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從股權大戰,到格力集團強勢要約,長園集團一直都是股市的話題女王。此次被爆業績造假,長園集團股票已連續兩天跌停。針對長園集團獨立董事自爆長園和鷹原董事長尹智勇業績造假一事,今天(28日)下午長園和鷹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出回應,其稱自己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公告所說的造假。尹智勇表示「是否存在造假以及誰的責任和問題,我非常支持,也會積極配合監管機構查明事實真相,若核查有我的問題,我也會勇於承擔。」
原長園和鷹研究院負責人郝先生稱其於10月15日被迫離開長園和鷹,個人與公司之間糾紛訴訟過程已經結束,個人始終相信和支持尹智勇,同時堅信清者自清,濁者自著。
會上有老員工代表說:「到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時安裝運行,部門領導被開除,從技術崗調整到銷售崗,制定任務指標,用這些方式逼迫老員工離開公司。」
以下為文字實錄:
原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智勇稱,長園集團本年12月25日發布關於上交所二次問巡函的回覆公告。公告當中稱根據集團總部派出人員現場調查後反饋部分情況及信息,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負責人也就是我存在業績造假嫌疑,今天在這裡我要鄭重聲明如下:
首先三大智能工廠現在本應當正常運營的,因為很多人曾在2017年見證過智能工廠施工,安裝,調試和試運營。所以根本不存在我造假的問題。在我主持工作時間未實現國家在服裝行業智能化2025年戰略,從2016年6月起,就陸續啟動了山東豪寶,上海豐龍及安徽宏愛三家智能工廠項目。經過當時全體員工一年多來的努力,三加工廠先後於2017年下半年分別進行了調試和試運營,負責智能工厂部門根據各工廠試運營存在不同狀況,安排了後續應跟進的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完善工作。
2017年9月5日,由中國服裝行業主辦,長園和鷹承辦的2017年中國服裝定製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參訪活動,就是在公報中的智能工廠現場召開。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軍成(音)先生,中國服裝智能製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副組長聞米生(音)先生等與會嘉賓實際見證了豐龍智能工廠試運營。
因此即使長園集團這一次被上交所問詢回復公告中,也不得不承認。截止到2017年年底,三家智能工廠完工百分比為97.85%。98.45,豐龍為95.14%。2018年3月24日晚,我發生事故昏迷,緊急救援搶救治療,我在醫院昏迷期間,在2014年4月20日,由長園集團委託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就已經做出對2017年業績等方面第三方審計報告。
無論從任何角度,我都不可能知情,更不可能參與造假。在我6月9日出院之前,我又早已被免去總經理職務。因此請各位記者注意,事實上我從3月24日突發事故後,就不再參與公司經營,沒有決策權了,在這裡我還需要澄清的是,我並沒有主持公司2018年5月20日的董事會,當時我人在醫院搶救之中,也就是這一次所謂我本人主持的董事會,免去我總經理職務。在我缺席的情況下,決議中的表決結果竟然是全體董事一致通過,大家可以看董事會決議的材料。所以長園集團公告說我有應急造假嫌疑別有用心。
需要注意的是,長園集團在公告中也說了,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三家智能工廠的完工百分比,宏愛仍然為97.85%,豪寶98.45,豐龍仍然為99.14%,也就是說自我3月份住院,緊接著被免去經營管理權的那年,三個智能工廠不超過2.15%的完工百分比,長達6個月之久沒有人關心,沒有人管理。完成智能工廠運營的最後一小小步,好讓三個智能工廠早日投入運營,公司各方都能夠早日實現創造效益,中國服裝行業早日實現中國人自己的智能製造,今天這種現狀非常令人心痛的。
