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說端午——粽葉飄香,龍舟爭渡,雄黃美酒

2020-12-20 知行攝旅行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它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習俗。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中一些習俗,傳播廣泛且影響深遠,今天小編將通過三部電影,「畫」說三個「粽」所周知的端午習俗~

吃粽子

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粽子的起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可見古時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1977年3月,由鮑方自導自演的史詩級電影《屈原》上映,如果想了解粽子「背後那個男人」的故事,你可以觀看一下這部經典影片。

影片講述在內憂外患的楚國,大夫屈原受迂腐的統治階級幹擾改革失敗且被坑害的故事。

作為1977年的電影,它雖然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但還是讓人感覺盪氣迴腸。它通過極具舞臺感的表演、史詩般氛圍的營造、典雅古樸的臺詞和意境,呈現了屈原愛國愛民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相當的尊重歷史,非常適合想從電影來認識屈原的觀眾。

扒龍船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宋.張榘《念奴嬌·重午次丁廣文韻》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曾盛行於吳、越、楚。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關於龍舟競技,在2018年有過這麼一部電影——《逆流大叔》。

該片講述四個在中年危機漩渦裡努力掙扎著的寬頻網絡公司員工,為「保飯碗」加入了公司新成立的龍舟隊,在艱苦的龍舟訓練中重燃人生鬥志的故事。

這部電影真誠地講述中年危機的酸楚,用幽默化解感傷,在體育精神裡找到滿滿正能量。《逆流大叔》很自然,不造作,它借用划龍舟的故事點題逆流而上的人生,有血、有肉、有火、有人情味。

端午節不如來上這麼一碗熱血雞湯,跟隨扒龍舟的「逆流大叔」一同體驗乘風破浪,陽光萬丈的感覺。

喝雄黃酒

飲罷一杯酒雄黃,聞得青衣粽子香。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這一習俗,也是源於屈原。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雄黃酒有很強的除害作用。我國古代,夏季除害滅病的主要消毒藥劑,雄黃酒便是其中之一。經常將它噴灑在床下、牆角等陰暗地方,以避毒蟲危害。

在《新白娘子傳奇》中,白素貞就是誤飲下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導致倆人天各一方。

在徐克電影《青蛇》中,也出現了類似橋段——許仙將雄黃酒倒進荷花池,竟誤打誤撞,讓蛇妖現行。

這部在豆瓣高達8.5分的電影,曾數次出現在CCTV 6臺,是不少80後的美好回憶。

影片生動有趣的通過神、人、妖三界的七情六慾來表達人性、倫理與是非,細究之下會發覺其深奧之處。張曼玉與王祖賢兩位不世出的絕代佳人配合徐克,在影片中營造出一種不可複製的美——絢爛的,旖旎的,妖異的,江南的美。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酈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宋.歐陽修《漁家傲》

歐陽修的筆下,「榴花」、「楊柳」、「角粽」營造了喜氣洋洋的端午氛圍,詞人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態躍然紙上,讓千年後的讀者仍有身臨其境之感。

沈從文也在《邊城》裡記錄湘西過端午時熱鬧歡騰的場景,他說,「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在,還毫無什麼變化,仍能成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端午節是為祈福禳災,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它飽含粽香艾濃的民俗趣味,也承載著丹心照夙昔的家國情懷。

這個端午,影院還被疫情「冰封」……但電影的光芒永遠都在,我們總會相見。衷心祝福愛電影的你——闔家安康!快樂幸福!

剝著粽子、聞著艾香、品著菖蒲,與家人度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端午吧!

