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水腫?4種利水消腫祛溼藥你了解嗎?一文詳解

2020-12-13 玥亮說藥

溼與水同類異名,人體中腎主水,脾制水,肺調水。脾虛則生溼,腎虛則水泛,肺失宣降則水津不布,故水溼為病與上述三者關係密切,治療溼邪要密切聯繫各臟腑。前人有言:「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指的是某類祛溼藥具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功效,針對水溼內停引起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病證,常稱為利水消腫藥,一起看看你都認識哪些實用的祛溼藥?

茯苓——利水消腫,滲溼,健脾,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本品善滲溼利水而消水飲,健脾而促進水溼運化,善寧心安神治水氣凌心者。對於水溼、停飲,無論是寒熱或兼否脾虛者皆宜,脾虛水腫或者溼盛者尤其適用。

臨床上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痰飲、脾虛洩瀉、心悸失眠等;對於心力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眠屬於心脾虧虛者,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腹瀉屬於脾虛溼盛者也有應用。

應用注意陰虛而無溼熱者、虛寒精滑、氣虛下陷者慎服。

臨床常這樣配伍用藥:

茯苓配澤瀉、豬苓、白朮、桂枝等,如《傷寒論》的五苓散,善治水溼內停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

茯苓配附子、生薑,如真武湯,用治脾腎陽虛水腫;

茯苓配滑石、阿膠、澤瀉等,如豬苓湯,用治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

茯苓配黃芪、當歸、遠志等,如歸脾湯,善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

茯苓配山藥、白朮、薏苡仁等,如參苓白朮散,善治脾虛溼盛洩瀉。

薏苡仁——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在日常飲食中也常見到,我們都知道它善除溼,但其實可以怎麼用呢?薏苡仁生用清利溼熱、除痺排膿,炒用健脾止瀉;主治病證有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腫痛;脾虛洩瀉;溼溫病邪在氣分;肺痿肺癰,腸癰;溼痺筋脈拘攣;贅疣,癌腫等。

本品孕婦慎用。在日常膳食應用時注意不宜加鹼同煮,易破壞其所含有的維生素。

具體如何配伍應用呢?下面舉例幾個中成藥:

四妙丸——清熱利溼。本方由蒼朮、鹽黃柏、牛膝、薏苡仁組成。用治溼熱下注所致的痺病,症見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參苓白朮散——補脾胃,益肺氣。本方由人參、茯苓、白朮(炒)、薏苡仁(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桔梗、砂仁、甘草組成。用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前列舒丸——扶正固本,益腎利尿。本方由熟地黃、薏苡仁、澤瀉、茯苓、山茱萸、山藥、冬瓜子、牡丹皮、附子(制)、淫羊藿、蒼朮、桃仁、桂枝、韭菜子、甘草組成。用治腎虛所致的淋證及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症症見尿頻、尿急、排尿滴瀝不盡。

風痛安膠囊——清熱利溼,活血通絡。本方由防己、通草、薑黃、桂枝、意苡仁、石膏、黃柏、木瓜、海桐皮、忍冬藤、滑石粉、連翹組成。用治溼熱阻絡所致的痺病及風溼性關節炎症見關節紅腫熱痛、肌肉酸楚。

澤瀉——利水滲溼,洩熱,化濁降脂

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本品既利水滲溼,又清瀉腎火與膀胱之熱,故對下焦溼熱、痰飲及相火妄動之證有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淋濁、溼盛洩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症。

澤瀉禁用於腎虛滑精、無溼熱者;服用期間不宜與紫菜、海帶、蛋黃、波菜、芹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同用;不宜與降壓藥、降糖藥、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氨苯蝶啶等同用,如你正在服用以上藥物或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常見哪些臨床配伍應用呢?

澤瀉配白朮:澤瀉利水降濁陰,白朮健脾升清陽,共用可健脾利溼,用治脾虛溼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淋濁帶下等。《金匱要略》提出「澤瀉、白朮。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瀉小便短少者。」舉例一個中成藥:

眩暈寧片——健脾利溼,滋腎平肝。本方由澤瀉、白朮、茯苓、女貞子、陳皮、墨旱蓮、法半夏、菊花、牛膝、甘草組成。可用於痰溼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頭暈。注意:孕婦禁用;外感者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澤瀉配木通:增強利水溼、瀉心火之力,可用於熱淋、血淋、石淋、小便短赤澀痛、水腫、黃疸等。

澤瀉配牡丹皮:肝腎同治可瀉虛火,適用於虛火頭暈目眩、骨蒸潮熱等。

相似藥物總結,一表讀懂:茯苓VS澤瀉

車前子——利水通淋,清熱利尿,滲溼止瀉,明目,清肺化痰

車前子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腎、肝經;本品入腎經既利水清熱而通淋,又實大便而止瀉,治療下焦溼熱、水腫有熱及暑溼水瀉;入肝經清瀉肝火而明目,治肝熱目赤;入肺經清肺化痰而止咳,治痰熱咳嗽。廣泛應用於溼熱淋證、肝熱證、痰熱證。

