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科技扶貧嚴海軍:讓農業灌溉「黑科技」造福農戶

2020-12-13 騰訊網

原文連結

轉自科技頭條日報

原文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878211463383613956/?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5&from=timeline&timestamp=1601479286&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9302321250100270262162C7A9AF9&group_id=6878211463383613956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寧夏吳忠市孫家灘的陳呂富,今年遇到了煩心事:他管理的一臺圓形噴灌機灌溉近1000畝苜蓿,今年第一茬收割只收了60多噸乾草,不及預期目標的三成。而且按照以往經驗,一年三次收割之中,第一茬收割量要佔到全年產量的50%左右,照現在這個產量,別說帶領農民增收了,怕是保住成本都難。

情急之中,陳呂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正在寧夏開展扶貧服務的農業灌溉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北京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嚴海軍。經過實地勘察,嚴海軍很快找到了陳呂富的苜蓿田低產的原因。原來這1000畝苜蓿田,雖然配備了全自動的圓形噴灌機,設備轉圈半徑有400多米,上面安裝了160多個噴頭,但是每個噴頭的噴嘴直徑、工作壓力、噴水量沒有進行科學配置,使得靠近噴灌機轉動圓心點的前面幾跨灌水偏多,而往外的幾跨又灌水不足,造成「內澇外旱」的情況,嚴重影響產量。

根據當地氣候、調蓄水池容積、噴灌機覆蓋區地形、供水泵運行狀況等一系列參數,嚴海軍幫助陳呂富對圓形噴灌機噴頭進行了重新配置,大大提高了噴灌均勻性,讓每一畝苜蓿灌水量接近,都能受到「公平對待」;同時根據苜蓿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合理調整噴灌機運轉速度,確保按需灌水。經過優化調整,原本產量應該低於第一茬收割的第二茬,竟然收了140多噸乾草,比第一茬還多了80多噸,按今年2500元/噸的乾草收購價格,增收20萬元以上。

對此,嚴海軍充滿感慨:「我們國家有很多缺水地區都修建了這種全自動的噴灌機,但是很多農戶因為不懂技術,儘管有很好的設備,卻不會使用,或者使用不好。圓形噴灌機噴頭選型不正確、配置不合理,或者水壓不合適,不僅浪費水,還可能減產。我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不僅要讓更多農民用上噴灌、滴灌這些高效節水灌溉設備,而且還要會用、用好,達到既節水又增產的目標。」

技術細節往往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2018年年底,嚴海軍在新疆和田地區開展指導、授課工作中發現,內地援助和田的溫室大棚中種植了熱帶水果——火龍果,但是承包大棚的農戶表示,雖然果樹長勢很好,但是種植效果並不好,結的果實少,也不大,收穫不理想。

「通過現場調查、收集數據,我們發現種植農戶沒有種植熱帶水果的經驗,因為農戶無法在溫室大棚裡營造火龍果所需要的生長環境,所以果樹不結果。」嚴海軍說。於是他建議採用上微噴灌結合下滴灌的灌溉方式,通過滴灌水肥一體化向火龍果提供水分和養分,而通過微噴灌調控大棚內空氣溼度和溫度。採納了意見的農戶第二年就見到了效果,在新疆和田的大棚裡種植出了火龍果,並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近五年,嚴海軍用他所熱愛的節水灌溉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培訓、技術推廣為主要方式,幫助新疆、內蒙古、寧夏、浙江等地的企業、合作社、農戶,解決了大量農田灌溉亟需解決的實際困難和技術問題。五年間,他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服務,累計培訓人員超過千人,帶動2000多人脫貧,培養了大量基層脫貧急需的農業節水灌溉人才。

今年,由北京市科協推薦,嚴海軍獲「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2019年度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編輯:劉義陽

