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內海灣老照片,述說汕頭一段開埠史

2020-12-12 騰訊網

內海灣老照片

述說汕頭一段開埠史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展,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汕頭市許多歷史老建築已不復存在。

昔日汕頭埠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歷史不能重現,

只能通過泛黃的老照片去捕捉歷史的瞬間,

在厚厚的資料堆裡查考歷史真相

並挖掘其蘊藏的故事。

筆者珍藏有兩張上世紀30年代汕頭內海灣照相版明信片(寶光照相館印製),也許沉默的老照片能給我們透露汕頭開埠以來的一些重要信息。

寶光照相館印製的英文郵政明信片

第一張汕頭崎碌海面老照片(右下方「珠池」兩字應為「崎碌」)的左邊,有一塊突出海面的高地,高地右側的靠海處聳立著一幢高大的歐式建築,這就是當年聲名顯赫的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亞細亞洋行),上世紀上半葉繪製的中英文汕頭地圖上均明顯標明崎碌、亞細亞、三達及火油倉的位置。高地寬闊平坦,臨海堤岸邊,亞細亞洋行的汽車依稀可見。

汕頭內海灣

從這張照片拍攝的角度推測,拍攝地點應在外馬路新興路交界靠西的一座樓房的天台上,鏡頭裡近處樓房的屋頂插有一面星條旗,很可能是美國駐汕領事署屬下的一個機構,至少是與美國利益有關的機構。從方位上判斷,該樓房很可能在外馬路聯和裏海旁一帶,樓房建在海邊,灘涂海水清晰可見。左右兩處高地之間凹入處就是今天的人民廣場(1958年建成),右側高地是後來的部隊駐地。

戰前汕頭市全圖(日本1924年出版的《中國指南》)截圖

《汕頭市志大事記》記載:「1894年,英商在礐石建火油池,可裝散裝火油46萬加侖。不久美商又在崎碌建一火油池。至1910年,每年火油入口達875萬加侖。」「1951年4月30日,市軍管會和市政府奉中央命令,派王珉為軍代表,到崎碌執行徵用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任務。」上述記載讓我們知道一個歷史事實,從1894年英商在礐石建火油池至1951年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被徵用,也就是汕頭開埠以來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外商在汕頭埠經營洋油生意整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沿著崎碌的海岸線,在英商亞細亞洋行以東,還有美商的美孚洋行。

亞細亞洋行與美孚洋行火油倉的位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馬路是市區最臨海的馬路,外馬路以南還是成片的海灘涂。當年的亞細亞洋油庫就在現在外馬路的衛海巷(以前稱亞細亞巷)這個地方,走過這條兩側是紅磚矮牆的小巷,就來到亞細亞洋油公司,穿過外馬路以南的愛群巷(當年的三達巷)則可抵達美孚洋行。當年的中國積貧積弱,汕頭有海無防,亞細亞巷後改名為「衛海巷」,大概有守衛海防這一層含義吧。

看到崎碌海邊亞細亞那座熟悉的洋房子,往事在筆者腦海清晰浮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孩子最喜歡到海邊玩,新興路海濱片還沒有開發,越過外馬路,沿著一條崎嶇的小土路朝南走,一直來到海邊盡頭,左邊有一堵厚牆把洋房子與外界隔開,牆裡面是海軍駐地。漲潮時孩子們喜歡站在毗鄰的海堤上吹涼風,遙望遠處寬闊的蘇埃灣,數點礐石海面飛馳而過的白帆;退潮的時候,看討海人抓彈塗魚。洋房子臨海正前方是一大片爛灘涂,退潮時跳躍著大量的彈塗魚,有不少討海人踏著特製的滑板在爛泥漿上飛快追逐捕撈彈塗魚,場面煞是壯觀。

第二張內海灣老照片是停泊在汕頭海灣的英國潛水艇及水兵。

遊弋汕頭內海灣的英國潛艇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汕頭門戶開放,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內海灣任由英美日等國軍艦遊弋。第一張老照片中,海灣寬闊的海面上,從東到西,四艘列強戰艦一字排開。水面上有水下也有,英國潛水艇也曾「造訪」,停泊在汕頭內海灣,潛水艇是小型的,上面有槍炮,隱約可見三幾個英國水兵站在潛水艇上。

