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空3萬5千英尺,大韓航空007號航班突然發生爆炸減壓,隨即陷入失控狀態,不久後便墜入海中。空難事件在幾小時後便傳入華盛頓特區,前蘇聯也被牽扯其中。一時間風波四起,差點將冷戰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拉入戰爭的漩渦。007號航班事件是意外還是預謀?
1983年9月21日,一架大韓航空的波音747-230B型客機從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飛往韓國漢城金浦國際機場,客機最後經停安克雷奇機場後,開始了最後一個航段的飛行。
凌晨剛過兩點, 007號航班巡航至NIPPI路點。航班機長是千炳寅,他在加入大韓航空之前曾在軍隊服役10年,副駕駛為孫東輝,飛航工程師金義東,他們即將於3小時後降落在目的地機場。
圖1、模擬圖片 大韓航空007號航班
007號航班後方15分鐘航程處還有一架大韓航空015號航班,飛行員藉助於飛行輔助駕駛設備,巡航期間都很輕鬆,他們還有空閒聊聊天。飛行員決定提高飛行高度以節省燃油,孫東輝取得東京航管中心(TATC)許可後便爬升至3萬5千英尺高度。
3點26分,沒有任何徵兆的前提下007號航班突然陷入失控狀態,飛行員即刻向TATC報告客機發生急速失壓,並請求高度降低至1萬英尺,隨後007號航班便失去音訊,客機包括搭載的269人就此人間蒸發。
TATC通知日本和韓國的相關雷達站,甚至通報給一處位於蘇聯的雷達站。就在航班乘客的親屬焦急等待的同時,美國軍方有了驚人發現,美國秘密監控站在持續監控蘇聯的通訊時發現,007號航班消失的同時,蘇軍正在進行軍事訓練,但他們應該不至於擊落一架民航機。
悲劇的是,007號航班的確是被擊落了。
圖2、示意圖,被蘇聯空軍擊落的007號航班
1983年,正值冷戰高峰期,前蘇聯領銜的「華約」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展開激烈的對峙行動。007號航班事件發生後,蘇聯官方否認牽扯其中,但他們很快便承認此事,證實是一架蘇方戰鬥機擊落了007號航班,蘇聯官方堅稱這是正當防衛行為。
蘇聯宣稱007號航班是受美方指使飛入禁飛區,美國自然不答應這一說辭,強調這只是普通的民用航班。這場事故也將雙方原本就緊張的政治局勢再度火上澆油。在此之前,雙方早已劍拔弩張,雙方都對潛在的戰爭做好了準備。
007號航班事件也讓北約解除核武器會談化為泡影。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事故亟需中立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聯合國開始尋求國際民航組織的幫助,國際民航組織成立了以斯特爾為首的調查組,試圖挖出事故背後的真相,而調查組也面臨雙方施加的強大壓力。
圖3、虛線為007號航班預計航線,實線為實際航線
根據計劃,007號航班的飛行路線應當遠離蘇聯領空,但是航班被擊落的時候已經遠離航道。
航班為什麼偏離航道?
這成為調查組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客機的「黑匣子」一直沒有蹤跡,給調查帶來很大困難。美、韓、日合力尋找相關的證據,尋找「黑匣子」也成為他們和蘇方的一場「競賽」。
美國知道如果是蘇聯發現了「黑匣子」,那麼真相將永遠無法浮現,與此同時雙方都指責對方「不地道」。這場調查逐漸演變成一場輿論互懟大戰,美國公開抱怨蘇聯故意設置假的聲波發射器幹擾美方的搜尋行動。
蘇聯宣稱007號航班飛到蘇聯領空在庫頁島上方被擊落,事實如果真如蘇聯所說,那麼客機屬於嚴重偏離航道。調查員獲取第一條線索,當時就算飛機飛入禁飛區,飛行員也不知情。飛行員報告航班在R20航線上,這和飛越太平洋的其他航班一樣,但此次航班並不在東京的雷達探測範圍內,導航員只能依賴飛行員的信息確認飛機的位置。
圖4、搜尋殘骸用的水下載具
調查組只能尋求美軍的幫助以獲取更多的信息,美軍則非常罕見的分享了事故當晚的高度機密監控資料。
被動式雷達在當時屬於最高機密技術,它能夠察覺到全球每架軍機和民航客機的行蹤。
根據被動式雷達的數據顯示,大韓航空007號航班在事發當晚嚴重偏離航道,客機在飛越太平洋時幾乎全程都在向北偏航,客機在被擊落時007號航班在航道北方560公裡處,而且在此期間多次穿越蘇聯領空,蘇聯方沒有撒謊。
調查組接下來要弄明白,客機為何偏離航線這麼遠?
