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內海灣環境美了,人氣更旺了

2020-12-17 騰訊網

美麗的內海灣是汕頭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為顯山露水、提升岸線景觀品質,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盛裝」迎接汕頭亞青會,我市大力推進內海灣環境整治。環境提升景更美,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本地市民出門見景,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也促進了旅遊市場的發展。

「來汕頭很多次,第一次來媽嶼玩,這裡自然風光特別好,每次到汕頭來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城市越來越漂亮。」遊客黃先生與朋友結伴從廣州自駕遊來到汕頭,旅遊的首站就選擇了媽嶼。在媽嶼東南方海邊山崗頂上的陶鑄亭,黃先生與朋友一起吹著海風,聽當地群眾講述這個亭子背後的故事:1962年,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陶鑄蒞汕視察,對媽嶼、礐石的風景秀麗、勝跡眾多大加稱讚。在他的倡議下,1965年,媽嶼鸞山矗立起一座觀海亭,民眾俗稱為「陶鑄亭」。

近期對陶鑄亭修復後,當地街道對周邊環境進行提升,配套牌匾、石刻碑記、綠化和燈光等,打造紅色旅遊景觀。站在陶鑄亭,遊客可以觀賞汕頭內海灣出海口全景,十分愜意。「我離開汕頭40年了,現在以遊客回到這裡,感受最深的是汕頭在生態保護方面做得很好。」遊客陳女士表示,媽嶼的建設保持了自然風貌,島上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景觀也是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來這裡交通便捷、環境整潔,賞海景、吹海風、吃海鮮,十分舒適。

據媽嶼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林映州介紹,內海灣環境整治讓媽嶼的環境有了很大提升,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這裡休閒放鬆,接下來還將計劃配套茶座、餐廳、民宿,讓遊客可以賞景品茶吃海鮮,發展旅遊經濟。

在汕頭市區汕汾路與嵩山北路交界處,有一棵「革命樹」——這裡是目前汕頭中心城區唯一能夠展示「蘇區」意義的一處革命遺蹟。如今,它已成為汕頭市民「家門口的紅色學堂」,也成為紅色旅遊線路一個新景點。

據「如龍革命樹廣場」講解員沈琦介紹,如龍革命樹廣場於今年5月30日正式開放,這棵「革命樹」見證著汕頭第一個農村「蘇維埃」的誕生,並始終作為重要紅色革命遺址,被加以保護、培育。

如今,這處革命遺址打造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特色旅遊景點和市民休閒場所,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汕頭方特藍水星作為孩子們熱衷前往的熱門景區之一,也在這個暑期迎來了客流高峰。景區除了增設遊樂項目吸引遊客之外,也積極參與到深化新時代文明景區創建活動當中,以乾淨整潔的環境迎接遊客。

據汕頭方特藍水星營銷負責人章維佳介紹,暑假期間,汕頭方特開放了消夏狂歡夜場,票價優惠,水槍大戰、極光夜幕秀、文藝表演等項目也吸引了許多舉家出行的遊客前來遊玩,天氣晴朗時,每晚的遊客可達2000人。

「此前受疫情影響一直都躲在家裡,現在控制得比較穩定,趁女兒過生日帶她來這裡好好玩一把。」遊客李女士表示,疫情讓大家更注重衛生、安全,景區除了有好玩的遊樂設施和項目,在防疫措施和衛生保潔方面做得較好,讓遊客能夠遊得放心。

