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候鳥的勇敢》:從候鳥的生命看人的靈魂啟示和救贖

2020-12-14 澎湃新聞

東北小鎮瓦城中,逐節令而往來於南北的「候鳥人」,金甕河畔紛繁美麗的候鳥與同樣棲身於此的管護站與娘娘廟,有人貪享富貴暗度陳倉,有人心懷感念守護生靈,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攪動起這看似各安其事的和平,而時間衝洗之時人渾然未覺,卻總在不久之後發現命運已更改。

最近,作家遲子建出版了新長篇小說《候鳥的勇敢》,仍舊寫東北,也同樣承續著她慣常的敘述風格——內容宏闊且寫作冷峻落寞。無論是《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群山之巔》還是這本《候鳥的勇敢》,遲子建用筆不斷地撫摸著東北的風物,苦寒的氣候也給她一雙「冷眼」,如她寫鄂溫克族人被狼群分食,寫礦難死亡被冷凍起來的屍體,寫鼠疫侵蝕整個城市等慘烈又沉重的死亡,也落筆骨力錚錚,毫不手軟。她對故土始終有熱忱,她談到:「寫《群山之巔》後,我又回到了故土。我情鍾於這片土地,依然能在這片土地裡發現當下生活,我們所面臨的焦慮、矛盾、不公、歡笑、堅忍、眼淚等等這一切,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寫《偽滿洲國》和《額爾古納河右岸》這種經驗範疇外的故事時,遲子建常要自己奔赴故事發生地體驗和搜集材料,而寫《候鳥的勇敢》時則相對輕鬆,她從小生活的故鄉中就有很多候鳥,今天地圖上已經消失的涓涓河流曾作為候鳥的棲息地和人所仰仗的命脈,建構著她最初的記憶。時序更迭,人逐漸要面對生態破壞潛在的威脅、人際關係的複雜,親情的冷漠還有階層的變化與貧與富差距造成的心理錯位、扭曲等等,這種種問題,也是遲子建在《候鳥的勇敢》中試圖探討的。

莽林雪原,大地上散落著孤獨的人,《候鳥的勇敢》中,管護站守護候鳥的張黑臉、娘娘廟中迫於家庭形勢出家的德秀師傅,看似既定的人生又總被蓬勃的、不知由來的情感打破著,他們曾甘於孤獨卻又那麼不被拘束。遲子建在後記中寫:「我們所面對的世界,無論文本內外,都是波瀾重重。夕陽光影下的人,也就有了種種心事。所以《候鳥的勇敢》中,無論善良的還是作惡的,無論衙門裡還是廟宇中人,多處於精神迷途之中。」遲子建用文字在記述著東北林海雪原裡人的際遇,作家阿來說:「正是遲子建這一系列文字的書寫,黑龍江岸上這片廣大的黑土地,才成為中國人意識中真實可觸的、血肉豐滿的真實存在。」

遲子建,1964年生,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多萬字,出版有八十餘部單行本。 她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5月中旬,值遲子建新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採訪了遲子建。

不知所蹤的東方白鸛

《候鳥的勇敢》

《候鳥的勇敢》首先鋪排開一個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開篇寫「極北的金甕河被春的烈焰紅唇點燃,脫下冰雪的衣冠,敞開心扉,接納了這久違的吻」寫最早的一批候鳥「綠頭鴨嘴巴是明亮的鵝黃色,脖頸是翠綠的,有一圈雪白的頸環,好像披著一條鑲嵌著銀環的軟緞綠圍巾,雍容華貴。」

蘇童在形容遲子建寫作故鄉的風格時用到「先聲奪人」一詞。《候鳥的勇敢》寫作鳥兒的部分最顯現這種靈動與張力。如她寫啄木鳥「它飛起的時刻,張黑臉心跳加快,他太喜歡看鳥兒張開的翅膀了,每個翅膀都是一朵怒放的花兒,啄木鳥黑白紋交錯的羽翼,在展開的一瞬,就像拖著一條星河。」