相關焦點

  • 粽子飄香又端午
    粽子飄香又端午作者:池陽隱士
  •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二零二零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對於今年這麼特殊的時期而言,很多人選擇在家裡吃粽子陪家人。五月又稱「午月」,初五日又叫做午日,兩五相疊,故稱重午。時至今日,不管是否知道屈原這個人物,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度過端午節,而且詩詞是最具中國人文化品質,我們在詩詞中不僅可以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還能從詩詞中描繪中「追溯」回千百年間的歷史場景。比如說下面這4首詩詞,全部跟端午節有關,讀的時候讓人感覺就像是粽子一樣飄香、回味無窮。
  • 龍舟競渡 粽葉飄香 各地共度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龍舟競渡、粽葉飄香,今天(6月25日)是端午節,傳統的端午民俗活動在各地展開。龍舟競渡比的是速度,而獨具江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龍舟比的卻是「顏值」。在浙江長興縣,每年端午,太湖邊的人們通過花龍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端午離不開吃粽子。在江西南昌前洲村、貴州平塘的毛南族鄉,包粽子、做香囊、畫彩蛋,這些傳統的端午習俗讓很多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
  • 包粽子,賽龍舟構成了粽葉飄香,歷史悠久的端午節
    又到端午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輕剝開墨綠色的粽葉,一股粽香味撲鼻而來,粽葉包裹著一粒粒飽滿的米粒米粒飽滿,像極了小珍珠。肉粽夾雜著燜煮的紅燒的五花肉,散發著一陣陣肉香,咬一口真是美味極了。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吳越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
  • 上饒縣石獅鄉何村小學開展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主題班會活動
    上饒縣石獅鄉何村小學開展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主題班會活動  中國江西網訊 王小蘭、記者劉娟報導:「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生動描述了中國人喜慶端午的熱鬧場景。每逢端午,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都是節日裡不可或缺的。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近日,上饒縣石獅鄉何村小學開展了以「粽葉飄香,濃情端午」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班會上,老師通過圖片、視頻等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的一些簡單習俗;隨後,同學們還學習了怎麼摺紙船、包粽子和畫手抄報。
  • 粽葉飄香的端午節
    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為這一天不僅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還可以看到精彩紛呈的民間龍舟比賽!原來粽子是這麼包的!首先拿出一片或者兩片粽葉。做成一個漏鬥狀的錐形體,在裡面加入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待到聞到陣陣粽葉飄香後,就可以把煮熟的粽子拿出來品嘗。蘸著糖或豆粉吃完一個,還想吃第二個,第三個,真是越吃越香,越吃越好吃,根本就停不下來。真是太美味了!我愛每年粽葉飄香的端午節。 【來源:株洲晚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端午安康|少了龍舟競渡,廣州人的端午也能玩出花!
    >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祈福祛疫……但今年的端午有些特殊為避免人員聚集大河小湧少了「戲肉」——龍舟賽6月24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發布消息端午期間,省、市、縣三級不組織龍舟賽事或許只能看到興致不減的龍舟小隊自娛自樂少了鑼鼓喧天、揮槳爭流的龍舟賽但歡慶佳節、消災避疫之願卻更勝以往這個端午,你可以與家人這樣過↓↓↓尋端午風物 這些地方值得玩龍舟文化藝術節
  • 香港赤柱龍舟爭渡 各國面孔共慶端午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香港中通報導,海面上是如火如荼的龍舟爭渡,沙灘上有「奇裝異服」玩樂的人群。12日端午節這天,香港多個地區上演龍舟賽,其中在赤柱正灘舉行的「赤柱國際龍舟錦標賽」規模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今年的赤柱龍舟賽吸引5000多名國際健兒組成超過240支龍舟隊參賽,全日共逾60場賽事。
  • 少了龍舟競渡,廣州人的端午也能玩出花!
    農曆五月五,端午佳節至記憶裡的端午是熱鬧歡騰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祈福祛疫……羊城晚報資料圖 宋金峪 攝但今年的端午有些特殊為避免人員聚集大河小湧少了「戲肉」——龍舟賽6月24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發布消息端午期間,省、市、縣三級不組織龍舟賽事
  • 粽葉飄香香滿堂 端午民俗喜歡暢
    新華社廣州6月18日電題:粽葉飄香香滿堂  端午民俗喜歡暢新華社記者「遊旱龍」「劃喜船」「賽龍舟」「九獅拜象
  •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 歲歲年年,安康端午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一說紀念春秋時楚國的屈原,他不忍看楚國滅亡,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紀念他,漸漸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的習俗。另有說,紀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但都不如屈原的傳說深入人心。
  • 2020端午節祝福動態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簡短語句
    1、端午即來臨,粽子又飄香!逢年五月五,糯米加祝福!龍舟飄過江,祝福到你家!一條簡訊一段情,一聲祝福一份牽掛!
  • 迎端午送安康 自貢大安牛佛鎮端午(龍舟)美食季上線啦
    (原標題:迎端午送安康 自貢大安牛佛鎮端午(龍舟)美食季上線啦)
  • 話端午|粽子飄香
    華夏大地處處瀰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沉浸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風裡歌裡水裡。此時,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聽著這熟悉的民謠,又想起千古的傳說。
  • 端午節 | 粽葉飄香,情滿南湘
    粽子飄香的端午節1804廖博涵    風吹艾蒿輕搖曳,漿撥湖水微漣漪。一年中最「香」的節日:端午,正微踏著腳步向我們走來。它還未到之時,艾蒿和粽葉的香味便已遍布整個山野,待到它到來的時候,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為之沸騰了。六月二十五日,端午節,粽子的香味盈滿整個地球,龍舟的水花灑滿每個角落。
  • 端午|碧艾香蒲處處忙,粽葉飄香詩意長
    ,今又端午端午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時「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中國的端午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史說絕唱端午節又憑添了人文情懷和深邃詩意
  • 2018端午節祝福簡訊大全,送給你,誰打開誰幸福!
    6.粽子飄香端午到,五彩香囊身邊掛,驅邪避災福相伴,敬上一杯雄黃酒,賓朋舉杯迎端陽,龍舟賽出情悠揚,一年更比一年強,生活美妙更輝煌,願你端午快樂,幸福萬年長!7.端午的粽子香,端午的粽子甜,端午的祝福送心間;端午的粽子黏,端午的粽子滿,端午的問候不會晚。
  • 端午將至粽葉飄香 健康吃棕有講究
    雖然離端午節還有一段時間,但南海「吃貨們」早已等不及,開啟粽子的美好時光。各大超市專櫃的主角,也換成了粽子,提前營造節日氣氛。 南海消費者喜歡廣式口味 食材新鮮、現做現賣的手工粽,粽葉清香撲鼻,鮮嫩多汁的豬肉與糯米完美搭配,吃上一口回味無窮,品嘗回憶中的獨特味道…… 在南海桂城印象匯沃爾瑪超市裡,「粽葉飄香」的貨架上堆滿了粽子。不同個數、包裝、大小,粽子售價也有所不同。其中,禮盒包裝的普遍60元到上百元不等,散裝粽則4元到10元一個。
  • 廣西桂林:慶祝傳統佳節 豐富端午內涵
    端午佳節前後,桂林七星區各社區居民群眾齊動手,以包粽子、做龍舟、畫彩蛋、掛香包等各種形式共慶中國傳統佳節。當地群眾通過這樣溫馨的互動方式,營造節日氛圍,增進鄰裡間的感情,也把中華傳統文化以溫情的方式播種到孩子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