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說清增值稅免徵、加計抵減、加計扣除、留抵退稅等帳務處理

2020-12-14 騰訊網

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

政策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政策有關徵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號)第一條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下同)的,免徵增值稅。

財會2016年22號文規定,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並確認應交稅費,在達到增值稅制度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候,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損益。

二哥稅稅念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按季度申報繳納增值稅。公司2020年4月開票50500,不含稅收入為50500/1.01=50000,沒有其他未開票收入。

會計處理:

借:應收帳款 50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500

5月開票20200,不含稅收入20200/1.01=20000,沒有其他未開票收入。

會計處理:

借:應收帳款 202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00

6月開票10100,不含稅收入10100/1.01=10000,沒有其他未開票收入。

會計處理:

借:應收帳款 10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00

7月申報增值稅,4-6月累計銷售額50000+20000+10000=80000,按季度申報小於30萬,享受免徵增值稅政策。

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800

貸: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收入 800

定應稅行為的免稅

免稅的項目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銷售避孕藥品和用具等,國家會經常根據經濟情況發布一些新政策,比如最近關於疫情防控的免徵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當然,你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行業或者自己的應稅行為是否有免稅政策,可以直接看看減免稅代碼(大概有接近200種),這個裡面還是特別全的。

二哥稅稅念公司是一家生活服務公司,公司系一般納稅人,2020年5月取得銷售收入35萬,由於面對的是個人消費者,所以收入均未開具發票。

帳務處理如何做?這裡二哥再和大家探討一下,主要是因為免稅帳務處理在實踐中還是存在爭議。

最大的爭議就是有部分觀點認為,收到的免稅收入因為增值稅免稅了,會計核算先要做價稅分離,依據也有。

財會2016.22號文有個規定。

當然22號文並未指出貸的損益類科目是指得那個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都是損益類科目,很多人形成慣性思維,都計入營業外收入,其實這是不一定的。本著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原則,既然是從收入中分離的一塊稅金,這會減免了,那麼回到收入去是更為合理的。

所以,做價稅分離的觀點是這樣核算。

借:應收帳款 35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30188.68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9811.32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19811.32

貸:主營業務收入 19811.32

當然,銷項稅額和減免稅額同屬應交增值稅的專欄。

最終實際結果是一樣的。

不做價稅分離的情況,我更偏向不做價稅分離,直接減免這直接不提銷項稅。

借:應收帳款 35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50000

稅控設備及維護費抵減增值稅

財會[2016]22號文第二條帳務處理第(九)規定:企業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支付的費用以及繳納的技術維護費允許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的,按規定抵減的增值稅應納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小規模納稅人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等科目。

二哥稅稅念公司2020年4月繳納了維護費280,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一張。

如果公司是一般納稅人

繳納手續費時:

借:管理費用 280

貸:銀行存款 280

發生抵減的當月: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280

貸:管理費用 280

如果二哥稅稅念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

繳納手續費時:

借:管理費用 280

貸:銀行存款 280

發生抵減的當月: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80

貸:管理費用 280

加計抵減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於《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適用《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有關問題的解讀,「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取得資產或接受勞務時,應當按照《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相關規定對增值稅相關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實際繳納增值稅時,按應納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等科目,按實際納稅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加計抵減的金額貸記「其他收益」科目。

二哥稅稅念公司符合加計抵減政策,也做了聲明。2019年4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0928.30,均為廣告服務收入,稅率6%,銷項稅6055.70。

當期取得進項合計5413.87,其中專用發票抵扣稅額5276.14;普通發票抵扣137.73,均為取得的旅客運輸服務。前期沒有留抵稅額。

按照規定,納稅人應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10%計提當期加計抵減額。

所以二哥稅稅念公司,計算了一個加計抵減的發生額

=當期進項稅*10%

=5413.87*10%=541.39

二哥稅稅念公司2019年4月應交增值稅是多少呢?

