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會受宮刑?看他寫的遊俠列傳你就懂了

2020-12-14 流星花雨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李陵給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是名將之後,而李廣利因為有外戚這層關系所以才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所以李陵辭謝,並主動請纓所部獨立成軍,前置匈奴軍隊,來輔助李廣利正面作戰。

武帝答應了李陵,但是因為戰馬不夠用,李陵只能帶領步兵出徵。李陵帶著五千名弓箭手到了居延海以北大約一千米的地方,想用這個辦法分散敵人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對付李廣利。李陵到了預定期限就要回兵,結果被匈奴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了。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射完後,士兵死的剩下了一半,但是他們殺傷的匈奴也有一萬多人。

李陵孤軍奮戰了八天後,糧食也快沒了,朝廷也沒有派來救兵,匈奴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並且對李陵勸降,李陵無奈之下投降了匈奴。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後,漢武帝震怒萬分,武帝本希望李陵能夠戰死,沒想到李陵投降了。滿朝文武察言觀色,趨炎附勢,之前還稱讚李陵英勇,現在卻轉頭紛紛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邊安慰漢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轉舵沒有一點正義感的官員,所以盡力為李陵辯護。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帶了五千步兵卻深入匈奴,孤軍奮戰,仍然殺死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戰功。能夠在沒有救兵的情況之下,堅持那麼久,殺傷那麼多敵人就算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

沒想到司馬遷的這一番話觸怒了漢武帝,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徵,戰敗而歸的李廣利,連帶著自己也被諷刺了,因為他是決斷者。

漢武帝一怒之下就把司馬遷打入了大牢,後來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攻打漢朝,其實是另有其人,不是李陵。但是漢武帝信以為真,草率的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為此事被判了死刑。司馬遷為了把《史記》寫完忍辱負重的受了能夠替代死刑的宮刑。

現在我們來思考一下司馬遷為什麼要替李陵辯護。在史記中的遊俠列傳中司馬遷這麼說過,「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由此可見正是因為俠義精神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所以才有了這個結局。

