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白鷺洲附近有家小娘惹廚房,4元椰漿飯配馬來老乾媽能吃到飽

2020-12-08 陸一說

這幾天廈門連續高溫,別說出門了,連食慾都大受打擊

可是,適逢小長假耶,身窩家中心在浪,不出去走走總感覺那裡怪怪的

相約朋友吃過飯,燃鵝,吃什麼才能提起興趣呢?

朋友推薦建興路一家娘惹小店,主營馬來西亞料理食。店不大,價不高,出品不錯,促進食慾,綜合考量,還是值得嘗一嘗的。

這家店全名叫 小娘惹廚房,一個半門面的大小,大概七八張桌子,2到4人位為主。招牌椰醬飯,一份才4元,有一扣飯、一勺三巴醬、半顆蛋、一小撮香炸小銀魚以及黃瓜、花生米若干。把媲美老乾媽的馬來三巴醬與飯攪拌後,再與花生米、小銀魚同勺入口,醬濃飯香,伴著淡淡的椰香和花生米的香脆,這是我花得最值的四元錢了。

看著海南雞有人點,也吆了一份,雞皮黃脆,雞肉細嫩,看著就很有食慾。就著醬吃,味道深入,萎靡不振的食慾立馬就被趕跑了。巴生肉骨茶再來一碗,天呀,脾胃通達,舒坦。

如果是簡單吃個午餐,一份椰漿飯+半隻海南雞+一碗肉骨茶湯,好吃不貴!

當然,小娘惹廚房的咖喱也是很多人喜歡的。

娘惹咖喱雞與土豆,咖喱香濃,雞肉入味,特別是軟爛的土豆,吃起來鬆軟多汁,超讚。不自覺的就會把咖喱雞的湯汁澆到飯中,這時,一碗飯就顯得量太少了。

娘惹咖喱仁當牛肉,這也是店裡的招牌,牛肉酥爛,極度適口。與雞肉的黃咖喱略有不同,這裡的咖喱要更深一些,味道要更濃一些。

馬來沙爹肉串,整個肉串被沙爹包圍,而沙爹又調得剛剛好,入口有醬香、有肉味,一串吃了又一串,有點停不下來。

炒粿條,除了椰醬飯,這也是非常值得推擠的一道主食。粿條彈滑,醬汁濃鬱,不同搭配什麼,吃起來就很贊。

我們人多,索性把大部分的出品都點了一遍。黃油麥片蝦,酥香口味的;黃姜粉炸雞翅,挺香的,不過黃姜的味道似乎沒有很霸道;還有馬來風光,其實就是炒空心菜,醬汁很濃,對於我來說,吃起來會感覺口味稍重,當然這也是馬來菜的特點。