應交增值稅=銷項-進項=6055.70-5413.87=641.83

同時,當期可以加計抵減的金額為541.39,所以最後實際應該繳納的增值稅為641.83-541.39=100.44

1.銷項部分

借:銀行存款 106984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928.3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055.70

2.進項部分

借:成本或者費用科目 90601.89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413.87

貸:銀行存款 96015.76

由於當期產生了增值稅,期末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

3.轉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641.83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41.83

轉出後,應交增值稅科目的期末餘額就是0了,而其中的各項專欄,銷項稅、進項稅額都和增值稅申報表對應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一致,能對上的。那我們再來看如何抵減

4.抵減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41.39

貸:其他收益 541.39

(注意:如果你沒有適用最新會計準則,計入營業外收入就行)

最後,支付稅款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00.44

貸:銀行存款 100.44

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也就平了,那麼實際上增值稅申報表的應納稅額也和帳務的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是一致的。

即徵即退

二哥稅稅念公司是一家軟體技術開發公司,其產品包括計算機軟體產品、信息系統和嵌入式軟體產品。嵌入式軟體產品是指嵌入在計算機硬體、機器設備中並隨其一併銷售,構成計算機硬體、機器設備組成部分的軟體產品。

公司兩款嵌入式軟體產品取得省級軟體產業主管部門認可的軟體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證明材料和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2019年2月,公司銷售情況如下,兩款嵌入式軟體產品銷售額分別為157158.08、18793.10,其他銷售額為1024.14。

我們知道,按照財稅[2011]100號政策規定,嵌入式軟體產品增值稅即徵即退稅額是用當期嵌入式軟體產品增值稅應納稅額-當期嵌入式軟體產品銷售額×3%得出。

而這裡嵌入式軟體產品銷售額是不包括計算機硬體、機器設備銷售額的。只有軟體部分可以即徵即退。

對於二哥稅稅念公司2月銷售嵌入式軟體產品銷售額和計算機硬體、機器設備銷售額分別如下

進項稅附表二是不分一般項目和即徵即退的,雖然不分,但是我們在日常核算中需要清楚的知道那些是嵌入式軟體產品的進項,那些是一般項目的進項稅,雖然附表二是全部填寫在一起,但是主表上我們需要分開填列,只有這樣才能單獨計算當期嵌入式軟體產品增值稅應納稅額。

二哥稅稅念2月當期共取得685.79的進項稅,其中屬於即徵即退項目的35.79,其他項目650。

即徵即退稅額=當期嵌入式軟體產品增值稅應納稅額-當期嵌入式軟體產品銷售額×3%

所以,二哥稅稅念公司2月可以退稅8879.44。

其實即徵即退的核心就在於納稅人需要準確的核算即徵即退項目的銷項稅、進項,應納稅額,正常填寫申報表申報後,然後再計算應退稅額,進項申請退稅。

銷售部分劃分還是相對容易,我們可以分開核算即徵即退產品的銷售額,而進項部分,能夠區分當然最好,如果不能區分,我們可以採取實際成本或銷售收入比例確定軟體產品應分攤的進項稅額。

根據政策計提退稅

借:其他應收款-增值稅退稅 8879.44

貸:其他收益 8879.44

收到增值稅返還

借:銀行存款 8879.44

貸:其他應收款-增值稅退稅 8879.44

留抵退稅

二哥稅稅念公司2019年3月底存量留抵50萬元,4月-9月的留抵稅額分別為60、55、80、70、90和100萬元。

4月-9月全部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由於納稅人連續6個月都有增量留抵稅額,且9月增量留抵稅額為50萬元。

如果該企業也同時滿足其他四項退稅條件,則在10月份納稅申報期時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留抵稅額30萬元(50*100%*60%)。如果該企業10月收到了30萬元退稅款。

在實際取得留抵退稅款時,做如下處理:

借:銀行存款 30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00000

納稅人應在收到稅務機關準予留抵退稅的《稅務事項通知書》當期,以稅務機關核准的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衝減期末留抵稅額,並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相應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農產品加計抵扣

《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9%。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二哥稅稅念公司向農業合作社收購農產品用於生產13%稅率的產品,取得農產品銷售發票,金額10000元,則總的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0000×10%=1000元。本月全部領用。