來源:汕頭橄欖臺

相關焦點

  • 優美城市環境帶旺汕頭旅遊娛樂
    美麗的內海灣是汕頭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階段來,我市大力推進內海灣環境整治,提升岸線景觀品質,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盛裝」迎接汕頭亞青會。隨著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本地市民出門見景,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今年上半年,汕頭環境美了人氣旺了,旅遊娛樂穩步回升。
  • 汕頭打造美麗內海灣,提升環境新品質
    舉辦亞青會是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重大機遇,也是展現汕頭美麗城市形象的契機,為此,市委市政府近期全力推動內海灣岸線規劃建設,有關單位帶頭拆除岸線閒置建築物,各地各部門也迅速行動,統籌協調,攻堅突破,拆除岸線閒置和違章構築物。對於推進內海灣岸線規劃建設,帶動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市民也表示支持。
  • 未來,汕頭內海灣將驚豔粵東地區!
    在2002年底,汕頭內海灣「海灣虹影」就曾入選過當時評選的「汕頭八景」。並且,就在今年,2019年剛舉行「汕頭新八景」評選活動,內海灣再度成為了20個初選入圍景觀之一,可見汕頭內海灣在汕頭人心中的地位和人氣一直是熱度不減。
  • 環境美了人氣旺了 旅遊娛樂穩步回升,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美麗的內海灣是汕頭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為顯山露水、提升岸線景觀品質,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盛裝」迎接汕頭亞青會,我市大力推進內海灣環境整治。環境提升景更美,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本地市民出門見景,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也促進了旅遊市場的發展。
  • 汕頭內海灣流域的古往今來
    汕頭是全國唯一一個市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內海灣面積達57平方千米,有幾個西湖那麼大。從空中俯瞰,它就像一個葫蘆,漂浮在汕頭市區南北岸的海面上。汕頭內海灣流域的古往今來,天下誰人不識君!古今內海灣,流經潮汕平原的榕江、韓江梅溪支流的江水,在內海灣交匯。退潮時,就從媽嶼島的兩個葫蘆嘴轟隆出海。上遊江水帶下來的泥沙,歷經滄桑,洗盡鉛華,浮現出海市蜃樓般的汕頭市區。
  • 汕頭內海灣風光優美,而海灣大橋下卻漂浮著垃圾
    汕頭內海灣風光優美,但近日,有市民向本欄目報料稱,海灣大橋橋下的部分水域,積聚著垃圾雜物,嚴重影響了海灣的美觀。記者去現場看過。上午10點左右,當記者來到海灣大橋橋下時,海面上果然漂浮著各種垃圾雜物,有塑料製品,浮標、漁網,以及建築垃圾等等,對此,一對在岸邊休息的老年人也頗有意見。這種環境,就是大家沒有環保意識,你看這些泡沫,隨手就丟,他們沒想到這樣就會流到大海中去。
  • 多圖丨擁抱內海灣 生態新汕頭
    據了解,西堤路西側片區將進行徵收拆遷,徵拆範圍東至西堤路,西臨大港河出海口,北至韓堤路—梅溪河,南至內海灣,區域現有設施涉及住宅、工業廠房、行政辦公用房、商業用房、學校、碼頭等,涉及土地範圍約478畝,建築面積約33.9萬平方米。
  • 這些內海灣老照片,述說汕頭一段開埠史
    內海灣老照片 述說汕頭一段開埠史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展,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汕頭市許多歷史老建築已不復存在
  • 汕頭內海灣新進展發布!
    這兩天,受颱風"利奇馬"外圍環流影響,汕頭迎來高溫天氣,宛如被"空調外機"包圍,據悉,潮汕部分地區昨晚出現了大面積停電的現象,更是讓人熱到懷疑人生。而汕頭內海灣,同樣也很"熱"!各大項目正有條不紊地火熱開展中!
  • 汕頭海灣隧道東線貫通
    來源: 南方網南方網訊 5月16日上午,由中信城市開發運營公司、中鐵隧道局聯合承建的國內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超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東線貫通。該隧道是汕頭近年來全力推進建設的內海灣第三條過海通道,位於海灣大橋和礐石大橋之間,由海底隧道、南濱南路立交及北岸接線工程組成,全長6680米,雙向六車道,盾構施工段長3047.5米,分為東、西線隧道。因地質複雜、施工難度極大,汕頭海灣隧道被稱為「世界級超級工程」,中鐵隧道局成立了錢七虎、孫均等院士專家團隊,在現場設立了周福霖、陳湘生院士工作室,多次邀請專家把脈指導。
  • 汕頭海灣大橋下 「寶島雄風」 再起!
    而如今,汕頭人可以通過海灣大橋直接驅車通往媽嶼島了,交通十分便利。汕頭海灣大橋是我國第一座大跨度懸索橋,跨越汕頭港進出海航道,全長2500米。 媽嶼島曾經是汕頭的旅遊名片,見證著汕頭內海灣的滄桑變化。面積約500畝的這個小島,歷史悠久,景觀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潮海關,老媽宮,新媽宮,東海普陀山寺,海龍王廟,娘娘石像,媽印石,觀海亭此外,島上還有雙忠廟、伯公廟、友誼亭、醉潮樓,和附近鹿嶼燈塔等古蹟新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 汕頭市多措並舉促使汕頭內海灣的海面保潔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整個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記者羅勉報導 從汕頭市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年來,汕頭市城管局屬下單位餘泥渣土所加強遠程實時監控,強化海上巡查監管,並根據海面保潔實施情況對市場化保潔作業公司進行目標考核,多措並舉促使汕頭內海灣的海面保潔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 不僅僅是建公園擴廣場,對標國際著名灣區汕頭內海灣將有大動作!
