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計抵減」、「加計扣除」、「加速折舊」,都是啥意思?怎樣做...

2020-12-14 騰訊網

  「加計抵減」是此次增值稅改革提出的一大亮點,想必消息一出,大家立刻就聯想到企業所得稅優惠中的「加計扣除」了吧?二者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呢?還有,你知不知道增值稅裡也存在「加計扣除」呢?另外,一個常常聽人說起的「加速折舊」,到底又是個什麼概念?

  不必慌!今天就帶大家好好來認識下

  減稅「加」族裡這三位新老成員咯!

  成員一:加計抵減

  屬性:增值稅優惠

  效力: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條件:

  1.行業要求。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的具體範圍按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

  2.銷售額要求。提供四項服務取得的銷售額佔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

  2019年3月31日前設立的納稅人,銷售額比重按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累計銷售額計算,(經營期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經營期累計銷售額計算)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自2019年4月1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2019年4月1日後設立的納稅人,銷售額比重按設立之日起3個月的銷售額計算,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自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納稅人兼有四項服務中多項應稅行為的,其四項服務中多項應稅行為的當期銷售額應當合併計算,然後再除以納稅人當期全部的銷售額,以此計算銷售額的比重。

  生效模式:納稅人「自主判斷、自主申報、自主享受」,納稅人線上或線下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即可,《聲明》中納稅人僅需勾選、填寫4項內容(即所屬行業、判定銷售額佔比的時間段、四項服務銷售額、全部銷售額)。《聲明》信息錄入成功後,申報納稅系統將自動開放「加計抵減模塊」,納稅人自行計算填報加計抵減額,申報納稅系統自動計算抵減當期應納稅額。

  按照現行規定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可以計提加計抵減額,如小規模納稅人和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當期未抵減完的,允許結轉下期繼續抵減。

  成員二:加計扣除

  屬性一:增值稅優惠

  效力: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計扣除。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9%。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也就是說,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比一般規定的9%扣除率,再加計1%的扣除率。

  生效模式:申報享受。根據申報表填表說明,將加計扣除部分填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8a欄「加計扣除農產品進項稅額」,填寫納稅人將購進的農產品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受託加工13%稅率貨物時加計扣除的農產品進項稅額。

  購進農產品允許抵扣的憑證需要按規定留存,申報享受時要按照真實發生業務準確填寫哦!

  屬性二:企業所得稅優惠

  效力:

  1.安置殘疾人就業支付殘疾人工資的加計扣除。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2.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條件:

  1.殘疾人員的範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有關規定。

  2.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其他政策口徑和管理要求按照財稅〔2015〕119號、財稅〔2018〕64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0號等文件規定執行。

  生效模式:匯繳享受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

  自2018年1月1日起,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對全部企業優惠升級啦,但是符合條件的企業要注意嚴格研發立項和費用歸集哦!

  成員三:加速折舊

  屬性:企業所得稅優惠

  效力:

  生效模式:預繳享受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

  根據總局公告2018年第46號,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啦!

  小夥伴們,減稅「加」族的三位新老成員你們認識了嗎?其實雖然三員「大將」各有神通,但他們都是為納稅人奉上「減稅降費」這個實實在在的福袋而誕生的。好好分清他們的屬性和效力,相信你一定感受得到他們的魅力哦!

