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 尋覓老城記憶|莫家街|西寧|老城區|青海|老街|水井巷

2020-12-25 騰訊網

照片均為通訊員提供

一座城市,充滿著各種溫馨的回憶,儘管我們回不去從前,但我們可以回到自己走過的路、穿過的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條老街老巷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舊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觸摸它歷史遺留下的痕跡。這些老街老巷在悠長的歲月裡,相互交匯,相互適應,又各自保留其獨特「個性」,這種「個性」,體現了舊時青海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蘊。

千年「水眼頭」 百年水井巷

翻開西寧的歷史畫卷,許多老西寧人都還記得舊時西寧城內的土巷,每條街巷裡的水溝(俗稱陽溝),每日流水潺潺。據說,有人在城垣南端開鑿了一個洞並引水入城,因此那時的西寧人稱此處為「水眼頭」。上世紀50年代,「水眼頭」一帶被政府正式命名為「水井巷」。

水井巷處於西寧市城中區,東起西寧繁華地帶西門口,西止北大街,是古城西寧最熱鬧的商業街之一。

西寧市民王紅麗在水井巷附近住了二十多年,她回憶道:「舊時水井巷的南側不僅有西寧最早的百貨大樓,還有西寧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劇院,所以那時候水井巷總是人來人往很是熱鬧。」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如今王紅麗對水井巷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近年來,西寧的大樓、廣場、街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力盟、唐道、萬達等繁華商業街區相繼建成,西寧中心區域似乎發生了『西移』,老水井巷在這之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不,從去年開始,水井巷也不甘落後,開始了『變身改造』工程。」

王紅麗所說的「變身改造」工程,便是為加速水井巷市場發展、增加市場競爭力,經西寧市政府研究決定於2019年對水井巷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此次改造是自1987年以來的第四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嚴格按照「將水井巷市場打造成為具有悠久歷史傳承和文化記憶的現代化商業美食街區」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新水井巷市場建設。工程總投資16.673億元,共分三期實施,一期為水井巷市場片區建設,二期為聾啞人學校片區,三期為人民街書畫古玩城建設。

「來西寧旅遊之前在網上看了很多攻略,都說水井巷是一定要來的地方,來了之後發現這裡正在升級改造,有些遺憾。以後有機會再來青海,我們一定要來看看這個『百年老巷』。」山西遊客劉欣說。

12月4日,記者來到水井巷商業文化旅遊街區改造現場,3棟商業樓及戲臺主體已完工,雖然此時的西寧已入深冬,但施工人員仍然在忙著施工。水井巷施工項目部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項目明年正式投入運營,工程已展開冬季施工。此次施工改造項目以商務和商業為主導,購物、文化休閒和旅遊觀光為支撐,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西寧乃至青海中心區域,成為青藏高原旅遊集散中心和西寧城市新地標。在經營理念上,水井巷也將一改常態,引入多樣化業態經營模式,入駐特色小吃、大型購物中心、影視文化中心等,從物質需求到精神體驗,滿足市民和遊客全方位、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如今的水井巷將褪去時間遺留下的滄桑,承載著這些年積澱的獨特記憶煥發新姿。此番升級改造工程中,水井巷中央商務區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引入各類型文化元素,進一步強化城市中央商務區的特色文化氛圍。在對西寧歷史、文化、生活、生態等方面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依託傳統,融入新時代元素,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可謂是既「接地氣」又「緊跟潮流」。

土生土長的西寧女孩李林瑞說:「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周末約上要好的夥伴來水井巷拍『大頭貼』,回家的時候在巷口買上一包熱乎乎的糖炒慄子就會開心一整天。不知道改造後的水井巷會是什麼樣,充滿了期待,相信,不久的將來它將『搖身一變』成為西寧又一新地標。」(實習記者 楊林凌)

莫家街: 美食老巷暢想曲

浮雕牆壁、青瓦牌坊,燙金大字印著「莫家街」三個字,這是一條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巷,也是西北遊攻略裡必去的網紅打卡美食街。

近幾年,青藏高原成為越來越多文藝青年嚮往的聖地,西寧作為西北遊的一大重要中轉站,吸引著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了解一座城市最迅速、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漫步在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街巷裡,感受當地民風、觀賞特色建築、品嘗地道小吃,只有穿梭在那一條條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街道,才能讓人體會到遠遊的意義。

