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看菜園子很屈才嗎?你不了解大相國寺,魯智深的職責很重要

2021-01-19 明心讀文史

在《水滸》人物中,大多數人比較喜歡的人物應該就是魯智深了,這是魯智深有兩個個招人喜歡的特點。一是豪俠仗,不畏強暴;二是他不受佛門清規戒律,是個酒肉和尚了。因此,在他酒醉打了山門,沒有辦法在五臺山呆了,就被方丈薦去了東京,在大相國寺看了個菜園子。

當時到了東京的相國寺後,看起來相國寺還不怎麼樣,寺中的規模建築我們在電視中也沒有看到,在小說中也描寫不多。只是魯智深整天呆在一個破菜園子中,周圍是一幫潑皮無賴,可能就會有人為他鳴不平了,這不大材小用嗎?別這麼想了,那是你還不了解大相國寺,不了解哪裡的和尚了。

真實的北宋時期的相國寺是皇家寺院,佔地達到540多畝,有60多個禪、律院,規模相當宏大。寺中所養和尚非常多,最多時高達1000 多人,所以說養個和尚(職事僧)專門幫忙看菜園子也是正常的事兒。但是1000多號人得吃飯啊,光靠皇家接濟和香火供奉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在初期,魯智深看的這個花園子還是很重要的,關乎僧人夥食問題。

宋代對於寺廟、和尚管得並不是十分嚴。大部分的寺廟僧田比較多,也可以收租致富,兩漸路的慶元府天童寺,每年可以收到3.5萬斛。阿育王寺可以收到3萬斛,江西靖安有個張屠,因為剿匪有功當了官,錢巨多,於是他出錢重新修了寶峰寺,並且買了幾千畝田地給寺院,由於每年收租太多,所以又蓋了好幾個倉庫。

實際上和尚也還賣點特產什麼的。蔡絛《鐵圍山叢說》之中有記載,成都大慈寺解毒丸有特效專賣。朱或《萍洲可談》中有撫州蓮花寺蓮花紗出名,專賣,龐元《談藪》中說蒲城天慶觀的道童所制的雕花蜜煎餅,味道老好了,天下第一。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有信州僧人制硯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說,長沙和尚開當鋪。

但是,大相國寺在皇城之中,估計除了有個菜園子外應該沒有什麼過多的地產。但也正是處在繁華的京城中,後來來此打秋風掛單的,如魯智深這樣的就越來越多,人數激增,單靠一個菜園子以及那點香火錢肯定養不活,所以和尚們就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也順便搞一些兼職。

其實這些和尚還是很聰明的,至少他們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個道理,這不在東京嗎,人氣和地域資源可以利用利用了。好在相國寺的中間有一個大型廣場,他們就利用這個廣場,每月都可以搞一些大型商業活動,如展銷會、農貿市場之類的。

那時大相國寺的這個活動也是東京的一大奇觀,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大廣場每月開放5次,包括每月1日,8日、15日、18日、28日叫萬姓交易大會,而且規劃相當明確,三大門外南奇珍異獸,第二、第三大門賣文書筆卷,如著名的趙文秀的筆。尼姑和尚也沒閒著,尼姑繡一些花朵、珠翠頭面之類的,而和尚就買一些佛牙手鍊、護身符,而且別無分號,其他地方也買不著。

除了那些常規一點的東西,和尚們中間也少不了一些屠狗賣豬之徒,據宋代一些雜文(畫墁錄)記載,相國寺有個叫惠明的和尚(我高度懷疑就是魯智深的原型),不背佛經佛法,謝喜歡研究食貨,他的兼職就是殺豬賣豬,而且據說生意還不錯。

對於大相國寺的和尚,根本就沒有什麼不能做的,如還有放高利貸的。南宋理宗嘉熙年間,湘山報恩光孝禪寺的主持想要買鹽。就拿出400貫來搞了一個小金庫用於放貸,每月利息12貫,利率三分,利息用於買鹽。

因此說,魯智深到了大相國寺,他一個武夫、粗人,要為寺中做點貢獻,你不看菜園子還能幹什麼?所以說宋朝和尚其實是放得相當開的,甚至到了元末明初,和尚都可以結婚。怎麼樣,宋朝的和尚生活挺不錯吧。

