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規範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補助資金管理

2020-12-24 中國·甘肅

  近日,根據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規定,我省制定出臺《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以加強和規範我省中央財政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補助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辦法》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的來源、分配、使用、績效等全過程管理作出規定,並明確了資金用途和方向。對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專項補助資金主要用於核定收支後的經常性收支差額補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涉及的人員分流安置等政策規定的支出。對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專項補助資金主要用於鄉村醫生的收入補助。

  《辦法》規定,在資金分配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核定補助資金。村衛生室按鄉村醫生服務人口數量和人均標準核定補助資金。在補助方式上,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進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付專項補助資金,績效評價與資金安排掛鈎。(記者沈麗莉 杜雪琴)

相關焦點

  • 國家給基層醫療機構發錢!最新補助辦法來了
    點擊查看 來源:國家財政部官網編輯:基層醫師公社  羽兮近日,  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修訂後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基本藥物制度、計劃生育轉移支付、重大傳染病防控5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 黑龍江省財政廳等四部門關於印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四項補助資金...
    第七條 根據《改革方案》文件要求,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資金按照相應的服務規範組織實施,主要用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也可用於其他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以及用於疾控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指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
  • 我省基本藥物增補100種藏成藥
    4月9日,我省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強化基本藥物的功能定位,完善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產、流通、使用、支付、監測等環節政策,全面帶動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緩解「看病貴」問題。該《意見》4月22日起實施。
  • 全國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座談會在浙江召開
    在基層衛生工作方面,強化政府主導、注重頂層設計、突出制度供給,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重點,以基層補償改革為抓手,以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載體,以信息化為支撐,啟動實施「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進分級診療改革」,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質增效,群眾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感穩步提升。
  • 關注基層醫療衛生 促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上)
    為解決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相對匱乏、基層醫療技術人員短缺、基層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我省統籌推進改革,基本實現了政府、群眾、醫務人員三方滿意的改革效果,走出了縣域綜合醫改的「山西路徑」。7月18日-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監察專員聶春雷一行蒞臨我省調研基層醫療衛生和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工作,肯定了近年來我省基層衛生工作取得的成績。
  • 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動真格
    日前,在隴南市召開的全省基層衛生改革現場推進會上,與會代表看到了什麼是「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大家紛紛感慨,這次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動真格了!  武都區桔柑鎮衛生院今年9月份績效工資發放花名冊上顯示,當月3位臨床醫師績效工資超過1.9萬元,其中最高的達到2.1萬餘元。
  • 我省城鎮從業人員大額醫療費用補助政策落地
    我省城鎮從業人員大額醫療費用補助政策落地自動結算、無感報銷,首例報銷比例提高10%以上海南日報海口1月6日訊(記者 彭青林)1月4日,鄭女士從海南省中醫院康復出院時得到了一份額外驚喜: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3.87萬元的基礎上,又獲得大額醫療費用補助5563元,成為海南省首位享受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的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
  • 四川:對三州及擴權縣每對獨生子女父母每年補助25元
    其中,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資金、使用主體等保持相對獨立和穩定,按照相應的服務規範組織實施;新劃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項目所需經費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不限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國家明確為各級共同財政事權,由中央、省、市縣財政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 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用藥保障下沉基層醫療機構 43萬患者未來有望家...
    據介紹,申請我市首次醫保定點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重症慢病複診服務試點,必須滿足3個條件:首先,必須是已經成為武漢市醫保定點機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且醫保定點協議在有效期內。其次,必須是我省(市)醫聯體的成員單位。第三,申請承接的病種複診服務不能超過醫聯體牽頭醫院的病種服務範圍。
  • 兩部門規範「三館一站」補助資金管理
    本報訊 為規範和加強中央對地方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補助資金(以下簡稱「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出臺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按照「定額補助、分級管理、注重基本、加強績效」的原則,對補助範圍、支出內容與分配方式等作出具體規定。辦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永州市基本藥物合理使用及藥事管理培訓班在市中心醫院順利舉辦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4日訊(通訊員 周望溪 和靜)12月12日,由永州市衛健委及永州市臨床用藥質量控制中心主辦、永州市中心醫院承辦的全市基本藥物合理使用及藥事管理培訓班順利舉辦。來自各縣、區衛生健康局、市臨床用藥質量控制中心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等150餘名醫藥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江擁軍代表永州市中心醫院向參會人員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醫院高度重視藥學學科的發展,希望通過政策的解讀、技術和經驗的分享,幫助醫藥工作者拓展知識面,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 醫保報銷中的基層定點醫療機構是指哪些
    「參保居民在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門診醫療費,由普通門診統籌基金按50%的比例支付,實行起付線和限額管理。」哪些是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煙臺毓璜頂醫院是嗎?可以報銷門診費用嗎?以毓璜頂醫院為例,起付線和限額是多少?為什麼毓璜頂醫院報銷處人員說不能報銷,沒有門診報銷的相關文件?煙臺市醫保局對此回覆:您好,感謝您對醫保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 「健康中國」戰略下,如何統籌使用基本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作者:應亞珍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 國家衛健委:201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69元
    相關工作不限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這1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提供工作規範和績效評價指標,由各省份結合本地實際實施,在實施中要做好項目銜接,確保相關工作連續性。人均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上調5元通知顯示,201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69元,新增5元經費全部用於村和社區,務必讓基層群眾受益。
  • 海南省政協呼籲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 讓百姓小病不進城大病不...
    儘管海南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大多數已經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保障,但由於編制少、診療收入少,鄉鎮醫療衛生人員績效發放困難,收入普遍偏低。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城裡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依舊沒有改變。2018年10月,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 醫療機構人員行為規範保障患者安全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既要遵守本文件所列基本行為規範,又要遵守與職業相對應的分類行為規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基本行為規範以人為本,踐行宗旨。堅持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宗旨,發揚大醫精誠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遵紀守法,依法執業。
  • 對當前民政補助資金發放情況的思考
    從檢查情況看,大病補助經費在逐年增加,得到大病救助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困難群體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低保戶的給養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民政的各項政策基本得到落實,大病救助對象和困難群體已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總體上看,各鎮的相關民政政策已基本得到貫徹和落實,低保人員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黨和政府對低保人員的關愛已得到較好體現。
  • 2020年中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升至74元
    中國官方: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升至74元 中新社北京6月16日電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三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指出,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升至74元(人民幣,下同),新增經費統籌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支出
  • 衛生部發《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全文)
    中新網7月18日電 衛生部、國家食藥監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組織制定了《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衛生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全文刊發,《規範》要求,醫師應規範行醫,嚴格遵循臨床診療和技術規範,使用適宜診療技術和藥物,因病施治,合理醫療,不隱瞞、誤導或誇大病情,不過度醫療。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全文內容
    第二十九條 基本醫療服務主要由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第三十條 國家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引導非急診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實行首診負責制和轉診審核責任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機制,並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