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街:老街舊巷,有底色,也有靚色

2020-12-16 騰訊網

日前,記者走進了一度被稱為是鞏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卻成了老街舊巷的育英街,在那裡,遇到了正在調研督導創文工作的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國棟一行,跟隨他們的腳步,看到了人多街不亂、車多路不堵的不一樣的老街。「樓院雖然很舊,但生活很舒適;街巷雖然很窄,但交通很便利;上下雖然走樓梯,但感到很幸福。」滿足感就寫在育英街居民的臉上。通過對幾個樓院的現場查看,通過和老居民的交談,王國棟說:「要增加文化氛圍,突出老街記憶。」

記者 李曉霞 文/圖

緊緊抓住機遇,需要「快幹」

育英街屬鞏義市新華路街道育英街社區管轄,上接人民路,下連新興路,南北全長600米,因當年(1984年)鞏縣(今鞏義)縣直第一所標準幼兒園建在這條街上而得名。

育英街曾經是鞏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古老又年輕。早在北宋皇陵修建時,就流傳下來許多故事,其中「試炮臺」的典故家喻戶曉。在1984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個獨走夜路都害怕的荒涼之地,兩邊溝裡有幾處地坑院,土窯洞裡住著寥寥的幾戶孝北村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普通人的農耕生活。

育英街真正融入城區繁華,也是近30年的事。定名育英街之前,原本那一帶叫高壓線地,兩溝夾一嶺,中間一條路。西邊是瓦窯溝,據說是因為有人在那兒開過瓦窯,做瓦盆瓦罐生意而得名。也有人說,在修建宋陵時燒過瓦,做過倉庫。東邊的磚橋溝,溝上有一座長20米的磚拱橋,當年,橋下揚鞭過膠車,橋上汽車並排跑,在鞏義人心中,是地標性的建築。

說起育英街的變遷,大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印象。1984年,縣城建局牽頭,打響了鞏縣房改「第一槍」,規劃了17排自建房,大戶型72平方米,小戶型54平方米。一張圖紙繪到底,統一了低層、高密度的排房模式,定名孝義鎮第一新村。

在當時,鞏義房改邁出的這一步具有很大的試探性、導向性,由城建局統一處理地基,而後交由私人承建。自此,荒涼的土地沸騰了,在那論資排輩、由單位分配住房的年代,雙職工被允許自己建房。歷史的轉折讓職工們激動不已,迸發出巨大能量,不到一年時間,17排房屋主體全部落成。

1984年仲夏,城建局領導到自建房工地視察,看到百家開建、千人幹活的場面,喜憂參半,喜的是房改初見成效,憂的是這100多戶入住後,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怎麼辦?當時的育英街中段上方是高壓線,下邊野草叢生。於是,縣婦聯牽頭立項,在育英街修建標準幼兒園,定名「縣直幼兒園」,拉開了綜合建設的序幕。

轉眼到了1988年,磚橋溝、瓦窯溝的住戶遷至嶺上異地再建,騰出來的土地由保險公司、菸草公司、縣工會、被服廠、縣委、縣政府等10多家單位先後徵用,建成了一棟棟家屬樓,人民路和新興路終於上下貫通。自此,兩溝夾一嶺起高墊低統統被「夷為平地」。隨後,正式更名為育英街。

提升樓院顏值,需要「實幹」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王國棟的話引起了在場大多數人的沉思。許多人都對育英街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三宜」美麗新鞏義的建設大潮中,在全國文明城市如火如荼的創建活動中,育英街的發展牽動著許多人的心。

在2000年鞏義市掀起的「四城聯建」活動中,育英街一馬當先,路面拓寬了,道牙更換了,顏值提升了。隨著2017年聲勢浩大的創文活動,育英街又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為2020年的創文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菸草局樓院、工會樓院等地,王國棟說:「無主管樓院、無物業樓院是最讓基層治理頭疼的薄弱環節,為充分發揮『嘴』『眼』『耳』『手』『腿』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做?因為老,育英街在顏值提升方面存在著許多短板,這需要我們理清育英街的發展脈絡。」

以前,走進育英街的人有一種感覺就是,以街為中心,東邊清一色的樓房建築,五層六層不等,有大門,有庭院,每院住著上百戶人家,那是單位徵地、個人集資建房的產物;而西邊卻是清一色的兩層建築,個人出資,獨家小院。有人戲稱這是「一街兩制」,卻也見證了房改政策不斷完善、城市發展不斷探索的一段經歷。

1991年,鞏縣撤縣建市,更名鞏義市,隨著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大,育英街也成了繁華地段。1998年底,隨著新華路街道辦事處的成立,育英街社區開始辦公。

2005年之後,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宮、市檔案局相繼搬走,短短幾年,原來的低矮小樓、磚窯矮牆轉眼間變成了高樓大廈。隨著星月時代廣場、超市、中孚花園先後竣工,北段的幾個小區先後用上了暖氣,育英街也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