美軍艦伊莎貝爾號在汕頭(1934)

文、圖|思永

編|小白

相關焦點

  • 汕頭內海灣流域的古往今來
    汕頭是全國唯一一個市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內海灣面積達57平方千米,有幾個西湖那麼大。從空中俯瞰,它就像一個葫蘆,漂浮在汕頭市區南北岸的海面上。汕頭內海灣流域的古往今來,天下誰人不識君!古今內海灣,流經潮汕平原的榕江、韓江梅溪支流的江水,在內海灣交匯。退潮時,就從媽嶼島的兩個葫蘆嘴轟隆出海。上遊江水帶下來的泥沙,歷經滄桑,洗盡鉛華,浮現出海市蜃樓般的汕頭市區。
  • 前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學習參觀的黨員群眾熱情空前
    市民參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王涵琦 攝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外馬路上,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兩座老建築隔街相望。這兩個展館,濃縮展示了汕頭開埠以來的城市發展和人文歷史。一段段史料揭示的民族復興歷史脈動,一封封僑批背後的奮鬥經歷和感人故事,無不讓人們從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展現從被動開埠、主動開放到全面開放歷程十月的陽光下,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靜靜地佇立於開埠區,嶄新的牆體、啞紅的格窗,掩不住厚實的歷史感。
  • 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12萬僑批述說華僑故鄉情
    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12萬僑批述說華僑故鄉情   中新社汕頭7月27日電 (李怡青 張源 鄭瑞國)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新館27日開館。
  • 汕頭小公園:百年開埠地煥發新活力
    這是汕頭開埠的重要起點,也是許多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裡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小公園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知。集中坐落在小公園裡的博物館群,則在各個主題展覽中傳達出汕頭豐富的文化內蘊——開埠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等。
  • 未來,汕頭內海灣將驚豔粵東地區!
    在2002年底,汕頭內海灣「海灣虹影」就曾入選過當時評選的「汕頭八景」。並且,就在今年,2019年剛舉行「汕頭新八景」評選活動,內海灣再度成為了20個初選入圍景觀之一,可見汕頭內海灣在汕頭人心中的地位和人氣一直是熱度不減。
  • 海內外潮人親情紐帶——汕頭小公園開埠區重煥光彩
    海內外潮人親情紐帶——汕頭小公園開埠區重煥光彩 2018-03-253月25日電 題:海內外潮人親情紐帶——汕頭小公園開埠區重煥光彩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一期修復工程完成,到騎樓街尋根、觀光的遊客比之前翻了幾番。
  • 汕頭,島與海灣的「完美之域」丨城·載
    汕頭開埠後,各國洋人湧入,德、法、日、美、挪威等國先後在汕頭設立了領事。然而,汕頭是沒有租界的。汕頭原來並不是地區政治中心,沒有成型的行政管理體系,這樣,在沒有租界的情況下,汕頭開埠後的城市擴張是在華洋、政商各方力量的博弈中展開。因此,汕頭近代的城市建設,是中國近代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獨特樣板。
  • 這就是,汕頭
    汕頭由一方漁村興起,1860年,開埠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事實上,當年的開埠其實是被迫而為。1858年,《天津條約》籤訂,潮州(汕頭)等地被增開為對外通商口岸。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
  • 在汕頭探尋潮僑文化足跡
    如果來汕頭旅遊,就一定要了解汕頭的開埠歷史,以及僑宅和僑批。而這些歷史痕跡,就藏在眾多人文景觀中。如今,不少人文景觀經過修繕和活化,可以讓遊人「穿越時空」,感受當年的歷史場景。   溯源地二   百載商埠的見證——小公園開埠區   小公園開埠區是以小公園亭為圓心的一個區域,曾是汕頭最為繁華的商貿之地,很多老房子都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雖經滄桑風雨,卻依然掩蓋不住它往日的精緻,酒樓茶肆,商鋪名號,依稀可辨,記錄著1860年汕頭開埠以來的歷史痕跡。
  • 汕頭內海灣風光優美,而海灣大橋下卻漂浮著垃圾
    汕頭內海灣風光優美,但近日,有市民向本欄目報料稱,海灣大橋橋下的部分水域,積聚著垃圾雜物,嚴重影響了海灣的美觀。記者去現場看過。上午10點左右,當記者來到海灣大橋橋下時,海面上果然漂浮著各種垃圾雜物,有塑料製品,浮標、漁網,以及建築垃圾等等,對此,一對在岸邊休息的老年人也頗有意見。這種環境,就是大家沒有環保意識,你看這些泡沫,隨手就丟,他們沒想到這樣就會流到大海中去。
  • 汕頭考察——為什麼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被翻牌」?
