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內海灣是汕頭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為顯山露水、提升岸線景觀品質,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盛裝」迎接汕頭亞青會,我市大力推進內海灣環境整治。環境提升景更美,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本地市民出門見景,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也促進了旅遊市場的發展。
「來汕頭很多次,第一次來媽嶼玩,這裡自然風光特別好,每次到汕頭來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城市越來越漂亮。」遊客黃先生與朋友結伴從廣州自駕遊來到汕頭,旅遊的首站就選擇了媽嶼。在媽嶼東南方海邊山崗頂上的陶鑄亭,黃先生與朋友一起吹著海風,聽當地群眾講述這個亭子背後的故事:1962年,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陶鑄蒞汕視察,對媽嶼、礐石的風景秀麗、勝跡眾多大加稱讚。在他的倡議下,1965年,媽嶼鸞山矗立起一座觀海亭,民眾俗稱為「陶鑄亭」。
近期對陶鑄亭修復後,當地街道對周邊環境進行提升,配套牌匾、石刻碑記、綠化和燈光等,打造紅色旅遊景觀。站在陶鑄亭,遊客可以觀賞汕頭內海灣出海口全景,十分愜意。「我離開汕頭40年了,現在以遊客回到這裡,感受最深的是汕頭在生態保護方面做得很好。」遊客陳女士表示,媽嶼的建設保持了自然風貌,島上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景觀也是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來這裡交通便捷、環境整潔,賞海景、吹海風、吃海鮮,十分舒適。
據媽嶼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林映州介紹,內海灣環境整治讓媽嶼的環境有了很大提升,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這裡休閒放鬆,接下來還將計劃配套茶座、餐廳、民宿,讓遊客可以賞景品茶吃海鮮,發展旅遊經濟。
在汕頭市區汕汾路與嵩山北路交界處,有一棵「革命樹」——這裡是目前汕頭中心城區唯一能夠展示「蘇區」意義的一處革命遺蹟。如今,它已成為汕頭市民「家門口的紅色學堂」,也成為紅色旅遊線路一個新景點。
據「如龍革命樹廣場」講解員沈琦介紹,如龍革命樹廣場於今年5月30日正式開放,這棵「革命樹」見證著汕頭第一個農村「蘇維埃」的誕生,並始終作為重要紅色革命遺址,被加以保護、培育。
如今,這處革命遺址打造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特色旅遊景點和市民休閒場所,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汕頭方特藍水星作為孩子們熱衷前往的熱門景區之一,也在這個暑期迎來了客流高峰。景區除了增設遊樂項目吸引遊客之外,也積極參與到深化新時代文明景區創建活動當中,以乾淨整潔的環境迎接遊客。
據汕頭方特藍水星營銷負責人章維佳介紹,暑假期間,汕頭方特開放了消夏狂歡夜場,票價優惠,水槍大戰、極光夜幕秀、文藝表演等項目也吸引了許多舉家出行的遊客前來遊玩,天氣晴朗時,每晚的遊客可達2000人。
「此前受疫情影響一直都躲在家裡,現在控制得比較穩定,趁女兒過生日帶她來這裡好好玩一把。」遊客李女士表示,疫情讓大家更注重衛生、安全,景區除了有好玩的遊樂設施和項目,在防疫措施和衛生保潔方面做得較好,讓遊客能夠遊得放心。
來源:汕頭橄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