「基層治理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每一個老院都有一個故事,把老院的來歷和文化底蘊發掘出來,展示出來,通過理事會,通過居民公約,評選文明家庭,文明家庭創成了,居民的責任心也就調動起來了,把老物件擺出來了,家中的花搬出來了,把樓院打扮打扮,創文,還需要大的投入嗎?」王國棟邊走邊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樓的防盜窗裡,有些住戶養的綠植青翠欲滴,長長的枝蔓垂下,綠韻滿眼。有居民在陰涼處圍桌而坐,慢生活氣息濃鬱。85歲的王春霞說:「老了,不能給孩子添亂,他們雖然不在身邊,但俺有理事會,有社區,有困難就找他們,可方便。在育英街住習慣了,很滿足。」

發揮自身優勢,需要「會幹」

幾個樓院走下來,記者發現,幹群們的創文積極性很高,氛圍很濃。在現場座談中,王國棟也提出了幾點要求。

他說,「一院一特色」不是說說而已,要落到實處。育英街的打造,要多聽、多問、多用心,居民需要的,才是我們要做的。育英街老年住戶多,要深入了解各家各戶基本情況,建立重點人群檔案,以人為本,讓服務功能在平時就發揮作用。要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和健康講座,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

86歲的齊建安說,看到街道書記入院進戶,很高興,現在的幹部越來越成熟。老百姓沒有很多奢求,創文要創到點子上。育英街雖然舊,但文化底蘊也厚,這裡根深蒂固的睦鄰文化和創熟經驗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育英街有育英街的特點,別的地方學不走,這就是他們壓箱底的寶貝。他們雖然老了,也得跟上形勢,不做絆腳石。

育英街正在一天天老去,有些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所幸的是,王國棟和他帶領的一班人的觀念始終在與時俱進。也許有一天,當你漫步在育英街,不經意間會和一段往事相遇。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文化,院院有來歷。老街舊巷,不僅有底色,還有「靚」色。