波音747型客機採用的是名為INS的慣性導航系統,這種系統每小時偏航半英裡都能偵測到,但是使用此系統必須在飛行控制器中輸入坐標或者航點。
運行方式是輸入9個航點作為設定,航點就是GPS坐標,並以單詞代稱例如NIPPI、NEEVA等。007號航班的航點坐標已經設定完畢,飛機能夠自動飛行。調查員調出飛行員和安克雷奇塔臺之間的通話,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007號航班離開安克雷奇之後按計劃飛向首爾,但是他們卻一直沒有抵達第一個航點,而是偏離航線5個多小時。與此同時,救援船隻花費10周的時間尋找「黑匣子」仍一無所獲,搜救行動被迫中止。
圖5、大韓航空007號航班被擊落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並登上了《時代周刊》封面
事故調查進程一度停滯,調查員向客機製造商尋求幫助。波音公司建議模擬007號航班已知的飛行路線,調查員來到位於西雅圖的波音模擬機,以重建007號航班的航路,這讓他們發現了幾個可能的答案。
首先,飛行員輸入INS系統的坐標值是錯的,通常情況下由副駕駛輸入航點,機長負責檢查坐標值的準確性,如果輸入INS的坐標值一開始就是錯誤的,那麼航班就註定會飛入蘇聯領空。
第二種可能性較小,飛行員設置導航點之後,他可能沒有啟動導航儀。客機從安克雷奇起飛後,飛機也許一直使用磁航向進入航線,飛機起飛時的標準程序是使用磁羅盤航向尋找方位。
飛行員必須在起飛後不久啟動導航系統鎖定第一個航點,如果飛行員在此之前忘記取消磁航向,客機也有可能飛往蘇聯領空。磁航向能讓飛機保持正確的飛行方向,但航線會和原計劃的航路發生重大偏差,飛行員忘記將自動駕駛儀改成INS模式成為大韓韓空007號航班事件的重要原因。
圖6、救援隊員在打撈007號殘骸的場景
令人不解的是蘇聯軍方為何冒開戰的風險擊落一架民用客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蘇方的過激反應?
調查員試圖從美軍方面尋找答案,事發當晚也許有一架美軍RC-135型電子偵察機在執行任務,蘇聯在外海區域追蹤到一架以8字形飛行的RC-135,這架偵察機就在007號航班靠近蘇聯邊界的飛行路線上飛行,當兩架飛機交匯時,蘇聯雷達也許分辨不出來。當007號航班誤入蘇聯領空時,蘇聯以為那是RC-135,蘇軍就依照對付入侵者的訓練進行反擊。
現在還有一個令人不解的疑問,蘇軍飛行員是否能直接看清目標?