莫家街北接東大街,南與宏覺寺街相連,是西寧市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京都禮部官員莫懷古因家中珍藏溫涼盞一隻引來權貴爭奪,後被貶到西寧,便在今莫家街一帶和今雷鳴寺街南面建起私邸和宗祠。莫家宗祠建成後,宗祠前的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莫家街已經成為西北經典美食的聚合地,每年慕名前來品嘗青海特色小吃的遊客數不勝數,到了旅遊旺季整條街道都沉浸在一片紅紅火火的氛圍中。這裡有最接地氣的市井生活,能滿足遊客對西北風土人情的想像。

許多遊客來到西寧後,第一站打卡地便是莫家街,吃的第一頓飯便是在馬忠食府,這裡匯集了幾十種西北小吃,20元就可以吃到正宗的烤犛牛肉串。走進馬忠食府,各地口音湧進耳中,其中不乏本地方言。

成都遊客張宇航說:「去年出差來了一次西寧,在酒店附近吃過一次燒烤,很合口味,一直想著再來這裡一定要留出一天的時間,專門來吃特色小吃。這不一進莫家街就被馬忠食府吸引了。」

「對,這裡簡直是吃貨的天堂啊!像個自助餐廳一樣,想吃什麼樣的西北特色美食這裡都能滿足我們。」張宇航的同伴說。

「馬忠家的釀皮子我從小吃到大,有嚼勁還入味,外地來的朋友我都推薦他們來嘗一嘗。」放假回來的大學生王琪亞說。

大缸、大盆、大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馬忠釀皮,師傅將一張厚約2釐米的黃褐色釀皮對摺切條,放進大碗中,撒上綠油油的韭菜,澆上紅彤彤的辣油,給人留下熱情火辣的印象。

德祿酸奶的口碑在省內外越來越響亮,店門口每天人頭攢動。6元錢即可買到一碗正宗青海犛牛酸奶,即能在店裡食用,又可以打包帶走。酸奶冰冰涼涼、酸酸甜甜,上面覆蓋著一層金黃色的奶皮,用勺子輕輕一戳似乳酪一般滑嫩,入口奶香濃鬱回味無窮,令人感慨西北竟有如此柔軟甜蜜的一面……

莫家街街巷裡的青海犛牛肉店一家挨著一家,門口掛著一排又一排的整隻牛肉,有顧客選肉,老闆便掏出一把鋥亮的大刀利落割下,透露著幾分豪邁與不羈。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排列在街道兩旁的是一家家標有「青海特色」「土特產」「老字號」等字樣的小店,手抓羊肉、羊腸面、羊肉串、炒麵片、釀皮、老酸奶、青稞甜醅等,這些帶有「青海特色」標籤的美食,讓這條老街「染」上歷史厚重的底色。而現代化便捷的手機支付、掃碼加入的優惠群、異地快遞郵寄服務等,更是讓莫家街在時間變遷中逐漸展現出新潮的特色。(實習生 成潤寧)

煙雨迷濛的隆務老街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沿路行走,漸入夕陽下古樸敦厚的隆務老街,道路兩旁的花花草草在雨後放晴的光暈裡更加嬌豔朦朧,這裡少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市的繁華熱鬧在老街仿佛瞬間靜息,此時的老街猶如一幅古老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修建於明代的隆務鎮民主上街,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吸引眾多撒拉族、回族來此經商謀生,同時也把伊斯蘭文化帶到了這片土地上。公元1765年,沿隆務老街民主上、下街開始修建商人居住地,這一時期土木建築的興起和各民族宗教文化的不斷融合,成就了隆務老城區的雛形。至清末民初,隨著全國各地商業和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和興起,大量漢族遷徙至此,並帶來名目繁多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由此,隆務老街城區也不斷得到擴大。19世紀40年代,隨著茶馬古道的進一步繁盛,這條老街也逐漸成為商業貿易的中轉站,來自藏、漢、回、土、蒙古、撒拉等多民族、大約80餘家商戶來此安家落戶、濟濟一堂,其當年的繁華和興盛也可見一斑。