要注意的是,陽氣下陷、腎虛遺精及內無溼熱者禁服車前子;用藥期間忌辛辣食物,不宜多食蔥、蒜辣椒或油炸香辣之品,戒菸酒。

看看車前子的臨床應用配伍:

車前子配車前草或淡竹葉等,治輕症溼熱淋證,白濁、帶下;

車前子配木通、滑石、山梔、大黃等可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用治溼熱較甚,小便赤熱不利,尿頻痛急,甚則點滴不通;

車前子配菊花、石決明、龍膽草等,可清肝明目,治肝熱目赤腫痛;如肝腎陰虛而致兩目昏暗視力減退,可配伍熟地黃、莬絲子;

車前子配白朮、茯苓、澤瀉、冬瓜皮等以健脾利溼消腫,用治水腫尿少屬脾不制水者;如病久腎虛,腰重腳腫,可配牛膝、熟地黃、山萸肉、肉桂等。

相關中成藥舉幾個例子:

八正合劑——清熱、利尿、通淋。本方瞿麥、車前子(炒)、萹蓄、川木通、梔子、大黃、滑石、燈心草、甘草組成。適應症:溼熱下注,小便短赤,淋瀝澀痛,口燥咽幹。

五子衍宗丸——補腎益精。本方由枸杞子、菟絲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車前子(鹽炒)組成。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洩、腰痛、尿後餘瀝。

濟生腎氣丸——溫腎化氣,利水消腫。本方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肉桂、附子(制)、牛膝、車前子組成。適應症:腎陽不足,水溼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小便不利,腰膝疲重,痰飲咳喘。

復腎寧片——清利溼熱,益腎化瘀。本方由車前子、知母(鹽)、萹蓄、益母草、大黃(制)、 牡丹皮、甘草、梔子、黃柏(鹽)、附子(炙)組成。適應症:溼熱下注引起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膀胱炎以及急、慢性腎盂腎炎等,症見尿頻、尿痛、尿急、腰痛等。

以上就是玥亮說藥今天要分享的祛溼藥之利水消腫藥的代表,這類藥物多為甘淡,性平或微寒,常配伍補氣健脾藥物治療脾虛水溼運化無力之水腫;與溫補腎陽藥合用,治療腎陽虛水溼內停之水腫。臨床運用需視不同病證選用藥物,作針對性配伍。祛溼藥,利水滲溼藥藥性滲洩,易傷陰液,陰虛津虧、腎虛遺精者宜慎用;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辯證用藥。

想了解更多中醫中藥,快來關注@玥亮說藥,讓我們一起致力於用最簡單、合理,安全的藥物改善疾病,提高身體素質!