1983年12月,事故發生後不到4個月,國際民航組織發表調查結果,雖然缺乏直接證據,但報告指出:飛行員錯誤的操作導航設備,007號航班誤入蘇聯領空,最終導致被擊落。
這個結果並不能讓遇難者家屬心安,解開整個事件的秘匙仍封存在「黑匣子」裡。
圖7、同為4發動機的RC-135
事故發生後的數月間,不斷有屍體和小片飛機殘骸被衝上日本北部的海岸。事情的真相只有蘇聯一方知道,他們不僅收集到了飛機殘骸,還找到了「黑匣子」,只是蘇聯方面將之束之高閣,直至10年之後,改朝換代的新俄羅斯政府才決定公開這一歷史往事。
1992年,首爾的官方儀式上,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交出塵封已久的「黑匣子」,真相即將大白於天下。
總部設在巴黎的新調查小組也將在斯特爾的帶領下展開新一輪的工作,俄國的航空電子專家考夫曼加入了這個小組。
小組的第一個任務是確認「黑匣子」的可信度,當時各方懷疑前蘇聯會篡改裡面的數據,調查員通過仔細的觀察確定「黑匣子」是007號航班的原裝品。但是調查員打開之後發現疑點重重,錄音帶中有幾處斷裂的地方被俄方接上了。
通常情況下墜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裡造成錄音帶的斷裂,調查員通過高倍放大鏡進行進一步檢查連接處,通過這種高倍數的光學設備可以看見磁波。測試結果顯示座艙語音記錄儀並沒有做改動,調查員聽到的也都是真相。
圖8、Su-15截擊機
錄音帶中沒有任何跡象表露出飛行員執行的是間諜任務,調查員越來越確信是飛行員設定了錯誤的導航系統或者選錯了航向模式。飛行資料記錄儀給出了最終的答案,數據顯示007號航班從安克雷奇起飛後一直使用磁航向,飛行員完全沒有啟動航點導航系統,他們將標準的飛行程序忘得一乾二淨。
客機的INS運作正常,全程都在計算飛機應該到達的位置,但是自動駕駛儀按照羅盤模式在飛行。調查員發現即使飛機是按照羅盤模式而非航點飛行,在嚴重偏離航道的時,飛行電腦持續提醒預定航點,這也許也解釋了,飛行員為什麼沒有發現這一重大失誤?
千炳寅貌似感覺哪兒不正常,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這是一起人為事故。自以為是的007號航班飛行員在起飛的時候就使用錯誤設定的導航模式,之後也沒有察覺到飛機已經嚴重偏航。
調查員對比007號航班的座艙語音記錄和攔截到的蘇方通信,整個事件有了較為清晰的脈絡。007號航班的飛行員自以為在正確航線上,飛機在磁航向模式上,3個小時後飛入蘇聯領空。
當時蘇聯軍方正在追蹤一架美國的偵察機,不幸的是兩架飛機的外觀還很相似。
當客機誤入蘇聯領空的時候,蘇軍還以為是美國的偵察機,急忙調遣截擊機進行攔截。客機很快便飛離了蘇聯領空,蘇方認為已經完成驅逐任務,客機卻很快便飛到了庫頁島上空,他們再度踏入了這片不歸之地。
負責攔截的蘇聯空軍再度升空,蘇聯空軍的長機飛行員已經可以看到007號航班,並發射機炮以示警告,客機貌似沒有聽到。蘇聯空軍做出了摧毀目標的決定,一枚K-8型空對空飛彈從Su-15掛架上呼嘯而出……
圖10、Su-15上掛載的K-8空對空飛彈
調查員想搞明白,蘇軍飛行員在當時到底看到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在事故發生10年之後,當事人G.O也終於現身,他稱因為看到的尾翼和機頂都有閃燈,但任何飛機都可能偽裝成這樣。
G.O發射機炮以示警告,通常情況下會發射較為明顯的曳光彈,但是由於長時間缺貨,他的軍機上並未搭載。緊接著大韓航空007號航班下一個動作,把他們送到了鬼門關,客機要求爬升至3萬5千英尺高度,飛機爬升的時候會減速。
這個舉動在G.O看來是要逃脫的節奏,他因此判斷007號航班是入侵敵機,而自己也面臨威脅。
G.O操控飛機減速側滑下降,並飛出S型,對客機進行目標鎖定,在客機即將飛入公海之際發射了兩枚空對空飛彈,其中有一枚擊中客機的尾翼附近破壞了重要的控制和液壓系統。
客機的機身被擦破,導致客艙內快速減壓。大韓航空在遭到攻擊後短暫爬升至3萬8千英尺高度,接著以5千英尺/分鐘的下降率墜向日本海……
圖10、「祈禱之塔」大韓航空007號航班的紀念碑
斯特爾對1993年的事故報告進行修訂,證明是大韓航空007號航班的飛行員因操作疏忽導致飛機偏航,進而導致蘇聯戰鬥機飛行員對目標的誤判,此次空難最終被認定為意外事故。斯特熱建議所有客機均配備指示器,這能夠清楚的表明自動駕駛處於何種模式。
007號本是一起應該避免的事故,但是從它起飛的瞬間已經註定悲劇的發生。美國政府也因此開放GPS(全球定位系統)的部分功能給民間使用。事故的發生讓世人為之唏噓不已。
援引資料:
1、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Documentaries:Target Is Destroyed
2、官方事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