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2020-12-07 w運j空

苦苦也叫八苦,人沒有辦法離開生老病死這四種苦,加上有求不得苦,有愛離別苦,有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此八苦。

第一個是生苦,生苦有五種。

(一)受胎。神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親腹中,居處不乾淨。

(二)種子。種子是神識,也就是靈魂,父精母血組成身體,肉身、靈魂、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增長。在母胎十個月裡,如同地獄一般,也叫胎獄。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生髒是小腸,熟髒之上,熟髒是大腸,夾間如獄。母親喝口涼水,他在裡面感受如同寒冰地獄;母親喝口熱湯,他就如同在八熱地獄。

(四)出胎。離開母體時,冷風、熱風交加,又嬰兒肌膚柔嫩,受衣物摩擦如同針刺。為什麼小孩一出生就哭,因為他太痛苦了。

第二個是老苦。老苦有兩種,增長與滅壞。

第三個是病苦。有兩種,一是身病,二是心病。身病,四大不調,心病,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

第四個死苦。一者病死,各種疾病,壽盡而死。二者外緣,車禍、水、火、地震等各種意外,非疾病死亡。

第五種,愛別離苦,親人、愛人不能在一起,聚散無常,不由自已。

第六個是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仇人常相見,事與願違。

第七個求不得苦,理想願望不能實現。`

第八個五陰熾盛苦,五陰指色受想行識,五陰覆蓋真性,不令顯發,真心不生,妄心復起。

壞苦,就是一生運氣時好時壞。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遠氣無常。

行苦就是你不能永遠保持不變,人們的哀老過程就是行苦,青春不能永駐。這叫行苦。

真正永遠脫離三苦,就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麼辦,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脫離三苦的最妙最殊勝的解決辦法。