1.採購時:

借:原材料 9100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00

貸:應付帳款 10000

2.領用時加計扣除:

加計扣除農產品進項稅額 = 當期生產領用農產品已按票面稅率(扣除率)抵扣稅額 ÷ 票面稅率(扣除率)×1%。

=900 ÷9%×1%=100

借:生產成本 9000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0

貸:原材料 9100

註:二哥,一個專注於稅務實操的會計人,公眾號發布內容或二哥原創,或自己審核後轉載分享,所有內容僅供參考,絕非大家實際辦稅依據。分享很重要,交流更有價值,歡迎大家有疑問多留言,文章發布後當日的留言二哥會儘量都回復(往期留言隨機回復)。

END

終生學習

堅持分享

學習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公司做帳加計抵減月末帳務該如何處理?
    加計抵減政策的話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它的含義,其實這個概念是邊角簡單的,就是使用這個政策的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均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那麼公司做帳加計抵減月末帳務處理應該怎麼做?一、增值稅「加計抵減」是什麼?
  • 稅務公益課堂第四講:增值稅加計抵減及留抵退稅政策
    今天很榮幸、也很開心能參加這次FM101.8綜合廣播《聯播濟寧》與天舜財稅聯合推出特別節目《稅收公益課堂》,和大家分享增值稅加計抵減及增量留抵退稅稅收政策!主持人:關於增值稅加計抵減,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您能講一下政策內容嗎?
  • 實務| 一文說清加計抵減計算、會計處理及申報表填寫
    案例:某服務業一般納稅人,適用加計抵減政策。2019年6月,一般計稅項目銷項稅額為140萬元,進項稅額100萬元,上期留抵稅額10萬元,上期結轉的加計抵減額餘額5萬元;簡易計稅項目銷售額100萬元(不含稅價),徵收率3%。此外無其他涉稅事項。該納稅人當期應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呢?
  • 加計抵減、加計抵扣、加計扣除、加速折舊,這些稅收優惠必須懂!
    (3)加計抵減額的計算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額=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10%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上期末加計抵減額餘額+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額-當期調減加計抵減額(4)企業跨境應稅行為且無法劃分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計算
  • 共享會計師「案例精選6」一般納稅人加計抵減的帳務處理實務
    小編從共享會計師「一對一清單」欄目中挑選一個關於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加計抵減帳務處理的案例,希望幫你了解相關的財稅知識運用。共享會計師粉絲提問:我公司是一家科技服務公司,一般納稅人,7月取得技術服務收入額396226.42元,稅率為6%,銷項稅為23773.58元,總進項稅額為14150元,不考慮留抵稅額。我公司符合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7月份加計抵減後應交增值稅是多少?
  • 增值稅加計抵減會計處理
    今天有同事問我,去年《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增值稅進項稅可以加計抵減10%,然後後面《財政部 稅務總局 關於明確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
  • 這筆讓財務人員一直糾結的加計抵減會計分錄終於明確了!
    本文將結合相關政策,對增值稅「加計抵減」進行解讀,輔以案例講解會計分錄,同時延伸拓展「加計扣除」的相關內容,小主們趕緊往下看~增值稅「加計抵減」計算方式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加計抵減」針對主營業務為四項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 增值稅「加計抵減」的做帳申報全了!
    具體如何操作我們看一下: 一:政策解讀 1、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是指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 2、取得的銷售額要超過全部銷售額的50%。 3、要單獨核算加計抵減項目。
  • 2020年,增值稅減徵、加計抵減和即徵即退都怎麼享受?
    上一篇文章聊了增值稅免徵和不徵稅的情形,這篇文章繼續跟大家聊一下增值稅的其它優惠政策。包括直接減徵、加計抵減和即徵即退三種情形。同時,最後還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增值稅減免優惠的會計處理。一、直接減徵概念上來講,是指增值稅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符合國際政策規定的,在銷售時對其計算的應納稅額,直接給予減徵。
  • 實務|聊聊增值稅加計抵減那些事兒
    增值稅加計抵減雖然是個「老政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對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家在執行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疑問。為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及運用該政策,本文從政策梳理、加計抵減額的計算、抵減方法、會計處理、稅務辦理及申報等方面聊聊增值稅加計抵減那些事兒。
