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9日電(記者潘強)538.37萬標箱、同比增長29.50%;2.67億噸、同比增長14.84%……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上述2020年港口吞吐量數據,北部灣港躋身中國沿海港口貨櫃吞吐量前10、世界前40行列,這標誌著該港千萬標箱大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業中的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能取得突破,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極為重要的推動因素,尤其是2020年,中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複雜嚴峻的形勢,新通道在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維護供應鏈穩定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韋韜說。
北部灣港包括欽州、防城港、北海3個港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將推動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近年來,廣西加速推動總體規劃落地,一批大型深水泊位投入使用。目前北部灣港已開通內外貿航線渝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與此同時,20萬噸級貨櫃自動化碼頭、30萬噸級散貨碼頭建設如火如荼。
「3年多前,這裡大部分是荒地。現在這裡的6個15萬噸級泊位已近飽和,2個10萬噸級泊位正在建設。」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總經理莫啟譽說,「最後一公裡」的打通正推進北海港成為大宗貨物進出的便捷口岸。
2020年11月11日,在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工人在吊裝貨櫃。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十三五」期間,廣西北部灣港(本港)貨櫃吞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服務範圍全面覆蓋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煤炭及製品、鋼鐵、非金屬礦石、化工原料及製品、糧食等成為北部灣港口貨運主要貨類。
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是北部灣港吞吐量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自2017年海鐵聯運開通以來,目前已開行連通西部省份的5條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常態化開行「桂北班列」「桂東班列」。2020年開行4596列,較2019年的2243列有大幅增長,開行數量超過前3年總和。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魏然說,新通道將中國西部與東協國家更緊密相連,是廣西推動「向海經濟」南北延伸的重要載體,向南連接越南、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向北連接雲貴川渝等省份,採用鐵路、海運、公路等聯運方式。
數據顯示,新通道常態化開行廣西至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4條跨境公路班車運輸線路。中越(南寧—河內)跨境直通班列自2019年8月起實現常態化運行,2020年中越跨境班列(經憑祥鐵路口岸)累計開行1264列,其中中越跨境貨櫃班列(南寧—河內)累計開行166列。
越發通暢的新通道推動沿海產業不斷向前。在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基地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這一項目總投資700億元,是廣西目前最大的單體投資產業項目。上海華誼集團董事長劉訓峰說,之所以來欽州,看中的就是海港優勢,項目建成後將努力打造國內乃至國際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按照總體規劃有關要求,廣西大力打造北海、防城港、欽州等3個工業產值千億元臨港產業園區,欽州綠色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防城港金屬新材料產業等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2020年,廣西籤約的央企、民企、灣企等「三企入桂」項目超2300個,總投資達3.4萬億元,防城港生態鋁工業基地、恆大新能源汽車廣西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通道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南寧國際鐵路港等通道樞紐加快建設,樞紐經濟已初具規模。
同時,廣西依託中國—東協博覽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中國—東協信息港等開放合作平臺,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廣西與越南、汶萊、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園區增至20多個,中國—東協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成員達到39個。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緊緊抓住西部陸海新通道被確立為國家「十四五」時期重大工程的有利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努力把通道建設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協時間最短、效益最高、價格最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