相關焦點

  • 佛說人有三苦,除此之外再無苦,那三苦是什麼苦?
    佛說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這三種苦。什麼叫「苦苦」?佛家常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六道凡夫欲界裡沒有法子避免的。我們有個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
  • 佛學經典裡的「三苦」是哪三苦?
    第一個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惱。而苦苦中又有八苦,要知道,八苦就是三苦裡頭的苦苦。八苦中頭四個苦就是生老病死,生苦,出生的苦我們每一個人都忘掉了,出生那個苦忘掉了。坐胎那個苦忘掉了,十個月住在母親娘胎胞裡面一一子宮,就是子住的宮殿。佛家講叫胎獄,不是宮殿,住在那裡不好受。
  • 人生有幾多「苦」?三苦、八苦、十一苦
    苦, 最基本有三種:1) Suffering of Pain這種「苦」很矛盾, 有情是苦, 無情也是苦, 五蘊皆空,「蘊」,舊譯叫「陰」,新譯叫「蘊」。五蘊都是因緣和合而有,是無常、是不實。《般若心經》說:「照見五蘊,度一切苦厄。」
  • 佛教對苦和樂的態度!
    佛教對人生的苦,提供了極有系統及非常詳細的觀察方法,激發厭離及向道的宗教情緒。佛教對人類的痛苦,大約分為三類:第一是「苦苦」,就是身心所感受的種種不適及苦痛。第二是「壞苦」,就是凡事物都是無常的會壞滅的,畢竟屬於痛苦的。
  • 半身不遂,這半邊身先死—— 這個世界的苦太多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在釋迦牟尼佛開這七寶佛塔之前,「三變土田」,三次變娑婆國土這土田,都給變成琉璃為地。現在照到東方這五百萬億佛的國土,是以玻璃為地。玻璃,就表示光明的智慧。寶樹寶衣以為莊嚴:這國土都用寶樹和寶衣來莊嚴。這種寶樹能使眾生得到清涼、得到保護;寶衣是一種柔和忍辱衣,能使令眾生柔和忍辱。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又有有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在這個國土。
  • 佛說:蓋苦海乃眾惡所成,佛國淨土乃眾善所成
    苦有各種各樣的苦,大智度論所說「內苦」、「外苦」為「二苦」:身心所受的各種苦楚為「內苦」,風雨寒熱、惡賊虎狼的侵犯為「外苦」。俱舍論中所示的「苦苦」、「樂苦」、「行苦」為「三苦」:處在各種各樣的逆境之中為「苦苦」,樂去悲來為「樂苦」,滄桑變異為「行苦」。涅槃經中更認為人生在世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 業果不滅與有漏皆苦
    即世出世間的果報,都是由染淨業力為緣而現起,依業流轉,依業出離,此理決定不虛。業有善業與惡業。順理利人的行為,是善業,違理損人的行為,是惡業。善業有生樂的力用,惡業有招致苦果的力用。如果善業未為邪見損害,惡業未修善法對治,其善惡業招感果報的功能勢力,縱經百千萬億大劫,也不會消失,到因緣成熟的時候,決定感受果報。所以佛陀在許多經中都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傳說中的生老病死、愛別離等苦
    接續上篇《佛法菁華|定慧師兄和你分享:苦諦,何為三苦?》,繼續討論苦諦中的八苦。對凡夫而言,感受最深的就是苦苦,對壞苦和行苦,常人難以覺察到它是一種苦。菩薩在修習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需要所緣境,所謂悲能拔苦,故而需要苦的對境。
  • 佛說:世間無常,眾生皆迷,生壞變化才是一切苦的根源
    佛陀述說世間的真相,說動物有生老病死,物質有成住壞空,人亦有各種變化,選擇不同,所作善惡不同,因果報應自然也大不相同。人的念頭生住異滅,出身有高低貴賤之分別,福慧也不等同,而如果眾生依舊片面的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不會變化的,那便會是眾生最大的苦惱。
  • 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1有一種苦,叫放不下俗話說:「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 佛說:世間有八萬四千種苦,每種苦各不相同,讓人深陷輪迴
    至於這苦楚,更是因為個人處境,習性,乃至業因苦果而有不同,正應了佛經裡的那句話: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三界眾生,六道輪迴,人道之苦無量無邊。生老病死,愛怨欲憎,乃至五蘊炙盛之苦,皆是人要經歷之苦楚,若是自覺生活很苦,勿要輕言放棄,他人或許正在豔羨你身上他們無法得到的幸福。
  • 讓人過目難忘的個性籤名,人生,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
    三、 越來越少說話的原因是,你說的我全知道,我說的你又不懂。四、 積蓄你的能量,眷顧你的善良,變得勇敢,當這世界愈來愈壞,我希望你越變越好。五、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憂愁,正如我藏不住愛你的愉悅,藏不住分離時的躊躇。我就是這樣坦然,你捨得傷,就傷。
  • 人到中年都避不開這三苦 但苦也是樂
    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很多中年人對幸福生活的定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那時的人生活都不富裕,有這三樣也就知足了,就覺得生活太美好了,想想如果能實現了做夢都能笑醒。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中年人可能都已經實現了這三個目標,但是卻很少有人因為有了這三樣再從夢中笑醒,更多的是感到生活的壓力和疲憊,人到中年有三苦,誰也無法躲過。
  • 「世間清苦,只可自渡」愛情面前,需要絕對的理智
    之前無意之間看到了一句話:「世間清苦,只可自渡。」也讓我聯想到了在《張愛玲轉》中的一些話。說到:真正治癒你的,從來都不是時間,而是明白愛到極致是成全,也是無奈,請你用絕對理智和清醒的頭腦,去壓制心中的愛和難過,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 苦竹筍的故事
    等母親剛剛把臘肉炒小筍盛到碗裡,我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往小嘴裡塞,使勁咀嚼起來,但是還沒嚼兩口,瞬間又「呸呸呸」地吐了出來,「好苦啊」。。。「這麼苦」。。。我喊叫起來。。。         母親一看,也趕快拿起一雙筷子,夾了幾根筍子放進嘴裡嘗嘗,也馬上吐了出來,跟父親說:「是苦的」。。。父母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因為他們也不懂為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