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菜」興復古風 名廚在滬打造經典本幫江浙菜

2020-12-24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4日電(李玉)要在上海開家站得住腳的餐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滬東楊浦的東方漁人碼頭國際中心4樓的餐飲廣場,一家名為「餐貓媽媽菜」的餐館人氣頗高,門口放置的幾十張小椅子坐滿了等候就餐的食客,生意紅火。

  江南古風裝潢  主打經典本幫江浙菜

  走進「餐貓媽媽菜」館,環境裝潢頗具特色。房簷上靈動的貓咪造型、牆壁上粉墨寫意有趣的漫畫、白牆黛瓦斑斑駁駁、木格窗雕刻精美,古色古香清靜幽雅,江南水鄉意境撲面而來……

  據餐館創始人蔡育介紹,以江南古風為裝修風格,「一方面能讓大家拉近彼此的距離,感覺像回到自己家吃飯一樣,坐下來就有一種內心的踏實;另一方面,人與環境、菜品、服務要相互接合不斷創新才能與上海市場和諧相處,能讓大家暫忘工作的壓力及外界的喧囂,靜心享受用餐時光。」 

  典雅的裝修,舒適的桌椅,濃鬱的大麥茶,出色的菜品,食客一落座便成了貴客。

  蔡老闆說,「我們主打經典本幫江浙菜,口味也是汲取各地的口味特色並加以交融,爭取讓來此就餐的朋友,留下難忘印象。」

  該店烹製的麥餅香酥排、火罐芋艿、農家小白菜、特色大魚頭、千絲鴨掌包、媽媽烤肉、家燒筍蒲、老酒肉沫蒸蛋、清炒蝦仁等家常菜最受食客歡迎,是一點再點的菜餚。餐館還採取末位淘汰制來提升菜餚品質,所以每月都有新品菜推出。有時推出新品菜,也會邀請一些老食客免費品嘗。

  老廚師當老闆  靠管理與口碑打造品牌 

  「餐貓媽媽菜」的所有菜系都是蔡育一手打造,「我之前是個廚師。1988年到北京學習烹飪,後來從事廚師行業,給許多星級酒店做過總廚,「最多的時候,管理了20多家酒店後廚。各大酒店聘我做餐飲評委及顧問,每一道菜品質量我一看就知道,包括食材的採購是否新鮮,烹製是否到位,都看的出來。」 

  多年的廚師經歷,使得蔡育對多種菜系都有研究。後來到過浙江,又從事了十幾年的杭幫菜,「提到杭幫菜,大家都想到『外婆家』。自己就想能不能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餐飲品牌。」

  2010年,蔡育創立了「媽媽菜」品牌,「做溫馨的家常杭幫菜,就像來自媽媽親自掌廚做出的味道。」 「餐貓媽媽菜」冠名後,在溫州和紹興開了2家。以後,蔡育經過考察,決定將「餐貓媽媽菜」帶進上海。2017年10月,「餐貓媽媽菜」——東方漁人碼頭店正式營業。 

  精選土食材 深受食客歡迎 

  「餐貓媽媽菜」餐廳從浙江請來正宗杭幫菜的廚師,食材都從紹興冷鏈運輸到上海。「都是從農村採購的,以土的食材為主,基本都是原生態養殖種植。」蔡育表示,公司也在規劃建立自己的有機農場,種植養殖優質食材,直供所有餐廳。 

  更重要的是,不僅精選優質食材,價格還十分實惠親民,「人均只需60元左右,」蔡育說。

  美味和性價比讓「餐貓媽媽菜」備受歡迎。「店面裝修很精緻,菜系也比較豐富,性價比很高。」不少消費者評價說。 

  「餐貓媽媽菜」自開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280多平的餐廳,開業第2個月每日就有500-600人就餐,雙休日突破600-700人。」如此受到周邊白領及市民歡迎,而且基本都是口碑和回頭客,還有就是周邊市民帶著小朋友來就餐。

  蔡育深感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定採購生態自然的食材,做出的菜餚對得起近悅遠來的食客。為此,他經常在後廚緊盯菜品質量色澤及口味。他還計劃在滬開出連鎖店,閔行區虹梅南路萬輝國際廣場店即將開業,以便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餐貓媽媽菜」。(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於俊