相關焦點

  • 育英街繁華史記
    街道得名  育英街,原名育嬰街。清光緒三年《善化縣誌》載:雍正二年,建收養棄嬰的育嬰堂於此街,故名。1933年,改為育嬰所的育嬰堂搬出此街。街道衰榮錄舊日育嬰街其實就是長沙商業、休閒繁盛之地。但因育嬰街(育英街)街名的流傳,長久以來掩蓋了這條繁華商業后街的商業傳奇和時尚歷史。
  • 「逛老街 走舊巷」從讀懂一條條小巷開始,讀懂這座城
    時間過得飛快從今年5月底【逛老街 走舊巷】欄目推出我們走進市區11條老街舊巷尋找老德陽的歷史和故事體味這個城市的煙火氣也一起回憶舊時光左手市井,右手繁華,這裡的時光,有有鹽有味,有聲有色!時光傳送機:【逛老街 走舊巷 ⑨】你知道嗎?這裡真的有座城隍廟!廟宇不在但繁華依舊……陝西館巷「湖廣填四川」,陝西人遷至德陽建會館,建國初期會館變糧倉。
  • 【逛老街 走舊巷⑧】一條街,兩段路,連著前世與今生
    【逛老街 走舊巷⑧】一條街,兩段路,連著前世與今生 2020-07-11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尋老街舊巷 追尋城市記憶
    《老街巷》的作者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80後」歷史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因此他將自己對家鄉老街舊巷的理解、感觸與專業充分結合起來,真誠熱情地展現在了書中。相較於其他涉及天津街巷歷史文化風情的著作,《老街巷》有著明顯的不同與突破。
  • 這條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舊巷,國慶值得遊覽
    桂林的東巷、西巷,由於位于靖江王府正陽門的東西兩側而得名,是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舊巷。在戰火摧殘與舊城改造下,桂林城中的老街巷幾乎盡失原貌,只有毗鄰王城的東、西巷幸運保留。然而,日益殘舊破敗的巷弄,與桂林這座旅遊城市愈來愈不協調,因此於2013年啟動拆除、改造工程。
  • 老街老巷 尋覓老城記憶|莫家街|西寧|老城區|青海|老街|水井巷
    照片均為通訊員提供一座城市,充滿著各種溫馨的回憶,儘管我們回不去從前,但我們可以回到自己走過的路、穿過的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條老街老巷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舊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觸摸它歷史遺留下的痕跡。
  • 老街舊巷話變遷
    70年時光荏苒,西寧老街清晰而真實地承載著歷史的變遷。如今走在西寧街頭,寬闊的道路車流如梭,城市地標性建築磅礴大氣,住宅小區風格迥異,園林景觀清新雋秀,花草掩映如詩如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取代了以往低矮破舊的平房,城市發展帶來無限商機,吸引越來越多的客商湧向這座美麗的高原城市……這一切,都在表明:西寧正在蓬勃發展!上世紀50年代末的西寧市西大街。
  • 北海老街「摸乳巷」,真實作用原來是這樣…
    這樣一來,可以給遊客們和老街的居民都帶來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1)「摸乳巷」為什麼可以吸引那麼多人來了解、觀賞?我每次去老街閒逛的時候,總能看到導遊帶著遊客們遊覽摸乳巷,並講解摸乳巷的故事。而很多遊客聽到「摸乳巷」這三個字時,會感到很新奇。這或許遊客對擁有歷史文化和奇特名字的小街小巷產生好奇心,而熱衷於探索它。
  • 「逛老街 走舊巷④」今天我們從水井巷裡的田豆花說起
    也有人端著自家瓷碗或保溫盅帶走豆花粉 豆花飯 鮮豆漿今天的【逛老街 走舊巷】我們從一碗1987年就開店的「田豆花」說起帶大家走一走水井巷水井巷北接桐花巷,南臨西街,據老水井巷人講述,巷子口有一口水井,水井巷因此而得名。那口水井已不見蹤跡,但和水井牽連的人家和故事,還在延續著。水井巷老照片(周曉平提供 )「田豆花」最早就是從這水井中取水製作。因為這一碗流傳至今的味道,讓老水井巷人的記憶有了落腳點。
  • 徽韻|屯溪老街與黎陽in巷
    圖片源於網絡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的屯溪老街,屯溪老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圖片源於網絡屯溪老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唯一的「國家歷史保護街區」,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逛老街 走舊巷⑥】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裡,竟然留下過賀龍的足跡……
    【逛老街 走舊巷⑥】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裡,竟然留下過賀龍的足跡…… 2020-06-27 0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海老街有個摸乳巷
    老街之所以稱老,在於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老街的建築極具嶺南韻味,那一排排整齊的騎樓既可遮風擋雨又能躲避驕陽灸烤,而幢幢樓房的造形又各不相同,大門旁的石柱,線條流利的拐角,還有開有汽窗的屋簷,這些都包含著西方的建築風格,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結合,碰撞,造就了老街自身的建築風貌,西方建築精髓的滲透使得老街不謂不老。
  • 嶽麓史話 ‖ 老街舊巷之抗戰中期的長沙火宮殿
    嶽麓史話 ‖ 老街舊巷之抗戰中期的長沙火宮殿 2020-07-1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火車站、老城牆、八卦樓和那些消失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而在濟南還有許多珍貴的歷史古蹟和老街舊巷,也隨著時代更迭而消失,如今也只能在照片中回憶一二。  濟南老城牆  曾經的濟南府城牆高廣雄偉、蔚為壯觀。民國時期雖有破壞,但城牆大體還是保存較好的。1950年,當時的濟南開始拆除老城牆,自此揭開了大規模拆除城牆的序幕。
  • 走街串巷逛西安,老街舊巷裡的市井煙火,藏著你不知道的人文風景
    在西安城東的老巷舊巷中,我邂逅了平凡生動的市井生活,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古都歷史。01西安有個東縣門,不是縣也沒有門遊覽完西安鐘樓,我順著西安東大街一路前行,到「大差市」後準備步行走到「和平門」。但它的名字告訴我,這一定是條有「故事」的老街。查詢資料發現,東縣門指的是歷史上分治西安城的鹹寧縣。當時西安城東有鹹寧縣,西有長安縣,是西安城中等級最高的兩個縣級單位。
  • 「逛老街 走舊巷⑧」一條街,兩段路,連著前世與今生
    從地圖上看以前的老德陽城其實並不大老街老巷也不多在南街上和慶雲街並列的還有一條老巷與瘟祖巷(健康巷)、慶雲街這條巷子很有意思,它和鐘山街其實是同一條街,只不過前半段叫鏵爐巷,後半段叫鐘山街。鏵爐巷就像是這條街的前半生,而鐘山街是它的後半生。鏵爐巷老街記憶如果你仔細看看老德陽地圖會發現,以前從鏵爐巷向西經過米市壩再往前走一段,就到了城外。
  • 徒步遊西安:暴走城東老街舊巷,邂逅市井生活和人文風景
    在西安城東的老巷舊巷中,我邂逅了平凡生動的市井生活,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古都歷史。遊覽完西安鐘樓,我順著西安東大街一路前行,到「大差市」後準備步行走到「和平門」。當時只知道大概方向,便跟著感覺走了,一路走街串巷,也算換了個角度看西安。
  • 西橋:穿街走巷的意義
    當摩登現代強烈碰撞市井煙火繁華與質樸交織在同一框架中造就了西橋這一「網紅路」短短五百多米的路不動聲色地詮釋著穿街走巷的意義老街的華麗蛻變之路西橋在整修前,建築外立面樣式簡陋;樓宇之間杆線林立,電線盤布錯亂。
  • 長沙的古建築-7 小古道巷 大古道巷
    小古道巷  小古道巷與大古道巷平行,中有「流水溝」、「雲泉裡,,等小巷相連,西起黃興南路,東止磨盤灣。小古道巷舊有古道觀南嶽行宮,宮內供奉南嶽祝融大帝。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長沙未建火宮殿之前,南嶽行宮是百姓祭祀火神的主要場所。小古道巷東南側舊有朗公廟,留下「朗公街」之街名。
  • 「巷」遇舊時光!梅城這些巷弄,你都走過嗎?
    「巷」遇舊時光!梅城這些巷弄,你都走過嗎?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弄堂都已老去無蹤這些被許多人懷念的童年撒歡的地方如今 還能依稀見到一些舊時光的表情∆六眼古井雖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但其中大多巷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