飲品可以選擇熱奶茶或者冰檸檬,跟馬來菜都很搭的。末了再來一份甜品,滿足。

這樣的小店其實我還挺喜歡來的,口味有些特色,價位不會太高,環境簡潔,約同學閨蜜吃個簡餐,很不錯哦。

相關焦點

  • 4元吃到飽,椰漿飯配馬來老乾媽,這間路邊小店就開在廈門白鷺洲邊
    這家店全名叫小娘惹廚房,一個半門面的大小,大概七八張桌子,2到4人位為主。招牌椰醬飯,一份才4元,有一扣飯、一勺三巴醬、半顆蛋、一小撮香炸小銀魚以及黃瓜、花生米若干。把媲美老乾媽的馬來三巴醬與飯攪拌後,再與花生米、小銀魚同勺入口,醬濃飯香,伴著淡淡的椰香和花生米的香脆,這是我花得最值的四元錢了。
  • 馬來西亞帥小夥在廈門核心商圈開了家娘惹菜,4元就能吃飽
    如果說閩南人出國到哪個國家語言最沒有障礙,馬來西亞要算上一個。還記得2年前帶家人去沙巴旅遊,老媽一路用閩南話跟當地人交流基本無障礙,當年的「下南洋」,很多閩南人背井離鄉來到大馬,可以說是同源同宗。而像廈門最著名的小吃沙茶麵其實也是從馬來西亞的沙爹傳入改造而成。
  • 融合印度、馬來和娘惹三個地方特色的新加坡美食!
    新加坡的美食融合多方特色,有印度的,有馬來的還包含著娘惹的,幾個地方的美食特色融合一起,成為新的美食。新加坡一個讓你在一個地方可以品嘗到多方美食的國家。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新加坡的美食吧。在Tandoori料理中,雞肉和羊肉是最常見的食材,因為這兩種肉能保留大量肉汁,所以特別美味。此外,還有大家熟悉的印度烤餅man,也是使用Tandoori烘烤出來的麵餅。椰漿飯在馬來語中,nasi是「飯」的意思,emak是「椰漿」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馬來椰漿飯。
  • 到馬來西亞旅遊必吃的娘惹菜你有多了解?深度解讀它的特色和由來
    ,是十五世紀初期,有一些中國人下海到南洋經商,期間在城中與馬來女子相遇,相知相愛,最後喜結良緣。,一般會使用到的馬來配料有椰漿、香茅、南姜、黃姜、參巴辣椒、玉桂、石慄亞參、椰糖等,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差別。
  • 花招百出 椰漿飯
    國人從小所吃的椰漿飯經過年輕廚師和新移民的創意撞擊,不但配菜變得高級,口味多了異國情調,原來兩元有得找的身價一躍十幾元起跳,令人無法抗拒的是堂食打包皆美味的便民特色始終如一。椰漿飯是新馬地區的國民美食,飄著椰香的米飯、參峇辣椒醬、江魚仔等配菜,組成一盤讓人魂牽夢縈的美味。椰漿飯也是多元種族社會的特色美食,是馬來料理,但也有華人口味。配料不一而足,由廚師們創作出多變口味。
  • 翻拍《小娘惹》熱播,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最近非常紅的一部電視劇《小娘惹》,翻拍自2008年的同名電視劇,講述了嫁入黃家的女子天蘭和她的女兒菊香、外孫女月娘,三代人充滿磨難又勵志的歷程。娘惹菜娘惹菜系吸收了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的精華,尤其是各種香料的運用,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包括小蔥頭、蒜頭、姜、南姜、山姜、香茅、香花菜、辣椒、薄荷葉、亞參膏、峇拉煎、肉桂、蘭花、酸柑、班蘭葉等等,每個娘惹家庭的廚房都預備著種類齊全的香料,以備各種料理的進行
  •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香花菜、辣椒、薄荷葉、亞參膏、峇拉煎、肉桂、蘭花、酸柑、班蘭葉等等,每個娘惹家庭的廚房都預備著種類齊全的香料,以備各種料理的進行。 椰漿飯:把米飯用椰漿蒸煮,佐以咖喱雞、牛肉或魷魚,搭配黃瓜、炒江魚籽和辣椒醬,再放在香蕉葉裡用勺舀著吃或乾脆用手抓著吃的一種傳統小吃。
  • 2015從香氣四溢的椰漿飯開始
    傳統上,一盤椰漿飯裡有黃瓜片、小鳳尾魚、花生、蕹菜、熟蛋、印度式醃菜與熱辣醬料 (馬來話稱Sambal)。椰漿飯也可以有別的佐料,如雞肉、章魚或烏賊、鳥蚌、牛肉咖哩等等…… 椰漿飯傳統上是早餐吃的,清晨開始就在馬來西亞的路邊檔口出售。
  • 中國版《小娘惹》熱播,對娘惹菜感興趣了解嗎?
    最近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有一部電視劇的蹤影,那就是翻拍的新加坡2008年版本《小娘惹》。#電視劇小娘惹# 12年之前這部劇已經紅遍了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據說每10人就有9個人知道這部劇。因為峇峇娘惹是由前輩中國人和馬來人相結合而創造出的新型菜餚,所以在味道和選材上均有2個地方韻味結合。它既有中國菜餚的韻味,又有馬來菜的獨特。並且結合了當地熱帶氣候,所以會多常用辣椒作為健康調配材料,這樣對於人體來說有一定的排毒排溼的效果。
  • 馬來西亞國民傳統美食之椰漿飯篇