《候鳥的勇敢》寫作的過程也得益於鳥兒的激發和陪伴,遲子建在後記中談到她寫作本書時住在哈爾濱的群力新居,「面向群力的外灘公園,夕陽中總能看見各色鳥兒,在樹林和灘地間,飛起落下。常見的是仿佛穿著黑白修身衣的長尾巴喜鵲,還有就是相貌平平的麻雀了。麻雀在此時喜歡聚集在一棵大樹上,熱烈地叫,好像開會討論著什麼。有時我起了頑皮,會悄悄走過去一搖樹身,讓它們散會。我散步的時候,腦海裡常翻騰著正在創作中的《候鳥的勇敢》,候鳥管護站,金甕河,娘娘廟,這些小說中的地標,與我黃昏散步經過的場景,有一種氣氛上微妙的契合。」

採訪中,遲子建談到自己兒時幫家裡砍柴時曾見到各種鳥兒,而《候鳥的勇敢》中的東方白鸛也是她曾看到過的,在她愛人去世前一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他們一起散步時在河岸的茂草叢中,看到一隻白身黑翅,細腿伶仃,腳掌鮮豔,像一團雲的鳥,後來她查資料得知是東方白鸛。這隻形單影隻向著夕陽飛去最終不知所蹤的鳥讓她恍然覺得人在宇宙中都不過是一瞬,這種愀愴的情緒也灌入到《候鳥的寫作》中。

以候鳥來印證人的際遇

遲子建寫作中常有社會關懷。即便是2004年她於悲痛中寫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時,也將故事置於煤礦小鎮烏塘,又跟當下的社會生活中人們所經歷的苦難、包括死亡和不公聯繫到一起。

《候鳥的勇敢》中,金甕河、候鳥棲息地等生機勃發的大自然展開以後,背後是一個更大的存在——瓦城,它構成一個社會了,也支配娘娘廟、管護站與牽涉其中的人的命運。瓦城中的「候鳥人」是有錢人,他們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像候鳥一樣冬天到南方過冬,到夏天就返回北方來過夏天。這也是東北這些年一個較突出的社會現象——空城問題比較嚴重,人口流失率比較高。而候鳥人之外是當地的人,為了謀官位明爭暗鬥,如候鳥管護站的周鐵牙則獵殺候鳥送給官員和親人吃以希求他們的庇佑。

如何讓棲居在有限地方的候鳥和整個瓦城發生關係?遲子建醞釀了一場「禽流感」,其實原本是兩個原本就有病在身的人恰好都吃了野生候鳥又恰好前後死去,候鳥不小心就成了事件的罪魁禍首,但又因為死去的兩個人原本就品行不端,候鳥又被賦予懲惡揚善的意味。

這是一種較中國化的敘述、也貼近於中國民生寫作。人對官位過分熱忱,但是一些「徵兆」的發生又讓其如臨大敵。但是遲子建沒有在這裡耽溺過多,她仍舊是回到候鳥的另一種更為浪漫的象徵意味上,即象徵德修師傅和張黑臉的愛情,一對棲居於奶奶廟上的東方白鸛相互扶持,一方受傷後,另一方飛走後又返回,並最終雙雙凍死。這種明知前方是窮途末路的陪伴正映照著德秀師傅和張黑臉的關係。

作家阿來也談到,在中國,很多作家只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少注意到自然界與人的關係,而遲子建的小說從自然界出發,用候鳥的生命形態對小說的主要人物形成一種靈魂上的啟示和救贖,自然與人形成了一個互相映襯、互相對比、最後互相提升的關係。

作家遲子建

悲苦是蜜,全憑心釀

《候鳥的勇敢》中,德秀師傅的一句話引起大家的共鳴:悲苦是蜜,全憑心釀。遲子建稱自己對這句話是深有感觸的。在她丈夫過世後不久,她寫下唯一一部和自己的個人色彩很濃、甚至是需要用來和自己的愛人告別的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開篇第一句則是「我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哀慟而真切。

