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如何在受了宮刑的情況下寫出「二十四史」之首《史記》

2020-12-14 小胖胖的歷史日記

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眾所周知,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宮刑,當時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裡,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

雖然命根子沒了,但手中的筆桿子卻更粗更有力了。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裡面的60幾句名言更是千古流傳。

司馬遷遭受宮刑,忍辱負重,一個人在逆境中仍然要自強不息,克服屈辱、困難,頑強拼搏,奮發向上。而不是選擇自我了斷的方式結束一切,這樣不僅不是堅強自尊的表現,而是懦弱、不敢正視困難的表現。

司馬遷忍辱負重,認清了歷史的使命和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創作出《史記》這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對後世的歷史、小說、戲劇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著作之一被稱為是「二十四史」之首。

相關焦點

  •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說到司馬遷和史記,華夏民族的人們幾乎是無人不知,沒人不曉。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有的史料上還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 司馬遷遭受宮刑後,寫出了這部奇書,孩子們必讀
    我是打不死的小強,宮刑奈我何已故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裡面有個橋段。那就嶽不群為了練成葵花寶典,揮劍自宮。這個是自願的,司馬遷受宮刑絕對是他本人沒有想到的。司馬遷接受了宮刑。他在《報任安書》裡面哭訴了他心裡的痛楚。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最大的悲痛莫過於心碎,最醜惡的事情莫過於讓先人受辱,恥辱沒有比宮刑更大的了。
  • 司馬光資治通鑑,與司馬遷史記同為通史,為何卻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左傳接下來是大咖出場了,西漢武帝時期的史官司馬遷在遭受腐刑(就是後世常說的宮刑)後用他的如椽巨筆寫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書——《史記》。注意!這是一部通史,就是從儘可能獲得的史料的最早時間寫到自己生活的時代,史記就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一直寫到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這得多麼了不起!再次注意!
  • 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呂海峰話說,只要我們提起司馬遷這個人,老呂相信,不知道的人還真不多。因為,他的《史記》幾乎是家喻戶曉。我國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一般都得從《史記》中才能得以尋找。然而,殊不知,他曾經卻是一個受過宮刑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監(假男人)。
  • 司馬遷甘受腐刑之辱也要完成《史記》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史記》在中國的歷史地位,它記載了黃帝至漢武帝前後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被合稱為「前四史」,更被尊為了「二十四史之首」。 《史記》全書共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和「十表」、「八書」,共計一百三十篇,近五十三萬字。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
    那麼司馬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史記》呢,眾所周知當時司馬遷身受宮刑,忍辱下寫的《史記》,但是根據歷史研究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前就已經開始《史記》的創作了。因此說司馬遷不是在受宮刑之後才勵志寫下《史記》的,而是由於《史記》才剛剛開始創作,自己不想留下遺憾才選擇身受宮刑,而不是赴死。司馬遷由於李陵兵敗降奴事件,受到牽連被判誣上,就是誣陷皇上。
  • 司馬遷遭受宮刑以後,他的愛人怎麼樣了,看完以後令人唏噓不已
    司馬遷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他編纂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二十四史》第一部。司馬遷的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自身卻遭受巨大的苦難。
  • 受了宮刑之後,司馬遷還能創作出史記這一著作,真可謂是身殘志堅
    司馬遷就是這樣的典範,即便是經歷了極刑這樣的處罰,依舊堅持完成自己的作品,最終實現了夢想,創作了《史記》。司馬遷,家族都是史官,是個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自他年幼起,就對古典詩集十分感興趣,跟著老師學習研究各種古典詩集,從小就能夠朗誦古文詩詞,曾經拜師於董仲舒,每天都聽老師講課,他是個很有天賦的孩子,而且也願意投身於古典詩詞的研究之中。
  • 《史記》為何會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而不是《資治通鑑》!
    《史記》或許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名字,不過我相信一定不是因為大家都看過這部書,而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那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過拋開魯迅先生對它的誇獎,它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一本書。《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 為什麼說:司馬遷《史記》,是幸運「產物」?4大原因,解讀始末