    椰漿飯價格親民又好吃,一般在路邊的小攤或路邊小店、小販中心、嘛嘛檔就可以吃到一份地道的椰漿飯了。(圖源:Says)椰漿飯既能是早餐,也可以是晚餐,每當聞到飄著椰奶香味的熱騰騰米飯,搭配著煮雞蛋或荷包蛋,江魚仔,再配以花生米,黃瓜,最後淋上一勺又香又辣的自製叄巴醬(Sambal Chili),這一份簡單又樸實的椰漿飯是每個馬來西亞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 舌尖上的馬來西亞,到馬來旅遊必吃的美食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盤點【椰漿飯】
  • 令人垂涎的娘惹美食
    在《小娘惹》這部劇中,觀眾除了可以看到精美的娘惹服飾,娘惹的裝扮之外,劇種的娘惹美食更是令人垂涎。 娘惹菜是什麼? 娘惹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便是LAKSA(叻沙),它的配料種類眾多,烹調細節煩瑣,所需香料都是用舂手工搗碎,再將洋蔥、南姜、黃姜、香茅、紅辣椒炒出香味,加入煮熟去骨的魚肉和椰漿一起用土鍋熬製,光是準備工序都要頗費一番功夫。吃的時候加入蝦、魚片和粗米粉,然後撒上麻瘋柑葉、姜花和酸柑汁,當然在娘惹當地販賣叻沙的餐廳都會有自己獨有的秘方,讓人一嘗難忘的不在少數。
  • 熱播劇《小娘惹》上演舌尖上的熱帶植物
    最近,奮鬥劇《小娘惹》火了,一起火的還有鏡頭背後的美食——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中國菜與南洋菜的精華,藉助馬來當地的特色食材或香料,採用中式烹飪方法,自成一派。劇中的蝦米糯米卷、椰漿飯、龍眼茶、叻沙面線、煎蕊、海南雞飯和亞叄豬肉等讓屏幕前的吃貨大飽「眼福」,也是一出「舌尖上的小娘惹」。
  • 帶你走進舌尖上的馬來西亞,看看那裡吃什麼
    地道的馬來風味——沙爹肉串沙爹是傳統馬來美食——醃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爹醬一起入口。沙爹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製而成,香醇無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在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沙爹容易能找到。
  • 娘惹美食因交融而華彩四射,電視劇《小娘惹》再引全網熱議
    該片又掀開了久遠的歷史大幕,既講述了幾個家族在大時代中的起落沉浮,也講述了善良勵志的小娘惹的個人故事,當然,最吸引吃貨矚目的,還是精緻美味的娘惹菜……娘惹菜風行東南亞,是南洋土生華人族群的偉大創造,也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基因。娘惹們秉承了中華文化「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裡的廚房,成了她們展示自我的好地方。
  • 曾經遠渡南洋的「娘惹菜」,如今在珠海就能吃到!
    Key words:東南亞 娘惹菜 揚名廣場 晚上好,我是吃貨女孩冰冰,最近在煲新加坡劇《小娘惹》,卻被裡面融合
  • 代表著馬來西亞胃口的馬來料理與國民美食——椰漿飯
    D』 Dapor馬來餐廳就要用美食告訴你,餐廳要從「Dapor」(馬來語,廚房之意)做起,生意方能細水長流。細數巫裔美食,掠過腦海的有馬來飯、燒魚、椰漿飯、網狀餅、沙爹、炸香蕉等等,誒仔細一想,都是具有人文價值的街邊景。日子簡單即是美好,但偶爾來個轉換,豐富感官享受,何樂而不為?
  • 小娘惹,大獅城,今天這道菜是新加坡
    想必吃貨朋友們對娘惹風味這個概念並不陌生。那麼,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東南亞有個海峽華人族群,是數百年前中國移民和馬來女性所生的後代,主要在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帶。峇拉煎的做法跟蝦醬和蝦膏很相似,都是用小銀蝦和鹽,經發酵和太陽曝曬製作而成。呈素褐色,很硬,很乾,聞起來很香。無論是夾餅、配粥、下飯、炒肉、炒菜、拌麵,峇拉煎都能派上用場。
  • 馬來西亞平民美食城,夏日情迷「娘惹」系美食
    這裡的小吃、點心和風味餐食都與國內不同,不僅各具特色,更融合了濃厚的中國、馬來、葡萄牙、荷蘭及英國等諸多地域的味道,如今才流行的混搭風格原來在馬六甲早就習以為常。在一家叫做「親切」的娘惹餐廳,享受峇峇(baba)娘惹當年開發出的美味。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娘惹菜用馬來香料結合中國菜的烹飪方法,融入了中國人和馬來人兩個種族的飲食特點。
  • 廈門這家隱藏極深的馬來西亞菜,好吃到連外國人都來打卡,不是老饕根本找不到!
    來廈門五年的Kelvin Lee,拿過七個國家30多項世界級烹飪大獎,卻甘心囿於和寧路上一間小廚房裡,將正宗的馬來西亞味道帶來廈門。娘惹是早期馬來西亞人與華人通婚的女性後代。將傳統中國菜系與馬來香料結合而成的馬六甲菜餚,也被稱為娘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