遲子建的小說中常有一種悲愴,在《候鳥的勇敢》中亦如,東方白鸛一次次起飛又衰落,最後一次終於飛走,可是卻在不久後被發現雙雙凍死在雪地裡。遲子建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說:「人生風雨如晦的日子我經歷過,我仰仗文字,將我種種傷痛轉化為創作。真正的傷痛我無法忘記,我丈夫去世十六年,無論我在哪裡,他紀念日的那天我都會找地方燒香祭奠。但是我也得過好我自己的生活,紀念的那天我可能很傷心,我也會做兩個菜,開一瓶紅酒,獨斟獨飲的時候灑一杯在門口說今天是你的祭日,你也來和我喝一口酒。」

而她更多的作品則是能夠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剝離。在採訪中,她談到:「我天性中覺得我的寫作應該是我看到的這個世界和我生活的世界的他者,當然這個他者是由我體驗和代入到的情境。一個好的作家應該站的更高一點,在自己作品當中,你要把人物變得無限大,把自己化得越來越小。」

她稱,在寫《偽滿洲國》時,做準備資料就做了十年,寫作花了兩年。《額爾古納河右岸》涉及到鄂溫克族百年的歷史,她也去到那個部落實地體驗和採訪,寫《白雪烏鴉》時,則要大量閱讀和研究與肺鼠疫有關的材料。「要儘可能把自己放入到那個情境中去,寫《額爾古納河右岸》時,我是一個人去的,我把自己放進去,和當地的人同呼吸共命運。寫《偽滿洲國》時,我看到偽滿洲國的皇宮,想到日本人給溥儀文件,他坐在馬桶上簽字的樣子。」

遲子建談到,白髮開始生長,正如白髮閃閃發亮,她的創作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能量,她還有許多想寫的內容,也有足夠的信心會一直寫作下去。她在發布會談到。希望《候鳥的勇敢》是開啟下一部作品的一個序幕,「我2005年左右用很快的時間寫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我接著幾乎是沒有休息,也是準備了非常充分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就進入了《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寫作,兩個幾乎是前後的,那種寫作狀態我作為一個寫作者回憶起來是迷人的。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寫作《候鳥的勇敢》的時候,我的狀態是一種很自由、很過癮、很不忍從裡面出來的狀態。」