    一部《史記》,開中國紀傳體通史先河,是司馬遷集畢生精力,花費14年時間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世史學研究和文學發展都有著深遠影響。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 司馬遷在《史記》中揭露劉邦糗事,漢武帝為何不怒?
    司馬遷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因為替李陵將軍辯護,而得罪漢武帝,處以腐刑(亦稱宮刑)。 司馬遷立志創作「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忍受肉體、精神上的雙重屈辱,在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創作,共一百三十卷,洋洋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一直流傳至今,被譽為二十四史之首。
  • 司馬遷以腐刑贖死罪,為何出獄後漢武帝欽點其為中書令?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對司馬遷所著《史記》的評價,肯定他極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卻是司馬遷以男子的尊嚴換來的。朝議是參政議政的角力場,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司馬遷被定罪前的資產我們無法準確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有心贖死卻無力贖死,贖錢應是無法支付的天文數字,況且司馬遷觸犯的是皇帝,代價或許更高。以宮(腐)刑贖罪。漢文帝曾廢除宮刑,景帝時期復用,並詔令「死罪欲腐者許之」。宮刑之所以可以替代死刑贖罪,正在於臨刑前後的生不如死。
  • 司馬遷不朽名著《史記》,解讀你所不知道的史記!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又稱《太史公記》、《太史記》,至東漢末年才百稱為《史記》。司馬遷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漢宣帝時,司馬遷外孫楊惲把它公之於世。其時已有少量缺篇,為後人褚少孫等補足。 2、《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 司馬遷的後人為什么姓同和馮?《史記》背後的故事!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出身於一個史官世家當中,其父司馬談同為太史令,祖上也都是史官。他的父親司馬談飽讀詩書,無論天文地理,歷史哲學都十分有造詣,畢生心願就是寫一本記載中國各朝各代歷史的書籍,讓後人了解歷史。
  • 司馬遷為什麼會受宮刑?看他寫的遊俠列傳你就懂了
    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邊安慰漢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轉舵沒有一點正義感的官員,所以盡力為李陵辯護。司馬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帶了五千步兵卻深入匈奴,孤軍奮戰,仍然殺死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戰功。能夠在沒有救兵的情況之下,堅持那麼久,殺傷那麼多敵人就算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
  • 一生只寫一本書: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天文學家,我國第一大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史記》,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作品。司馬遷的父親司馬淡曾在朝廷擔任太史令的職位。司馬遷後來就繼承了他父親的工作,開始編寫《史記》。後來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冒犯了皇帝,最終被判宮刑。
  • 古文觀止:《史記·孔子世家贊》司馬遷
    ①世家:《史記》中用以記載侯王家世的一種傳記,"世家"之體古已有之。贊:文體名。《史記》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後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對所記的歷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評論,一般稱為贊。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舝》。仰,這裡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這裡喻指高尚的品德。行,這裡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語氣助詞,無意義。⑥祗(zhī)回:相當於"低回"。流連,盤桓。祗,恭敬。
  • 古籍《史記》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
    產品內容介紹《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司馬遷遭受宮刑,為何不願自盡?
    當年魏青剛一入伍的時候也當著這個官,看出漢武帝是想重用李陵,所以司馬遷也是察言觀色,研究歷史。他發現這個時候我要替李陵說說話,有可能就正好是揣摩到了聖意。可是沒想到的,漢武帝聽完這番話,雷霆大眾說好你司馬遷那你怎麼有這種奇談怪論呢?你什麼意思?
  • 司馬遷:血淚著《史記》,精神感千秋
    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司馬遷,能夠繼承家族的傳統,將來做一名朝廷的史官。受父親的影響與教導,司馬遷從十歲就開始學習歷史和古文。他師從當時頗負盛名的學者董仲舒和孔安國,研讀《尚書》、《春秋》等史書,進而博覽古代典籍以至當代的檔案文書,為後來寫作《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