  • 加計扣除VS加計抵減,你可別搞混了!
    增值稅也有行業可以加計扣除了?」   「對!咱們國家減稅降費的又一個大禮包。具體的,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政策實施期限暫定截至2021年底。
  • 機票火車票可以抵稅!進項稅額可以加計扣除!
    .抵減前的應納稅額等於零的,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全部結轉下期抵減; 2.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於零,且大於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全額從抵減前的應納稅額中抵減; 3.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於零,且小於或等於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以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抵減應納稅額至零。
  • 如何理解增值稅的加計抵減政策?
    有網友提問,增值稅的加計抵減政策應該如何理解呢?增值稅裡面的名詞特別多,也比較容易混淆。比如加計抵減和加計扣除,一字之差,其實完全不同。所以,得細心加以區分。1.加計抵減政策這個背景就是19年的時候,增值稅的稅率進行了調整,16%變成了13%,有些行業10%變成了9%,對於部分行業來說,銷項沒變或者是下降的幅度有限,但是進項少了一塊,那麼稅負有可能會增加,為了確保這些行業的稅負,那麼對這些行業確定適用加計抵減的政策。
  • 「加計抵減」、「加計扣除」、「加速折舊」,都是啥意思?怎樣做...
    「加計抵減」是此次增值稅改革提出的一大亮點,想必消息一出,大家立刻就聯想到企業所得稅優惠中的「加計扣除」了吧?二者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呢?還有,你知不知道增值稅裡也存在「加計扣除」呢?另外,一個常常聽人說起的「加速折舊」,到底又是個什麼概念?
  • 【稅務知識對對碰】「加計扣除」VS「加計抵減」,稅收優惠要分清!
    「加計扣除」「加計抵減」是很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今天的對對碰小課堂,申稅小微就帶您來看看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跟增值稅 「加計扣除」「加計抵減」的區別吧!Part 01 政策解析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一、安置殘疾人員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 憑藉增值稅加計抵減節省十幾萬,老闆給他月薪2w
    (文末有資料)加計抵減政策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和操作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如何操作注意:同時兼營四項服務的應按照四項服務中收入佔比最高的業務在表中勾選確定所屬行業加計抵減會計分錄案例分析1、抵減前的應納稅額=0,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全部結轉下期抵減,不做帳務處理,建議做輔助帳;2、抵減前的應納稅額>0且>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全額從抵減前的應納稅額中抵減;按應納稅額借記"應交稅費——
  • 公司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如何進行帳務處理?
    問:我公司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如何進行帳務處理?答:1.增值稅是價外稅,增值稅留抵退稅實際上減少的是增值稅進項稅額,相當於進行了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就好像國家幫你公司把一筆暫時不用的閒置資產轉換為了等額的貨幣資金。它不同於增值稅即徵即退和增值稅進項稅額加計抵減優惠。
  • 【劃重點】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進項稅抵扣、加計抵減、發票開具...
    二、關於加計抵減(一)關於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銷售額定義按照現行政策規定,一般納稅人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銷售額佔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可按規定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公告》明確,參與計算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銷售額」,包括納稅申報銷售額、稽查查補銷售額、納稅評估調整銷售額。
  • 我們公司的稅控維護費能加計抵減嗎?
    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加計抵減」時代開啟。2019年第39號公告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這對於主要是人工成本,進項很小的服務型企業,無疑是一重大利好。
  • 繼續教育,加計抵減,稅前扣除,發票勾選,這4個常識會計要知道
    2、納稅人既符合10%加計抵減政策條件,也符合15%加計抵減政策條件,該納稅人可以疊加適用兩項政策,按照25%計提加計抵減額嗎?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明確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87號)的規定: 如果納稅人既符合10%加計抵減政策條件,也符合15%加計抵減政策條件,可以適用優惠力度更大的15%加計抵減政策,但不能疊加適用兩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