相關焦點

  • 《候鳥的勇敢》以朗誦方式首發 遲子建:這次寫"候鳥"很自由很過癮
    原標題:這次寫「候鳥」很自由很過癮   前天晚上,作家遲子建新作《候鳥的勇敢》在蓬蒿劇場以朗誦方式首發。面對讀者,她像往常一樣深深鞠了一躬,感動更在言語中,「這次來的人比較多,有一些站著的人,還有人坐在蒲團上,你們特別像《候鳥的勇敢》中我寫到娘娘廟裡面打坐的,特別符合我小說的氛圍。」   此次「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飛翔——遲子建新書《候鳥的勇敢》朗讀首發會」,首次以朗誦加對談的形式呈現,用聲音來展現遲子建文字的美感,用朗讀來分享文學的質地。
  • 遲子建《候鳥的勇敢》:白山黑水的蒼涼
    著名作家遲子建的最新小說《候鳥的勇敢》已於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部中篇小說有八九萬字,成為遲子建中篇小說裡篇幅最長的一部。「我們所面對的世界,無論文本內外,都是波瀾重重。夕陽光影下的人,也就有了種種心事。」遲子建在後記中如是說。
  • 對話遲子建:我不是候鳥人,但要像候鳥那樣勇敢
    浙江24小時客戶端-錢江晚報記者 張瑾華 通訊員 竹嫄有一些鳥,被稱為候鳥,每年都需要遷徙,南來北往,長途跋涉。就像那個叫《鳥與夢飛行》的法國電影,候鳥的遷徙,是大自然中令人感到生命悸動的一幕,又意味深長。從自然界觀照到人類。
  • 遲子建中篇小說《候鳥的勇敢》:誰能感應到山川大地的教誨
    遲子建小說的邊地,山川草木鳥獸蟲魚曾經和人間無隔,也就這幾十年,這個邊地正在被「現代」侵犯。這種侵犯在《候鳥的勇敢》裡是貪婪物慾激發的暴力和殺戮。候鳥這些古老的鳥類物種被動地成為「當代的候鳥」。他們的勇敢既是要感應到生命的密碼,漫漫長旅不至於迷失,同時也要應對所面臨的「當代問題」:如何逃脫人類的殺戮?
  • 《候鳥的勇敢》
    《候鳥的勇敢》 發表時間:2018-12-1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候鳥的勇敢》,遲子建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  【推薦理由】本書是遲子建的最新中篇小說。以「候鳥人」和「留守人」為脈絡,描寫了東北一座小城的人情冷暖與世事滄桑。作品表面是寫候鳥,其實關注的卻是人的際遇。鐵牙和黑臉,代表著醜惡與良善,貪婪與慈悲,喻示著人性的複雜和錯位。文字乾淨唯美,情節真實可觸,故事耐人尋味,展示出作者較高的敘事水準和寫作功力。
  • 小說《候鳥的勇敢》像一面鏡子,照出芸芸眾生相是……
    遲子建的小說《候鳥的勇敢》與她寫的其他小說一樣,也是以自己家鄉——東北小縣城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候鳥棲息的小縣城(甕城)的社會現狀和人情世故,反應了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人際關係的複雜、貧富差距造成人們心理錯位,以及生態環境惡化。
  • 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揭曉|遲子建《候鳥的勇敢》喜獲中篇小說獎
    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16日在天津揭曉,莫言、蘇童、畢飛宇、蔣子龍、遲子建、劉慶邦等作家獲獎。遲子建《候鳥的勇敢》喜獲中篇小說獎《候鳥的勇敢》選摘早來的春風最想徵服的,不是北方大地還未綠的樹,而是冰河。那一條條被冰雪封了一冬的河流的嘴,是它最想親吻的。但要讓它們吐出愛的心語,談何容易。
  • 《候鳥的勇敢》榮登《收穫》文學榜中篇小說榜首
    2018年《收穫》文學排行榜日前在安徽蚌埠揭曉並頒獎,我省作家協會主席遲子建的作品《候鳥的勇敢》榮登中篇小說榜首。據介紹,2018年《收穫》文學排行榜由《收穫》文學雜誌社與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本次排行榜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長篇非虛構4個門類,每個門類評出10部(篇)作品。其中,李洱的《應物兄》摘得長篇榜榜首,遲子建的《候鳥的勇敢》為中篇榜榜首,短篇榜榜首是班宇的《逍遙遊》。
  • 人物|遲子建:在哈爾濱,人的命運波瀾起伏
    這一次來,她先到溫州領了《人民文學》的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又到杭州領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她的《候鳥的勇敢》獲得了中篇小說獎。 作為一個地域上的東北人,這次卻獲得了江南這塊土地上孕生的「鬱達夫文學獎」,說起與杭州的緣分,遲子建回憶道,她二十多歲時在大興安嶺師範中文系開講現代文學課時,因為偏愛鬱達夫小說,做過鬱達夫的專題。
  • 候鳥遷徙,一場生命的旅程(視頻)
    在數百年熟悉的遷徙通道中,鳥兒們以追逐生命的旅程揭開了春天最美的畫卷。對於鳥類,這些唯美的遷徙圖景背後其實是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旅程。年復一年,無數的鳥兒因為暴風雨的襲擊而隕落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因精疲力竭跌落翻滾的海洋深處;或因饑寒交迫和非法獵殺,生命驟然消逝……鳥類為何要義無反顧地遷徙?
