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文
無糖茶再成風口,但茶飲料製作流程中的三種路線主張,卻讓消費者對不同產品見的高低優劣產生疑惑,何種配料才可稱之為「純茶」。茶粉、濃縮液為原料的茶飲是否一定比純茶萃取的產品低端。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決定產品成本的,是茶原料採購等級,而非茶飲技術路線的選擇。
茶飲技術路線並不與價格呈正相關
喝的都是茶飲,但原料卻大有不同。財經網產經對市面多款暢銷已久或剛剛上市的茶飲產品進行對比時發現,純茶萃取、茶粉添加與濃縮液成最廣泛的三種製作方式。
其中,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在其產品外包裝上顯著標識,「100%茶葉自然抽出」,配料表上也只有水/茶葉/維生素C和碳酸氫鈉。其天貓旗艦店的文案也特地提出「不使用茶粉」、「不添加香料」。元氣森林的玄米烏龍茶飲料也標有「茶粉添加量0」的提示。
而銀鷺山雲茶畫、宗馥莉推出的KELLY ONE一茶,以及統一茶裡王走的則是濃縮液路線。除此之外,三得利烏龍茶和元氣森林醇香烏龍茶則選擇茶粉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產品皆定價不菲,但不同於大眾想像,採取濃縮液或茶粉技術的產品可能賣的比純茶葉萃取的貴。以各品牌在天貓旗艦店的數據為參考,500ML/瓶的東方樹葉單價在5元左右。
濃縮液陣營裡,450ML/瓶的山雲茶畫單價在4.6元左右。420ML/瓶的茶裡王單價超過6元。330ML/罐的KELLY ONE一茶定價則近12元。茶粉路線中,350ML/瓶的三得利烏龍茶單價在7元附近波動。
純茶和茶粉技術均有涉獵的500ML/瓶的元氣森林燃茶,則大多以接近6元的價格銷售。簡言之,若以銷售價格評估,三種技術與定價並不完全是正相關關係。
不同技術路線下的品質「鄙視鏈」與「純茶」概念的模糊
但無論是單品的宣傳暗示,還是普通消費者長期以來的印象,不同配料的茶飲之間依然存在品質「鄙視鏈」。
大健康功能飲料研究高級食品工程師胡廣洲向財經網產經介紹道,濃縮液一般先用茶葉浸提,再適度濃縮而成。茶粉則是用濃縮液經噴霧乾燥過冷凍乾燥而獲得,而乾燥過程又會造成一些營養和風味的損失。因此,用速溶茶粉的成本最低,且許多生產速溶茶粉的廠家一般不會選用優質茶原料製作,甚至會選用陳茶/老茶為原料。所以,加茶粉的茶飲料顯得低端,大眾化一些。
財經網產經據此詢問農夫山泉方面,東方樹葉打出不使用茶粉,100%茶葉自然抽出的口號,是否表明其認為使用茶粉的茶飲料在技術或者品質上比純茶葉抽出的要略遜一籌?
對此,農夫山泉方面表示,茶粉和茶濃縮液加工過程中會涉及高溫噴粉和濃縮工藝,都會經過高溫加熱處理,對於茶的天然風味影響往往較大,通常使用這兩種原料形式的茶飲料都會添加香精調整風味。而茶葉直接抽提工藝,類似於傳統的泡茶方式,可以儘量減少茶天然成分經過多次高溫的處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保留原茶色、香、味的要求。
圖片來源:財經網產經攝於北京某便利店
說茶傳媒創始人賴曉東也向財經網產經透露,許多企業不選擇濃縮液的原因,一是濃縮茶液技術近幾年才比較成熟,市面上流通面沒有那麼廣,二是茶葉濃縮液比起原葉衝泡的茶湯香氣削弱很多。其也直言,茶粉生產行業早期存在收購陳茶、低劣茶來壓低成本的現象。但此類茶粉品質過於低劣,很容易被市場拋棄,加之每年新茶供應量巨大,選擇多,稍有規模的廠家如今沒有必要再用陳茶。
「大宗採購的茶葉想保持口感穩定和一致性並不容易,大廠家一般都有長期固定的供應商,確保原料和技術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品控技術人員還必須採取拼配技術來保持產品線的特色口感穩定。茶葉拼配是這個行業標準化過程中很重要、技術難度也很高的一項工作,它可以確保一款量產產品的口感穩定性,同時也可以讓茶葉能最大限度迎合某一類市場人群的喜好。簡單的說,想要一款產品保持每個批次、每年都一個口感,沒有拼配技術是不可想像的。」賴曉東如此表示。
其還指出,茶粉和濃縮液都屬於茶葉深加工產品,是茶產業與高科技行業結合的產物,並非只是將茶葉打碎或兌水浸泡那麼簡單。首先,茶粉屬於完全食用的產品,對原葉的安全檢測要求很高;其次,如何在留存茶葉本身的營養成分,還要剔除無用物質、保持茶粉顆粒勻整等,都不是一般設備能做到。而濃縮液採用的茶液萃取技術跟我們平常的泡茶也有著天壤之別。過去很多老茶客看不上茶粉、濃縮液等衝泡類產品,更多還是口感習慣和對深加工技術不了解等原因作出的判斷。「中國茶產業想要大幅提高產值,結合高科技的深加工技術是主要的突破口。」賴曉東如此談到。
圖片來源:KELLY ONE與銀鷺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
而縱觀市面上的產品,即便屬於同一系列,品牌也可能同時採取兩種技術。財經網產經發現, KELLY ONE一茶的歲時皆春(小白罐)在配料表中添加了綠茶濃縮液,凝芳奇蘭(小黑罐)卻沒有濃縮液。而在5月20日的薇婭直播間中,薇婭在對小白罐介紹時提到,「一茶是100%純茶。」
財經網產經由此詢問娃哈哈方面,小白罐額外添加濃縮液的必要性為何?兩種配料組合下的產品,單價卻均超過10元的定價標準又包括哪些。但娃哈哈最終婉拒了此次諮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財經網產經分析道,一茶標出濃縮液依然由綠茶提取而成,而未出現香精的字眼,所以其100%純茶的說法問題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銀鷺山雲茶畫的配料表也出現了濃縮液,但並未進一步標識出所用的濃縮液的具體構成。財經網產經據此諮詢銀鷺天貓旗艦店客服,對方也表示不清楚。
賴曉東向財經網產經指出,所謂「純茶」問題關鍵,在於其指代的到底是濃縮液還是罐裝茶飲本身。兌了濃縮液的「純茶」指代,是否還與一般大眾層面理解相符;沒有更細緻標註構成的濃縮液,是否會引發為提香添加香精的質疑,似乎存有含糊不清的地帶。
去年,宗馥莉在一次公開訪談中言及,其認為農夫山泉願意去培育一些事情,比如純茶的製作。如今,市面各種不同配料表下的「純茶」,如何滿足普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應是茶飲行業亟待釐清的問題。
【作者:林辰】 (編輯:王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