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報導|無糖茶飲入局者眾,茶粉、濃縮液技術下「純茶」指代待釐清

2020-12-15 財經網

林辰/文

無糖茶再成風口,但茶飲料製作流程中的三種路線主張,卻讓消費者對不同產品見的高低優劣產生疑惑,何種配料才可稱之為「純茶」。茶粉、濃縮液為原料的茶飲是否一定比純茶萃取的產品低端。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決定產品成本的,是茶原料採購等級,而非茶飲技術路線的選擇。

茶飲技術路線並不與價格呈正相關

喝的都是茶飲,但原料卻大有不同。財經網產經對市面多款暢銷已久或剛剛上市的茶飲產品進行對比時發現,純茶萃取、茶粉添加與濃縮液成最廣泛的三種製作方式。

其中,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在其產品外包裝上顯著標識,「100%茶葉自然抽出」,配料表上也只有水/茶葉/維生素C和碳酸氫鈉。其天貓旗艦店的文案也特地提出「不使用茶粉」、「不添加香料」。元氣森林的玄米烏龍茶飲料也標有「茶粉添加量0」的提示。

而銀鷺山雲茶畫、宗馥莉推出的KELLY ONE一茶,以及統一茶裡王走的則是濃縮液路線。除此之外,三得利烏龍茶和元氣森林醇香烏龍茶則選擇茶粉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產品皆定價不菲,但不同於大眾想像,採取濃縮液或茶粉技術的產品可能賣的比純茶葉萃取的貴。以各品牌在天貓旗艦店的數據為參考,500ML/瓶的東方樹葉單價在5元左右。

濃縮液陣營裡,450ML/瓶的山雲茶畫單價在4.6元左右。420ML/瓶的茶裡王單價超過6元。330ML/罐的KELLY ONE一茶定價則近12元。茶粉路線中,350ML/瓶的三得利烏龍茶單價在7元附近波動。

純茶和茶粉技術均有涉獵的500ML/瓶的元氣森林燃茶,則大多以接近6元的價格銷售。簡言之,若以銷售價格評估,三種技術與定價並不完全是正相關關係。

不同技術路線下的品質「鄙視鏈」與「純茶」概念的模糊

但無論是單品的宣傳暗示,還是普通消費者長期以來的印象,不同配料的茶飲之間依然存在品質「鄙視鏈」。

大健康功能飲料研究高級食品工程師胡廣洲向財經網產經介紹道,濃縮液一般先用茶葉浸提,再適度濃縮而成。茶粉則是用濃縮液經噴霧乾燥過冷凍乾燥而獲得,而乾燥過程又會造成一些營養和風味的損失。因此,用速溶茶粉的成本最低,且許多生產速溶茶粉的廠家一般不會選用優質茶原料製作,甚至會選用陳茶/老茶為原料。所以,加茶粉的茶飲料顯得低端,大眾化一些。

財經網產經據此詢問農夫山泉方面,東方樹葉打出不使用茶粉,100%茶葉自然抽出的口號,是否表明其認為使用茶粉的茶飲料在技術或者品質上比純茶葉抽出的要略遜一籌?

對此,農夫山泉方面表示,茶粉和茶濃縮液加工過程中會涉及高溫噴粉和濃縮工藝,都會經過高溫加熱處理,對於茶的天然風味影響往往較大,通常使用這兩種原料形式的茶飲料都會添加香精調整風味。而茶葉直接抽提工藝,類似於傳統的泡茶方式,可以儘量減少茶天然成分經過多次高溫的處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保留原茶色、香、味的要求。

圖片來源:財經網產經攝於北京某便利店

說茶傳媒創始人賴曉東也向財經網產經透露,許多企業不選擇濃縮液的原因,一是濃縮茶液技術近幾年才比較成熟,市面上流通面沒有那麼廣,二是茶葉濃縮液比起原葉衝泡的茶湯香氣削弱很多。其也直言,茶粉生產行業早期存在收購陳茶、低劣茶來壓低成本的現象。但此類茶粉品質過於低劣,很容易被市場拋棄,加之每年新茶供應量巨大,選擇多,稍有規模的廠家如今沒有必要再用陳茶。