  • 遲子建:在冰冷的東北書寫人性中的冷峻與熱烈
    去年,哈爾濱能夠看到夏候鳥的時節,每日睡前,遲子建開始在頭腦中構思小說《候鳥的勇敢》。  候鳥的勇敢  那時,她住在位於哈爾濱群力新區新買的房子裡。她喜歡親近大自然的居住環境。這個住所,符合她的偏愛:窗外是江水和翠綠的外灘公園。白天,她習慣在客廳的餐檯上,用筆記本電腦寫作。有時,她抬起頭,會見到窗外有鳥飛過。
  • 遲子建:我在寫生活中的罪惡與救贖
    書中,遲子建安排了兩位不同年代、命運相似(都有「弒父」行為與失敗愛情)的女人相逢,在歷史與當代的穿梭中,編織出一部敘事密度大、開放式的複雜文本。遲子建稱,這是她寫得最為艱難、也最費時的中篇,雖然小說類型難以定義,但她最想表達的,只是關於生活的愛與痛,罪惡與救贖。
  • 遲子建 我是在寫生活的愛與痛,罪惡與救贖
    遲子建稱,這是她寫得最為艱難、也最費時的中篇,雖然小說類型難以定義,但她最想表達的,只是關於生活的愛與痛,罪惡與救贖。  寫作的難度 在歷史中尋覓人物原型  新京報:《晚安玫瑰》的寫作背景是哈爾濱,你的上一部長篇《白雪烏鴉》也是關於上世紀初哈爾濱暴發的鼠疫,還有之前的《起舞》《黃雞白酒》也是在寫哈爾濱。您最近是不是特別鍾情寫哈爾濱?
  • 觀鳥鄱陽湖,讓心與候鳥一起飛
    」鄱陽湖,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保持完整、溼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1992年鄱陽湖的生態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也是中國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唯一代表。鄱陽湖吸引了許多珍稀瀕危水禽、越冬珍禽,被譽為「候鳥天堂」「珍禽樂園」。
  • 「小候鳥」開啟人生戲劇體驗之旅
    如果能和媽媽一起看就更好了。」在「小候鳥」基金三周年的日子裡,河南肯德基邀請留守兒童人群「小候鳥」開啟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場戲劇體驗之旅,讓他們不僅有了接觸戲劇藝術的機會,也使他們用不同形式生動歡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從而使心靈得到成長。
  • 「候鳥班車」護航員們安全到家:感謝各界關注支持,希望在候鳥救助...
    歷時7天,「候鳥班車」回到了出發點,「我伴候鳥下洞庭」活動正式畫上圓滿句號。「但我們的保護永遠不會結束」,宋永濱說道,「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也是給人類的過錯做出的彌補。後續我們可能會繼續探索、追蹤『候鳥班車』的科學性,如果可行,我們期望能向全國推廣」。回到家不意味著結束,因為宋永濱和吳劍鋒都想繼續探索救助、運送候鳥的路,並把這條路延伸得更長遠。
  • 候鳥遷徙只是怕冷?生命奇蹟背後藏著自然的秘密!
    冬季是觀察候鳥的好時機,全球數以百萬隻候鳥陸續開啟了遷徙之旅。
  •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所謂「留鳥」,就是指一整年都是在一個地區,沒有進行遷徙的鳥類。例如說麻雀在各個地區都是留鳥。冬候鳥則是另一種習性的鳥,例如說大天鵝冬季遷徙至長江及其附近的湖泊越冬,這一種就是冬候鳥。旅鳥則是指遷徙的鳥類,途徑某一個地區的時候,對當地而言這些鳥就是旅鳥,和「驢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迷鳥則是指某些自然條件的驟變,例如說暴風雨等情況,使得某個鳥類的個體偏離了分布區域或是遷徙的路線,迷航到了異地,對於這一些地區而言,這一種鳥就是迷鳥。
  • 候鳥守護計劃——暑期候鳥班橫峰站回顧
    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和不易。▲「小候鳥」在參觀完鞋廠後與志願者老師們的合影讓「小候鳥」融入城市是「候鳥守護計劃」開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小候鳥」參觀王伯敏藝術史學館▲「小候鳥」參觀溫嶺市城鄉規劃展覽館溫嶺市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從防偷盜、防拐騙、防性侵三個重點給橫峰「小候鳥」們上了一堂專業的法律普及課,「小候鳥」們受益匪淺。
  • 放鳥歸林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
    駐馬店市2019年」愛鳥周「暨志願者」護飛行動"啟動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加入愛鳥護鳥行列□全媒體記者 王永良 見習記者 本屆 「愛鳥周」 活動以 「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 為主題。市林業局負責同志要求各縣區林業部門要緊緊圍繞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 這一主題,組織好第38屆 「愛鳥周」 活動, 將愛鳥、 護鳥行動迅速傳播到全社會, 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