一街就能識城。作為青海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區之一,如今老街上最初的「克哇加曲」的後代們(藏語意為80家商人)早已閱盡百年滄桑,成為隆務河真正的主人;而數以萬計的文人墨客在此擦肩而過,也直接或間接地成為熱貢土地的一分子,他們共同見證著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輝映。如果說,同仁地區是隆務河中漂浮的一片樹葉,那麼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隆務老街則是這片樹葉上最引人注目的葉脈。

夏瓊山和阿米德合隆山由南向北延伸,形成了縣境及隆務河兩側的東西山區,其山體起伏連綿,山巒疊嶂,沿隆務河谷地勢逐級上升,由南向北構成一個由高到低的天然二級「階梯」,臺地高差達三十米、佔地百餘畝的隆務老街呈現出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邊有水的「山水城一體」的特殊地理風貌。

老街的主街道是十幾年前以舊復舊的石基路面,曲折幽徑,婉轉自然。風格迥異的老住宅和臨街而建的木質小樓依地勢排列,簡約質樸、錯落有致。這些木質小樓大多是明代的建築風格,偶有刻花的木窗欞和磨得鋥亮的門板臺階,在古樸和厚重中無不彰顯其歲月悠悠。偶爾也有幾家門店被一把把大鐵鎖守衛,在孤寂蕭條中閉門歇業。很多居住在老街的老人心中,老街就是往昔或甜或苦歲月的情感依託,是他們或喜或悲的美好回憶。

沿街而望,書店、商鋪、美容院、茶樓、老八盤餐飲比比皆是,把一種居家的溫馨與生活的嚮往雜糅在一起。來到老街,不能不品嘗老街上頗具盛名的老八盤系列。這老八盤多年前就已經成為同仁縣餐飲文化行業中的大佬,是隆務地區上乘的宴席菜餚,也是隆務老街沿襲至今的清真傳統美食。老八盤系列中的各種美食把老街群眾的勤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盡顯其中。老街特有的鄉情、親情幾乎全部融進了一碗碗烹調考究、色香味美的菜餚中。

老街是歲月的目擊者,又是時代的見證者。走進彎彎曲曲、寬約八米有餘的民主上、下街,那些面貌依舊的傳統商肆及建築,向世人昭示著同仁地區厚重的歷史韻味。已有250多年歷史的隆務老街區,是展現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走進老街,就走進了一段寂靜的時光。想必歲月如何緩慢,都已回不到老街昔日的繁華景象中去。不得不承認,在歷經兩個世紀歷史文化積澱與現代化日益繁華的都市的交相輝映下,老街最原始的歷史韻味和文化光影依然綿長輝煌。

夕陽西下,斜陽古寺,斷牆殘瓦,讓人頓感韶華易逝,歲月流轉。漫步在老街,從老街充滿滄桑的古樸中走過,心中只剩下了淺唱低吟。如今,寧靜、包容、安詳只屬於這條老街。在老街的阡陌小巷中悠悠晃晃穿梭,河水潺潺、梵音嫋嫋,老街仿佛停在了遠古的某個時刻……時光荏苒,關於老街的記憶在心靈深處起起又落落。燈火闌珊時,老街猶如一道熠熠閃爍的光暈,拉長了回憶,拉長了記憶深處溫暖的一隅。

有誰能懂得老街洗盡鉛華後的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和茶馬互市曾經的繁華與厚重的美呢?老街承載的已不再是歷史的印記,其猶存的古韻遺風或許早已不在乎世人如何評價了。斑駁的時光,幽深的小巷,長滿青苔的牆磚以及透過石砌老牆底的縫隙汩汩流淌的清泉,無一不在訴說歲月的凝重和滄桑,詮釋著老街豐富的內涵,亦商亦儒的隆務人在這充滿人間煙火的小鎮,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堅定安放。