「大宗採購的茶葉想保持口感穩定和一致性並不容易,大廠家一般都有長期固定的供應商,確保原料和技術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品控技術人員還必須採取拼配技術來保持產品線的特色口感穩定。茶葉拼配是這個行業標準化過程中很重要、技術難度也很高的一項工作,它可以確保一款量產產品的口感穩定性,同時也可以讓茶葉能最大限度迎合某一類市場人群的喜好。簡單的說,想要一款產品保持每個批次、每年都一個口感,沒有拼配技術是不可想像的。」賴曉東如此表示。

其還指出,茶粉和濃縮液都屬於茶葉深加工產品,是茶產業與高科技行業結合的產物,並非只是將茶葉打碎或兌水浸泡那麼簡單。首先,茶粉屬於完全食用的產品,對原葉的安全檢測要求很高;其次,如何在留存茶葉本身的營養成分,還要剔除無用物質、保持茶粉顆粒勻整等,都不是一般設備能做到。而濃縮液採用的茶液萃取技術跟我們平常的泡茶也有著天壤之別。過去很多老茶客看不上茶粉、濃縮液等衝泡類產品,更多還是口感習慣和對深加工技術不了解等原因作出的判斷。「中國茶產業想要大幅提高產值,結合高科技的深加工技術是主要的突破口。」賴曉東如此談到。

圖片來源:KELLY ONE與銀鷺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

而縱觀市面上的產品,即便屬於同一系列,品牌也可能同時採取兩種技術。財經網產經發現, KELLY ONE一茶的歲時皆春(小白罐)在配料表中添加了綠茶濃縮液,凝芳奇蘭(小黑罐)卻沒有濃縮液。而在5月20日的薇婭直播間中,薇婭在對小白罐介紹時提到,「一茶是100%純茶。」

財經網產經由此詢問娃哈哈方面,小白罐額外添加濃縮液的必要性為何?兩種配料組合下的產品,單價卻均超過10元的定價標準又包括哪些。但娃哈哈最終婉拒了此次諮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財經網產經分析道,一茶標出濃縮液依然由綠茶提取而成,而未出現香精的字眼,所以其100%純茶的說法問題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銀鷺山雲茶畫的配料表也出現了濃縮液,但並未進一步標識出所用的濃縮液的具體構成。財經網產經據此諮詢銀鷺天貓旗艦店客服,對方也表示不清楚。

賴曉東向財經網產經指出,所謂「純茶」問題關鍵,在於其指代的到底是濃縮液還是罐裝茶飲本身。兌了濃縮液的「純茶」指代,是否還與一般大眾層面理解相符;沒有更細緻標註構成的濃縮液,是否會引發為提香添加香精的質疑,似乎存有含糊不清的地帶。

去年,宗馥莉在一次公開訪談中言及,其認為農夫山泉願意去培育一些事情,比如純茶的製作。如今,市面各種不同配料表下的「純茶」,如何滿足普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應是茶飲行業亟待釐清的問題。