關於三個智能工廠2010年底項目,驗收確認書是當時長園和鷹公司智能工廠項目部門與客戶正常的工作流程,和業績確認毫不相干。2018年1月份的補充協議,也是公司針對公信部扶持項目,宏愛公司採取既定融資租賃加技術,加資金支持的商業模式。這一個在長園和鷹官網早有公開宣傳,資金還在官網刊登。現場可以看到是我當時作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正常的職務行為。
我的財產早全部在長園控制住了,所以2017年業績該多少就是多少。但長園集團作為上市公司,公司管理層應當本著對公司,對中小股東,對監管機構及社會負責的態度,披露事實真相而不是妄下結論,不應該如此對待一個做實業的企業家。最後我本人在此再次聲明,我既不知情,更沒有參與公告中所說的業績造假,公司是否存在業績造假以及誰的責任和問題,非常支持也會積極配合監管機構查明客觀事實和真相。如果核查中有我的管理責任問題,我也會勇於承擔。希望各方無論如何不要毀了智能工廠,畢竟這是中國的智能製造,感謝大家的信任。聲明人尹智勇,2018年12月28日。
尹智勇先生在這一次事件中聘請的律師梁秋娜表示,就這個事件截止到目前來講,本所所掌握的現有的資料,與在座媒體朋友們就這些事實和證據的資料,我們做一個分析。當然現在的事件2012年12月25日,截止到現在三天時間。就這三天時間,我現在想我們做的並不是說就這一個事實下什麼樣的定論,有關的事實要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予以仔細核查,然後還原公眾一個真相。在此我也僅作為一個律師視角,就長園集團在2015年12月25號公告這個對於二次詢問函的回覆內容中提到的這些數據和資料,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以律師的視角來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並不等於最終我們下的法律性意見和結論。
2018年12月25日,長園集團對上交所二次問詢函回覆中做公告。並做子公司業務風險提示性報告。三個資項目回款嚴重滯後,根據公司反饋資料,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尹智勇先生存在業績造假嫌疑。三天以來該公告引起各家財經媒體高度關注,社會各界對此充滿疑問。2018年對於長園和鷹及尹智勇先生,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是否存在業績造假,如果造假財務造假不實肯定不是一個人能夠做的,誰在聯合造假,三個智能工廠完工時是什麼樣子,是否跟現在三個智能工廠狀態一樣的。什麼原因導致長園和鷹2018年本來由原來業績增長行業領先型企業衰落成2018年底至今的業績變臉局面。2018年長園和鷹發生什麼,這個事情這個真相,是作為律師和社會各界,以及媒體公眾,投資人,監管機構希望能夠了解的事實真相。
我們現在掌握有關材料,這些材料完全來自長園集團的公開信息披露。首先我先跟大家說一說長園和鷹,就是被收購前的和鷹機電公司業務。2016年和鷹業務是縫前縫中縫後產品線數位化產品,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軟性裁減提供商,中國服裝自動化設備和全面解決方案領導品牌。收購前產品自動裁裝,自動鋪布機,吊掛產品設備。這個話是長園集團12月29號對上交所回復函中開篇文字。被收購後尹智勇先生在上述三大業務上繼續創新智能工廠業務。
智能工廠業務收入確認問題現在也是本次事件中一個大家最關注的問題。業務收入如何確定,本著實事求是精神,依據審計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依據我們國家的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原則進行確立。作為律師我們不在此發表結論性意見,我們也無權發表。我只是想就二次回函中提到的這些數據問題,請大家予以關注,也請財經人士予以解讀。
這報告中提到了,比如說以宏愛智能工廠項目舉例,智能工厂部分實際一塊是智能工廠,廠區設計,包括智能工廠設計,設備安裝調試,及售後服務。另一塊是三維人體掃描系統,就是門店部分的業務。也是宏愛長期以來和長園和鷹對營收帳款有異議部分,也是門店部分的業務收入,門店部分的營收帳款問題。