相關焦點

  • 明明是和尚,為何魯智深初到大相國寺,就想做「大官」?
    到了大相國寺後,魯智深負責管理菜園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初到大相國寺時,並不願意管理菜園子,而是想做個更大些的官兒,比如監寺之類。智深便道:「本師智真長老著小僧投大剎,討個職事僧做,卻不教俺做個都寺、監寺,如何教洒家去管菜園?」
  • 【魯智深周記①】大相國寺的菜園子是私產嗎
    【編者按】話說梁山好漢魯智深,在徵方臘一役中立下大功。大軍高奏凱歌,返回東京汴梁,魯智深無意於功名利祿,遂謝絕官家封賞,仍回大相國寺看管菜園。菜園中青蔥一片,歲月靜好,魯智深每日裡除了教授徒弟們拳腳,就是找林衝、武松、楊志等幾個兄弟吃酒,過得頗為快活。
  • 開封的大相國寺,竟和魯智深有很大關係,歷史久遠得讓你驚嘆
    開封的大相國寺,竟和魯智深有很大關係,歷史久遠得讓你驚嘆開封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而且有很多歷史故事和原型在此處呈現,這也讓很多人對開封心生仰望之情,想要通過旅行的方式對這個神秘的城市一探究竟。在開封市中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大相國寺,早在北齊時期就已經被建造的這座寺廟,在唐朝得到了皇帝親筆賜名的殊榮,而且這座寺廟竟然和魯智深還有著很深的關係,相傳魯智深就是在此處倒拔垂楊柳,從此揚名天下。大相國寺在宋朝的地位是舉世無雙的,香火極其鼎盛,雖在眾多朝代中經過修繕,但現已保存的面積很小,但仍無法掩蓋大相國寺雄偉的氣勢。
  • 水滸中,魯智深上山後為何和林衝形同陌路?只因林衝的一句話
    魯智深帶著師傅智真長老的介紹信,來東京大相國寺投奔智真長老的師弟智清長老。到大相國寺後,智清長老從智真長老的信中了解了魯智深的過往,害怕他留在寺中會破壞清規戒律,所以安排魯智深去酸棗門外嶽廟的菜園子中做「菜頭」。
  • 魯智深為何落草二龍山,是林衝出賣了他的底細嗎?非也,且聽分析
    魯智深與林衝結交要於大大相國寺的菜園地外,彼此以兄弟相稱。林衝後來被高俅所害發配滄州,在野豬林險些喪命,幸得魯智深相救才得以活命。林衝去了滄州,而魯智深後來卻沒有回去大相國寺的菜園地繼續逍遙,而是奔走江湖一段去了二龍山落草。有人說,林衝恩將仇報,魯智深救了林衝,林衝反而恩將仇報,將魯智深的底細透露給了董超薛霸,使得後來高俅針對魯智深,使得其被逼上二龍山。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三國演義》中,是沒有人能夠拔起大相國寺中的那顆垂楊柳的。即便是「虎痴」許褚能夠拉著牛尾倒退幾步,也絕不可能拔起這顆垂楊柳。其他如《水滸傳》中所說的「關王」,也不過能夠掄起八十一斤的大刀而已。那麼,是不是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沒有魯智深那般神力,便拔不起大相國寺中的那顆垂楊柳了嗎?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原著中魯智深的汙點仔細看原著會發現,魯智深雖然多次救人,卻也打過不該打之人,殺過不該殺之人,甚至還與「惡人」做朋友。魯智深救了金翠蓮父女後,又打死了鄭屠。魯智深救了林衝之後,被高俅迫害,無法在大相國寺做和尚,為此他不得不另尋落腳點。路過十字坡孫二娘的包子鋪時,孫二娘見他肥胖,就下藥麻翻了他。若不是張青及時趕到,魯智深就要被「大卸八塊」了。
  • 隨潮歸去花和尚,無處跟尋魯智深
    不得不說,魯智深是施公最喜愛的人物,所以,他絕不肯讓魯智深沾汙了世間的猥瑣齷齪,而讓他體格闊達,形貌偉岸,力能扛鼎,武藝超群。更為令人激賞的是,魯智深雖舉止魯莽,卻是心思細膩,雖能啖酒肉,卻是心清如水,雖殺人無算,卻是菩薩心腸。對魯智深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我們不由得讚嘆,敬愛,從而心生親近之感,由此想和他一個頭叩在地上,結為八拜之交,好在這炎涼的世間也終享一片溫情。
  • 林衝與魯智深之前稱兄道弟,為何到了梁山後,二人就不聯繫了?
    魯智深是他師父給他指的路,他們三應該還是走得很近的,三人都很敬重魯達的師父,就跟自己師父一樣,聽從師父教導,所以歸宿一樣!所以年輕人要多聽德行高長輩之言,莫生叛逆之心!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高俅被捕,宋江安排林衝接代的,林衝並不恨高俅,甚至有些巴結他。所以林衝並不算個好漢。當然我是看了吳閒雲的《黑水滸》太知道的。
  • 魯智深最有發言權
    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水滸傳》中,武松和林衝的對比,歷來都被津津樂道。有比武功呢,還有比誰更狠的,因此才有了:武松、林衝,水滸兩大「流量小生」的說法。
  • 大相國寺,千年皇家寺院的輝煌與傳奇
    龍亭可感受汴梁的古都文化、天波楊府可領略楊家將的忠烈文化、開封府可了解包青天的廉正文化、而大相國寺則可以品讀開封的宗教文化。開封大相國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從公元555年建寺至今,已有1450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大相國寺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和許多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即有過皇家寺院的輝煌,也有著文化寺院的風採,同時也有過市井寺院的繁榮。