相關焦點

  • 加計抵減、加計抵扣、加計扣除、加速折舊,這些稅收優惠必須懂!
    加計抵減、加計抵扣、加計扣除、加速折舊,看了這些稅收優惠名詞是否腦袋有點暈,不過腦袋雖暈,這些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優惠政策還是必須要弄懂,企業只有弄懂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才能在國家實行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中,享受該享受的優惠政策。
  • 加計扣除VS加計抵減,你可別搞混了!
    增值稅也有行業可以加計扣除了?」   「對!咱們國家減稅降費的又一個大禮包。具體的,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政策實施期限暫定截至2021年底。
  • 如何疊加享受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政策?舉例教會你
    如何疊加享受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政策?疊加享受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政策    明確加速折舊費用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原則為會計、稅收折舊孰小。該計算方法較為複雜,不易準確掌握。為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第40號將加速折舊費用的歸集方法調整為就稅前扣除的折舊部分計算加計扣除。
  • 【稅務知識對對碰】「加計扣除」VS「加計抵減」,稅收優惠要分清!
    「加計扣除」「加計抵減」是很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今天的對對碰小課堂,申稅小微就帶您來看看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跟增值稅 「加計扣除」「加計抵減」的區別吧!增值稅「加計抵減」一、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 如何理解增值稅的加計抵減政策?
    有網友提問,增值稅的加計抵減政策應該如何理解呢?增值稅裡面的名詞特別多,也比較容易混淆。比如加計抵減和加計扣除,一字之差,其實完全不同。所以,得細心加以區分。1.加計抵減政策這個背景就是19年的時候,增值稅的稅率進行了調整,16%變成了13%,有些行業10%變成了9%,對於部分行業來說,銷項沒變或者是下降的幅度有限,但是進項少了一塊,那麼稅負有可能會增加,為了確保這些行業的稅負,那麼對這些行業確定適用加計抵減的政策。
  • 一文說清增值稅免徵、加計抵減、加計扣除、留抵退稅等帳務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80 貸:管理費用 280 加計抵減 二哥稅稅念公司符合加計抵減政策,也做了聲明。2019年4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0928.30,均為廣告服務收入,稅率6%,銷項稅6055.70。 當期取得進項合計5413.87,其中專用發票抵扣稅額5276.14;普通發票抵扣137.73,均為取得的旅客運輸服務。前期沒有留抵稅額。
  • 增值稅「加計抵減」的做帳申報全了!
    3、要單獨核算加計抵減項目。3、下月初交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加計抵減的金額) 三、進項稅加計扣除如何申報 1、計算出本期可抵減額,填寫在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概述-
    >»都可以享受加計扣除政策 疊加享受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政策 企業委託外部機構或»個人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加計扣除的規定 企業委託關聯方和非
  • 「加計扣除」VS「加計抵減」,稅收優惠要分清!
    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二、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1、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 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的11個常見問題
    2019年度該商場零售收入佔比15000÷(15000+5000+300+200-300-200)×100%=75%>50%,其2019年度主營業務為「批發和零售業」,為不能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行業。問題分析:並不是所有行業企業發生研發活動都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應重點關注6個行業負面清單。
  • 公司做帳加計抵減月末帳務該如何處理?
    加計抵減政策的話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它的含義,其實這個概念是邊角簡單的,就是使用這個政策的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均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那麼公司做帳加計抵減月末帳務處理應該怎麼做?一、增值稅「加計抵減」是什麼?
  • 稅務總局明確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範圍問題
    (二)企業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符合稅法規定且選擇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在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時,就稅前扣除的折舊部分計算加計扣除。四、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指用於研發活動的軟體、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包括許可證、專有技術、設計和計算方法等)的攤銷費用。
  • 這筆讓財務人員一直糾結的加計抵減會計分錄終於明確了!
    「加計抵減」怎麼做會計分錄?如何進行申報填寫?別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下面。本文將結合相關政策,對增值稅「加計抵減」進行解讀,輔以案例講解會計分錄,同時延伸拓展「加計扣除」的相關內容,小主們趕緊往下看~增值稅「加計抵減」計算方式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加計抵減」針對主營業務為四項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 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加計扣除實務問答
    財稅〔2015〕119號中的企業符合本通知規定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條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後未及時享受該項稅收優惠的,可以追溯享受並履行備案手續,追溯期限最長為3年。是否包括2016年之前符合財稅〔2015〕119號規定條件但未申請享受的?
  • 高新企業,稅前扣除,個稅,所得稅,加計抵減,這5個常識要記牢
    高新企業,稅前扣除,個稅,所得稅,加計抵減,這5個常識要記牢1、企業有哪些行為,會被取消高新技術資格?根據《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的規定,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的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六大要點!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一、什麼是加計扣除? 加計扣除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在實際發生數額的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
  • 繼續教育,加計抵減,稅前扣除,發票勾選,這4個常識會計要知道
    根據《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 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所以納稅人在境外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不符合繼續教育扣除條件,父母不能按照子女教育扣除。
  • 增值稅加計抵減會計處理
    今天有同事問我,去年《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增值稅進項稅可以加計抵減10%,然後後面《財政部 稅務總局 關於明確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
  • 加計抵減10%15%,抵減期間、金額計算、抵減範圍,這3項要關注
    實際上要想利用這個政策,可以對企業的業務或者企業的組織架構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比如,通過新成立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儘量讓生活服務業銷售額佔到50%以上,進項稅額可以加計15%扣除。39號文件,87號文件,是用4項服務,或者是用生活服務,除以全部的銷售額來算比例的。
  • 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比例為15%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明確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下稱《公告》),明確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5%,抵減應納稅額。抵減比例相比今年4月1日開始執行的10%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