來源 | 科技日報

編輯 | 趙詣

責編 | 王宏暢

相關焦點

  • 運城市科技局:科技「賦能」脫貧攻堅 造血式扶貧拔「窮根」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運城市科技局以《運城市科技扶貧行動方案》為抓手,重點突出「人才為先導、項目示範引領、培訓與服務保障支撐」的工作思路,通過頂層設計、產業扶持、人才培養、項目帶動等舉措,使科技領域脫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輸血」到「造血」為增強和完善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返貧問題。
  • 共享農業科技大餐,甘肅省農科院定西試驗站「科技開放周」活動啟動
    8月1日,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鎮唐家堡村村民劉進元走進甘肅省農科院定西試驗站,不僅學習了農業實用新技術,還領到了免費化肥。當日,定西試驗站「科技開放周」活動啟動,當地農戶、合作社、企業等各方代表紛紛來到身邊的「專家大院」,共享一場農業科技大餐。「科技開放周」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 農業銀行昆明分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在昆滇大地,農業銀行昆明分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瞄準轄內祿勸、尋甸、東川3個重點貧困縣,不斷升級創新扶貧手段、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模式路徑,為雲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農行力量,成為昆明服務「三農」的主力銀行和領軍銀行。
  • 【中國的脫貧智慧】為脫貧攻堅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國的脫貧智慧】為脫貧攻堅插上科技的翅膀 央視網消息:科技扶貧是助力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增收的重要舉措
  • 發揮科技優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再上新臺階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李楠) 12月17日, 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會議全面總結「十三五」中國農業科學院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成效,謀劃部署「十四五」工作思路和目標舉措,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威寧:科技引領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公司目前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現有4戶脫貧,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家門口增收致富。公司獲得『貴州省萬名專家服務三農行動成果轉化示範企業』等稱號,獲得『威寧縣旅遊特色商品企業』等多項榮譽。我還被畢節市婦聯授予全市「三八紅旗手」稱號,被省科技廳選聘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公司負責人蔡琴一邊指導生產一邊說。
  • 中國農科院8年間派出科研人員12000多人次科技扶貧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農業科技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12月17日,中國農科院召開「脫貧攻堅與成果轉化工作會」,會上發布的資料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農科院通過資金扶持、人員保障、技術支持等多種方式,為推進脫貧攻堅提供科技力量。
  • 【脫貧攻堅相關名詞解釋⑤】全國「扶貧日」是哪一天?脫貧攻堅「三...
    【脫貧攻堅相關名詞解釋⑤】全國「扶貧日」是哪一天?脫貧攻堅「三落實」是什麼?要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全力謀劃 2020 年脫貧鞏固任務,做到「三個」心中有數(即脫貧成效心中有數,精準扶貧項目心中有數,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心中有數)。
  • 重慶:脫貧攻堅的「科技種子」播撒田間
    這些蘆花雞是從山東引進的,為解決蘆花雞的適應性和原生態散養等問題,重慶三峽學院生物學院的科技人員全程跟蹤,山東的專家每個月也至少要來現場指導一次。梧桐村村民張定美去年養500隻蘆花雞淨賺了2萬多元,一家人靠養雞脫了貧,今年又養了2000隻。「我們的技術還是不過關,不過三峽學院在村裡建了『科技小院』,還有市裡和區裡的科技特派員,遇到什麼問題隨時能找到他們。」
  • ...科協與央視聯合打造脫貧攻堅科技人物專題節目《把論文寫在大地...
    中國科協與央視聯合打造脫貧攻堅科技人物專題節目《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2020-12-2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二十九萬科技特派員奔赴脫貧攻堅一線 把產業和技術留在農村...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科技部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積極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助力脫貧攻堅。「點」上全力推進定點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在江西井岡山、永新,四川屏山,陝西柞水、佳縣等5個定點扶貧縣累計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等科技項目250餘項,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約8.6億元。「片」上合力推進片區扶貧。科技部會同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繫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 2月27日,市委書記張曉強深入陸豐市、海豐縣部分鎮村、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調研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業生產等工作,強調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 彈奏脫貧攻堅「四重奏」
    今年以來,農發行區、地、縣三級行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一天一報告、一周一通報、兩周一調度、一月一研判」工作部署,爭分奪秒評,只爭朝夕幹,超常規、倒計時、人盯人,推進脫貧攻堅取得突出成效。截至5月中旬,農發行皮山縣支行累計向9家企業投放扶貧貸款2.76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5萬餘名貧困戶增收脫貧。產業扶貧當先導。新疆崑崙綠源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畜禽養殖產業。
  • 幫扶和培育雙發力 農業科技扶貧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積極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開展科技扶貧,幫扶和培育雙發力,將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產品,將特色產品變成特色產業,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科技扶貧成效明顯。 選派幫扶專家,選準特色產業。
  •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助力數字農業發展 對接新科技 走向大市場
    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在雲南昆明正式啟動,4支人工智慧隊伍(科技組)和來自中國草莓種植強縣的4支農人隊伍(傳統組)將開展為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種植競賽。  「這次比賽將探索數字農業科技的本地化應用,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
  • 普洱江城脫貧攻堅的「同心」故事
    普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鴻耀科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江城雲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土地租賃+技術培訓+返聘務工」幫扶模式,流轉土地4萬畝種植沃柑,沃柑基地通過推進「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輻射帶動了周邊3個村、21個村民小組、1000多戶農戶參與發展沃柑產業,其中參與基地管理農戶623戶,帶動67戶貧困戶種植沃柑1345畝,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0
  • 河北邯鄲:科技小薯苗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通過科技攻關,因地制宜推廣脫毒紅薯種苗繁育種植,以「龍頭帶動+科技支撐+富民共贏」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開展紅薯產業合作,有效促進當地農民脫貧增收。CICPHOTO/郝群英 攝↑2020年4月17日,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一脫毒紅薯種苗基地,農戶在採收脫毒紅薯種苗。CICPHOTO/郝群英 攝↑2020年4月17日,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一脫毒紅薯種苗基地,農戶在採收脫毒紅薯種苗。
  •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30日訊(楊俊奇)古藺地處川黔交界、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全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裡,轄26個鄉鎮、269個行政村,總人口87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省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草根」的逆襲!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草根」的逆襲!為解決脫貧攻堅中的難題確保如期脫貧摘帽潘家灣土家族鄉慄樹堖村通過引導村民種植魚腥草茶讓這個遠近皆知的貧困村趟出了一條百姓致富、集體增收農業發展的好路子!
  • 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
    它們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又幫助了農民增收,還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彩色花菜種植技術正是其一。深綠色、淺綠色、翠綠色、紫色、橙色等一系列彩色花菜很受消費者關注,它們是上海市農科院功能花菜創新團隊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