相關焦點

  •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史記是怎麼寫出來的?司馬遷蒙冤受宮刑,為名將李廣之子李陵鳴屈 說到司馬遷和史記,華夏民族的人們幾乎是無人不知,沒人不曉。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有的史料上還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 司馬遷遭受宮刑後,寫出了這部奇書,孩子們必讀
    我是打不死的小強,宮刑奈我何已故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裡面有個橋段。那就嶽不群為了練成葵花寶典,揮劍自宮。這個是自願的,司馬遷受宮刑絕對是他本人沒有想到的。皇帝要治罪李陵,司馬遷多嘴說李陵是詐降,皇帝說,這事輪到你指點我,然後,司馬遷就進獄裡面了。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在封建王朝時期,君命難違。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 司馬遷是如何在受了宮刑的情況下寫出「二十四史」之首《史記》
    眾所周知,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宮刑,當時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裡,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 司馬遷為何把《伯夷列傳》放在列傳之首?大篇討論僅是發洩私怨?
    在這其中,有那麼一篇,委實有所不同,那就是《伯夷列傳》與本紀和世家不同的是,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去記錄的故事,而是單獨將商朝末期的伯夷叔齊兩兄弟提出來,作為列傳的首篇。後世人評價這篇列傳,都在說這篇文裡透露著司馬遷太多的「怨」,司馬遷受宮刑,苟活於世,心裡是有怨氣的,所以有人認為他在抱怨「天道無誰」,在發洩他心中的憤懣。
  • 司馬遷遭受宮刑以後,他的愛人怎麼樣了,看完以後令人唏噓不已
    司馬遷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他編纂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二十四史》第一部。司馬遷的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自身卻遭受巨大的苦難。
  • 司馬遷遭受宮刑,為何不願自盡?
    可是沒想到的,漢武帝聽完這番話,雷霆大眾說好你司馬遷那你怎麼有這種奇談怪論呢?你什麼意思?你這意思說李陵迫於無奈投降,外邊沒有援兵,你意思大將軍李廣利試圖自己逃跑逃命,根本不就李陵,你這簡直是誣衊你的上級,污衊大將軍拉出去斬。這樣明目張胆地為李陵評功擺好,很容易。你們這些個石棺,禮來自以為,高明暮君上。你司馬遷也算一個,真早清楚。
  • 受了宮刑之後,司馬遷還能創作出史記這一著作,真可謂是身殘志堅
    當時的司馬遷,一時都埋頭寫書,幾乎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平時也不與其他官員往來,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下,他不問世事竟然也會有倒黴的事降臨到他的身上。於是,皇帝很生氣司馬遷這樣的作為,就判司馬遷入獄,而且處以極刑。當時的司馬遷已經寫史書第六年了。根據漢朝的規定,有兩種途徑可以避免死刑,第一種是用錢買命,但是司馬遷收入及其微薄,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第二種方法就是接受宮刑,但是宮刑是所有刑罰中最殘酷的,也是最羞恥的,因為這樣的刑罰不僅是對一個人身體上的璀璨,更是對一個人精神上的羞辱。
  • 讀懂司馬遷
    《史記的讀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書名老老實實地陳述了我寫這本書的用意,希望大家關注一種在今天似乎變得愈來愈少見的讀書法,那就是透過書去接近、體會一顆偉大的心靈。 了解司馬遷的心靈結構對於解讀《史記》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 高雄經濟被「宮刑」?韓國瑜嘆:猶如司馬遷穿上西裝
    韓國瑜比喻高雄經濟慘遭「宮刑」。中國臺灣網9月1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昨晚在臉譜網開播,再度談到高雄經濟。他說有一個例子放在他心中很久,高雄路很寬、東西好吃、人民勤奮、有山有水,優點眾多卻經濟不行,猶如司馬遷受了宮刑後穿上西裝,外表看不出來,但被閹割後「生命力沒有了」,他若當上市長,要幫助高雄。韓國瑜在臉譜網開播,談到有一對高雄年輕夫妻創業,送了漂亮的氣球給他,包裝精美又有燈光。
  • 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呂海峰話說,只要我們提起司馬遷這個人,老呂相信,不知道的人還真不多。因為,他的《史記》幾乎是家喻戶曉。我國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一般都得從《史記》中才能得以尋找。然而,殊不知,他曾經卻是一個受過宮刑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監(假男人)。
  • 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的思辨
    《伯夷列傳》是,司馬遷的《史記》中列傳第一,所謂列傳,就是他開始寫具體的人了 ~~~ 他從這些明顯的事實。 然後提出疑問,「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就是,他思辨質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學說。 這個學說在今天還多有被提及,你想他的時代,兩千多年前了,那就是主導思想,廣為人知的。
  • 伯夷列傳:傳記不像傳記,司馬遷是在借題發揮、發洩情緒?
    司馬遷的《史記》共69篇列傳,其中68篇是故事型的,只有1篇不是故事,那就是伯夷列傳。而且,作為人物傳記,伯夷列傳整篇寫伯夷的內容只有不到一半,甚至通篇看下來,司馬遷真正想作傳記的人也不是伯夷,更像是在發洩情緒。那麼伯夷列傳到底寫了什麼?他到底想寫什麼?為什麼說他發洩情緒?
  • 司馬遷不朽名著《史記》,解讀你所不知道的史記!
    列傳所佔篇幅最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人物傳記,有一人一傳的專傳,有兩人或數人的合傳,按人物性質排列立傳。所記人物範圍極廣,涉及貴族、官僚、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經學家、策士、隱士、說客、刺客、遊俠、醫士、佔卜者、俳優等社會各個階層。另一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民族的記載,涉及中外關係史和國內民族關係史。
  • 隨筆|沈從文筆下遊俠與遊俠精神
    史記《遊俠列傳》定義了何為俠。「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遊俠列傳》舉了郭解的例子。郭解的祖父給帝王看相,他的爸爸就是個俠士,郭解子承父業,年輕的時候殘忍狠毒,別人一言不合就不高興,他一言不合就殺人,殺了好多人,好在運氣比較好,經常遇到天子大赦,就沒有被關在牢裡。
  • 歷史那些事,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史記使他成為一代史聖
    然而,在司馬遷潛心著述《史記》的第六年,即天漢二年,大禍從天而降,他因直言替李陵辯護,被漢武帝投人牢獄,定罪為「誣門」。按漢律規定,被判此罪者,應腰斬處死,但犯人也可以請求免死,辦法有兩種:一種是交納巨額的贖死金。另一種是甘願接受腐刑(宮刑),這是對受刑者人格的極大凌辱。司馬遷家境一般,交不起贖死金,他只能在忍辱苟活與從容赴死兩者之間作出抉擇。司馬遷察性耿直,他首先想到的是死。
  • 司馬遷以腐刑贖死罪,為何出獄後漢武帝欽點其為中書令?
    他承受腐刑加身,卻鑄就第一史書。「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對司馬遷所著《史記》的評價,肯定他極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卻是司馬遷以男子的尊嚴換來的。朝議是參政議政的角力場,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 文化人的心機,司馬遷為什麼明知李廣無才,還要為他吹捧
    所以無論你從那個角度理解,這兩句詩指的都是衛青,而不是李廣。但為什麼後人會鬧出這麼大誤會?根源都出在史記上,因為司馬遷把李廣吹成了一朵花。說司馬遷吹捧,其實也挺冤枉老先生,因為司馬遷本意不是這個,數千年來,讀過史記李將軍傳的人不計其數,但卻都沒明白真正含義,誤會了太史公。
  • 司馬遷本來可以不被割掉
    著名的太史公司馬遷老先生,司馬遷除了寫了《史記》這一件事情讓人們銘記千古以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就是受了宮刑。司馬遷所謂的宮刑就是切掉生殖器件事,如果光去講司馬遷的歷史,我們可能會覺得無非是司馬遷的一個經歷,最多就是挖一挖為什麼司馬遷要承受樣的懲罰?
  •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
    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而是添油加醋、狗尾續貂的山寨版,至於山寨的成分有多少,眾說紛紜,最多的說法是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目是山寨的。當史官,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寫過去的事情還好,寫到當代的人和事,就比較討厭,不但文字會被404,說不定連小命也不保。
  • 伯夷和叔齊是兩個怪人,為什麼司馬遷要為他們寫傳?
    司馬遷為什麼要專門寫這兩個人的故事呢?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內容以傳記為主。傳記也分為三類,分別是本紀、世家和列傳。本紀有十二篇,寫的是帝王的故事。世家有三十篇,主要寫的是諸侯貴族的事跡。而列傳共有七十篇,司馬遷選擇記錄了他認為重要的歷史人物。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齊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