相關焦點

  • 本幫菜不是甜的!上海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媽媽做的菜放糖不要錢?
    那這次一定要記住了,本幫菜的味道是:入 口 甜收 口 鹹我們來到陳師傅開的名廚本幫館,點三道經典本幫菜,讓他來給我們細細講講~蝦 籽 大 烏 參老上海創意菜回味三十年代風雲老味道本幫經典名菜!毫不誇張地說,會做這道菜的飯館,才能算得上是正宗本幫菜!
  • 三林本幫菜
    >朱成墜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三林人早在元明時期,就已形成了本幫餐飲的文化,尤以「老八樣」聲名遠播,清末民初,一批三林廚師身懷精深烹飪絕技,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最為著名的是三林現代本幫菜創始人、上海德興館創始人之一的李林根先生,經其操作的本幫菜餚,均變得細膩嫩滑,鮮美絕倫,故聲譽日隆。「本幫菜」遂馳名滬上,魯迅、白楊、周信芳等社會名流紛紛蒞臨品味。
  • 本幫菜和海派菜淵源|文化
    即使是上海本地人,很多人也都稱「本幫菜」是「海派菜」的一個別稱,不過如果真的回到100年前的上海,請人吃上海菜,結果上的是本幫菜的話……沒準你就挨揍了。上海本地菜系稱之為「海派菜」,大家心目中熟悉的「濃油赤醬」其實只是海派菜「十八幫」之一。
  • 江浙菜創意菜,高端會所環境,人均不過百
    夜幕降臨 點點燭光更添溫馨 走進包間裡 也是極富中國風的風格環境是相當滿意了 味道可能在吃貨的眼裡才是更重要的吧 也不能馬虎呦 他家主打江浙菜跟創意融合菜,醬味濃厚水晶餚(xiao ))肉無知的我一直念 yao肉來著 也是長知識了 開國大典上的冷盤菜
  • 上海廚師用一桌菜 說明什麼叫本幫菜
    本幫菜是我們上海人再親切不過的菜式,說起來總逃不開濃油赤醬甜咪咪,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該如何理解本幫?
  • 最新潮菜復古,3.0版海派廣幫菜現身!新奇特色菜爆款!
    在上海,廣幫菜一直被業界公認為最新潮菜。來自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以及新雅、杏花樓等知名粵菜餐飲企業的消息:海派廣幫菜經過30多年變遷,如今進入復古時代,經過悄悄演變的最新一代3.0版海派廣幫菜,以最新潮的方式製作傳統、經典菜品,大受消費者青睞,其中推出的新奇特色廣幫菜,俘獲了眾多吃貨的味蕾而成爆款。
  • 青島本幫菜,走向全世界
    2019年9月16日,2019「正大杯」國際餐飲文化名廚大師賽即墨分區賽暨青島市廚藝研究會即墨分會成立大會,在即墨芙蓉小鎮隆重舉行。作為2019「正大杯」第五屆國際餐飲文化名廚大賽即墨分區賽,芙蓉小鎮酒店格外熱鬧。
  • 百年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在上海這個世界一級的國際大都市,飲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各幫佳餚應有盡有,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今已有152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老正興」當年坐落在上海九江路350弄原大陸商場(舊稱佛陀店)內,其創始人是結拜弟兄祝正本和蔡仁興,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正」字和「興」字作店名,叫「正興館」。
  • 舌尖上的非遺「上海本幫菜」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口味深受上海地方的影響,對上海菜更是有說不盡的喜歡與依戀。上海本幫菜更是在201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這代表了我們滬上地方菜的地位越來越受到了重視。更是打好我們「上海品牌」的一面旗幟。
  • 上海本幫菜介紹,是否精緻你一看便知
    去領略那些散落在上海的獨特味道說到上海本幫菜,我相信上海人對他們都有一定的特殊情結,老上海的歌舞昇平,曾經轟轟烈烈的故事,還有繁華的租界和優雅的歐式建築…上海灘一定是對這一切記錄最多的地方。上海灘餐廳採用了復古的裝飾,波普風的格調,在餐盤等方面也加入了一些精緻的小心思,讓老上海的氣息撲面而來。這也使得這家店登上過上海本幫江浙菜環境榜單第一名的位置。但他優秀的絕不僅是在店面風格上,在菜品的味道上也十分考究和精。
  • 上海本幫菜,正在慢慢消失
    K君從香港來上海,點名要吃本幫菜。這真是一個難題。坦率地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吃本幫菜了。我家附近,有麵館,有川菜,有粵菜,有魯菜,偏偏,沒有本幫菜。那種典型的本幫菜小店,不知不覺都不見了!想想也是,本幫菜和現在的健康觀念,確實有點出入。幾個上海女孩子聚餐,會去吃本幫菜嗎?應該不會吧。點上一份紅燒肉,你吃一塊還是三塊?男女小囡談朋友,會去吃本幫菜嗎?也不會吧。點上一份草頭圈子,你吃草頭我吃圈子?這種口味,與果腹有關,與情調無緣。