【作者:林辰】 (編輯:王欣宇)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讓無糖茶飲成時尚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屏風街的全家便利店,在收銀臺附近的貨架上,原價4.2元/瓶的三得利無糖烏龍茶現價2瓶只要6元,據收銀員張小姐介紹:「夏季清涼解暑的茶飲銷售情況比較好,這款促銷的無糖烏龍茶銷量非常好」。記者觀察到冷飲區的無糖茶飲有不少,有三得利、伊藤園等品牌的十幾種產品。據了解,世紀聯華各大賣場、聯華鯨選APP等平臺都有各種大力度無糖茶飲促銷活動。
  • 看好茶瓶飲千億市場,無糖茶飲「讓茶」認為明年行業將進入白熱化競爭
    無糖茶飲品牌「讓茶」聯合創始人趙歡告訴36氪,瓶裝茶飲料降低了茶的消費門檻,增長非常迅猛,同樣是一個千億的市場。 「讓茶」以「方便」和「健康」為品牌切入點,主打25-35歲的辦公室用戶,產品於今年4月上線。讓茶圍繞目標人群的需求場景,先推出新中式袋泡茶「他山集」,近期推出無糖茶瓶飲。
  • 康師傅入局,無糖茶飲格局或生變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與健康觀念的改變,無糖飲料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不少消費者已經習慣飯後來一瓶無糖茶飲,解渴還解膩,口味不錯。 為了滿足消費者日漸強烈的無糖需求,康師傅飲品在今年夏天推出了兩款無糖茶飲——無糖「冷泡綠茶」和無糖「茉莉花茶」,因為鮮爽的口感和無糖屬性,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
  • 看好茶瓶飲千億市場,無糖茶飲「讓茶」認為明年行業將進入白熱化競爭
    無糖茶飲品牌「讓茶」聯合創始人趙歡告訴36氪,瓶裝茶飲料降低了茶的消費門檻,增長非常迅猛,同樣是一個千億的市場。 「讓茶」以「方便」和「健康」為品牌切入點,主打25-35歲的辦公室用戶,產品於今年4月上線。讓茶圍繞目標人群的需求場景,先推出新中式袋泡茶「他山集」,近期推出無糖茶瓶飲。
  • 無糖真茶味 自在無負擔-維他無糖茶
    於是在2016年維他奶推出維他無糖茶,並且口味逐漸豐富到了4種:菊花、香片、綠茶、玄米,為消費者提供多種口味的無糖茶,即健康又美味。維他奶集團旗下擁有維他奶、維他檸檬茶、維他無糖茶等多款經典產品,並打造了豐富的產品架構,在市場中尤為活躍。從包裝上就可以看出維他無糖茶的特質,無糖茶字樣非常凸顯,特別強調了「0蔗糖、0熱量、低溫冷泡萃取」的賣點。
  • 無糖茶飲年增速超30%,「逆襲」的背後是誰在幫忙?
    作者: 阿圖今年在超市裡看到越來越多的無糖茶飲料,除了農夫山泉東方樹葉,還有統一的茶裡王、娃哈哈的安化黑茶、可口可樂的淳茶舍等品牌。大廠爭先入局,無糖茶飲市場被催熱。選擇越來越多了,無糖茶飲的春天要到了嗎?
  • 怡寶加碼無糖茶飲市場
    4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怡寶官方獲悉,怡寶已推出無糖茶飲料「佐味茶事」,終端售價6元/瓶,目前有烏龍茶和紅茶兩種口味,主打零糖零脂零碳水化合物,並且含有膳食纖維,先期產品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的渠道推廣。業內人士認為,怡寶進入無糖茶飲市場,無疑將攪動目前茶飲市場格局。
  • 【消費觀察】2020年,新式茶飲的新方向在哪裡?
    2015年,喜茶奈雪の茶、因味茶等新式茶飲爆發,中國茶飲市場興起,「飲」有了和「餐」平起平坐的趨勢。 傳統茶飲料是指用水浸泡茶葉,經提取、過濾、澄清等工藝製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甜味劑、酸味劑、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提取液等調製加工而成的製品。
  • 維他佔位無糖茶市場,爭得市場先機
    尼爾森的終端零售數據也反映,儘管無糖茶細分品類佔比不到5%,但卻呈現遠超品類平均水平的高速度增長。   因此,糖含量已經逐漸成為評價是否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眾多飲料企業紛紛入局無糖茶飲料市場,包括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大型飲料品牌也加入了這一潮流。   隨著新勢力產品湧入無糖茶市場。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多數消費者認為無糖茶飲普遍口味選擇少,且茶香、回甘不夠突出。
  • 玩轉商務休閒聚會風,「中式純茶」正顛覆千億茶飲市場!
