶佔市場,其中引種栽培最成功的國家就是紐西蘭,其每年產出的獼猴桃絕大部分用於出口,出口額達10億美元,主要向全球30多個國家出口,如日本、美國等。但我國的獼猴桃進口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由此可以判斷出我國獼猴桃產量存在極大缺口,需要從國外進口以彌補缺口,這充分表明整個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與前景。
雖然我國獼猴桃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我國獼猴桃產量依舊不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與其他大眾水果相比獼猴桃產量依舊嚴重不足,如蘋果產量4000萬噸、桔子產量3000餘萬噸,而獼猴桃產量僅有100餘萬噸,幾種典型水果產量相差極大。除此之外,紐西蘭人均每年消費獼猴桃5.132kg,而我國人均消費不足0.2kg,國內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意味著消費市場還有很大一部分尚未得到開發,需要相關行業從事者繼續努力。通過研究新的栽培技術、加工生產技術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