隆務的山川河流包容了一切人與自身、人與天地、人與自然。漫步煙雨迷濛中的老街,溼潤的青石板光影流瀉,老街更像一幅意境優美的水墨畫,沉靜、悠然,不知不覺中一份空靈悄然而至。老街的居民不過萬人,然而,一條河、一座鎮、一些人,就足以構成隆務河流域子子孫孫的記憶。(通訊員 王玉蘭)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老街老巷,尋覓老城記憶
    這些老街老巷在悠長的歲月裡,相互交匯,相互適應,又各自保留其獨特「個性」,這種「個性」,體現了舊時青海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蘊。千年「水眼頭」 百年水井巷翻開西寧的歷史畫卷,許多老西寧人都還記得舊時西寧城內的土巷,每條街巷裡的水溝(俗稱陽溝),每日流水潺潺。
  • 醉青海 | 除了莫家街、水井巷,西寧這條美食街同樣不能錯過!
    小青已經安利過很多美食咯這足以證明小青是個純純的吃貨為了更加證明這一點的真實性小青又來放福利了沒吃過這條小吃街 在吃貨界都不能算純的~(ps:小青算是比較純的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海吃貨,青海美食的地位在我們心中是無可替代的。青海最著名的美食街無非是莫家街、水井巷,其實小愛想告訴大家還有一個地方的美食會讓你欲罷不能——興海路。
  • 青海十大美食街 青海吃貨最喜歡去逛的美食街「青海美食」
    在哪些地方能嘗到青海美食呢?本文為大家盤點了青海十大美食街,青海吃貨最喜歡去逛的美食街有莫家街、水井巷、大新街夜市、泰寧花園夜市、西寧下南關、力盟商業步行街等等,一起來看看吧。青海十大美食街1、莫家街莫家街位於西寧市東大街西側,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西寧著名的美食街,慕名中華名小吃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的遊人比比皆是
  • 大美青海我的家 06 故鄉至味是西寧
    我推薦大家到西寧的城東區小橋大街一帶吃,因為這裡的回民比較集中,尕面片的做法也很精緻,味兒也十分的地道。當然,莫家街馬忠食府的尕面片也很不錯。>首推的自然是莫家街,莫家街位於西寧市中心東大街南側與飲馬街相對。
  • 西寧九大美食街,留著一個一個去!
    1、莫家街莫家街是一條老牌美食街,其中最有名的是馬忠食府,味道都很不錯。這是到西寧一定要來的地方,在這裡,青海風味的烤羊肉、羊脖子、羊腸面、羊雜麵、酸奶、釀皮子、炒涼粉、錕饃饃……各式各樣的小吃比比皆是。
  • 舌尖上的青海西寧美食攻略
    西寧有三條美食街:1、眾所周知的莫家街,幾年前整改後,我已經很少去了,裡面基本上只有馬忠食府,專門給遊客吃的,這裡只有一個優點:如果不想東奔西跑,店裡的小吃種類還是比較全的,味道尚可,缺點是:味道中庸、價格高。
  • 安靜了473年的鹹陽老街,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1尋覓記憶中的老城印象但若想在鹹陽市區尋覓歷史的遺蹟,或尋找生活的煙火氣,那本地人多半會推薦一個地方——鹹陽老街。探尋歷史遺蹟鹹陽老街,蘊藏了數百年的歷史,也承載了幾代鹹陽人的記憶。是老街中最為喧囂的一條街,也與鹹陽的美食一條街所接壤。立於「北平街」牌樓之下,便能感受到與都市中不同的另一番韻味。
  • 西寧水井巷街區明年7月全新亮相
    千年「水眼頭」,百年水井巷作為老城區最熱鬧的商業街,水井巷算是全西寧最繁華的地方之一,是遊客來西寧旅遊的必經之地。但由於市場發展過於緩慢、效益逐步降低、市場競爭力不斷衰弱,經市委研究決定,2019年開始對水井巷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城中區嚴格按照「將水井巷市場打造成為具有悠久歷史傳承和文化記憶的現代化商業美食街區」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水井巷對市場建設進程。
  • 「逛老街 走舊巷」從讀懂一條條小巷開始,讀懂這座城
    老屋的小青瓦上,沉積著百年的風雨;一碗柔滑的片粉,滋味悠長;飛針走線的裁縫,孤傲執著的老畫家,還堅守著最初的夢想……時光傳送機:【逛老街 走舊巷②】片粉、裁縫、老畫家……慶雲街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健康巷從「瘟祖巷」訛傳為「瘟豬巷」,再到後來更名為「健康巷」,變的是時代、是名字,不變的是人們追求健康的美好願望
  • 西寧莫家街
    ,到青海旅行,西寧可能是你的起點,也可能是你的終點,總之是一個越不過也繞不過的地方。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來西寧,住在了大什字附近的一家賓館,在這裡進進出出,幾天下來對周邊也就熟悉了不少,後來每次旅行到西寧,都會在大什字附近安身。入住後就想解決肚子的問題,就尋覓到了不遠處的莫家街上。當時只是覺得莫家街上的飯好吃,並沒有記住莫家街這個街名。