    汕頭,除了潮汕美食,能夠稱之為名片的,恐怕就是獨一無二的城市內海灣。雖然海在城中央這樣的形容在雨季會成為笑料,但在城市中擁有內海灣,確實在全國的城市中很難再找到。近年來,做好內海灣的文章,一直是汕頭城市規劃布局的重點。
  • 汕頭海灣隧道東線正式貫通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汕頭海灣隧道內部貫通的情形。深圳特區報汕頭5月16日電(記者 吳緒山 通訊員 朱文君 文/圖)築世界超級工程,圓潮人百年夢想。5月16日上午,由中信城市開發運營公司、中鐵隧道局聯合承建的國內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超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東線正式貫通。汕頭海灣隧道是連接汕頭中心城區南北兩岸、實現汕頭內海灣全天候交通聯繫的重大交通工程,採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時速為60公裡,雙向六車道,主體結構使用年限100年。
  • 汕頭廣場輪渡碼頭將遷至招商客運碼頭?未來夜遊內海灣體驗更佳!
    汕頭是一座海濱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唯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內海灣」還是今年「汕頭新八景」的20個入圍景觀之一。乘船遊內海灣,是不是另有一番風趣呢?如今,汕頭灣有礐石大橋和海灣大橋,市民和遊客絕大多數通過這兩座大橋往來於中心城區南北兩岸,不久的將來,還有海灣隧道這樣不受颱風大霧等天氣條件影響的全天候通道,方便老百姓出行。那麼水上交通是不是就要淡出歷史舞臺了呢?在一些經濟發達而且有江有海的地方,都仍然保留著水上交通。在香港,除了標誌性的天星小輪,還有洋紫荊維港遊、海龍明珠等觀光船項目。
  • 剛剛,汕頭海灣隧道東線貫通!
    就在剛剛,汕頭海灣隧道東線貫通!更重磅的消息是,隧道未來不收費!!!汕頭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劍戈宣布貫通汕頭海灣隧道是汕頭近年來全力推進建設的內海灣第三條過海通道,其建成後,海灣隧道具備全天候通行能力。簡言之,在颱風天氣來臨之後,南北兩岸的市民群眾們再也不必受制於海灣大橋、礐石大橋實施封橋的局限,可暢行南北兩岸。這對促進「一灣兩岸」發展格局,突出粵東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圓了海內外潮人自由通行汕頭海灣兩岸的百年夢想,也將助力汕頭舉辦2021年亞青會。
  • 汕頭海灣隧道如何攻克世界級難題?
    汕頭海灣隧道如何攻克世界級難題?據悉, 為確保汕頭海灣隧道的建設能順利進行, 自2018 年4 月17 日東線盾構正式掘進以來,中信集團、中鐵隧道局依託汕頭海灣隧道項目成立了錢七虎、孫鈞等院士專家委員會,設立了周福霖、王復明、陳湘生等院士工作室,成立了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場實驗室。多次到現場調研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孫鈞、周福霖等了解到相關情況後,都稱汕頭海灣隧道為「世界級挑戰性工程」。
  • 渤海新區:環境美了 人氣旺了 項目來了
    渤海新區發展全域旅遊促進高質量發展環境美了 人氣旺了 項目來了2020年,渤海新區域內A級以上景區將達到20家以上,接待遊客總量突破2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00億元,旅遊業及相關產業對年度GDP的綜合貢獻率達10%以上渤海新區港城區鳥瞰圖
  • 「世界級挑戰性工程」汕頭海灣隧道全線貫通
    今天上午,汕頭海灣隧道建設又傳來好消息,西線隧道盾構機抵達北岸接收井,海灣隧道實現雙線貫通。汕頭海灣隧道是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也是全國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它的貫通,掀開了我國跨江越海隧道建設的新篇章。
  • 汕頭海灣隧道全線貫通
    南方日報訊 (記者/辛均慶 餘丹 通訊員/朱文君)8月7日,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由中信集團投資、中鐵隧道局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超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西線貫通。這是繼5月16日東線隧道貫通之後,汕頭海灣隧道施工建設的又一重大節點,標誌著汕頭海灣隧道歷時兩年建設實現全線貫通。汕頭海灣隧道(又稱蘇埃通道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直徑斷面的越海盾構隧道,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也是國內唯一兼具城市道路工程與一級公路的水下盾構隧道。同時,汕頭海灣隧道是汕頭第一條穿海隧道,第三條過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