  • 中國各地美食小吃盤點之上海,本幫菜裡的美味佳餚
    上海簡稱「滬」,上海菜又名滬菜,所謂本幫菜,本幫也就是本地,本幫菜也是上海菜的別稱。上海菜是中國的地方風味菜之一,在江南傳統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上海本地菜與外地菜長期共存,相互影響,便在原來本地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以上海和蘇錫風味為主體併兼有各地風味的上海風味菜體系。
  • 上海名廚李伯榮今晨病逝享年84歲,曾被譽「本幫菜第一人」
    資料圖今晨2時許,「舌尖上的本幫菜泰鬥」、「鏟刀幫廚神」李伯榮因前列腺腫瘤等引發多功能臟器衰竭,在上海浦東仁濟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1945年,李伯榮師從本幫菜一代宗師楊和生,浸淫廚藝近70年,其創製和改良的油爆蝦、蝦籽大烏參、扣三絲、八寶鴨等本幫名菜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從父輩到孫輩,李伯榮一門四代皆是「廚林聖手」。
  • 饒幫菜崛起!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獲頒「饒幫菜全球推廣大使」
    11月5日,為期3天的首屆中國江西米粉節、第三屆饒幫菜美食文化節暨第二屆餘干美食節在餘干縣開幕。本次節慶活動由中國飯店協會、江西省商務廳和上饒市人民政府主辦,上饒市商務局和餘干縣人民政府承辦,匯集了約250家省內外參會企業,其中米粉類企業80家。
  • 沈嘉祿:尋找上海本幫菜記憶
    什麼是上海本幫菜?什麼是上海本幫菜?何謂海派菜?在一次次移民潮裹挾下,很少人能夠完全說清上海這個大熔爐裡菜餚的流變。江浙地區人,當時對菜系的劃分並不是按照全國通用的八大菜系,而是按地域分為川幫菜、豫幫菜、閩幫菜、湘幫菜等等,再加上清真和西餐,一共十八個種類。黃浦區的雲南路是當時的美食一條街。作為上海較早形成的美食街,沈嘉祿記得這條街上最具觀賞性的要數小紹興。活雞當街宰了,放血、褪毛,扔鍋裡一煮便起鍋,帶著血絲斬了裝盆,老吃客吃在嘴裡,雞屁股似乎還在顫動呢。
  • 「海納百菜」的巔峰對決 上海名店名廚創意大比拼
    東方網記者程琦12月19日報導:至尊鮑魚炒飯、法國松露燴魚唇、手拆蟹粉燴鮮蹄筋、鮑魚燜土雞、皖西燜白鵝、招牌長沙臭豆腐…近日,一場匯聚天南海北珍饈、中外風味齊聚的創意料理大賽在滬拉開帷幕。
  • 老菜新做、時令入菜……這份年夜飯創新秘籍請收好!
    家有名廚味,新春更美味! 時代在變,口味在變,守著老傳統的年夜飯似乎不那麼受歡迎了。 為此,名廚聯合味達美開啟了2019年味大賞,邀請了京魯菜、滬菜、江浙菜三菜系的名廚打造「新年菜」,時令食材碰撞匠心調味品,傳統年菜摩登改造,眾多新年綜合著南北風味。此次我們特意帶來楊軍師傅的梭子蟹燒慈城年糕視頻版,點擊下方視頻觀看。
  • 做上海醬扁豆,關鍵1步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丟失了本幫菜的靈魂
    在上海本幫菜中,有這樣一道菜,是由單一食材成就的經典美味,口感鹹甜爽口、醬香濃鬱。可能朋友們已經猜到了,那就是本幫醬扁豆,一道上海本地的經典家常菜。這道菜以當季最時令的扁豆為單一主料,調入滬式甜麵醬、醬油、白糖、清湯燒制而成。這道菜看似家常,要想做出驚豔的靈魂味覺享受,也的確不易。做上海醬扁豆,大多數人忽視了關鍵1步,失去了本幫菜點睛之筆。 關鍵調味料,只一點便有了靈魂
  • 首試杭州本幫菜,2天吃了17道菜,來看看我吃對了嗎?
    今天來到了杭州,肯定得試試杭州本幫菜了,第一次吃杭幫菜的我,2天吃了道,看看我吃對了嗎?在中國幾大菜系中,杭幫菜似乎不如川菜、粵菜、淮揚菜那樣特色鮮明,但杭幫菜卻是歷史悠久,作為浙江菜系的一部分,杭幫菜的口味以鹹為主,略有甜頭,但不像蘇州菜那麼甜,也不像上海菜那麼濃重,其實還是蠻符合我吃慣粵菜的口味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心中經典的杭州本幫菜代表吧?
  • 江浙菜餐飲品牌競爭如此激烈,70飯吧卻一路高歌猛進!
    花萬裡餐廳設計70後飯吧是一家裝修復古,主營江浙菜的懷舊餐廳,跟其他主營杭幫菜的綠茶、外婆家、新白鹿餐廳不一樣的是,這家餐廳最初是以70後為主流消費人群,而今已吸引大批80後、90成功的餐廳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餐廳各有不同,70後飯吧為何能在江浙菜市場中獨闢蹊徑?看看它的成功有何可值得餐飲人借鑑的。懷舊為主題,聚焦70後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