  • 《水滸傳》中,魯智深「遇林而起,遇江而止」,是什麼意思?
    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對他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麼看?在我看來,魯智深是《水滸傳》眾多人物中,第一流的真俠客。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魯智深出家當和尚,在五臺山修行,卻一點都不守佛門清規,喝酒吃肉、打人砸廟,別人都容不下他,看不慣他,唯獨長老在背後撐腰,為什麼?假如魯智深真的是一個只會吃吃喝喝,醉酒後肆意胡鬧的人,以長老的修為,又怎麼會這樣對待他?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張青孫二娘被列為梁山七大惡人,可能有讀者難以接受——在電視劇中,這二位一個是憨厚大哥,一個是貼心大嫂,怎麼看都不像惡人。但是在水滸傳小說原著中,他們長得醜,做事更醜。如果評選水滸傳四大醜女,母夜叉孫二娘是絕對有資格奪取桂冠的:「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
  • 五臺山方丈為何人,為何對魯智深那麼好?
    當初趙員外招待魯達(這時候還不叫魯智深)到家裡住,大約是出於義氣與佩服,敬佩魯達的為人與武藝。但是住了幾天之後,「有三四個做公的來鄰舍街坊打聽得緊,只怕要來村裡緝捕恩人」,不僅是魯達有危險,趙員外也可能受到連累,被追求「窩藏罪犯」之責。所以他急於用無害的方式,把魯達送出門去。
  • 跟著魯智深去吃肉
    反觀我們的宋江哥哥,刺配江州之時,到琵琶亭酒館,酒後就要口鮮魚湯吃,從小說敘事角度看,引出後文浪裏白條張順和黑旋風李逵的一番好鬥,但在人物性格上,卻也做作得緊,使得宋江哥哥有脫離「群眾」的嫌疑了。你不看李逵說:「吃肉不強似吃魚?」正和宋江「美食不如美器」的窮講究相映成趣。
  • 《水滸傳》中的大相國寺,歷史上存在嗎?是個什麼地方?
    到了唐延和元年,即712年,唐睿宗李旦為紀念自己由相王當上皇帝,遂賜名「大相國寺」,並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從此,開封大相國寺的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大相國寺成了中外佛教交流的主要場所,成為十大佛教聖地之一。二、小說《水滸傳》中魯智深存身的大相國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主要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 同樣是佛教徒,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他們有什麼區別?
    魯智深與武松的出家經歷比較類似,都是打死了人亡命天涯,逃亡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出了家。宋朝的出家人貌似社會地位挺高,起碼他們出家後,都有了安全保障。不同的是,武松是頭陀、魯智深是和尚,那麼二者又有何區別呢?首先,魯智深是出家人,武松不是。
  • 魯智深和林衝上山後,為何感情發生變化?是因林衝的一句話
    後來,林衝被高衙內謀害時卻被魯智深救下,按理說他們的關係應該特別好,但是魯智深林衝上山之後感情卻發生質的變化,這是為什麼呢?小編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林衝的一句話。因為,高俅沒有親生兒子,所以高俅十分寵溺自己的乾兒子高衙內,讓高衙內在外面胡作非為,長久以來,官二代在他身上的所有問題都反映出來:懶惰、肆無忌憚、無所不作。
  • 開封大相國寺名氣這麼大,全憑這個酒肉大和尚
    但開封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很高。在一個秋葉飄飛的日子裡。我遊歷了大相國寺。卻是衝著《水滸》中的和尚魯智深而去。北宋立國不久,宋太祖就到大相國寺觀察,宋代控制者期望釋教尊其為「現在佛」,作為報答,相國寺便被定為皇家寺,皇帝在上元節來寺遊賞成為常規。宋太宗還親賜御筆金字匾額,使大相國寺因帝王推重而身價百倍。
  • 每次看拳打鎮關西都格外痛快,魯智深不虧為水滸第一英雄好漢!
    影視劇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形象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任經略府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園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是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善使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為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