    開埠文化陳列館位於汕頭市金平區永平路1號樓,與汕頭開埠的見證物潮海關鐘樓隔街對望,該陳列館坐西南向東北,為三層的歐陸式建築。開埠文化壁畫,高度達4.8米,寬度達4.2米,以素描形式展示了開埠150年間汕頭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資料圖)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是該市一張文化名片,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在陳列布置上反映了汕頭開埠的歷史脈絡、開埠的意義,以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
  • 「牢記囑託再出發」探訪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
    回望汕頭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僑而興的百年歷史,坐落在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內隔街對望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則是兩個最主要的窗口。「1860年的汕頭是在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下被動開埠的,但40年前的汕頭則是主動開放,並建立了經濟特區,如今新時代我們依然走在主動全面開放的大道上。」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講解員黃少彥告訴記者,該館正在舉辦的「汕頭城市開放史展覽」,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反映了汕頭的開埠歷史、城市發展和改革開放歷程。
  • 汕頭小公園亭原貌修復 總設計師:全靠一張老照片
    鄉愁:老華僑慕名參觀勾回憶  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一直以來有著「潮人精神文化家園」之稱,是全國34個開埠城市中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開埠區,也是汕頭舊城區中心和歷史商業區繁華的見證。汕頭小公園片區的保育活化工作也於去年8月開始實施。  修繕後的小公園亭和西堤騎樓重現老市區昔日風光,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攝。
  • 汕頭打造美麗內海灣,提升環境新品質
    舉辦亞青會是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重大機遇,也是展現汕頭美麗城市形象的契機,為此,市委市政府近期全力推動內海灣岸線規劃建設,有關單位帶頭拆除岸線閒置建築物,各地各部門也迅速行動,統籌協調,攻堅突破,拆除岸線閒置和違章構築物。對於推進內海灣岸線規劃建設,帶動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市民也表示支持。
  • 國慶攻略 | 認識汕頭,從這三天開始...
    by 網絡 如今成為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館內藏品豐富, 展示汕頭開埠繁榮景象 by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第二站:汕頭郵政總局 與開埠文化陳列館隔路相望的
  • Day 3 開埠片區
    1 行程 7月29日是我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第3天,上午我們從賓館出來再次來到汕頭開埠片區,我們頂著烈日在小公園與住在附近的兩位同學匯合。 我們在地圖路線前進行這次活動的路線該如何行走。我們從中山亭為起點開始出發。
  • 多圖丨擁抱內海灣 生態新汕頭
    據了解,西堤路西側片區將進行徵收拆遷,徵拆範圍東至西堤路,西臨大港河出海口,北至韓堤路—梅溪河,南至內海灣,區域現有設施涉及住宅、工業廠房、行政辦公用房、商業用房、學校、碼頭等,涉及土地範圍約478畝,建築面積約33.9萬平方米。
  • 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汕頭10月14日電 題: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程景偉  習近平總書記13日下午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
  • 【自由行】汕頭美食HoHó吃 汕頭土著攻略
    汕頭站正式接入動車線也是汕頭交通的一大裡程碑,方便了廣州深圳的小夥伴能夠快速到達汕頭市區,不用再到潮汕站再轉車進來~省時省力,把節省的時間拿出來吃吃吃~今天就寫一篇汕頭土著美食攻略  【嗯~HoHó吃】在動車開通的那一天「橙橙橙橙橙橙小魚」身邊很多在廣州深圳甚至更遠的地方的小夥伴已經開始諮詢汕頭美食~自從汕頭開埠以來美食就在我們的老市區紮根。
  • 汕頭內海灣環境美了,人氣更旺了
    美麗的內海灣是汕頭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為顯山露水、提升岸線景觀品質,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盛裝」迎接汕頭亞青會,我市大力推進內海灣環境整治。環境提升景更美,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本地市民出門見景,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也促進了旅遊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