請注意報告中提到,這兩塊業務收入計算方式不同。依據的會計準則也不同,大家可以詳細閱讀長園集團在這一個回復報告中第八頁,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報告中提到,說其中智能工廠項目是主體工程,是按照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佔合同預計總成本比例來確定工程完工進度,驗收確認書並非公司確認收入依據。也就是說現在諸家媒體,包括長園集團引起所謂的造假話題提到的2017年12月25號的三個工廠的驗收確認書,以及後期的補充協議。在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在二次回函意見中再次明確給大家,說驗收確認書並非是2017年底審計報告中公司確認收入依據。也就是說無論有無該驗收確認函,也無論該驗收確認函事後是否有效,都不影響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該部分智能工廠業務收入確認,都不會影響審計報告中對該部分智能工廠完工比例確認。那也就是說即便如長園所提到的補充協議中約定說否定了2017年12月25號的驗收確認函導致驗收確認函無效,也不能因此直接事件就直接影響到該部分收入計算。
據審計報告披露,截止到2017年底,工廠完工率約達到98%。宏愛工廠中另一塊業務是什麼?三維掃描系統,就是門店業務。也是宏愛工廠一直以來對營收帳款有異議的一塊主要業務。它屬於宏愛項目合同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合同中該系統單獨計費,按照設備實際交付量確認收入,也是二次回函中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明確給大家的。
我們再回頭看到2017年的審計報告提到2016,2017,包括這一次回函中也再次明確,說兩年的審計報告中,一共確認了377臺三維掃描系統的銷售收入。在2016年的審計中確認了183套,2017年確認了194套,一共確認了對應含稅合計營收帳款1310萬元,每臺設備售價按照平均30萬元每臺。毛利潤5萬元每臺,也就是說377家門店共涉及2016到2017年兩年的1885萬元的毛利潤指標。在二次回函公告中第三頁有明確的闡釋。
就二次回函中所明確陳述的內容:在377套設備是按照法律規定動產交付作為當時收入確認依據,和工廠設備完工比例是否完善運營沒有關係。恰恰就是這三維掃描系統的營收帳款問題,才出現了補充協議中的約定。
再有回覆函第二頁明確表示長園集團說,本次問詢函階段,公司就智能工廠的客戶結算滯後原因,分別與客戶進行溝通。並對三個智能工廠項目進行現場走訪,了解到三個智能工廠項目存在問題。就這一段表述,我們認為,作為長園和鷹公司的控股股東僅是在本次上交所一再問詢之後,是在2018年10月19號,上交所發了第二次問詢函之後,才去溝通。長園集團歷經兩年半審計中,自2017年底,三個智能工廠的收入已經大部分確認情況下,內部審計過程中,沒有派人走訪過三個智能工廠的前提下,在2018年的5月20號,罷免了尹智勇先生總經理職務。
長園和鷹的財務管理系統OA系統和控股的長園集團的財務系統是否連結?長園集團長達兩年半控制下,是否了解和鷹公司財務狀況?2018年8月份之前,三個智能工廠是什麼樣子,和現在的狀態是一樣的嗎?是否是現在的全部停滯的狀態?尹智勇先生在12月22號到了上交所,向上交所披露了2018年據其了解的有關2018年長園和鷹的經營實際狀況的情況下,才發生了2018年12月25號長園集團這一份公告。
和鷹公司被收購前佔有全球很大份額,在被上市公司收購後,擁抱了資本市場後,本以為會更加大展宏圖,實現智能工廠的國內創新,不幸被剝奪其原創公司控制權,而且陷進所謂高溢價收購背後漩渦。
原長園和鷹研究院負責人郝先生:剛才談到三個智能工廠,在尹智勇先生在長園和鷹時,我們的工作進展順利,我本人10月15日被迫離開長園和鷹,我個人與公司之間糾紛訴訟過程已經結束,現在他們已經上訴,正在法院受理當中。最後我要談的是尹智勇先生是我最敬佩的老闆之一,無論別人怎麼評價,我始終相信和支持他,同時堅信清者自清,濁者自著。
梁秋娜:今天還有來自長園和鷹的部老員工到場。我拿到一份請願書,這一份請願書內容,裡面涉及到四十多位長園和鷹的原有老員工的籤名籤字。希望對長園和鷹的銷售業績下滑、公司搬遷、崗位調整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
老員工代表:到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時安裝運行,部門領導被開除,從技術崗調整到銷售崗,制定任務指標,用這些方式逼迫老員工離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