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煎包,在國內的包子界,大概是除了天津狗不理之外最出名的了吧。其實,這道隸屬於滬菜的美食,隨著它的流傳越來越廣泛,在如今已經不僅僅是上海人的最愛。在江蘇、廣東等地,生煎包也常常是茶樓裡名列頭牌的美食。許多即使不愛吃包子的人,也是十分熱衷生煎包。其實,不得不說,的確是生煎包的精細做工,才造就了它如此穩固的口碑。
生煎包,又名生煎饅頭,那是因為在上海地區,人們總是習慣於將包子稱呼為饅頭。據說,上海的生煎包,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那時候的生煎包還只是單純的豬肉餡,不過儘管如此,生煎包還是憑藉其精美的手藝,而俘獲許多吃貨的心。在那時候的上海茶館,生煎包就是最恰當的佐茶點心。許多光顧茶館的人,都會點上一份生煎包。
大概是生煎包的皮香肉嫩,還多湯汁,而且煎過的包子皮還很香脆,所以生煎包自從出現,很快地就火了起來。於是,生煎包也從最開始的小小個,發展成了後來的大個子。當然,隨著現在飲食的越來越精細,如今的人們也更喜歡相對較小的生煎包。不過,與現在人們吃生煎包的品嘗不同,那個時候的人們,就真的是把生煎包當成了主食。
說起來,生煎包之所以能夠在美食市場裡蛻變成一個品嘗類美食,它的手法講究真的是不容小覷。別的暫且不說,就單單說這包子餡裡的湯汁,就是個難題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同樣以湯汁鮮美的天津狗不理那是相當的小心在意,最怕的就是湯汁溢出。那麼,作為生煎包,用煎這樣的烹飪形式,這個問題顯然就要更加的艱巨了。如何讓一個生煎包在煎完之後維持完好,不讓湯汁溢出,真的是很考驗師傅的功力和耐心。大概只有最好的生煎包師傅,才能做到煎完之後還滴湯不漏吧。一個完好的生煎包,湯汁鮮美至極,但也需小心被滾燙的湯汁燙傷舌頭。
還有,就是生煎包的肉餡了。如今的生煎包已經不是簡單的豬肉餡,隨著飲食的改進和發展,生煎包也漸漸推出了各種不同的口味,比如雞肉餡的,比如蝦仁餡的,等等。肉香在滾燙的湯汁裡,在口腔中溢出鮮嫩的口感與味道,真的是個不錯的味蕾體驗。尤其是剛剛出鍋的生煎包,一面金黃的賣相,就已經是很吸引人的了。像這樣又有賣相、又好吃的生煎包,你會感興趣嗎?
文章屬於小潘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