相關焦點

  • 健脾祛溼喝什麼茶 試試這幾種
    喝茶是很多人養生的方式,早起一杯茶,快活似神仙,很多老年人都是茶杯不離手,那麼如果想要健脾祛溼喝什麼茶呢?健脾祛溼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小編就做具體的介紹,如果真的想要了解的話,那就跟著一起來學習下!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 蝦須草,見過嗎?能利水消腫
    蝦須草,見過嗎?能利水消腫蝦須草來源產地為菊科植物蝦須草的全草。
  • 防己,是治療痛風、四肢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
    那溼熱引起的有嗎?溼熱引起的風溼表現為紅腫熱痛,局部的皮膚溫度比對側的手腳更高,而且從疼痛來看也比較厲害,那種寒性的痛可以通過保暖,熱敷改善,熱的怎麼辦?冷敷?沒試過,不過估計效果不大,因為一般紅腫熱痛,說明裡面有炎症發炎,這個時候其實是要促進炎症吸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 孕期水腫吃什麼?懷孕後期水腫如何消腫?孕婦水腫食譜來幫您
    孕期水腫是孕媽媽們孕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水腫往往會讓孕媽媽們渾身浮腫,行動不便,孕媽媽們對此非常苦惱。那麼,孕期水腫吃什麼消腫呢?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食譜.茯苓白朮田雞湯原料:白朮、茯苓各15克,白扁豆30克,芡實20克,田雞4隻,鹽5克做法:1.白朮、茯苓均洗淨,投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約煲30分鐘後,倒出藥汁,除去藥渣。
  • 這種食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很適合作為減肥膳食服用
    中醫認為,冬瓜性味甘淡,微寒,能清熱解毒,化痰生津,除煩止渴,利尿消腫,適用於痰熱咳喘,熱病煩渴,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冬瓜的具體吃法。食療方製法一、冬瓜粥取新鮮連皮冬瓜500g,粳米100g,調料適量。
  • 春季陰雨綿綿 常吃這十種食物能祛溼
    原標題:春季陰雨綿綿 常吃這十種食物能祛溼   春季陰雨綿綿,「溼漉漉」的回南天更是讓人煩悶不已,而有時可能連續一周如此。在南方這樣溼氣重的季節裡,祛溼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該如何祛溼呢?食療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下面,和大家推薦10種祛溼食物。
  • 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歸肝、脾經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於症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痺,癰腫,水腫,熱淋。《中藥大辭典》味甘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腎二經。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溼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痺,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
  • 吃什麼祛溼 8種食物可輕鬆趕走溼氣
    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溼氣重的情況,那麼對於溼氣重的飲食,大家有多少了解呢?吃什麼祛溼呢?相信大家非常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另外,紅豆還有健胃生津、祛溼益氣的作用,是良好的藥用和健康食品。紅豆更是女性健康的好朋友,豐富的鐵質能讓人氣色紅潤。多攝取紅豆,還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力、增強抵抗力的效果。哺乳期婦女多食紅豆,可促進乳汁的分泌。4、薏仁薏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 吃對了,不僅利水消腫,還能健脾胃
    夏天來臨,廣州的氣候又溼又熱,很多市民又開始用紅豆煲湯祛溼了。然而民間稱為紅豆的有好多種,並不是都可以食用。而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一詩中所指的紅豆是海紅豆,也稱相思子,其種子全紅,有微毒,也不可食用,但其毒沒有雞母珠那麼強。食用和入藥的紅豆,其實有赤小豆和紅豆兩種。二者顏色相同,但是形狀不同。紅豆比較圓,表面為暗棕紅色,個頭稍大;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
  • 自製懶人版冬瓜茶,清熱解暑,消腫祛溼
    冬瓜茶在臺灣已有百年的飲用歷史,與甘蔗汁、青草茶並稱三大古老冰飲,是最佳清熱解暑,消腫祛溼的養生茶。具有美白、祛斑、清燥、去水腫的功效,是一款延年益壽的養生飲品。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
  • 多吃這8種食物幫你快速祛溼
    春季陰雨天祛溼的食物1.淮山山藥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藥」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藥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溼功效。
  • 吃對了,不僅利水消腫,還能健脾胃、清心火
    很多人在網上看到說薏米紅豆湯可以祛溼,照著就做了,但是喝了一段時間卻感覺收效甚微。什麼原因呢?首先,"祛溼"這是中醫的一個概念,而這個"薏米紅豆湯"中的紅豆不是我們所吃的那種紅豆,而是赤小豆。紅豆、赤小豆怎麼區分?
  • 水腫型肥胖吃什麼 11種食物是水腫型肥胖的剋星
    水腫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尤其是水腫型肥胖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那麼水腫型肥胖的人應該如何來減肥呢?喝綠豆湯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想增加清熱效果,煮粥或煮湯後,連皮一起吃;第二,最好不要加糖,否則會降低綠豆清熱祛溼的作用;第三,綠豆性質偏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3.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
  • 鴨蹠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風溼感冒、咽喉腫痛、水腫
    單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0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膜質鞘,抱莖,有白色緣毛,全緣總苞片佛焰苞狀,有1.5-4cm長的柄,與葉對生,心形,稍鐮刀狀彎曲,先端短急尖,長1.5-2.4cm,邊緣常有硬毛。
  • 每日一膳|老少皆宜的家常湯膳,夏季祛溼必備
    作為百姓餐桌上的廉價食材,冬瓜不僅是夏季蔬菜中的消暑清潤佳品,還是極具藥用價值的藥食同源之品。冬瓜來源於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成熟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一般在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摘,洗淨後把皮和瓤去掉,即可烹調食用。
  • 玉米須可以和薄荷泡水嗎?喝玉米須茶輕鬆去溼氣,記得這樣搭配!
    玉米須是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利水、通淋、止血的功效,可用於煎服或泡水,而薄荷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用薄荷泡水喝,有散熱、透疹的作用,那麼,玉米須和薄荷能一起泡嗎?玉米須和薄荷能一起泡嗎能一起泡。玉米須性平,味甘、淡,具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效,而薄荷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含有大量的薄荷油,清香涼爽,中醫認為,其性涼、味辛,有疏風、散熱、解鬱的作用,兩者藥效不衝突,沒有配伍禁忌,可以一起泡水。
  • 薏仁這樣吃可健脾胃,利水溼,很適合常有下肢水腫的人群食用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可健脾滲溼,清熱排膿,祛風補肺,適用於脾虛溼困,食少洩瀉,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諸多病證。下面,我們就來看下薏仁的具體用法。一、薏仁粥取薏仁50g,粳米100g。將薏仁研成細粉,再同粳米水煮成粥。薏仁粥可健脾胃,利水溼,適用於老年性浮腫,脾虛腹瀉,風溼痺痛等症。
  • 溼氣太重多吃7種祛溼的食物
    溼氣重怎就應該祛溼,平時應該多吃莧菜,地瓜還有薏仁等食物。下面一起去看看祛溼的食物還有哪些?  2.薏仁  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3.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
  • 你喝的紅豆薏米湯是祛溼還是增溼?
    它的重濁停滯、瀰漫之性導致了徹底祛溼的困難。不過針對祛溼氣,薏米紅豆湯作為一道傳統食療藥膳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你對它了解多少呢?不當的食用方法不僅無法祛溼,可能還會增溼,你是否陷入以下五個健康誤區呢?
  • 藥食同源——香薷的功效及應用
    【功效】發汗解暑,和中化溼,行水消腫,主治夏季外感風寒,內傷於溼,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脘腹疼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水腫。【應用】一般用3~10g,用於發表量不宜過大,且不宜久煎,用於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濃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