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屬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是一座內陸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東部山區,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
我了解是京都,是它與唐朝的長安相似,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
《京都一年》是林文月在京都一年的隨筆和遊記,在這本書中作者說:回想剛到京都時,孤零零沒有一個熟人。有一次乘電車下錯車站,迷失了方向,在萬家燈火的街頭徘徊,當時心中無限悽涼,恨不能插翅飛返,但是一年來,京都典雅的氣氛和優美的風光深深吸引了我。
富有古都之稱的京都到底是有何種魅力呢?我們可以從《京都一年》這本散文裡了解。跟隨作者的腳步,作者細緻的觀察、娓娓的敘述,呈現了她個人對於京都的體會,於是京都近郊的亭臺樓閣、古剎名園,京都的節令行事、民情風俗,有如一幅白描長卷呈現在眼前。讀《京都一年》了解古都,感受作者那豐富愜意的慢生活。
作者林文月,臺灣省彰化縣人。深諳日本的語言與文化,專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等客座教授。
看歲末京都歌舞記
歌舞伎是日本比較傳統的民族表演藝術。在日本每年的十二月,寒風拂過鴨川水面時,京都的居民心裡卻另有一番興奮,那就是延續三百年的年終歌舞伎大表演。京都婦女對穿很講究,所以在這一天的著裝上都會大為講究,藉此一大盛事,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稱這為「穿倒」。
歌舞伎的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和我們的戲文很相似。演員們的表情動作很誇張,有些類似吹須瞪眼的表情,看起來有些怪異。也許有人會欣賞不來,但是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我們無論看西洋歌劇還是京戲,都要趕走現實的觀念,將自己融入那古典氣氛裡,接受那特有的誇張情調,而後始能欣賞其美」。頗有入鄉隨俗之感。
賞京都庭院之美
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來欣賞京都庭園之美。上帝創造了自然美,而日本人自詡創造了庭院之美。庭院之美自不能跟上帝之美相比,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境界。京都的庭院有什麼特別之美呢?
書中說:日本的庭園,自古以來,歷奈良、平安、至鎌倉時代,皆以池泉庭園為主流,但是在室町末期,出現了劃時代的改革——枯山水庭院。這跟當時的歷史也很有關係。枯山水庭院,又被稱作石庭,用材主要是以石和砂為主。除了這些,還少不了青苔作為綠色的點綴,青苔歷史悠久,也是代表園林歷史的一種標誌。作者借西芳寺、祇王寺等京都各大名庭展現苔在庭院的重要性。
自然之景與創造的庭園之景相結合,上帝的傑作與人間的傑作相映襯,奇景便呈現於人間了。
雖說是「穿倒」,但也有自己一套的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去到一個新的城市,怎麼會不去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呢?作者也一樣。雖說吃倒在大阪,穿倒在京都,但是京都的美食也自成一特色。古香古色的京都在吃上很有儀式感,從精美高雅的茶具到精緻的擺盤水平,都可以看出來。
京都的食物非常注重視覺美,普通簡單的食材用精緻上乘的器具裝著,京都的美食,尤重精美,一道普通的菜餚都會花上非常大的工夫。
除了精緻京都美食還以清淡著稱。他們認為過多的調味會破壞食物本身的味道,把食物做得清淡,才是享受美食之人。最為有名的是「湯豆腐」,即清水煮豆腐,是禪料理,源自禪寺,這些寺院不食葷,以素食為主,更以湯豆腐最為有名,豆腐潔白細膩,入口即化,清淡中更能體味豆腐的原汁原味。
讀林文月的《京都一年》,了解京都的風俗人情,和作者一起去看奈良正倉院展覽,品京都茶會,觀賞三百年傳統的歌舞伎,賞京都庭園之美,逛京都市集和京都古書鋪,品京都美食。這不止一本散文,更像是一本遊記,隨著作者緩緩的文字,了解日本古都,感受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