    現實生活中,儘管以茶會友的橋段並不多見,但茶早已成為社交必不可少的元素,茶飲業態更是實體商業的寵兒。只不過,在以往的茶飲江湖裡,奶茶、水果茶等新式茶飲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式純茶更多是商家借題發揮的靈感。近日,銥星雲商觀察發現,隨著奶茶市場趨向飽和,中式純茶似乎迎來了新風口,行業不僅湧現出了「現象級」品牌,部分購物中心也提前洞察了趨勢,開始引進「中式純茶+社交空間」的細分茶飲業態。上周四下午4點30分,記者來到了位於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l的tea'stone旗艦店。
  • 不管你是否喜歡,無糖茶飲的時代就要來了
    然而縱觀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飲料市場,無糖即飲茶卻一直都沒有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在日本,茶飲料市場90%是無糖茶飲料,而在幾年前,中國市場的茶飲料90%還都是含糖調飲茶,無糖純茶在國內的接受度比較低。過去,中國很多品牌都曾推出過無糖純茶飲料,但大部分都因銷量遇冷最終淡出市場。
  • 維他無糖茶主打真茶冷萃,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尼爾森的終端零售數據也反映,儘管無糖茶細分品類佔比不到5%,但卻呈現遠超品類平均水平的高速度增長。因此,糖含量已經逐漸成為評價是否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眾多飲料企業紛紛入局無糖茶飲料市場,包括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大型飲料品牌也加入了這一潮流。隨著新勢力產品湧入無糖茶市場。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多數消費者認為無糖茶飲普遍口味選擇少,且茶香、回甘不夠突出。
  • 2019年,一線巨頭紛紛入局「無糖茶」,它的春天來了?
    2019年,紅牛安奈吉入局功能飲料市場,因企業背書,市場格局可能改寫
  • 新式茶飲率先實現「報復性消費」,2020年入局茶飲仍是創業首選?
    據客如雲大數據分析,飲品存量市場的新增長主要來源於消費者對常規飲料的替代和消費群體對「健康茶飲」的需求。茶飲發展歷經三代,新式茶飲呈現低壁壘+高同質性從2000年開始,中國奶茶行業不斷發展壯大,走過粉末時代、街頭時代,最終「進化」到第三代的新式茶飲。
  • 可口可樂「淳茶舍」、 維他無糖茶、脈動天方葉談……無糖茶飲的新時代!
    2002年茶裡王在內地上市,定位的25-35的年輕上班族,終端銷售為3.5元左右,以低溫萃取提升純茶口味。由於動銷不好,2011年,茶裡王在終端積壓太多臨期產品,無法支撐迴轉,退出市場。2011年左右,國內飲料市場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含糖茶飲料,於是「農夫山泉」瞅準市場空白,開始著手研發一款高質量的無糖茶飲品,以滿足愛茶人士對於無糖茶飲的需求。「0卡路裡」的理念,也受到了不少注重健康、養生的愛茶人士的青睞。
  • 喜小茶氣泡水競爭無糖飲品賽道,布局下一個十年的茶飲市場
    喜小茶推出氣泡水產品時,除了在線下門店、小程序以及天貓旗艦店發售外,還進入了此前少有新式茶飲品牌涉足的便利店、超商渠道。近兩年,元氣森林帶火了氣泡水品類,為何喜小茶還要加入分食蛋糕行列?氣泡水打敗曾經的王者自2005年起,碳酸飲料市場銷量逐年下跌。美國《飲料文摘》報告顯示,在2015年,全球人均碳酸飲料消費量已經跌至谷底,是30年來的最低水平。
  • 薇婭直播間3分鐘破萬箱,宗馥莉打造的無糖茶飲你搶到了嗎
    5月20日,在這個愛意滿滿的日子裡,KellyOne旗下的無糖烏龍茶飲料「一茶」出現在薇婭直播間裡 ,開播3分鐘訂單破萬箱,售出12萬罐,銷售額突破75萬,超2100萬人觀看了直播推薦。破題:想喝現泡茶卻沒有空暇?「你知道為什麼叫『一茶』嗎?
  • 新老玩家紛紛入局「0糖」飲料,專家提醒:無糖≠不長胖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王玉瓊 丁子琦伴隨著年輕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既要好喝過癮、又得健康不胖」的新需求正催生出一批主打低糖、0卡路裡的飲料進入市場,同時吸引一批飲品市場老玩家入局。如,可口可樂500毫升裝每瓶售價3元,同規格無糖「纖維+」可樂零售價約4.5元;統一「茶裡王」無糖茶飲料零售價6元,同品牌常規版含糖綠茶零售價約3元,兩者相差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