  • 掀起西寧人味蕾的幾條街你去過幾個?
    吃貨們都在看西寧的美食街,你去過幾個?味蕾神經的刺激,你能忍受多久?無論你是身處青海的東道主,還是遠道而來的遊客美食的誘惑,或許是你靠近美食街的唯一理由。點擊播放 GIF 0.0M莫家街莫家街位於西寧市東大街西側,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西寧著名的美食街。
  • 老街舊巷話變遷
    【開欄的話】從今日起,都市報開設《圖說70年》欄目,我們以新舊照片對比的形式,表現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青海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記錄青海各族群眾的幸福追夢之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時光荏苒,西寧老街清晰而真實地承載著歷史的變遷。如今走在西寧街頭,寬闊的道路車流如梭,城市地標性建築磅礴大氣,住宅小區風格迥異,園林景觀清新雋秀,花草掩映如詩如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取代了以往低矮破舊的平房,城市發展帶來無限商機,吸引越來越多的客商湧向這座美麗的高原城市……這一切,都在表明:西寧正在蓬勃發展!上世紀50年代末的西寧市西大街。
  • 青海旅行路線1:馨廬公館—東關清真大寺—莫家街
    青海旅行筆記1:馨廬公館—東關清真大寺—莫家街 只需半日二、青海旅行筆記1:偷得浮生半日閒青海是我絲綢之路旅行中的一段,在青海大約留了三天時間,風景、美食一直是我旅行路上的主題,然而行程匆忙,只能取捨。環青海湖、茶卡鹽湖因為距離關係,至少需要兩天時間。莫家街、水井巷小吃街都在西寧城區,而且距離很近。這樣看來,一個長途搭一個短途是最適合不過的安排了。
  • 清新福建丨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
    身處老城區裡的菜市場 一間間寫滿歷史的老店 或許能夠打開你的味蕾記憶 街頭巷尾藏著的全是「正港」的廈門味 本期,帶你續徜徉街巷 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老街古早味覓食
  • 西寧的這些美食街,看看你去過幾個?
    水井巷(正在修建)    水井巷是一條老牌商業街,號稱「小香港」,以小吃居多,有許多烤羊肉攤,釀皮、酸奶、甜醅、羊腸面也很不錯的。目前水井巷市場正在修建,將於年底完工,力爭於明年5月投入運營!    莫家街    莫家街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迄今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了。莫家街是美食集中區之一。
  • 贛州人無法抹掉的記憶,走過的老街巷南市街,時光深處逝去的生活
    歲月如一把利劍,古往今來,歷經千百年後承載了多少的沉澱與包容,粉牆黛瓦早已斑駁,而今物是人非但這條南市街裡踩踏過的足跡,依舊蘊含著當年的包容與謙讓,就是這樣一條條老街巷,讓這座城市註定,永久承載著「贛州街巷」的烙印。一座城市的文明發展,與這座城市公民所受到的「人文關懷「息息相關。
  • 青海西寧莫家街美食街旅遊景點介紹(圖)
    莫家街位於西寧市東大街西側,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西寧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西寧著名的美食街,慕名中華名小吃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的遊人比比皆是。又因與大新街夜市相近,因此這裡常常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各地遊客趨之若鶩。》》
  • 環華D134:西寧美食之旅第二站:水井巷
    那時,在今水井巷南端的城牆下(原西寧市歌劇團東北護坡處)有一個洞眼,人們叫他「水眼頭」,從南山寺跟的水渠中引水進入城內,流經大街小巷,供人們澆地灌園,灑街壓塵。大約在1943年,舊警察局還讓東西大街的商戶每戶家門口配備一個太平水桶,盛滿溝水,作為當時的消防備用水。
  • 【城市建設】水井巷街區明年7月全新亮相
    千年「水眼頭」,百年水井巷。作為老城區最熱鬧的商業街,水井巷是遊客來西寧旅遊的打卡地之一。但由於市場發展過於緩慢、效益逐步降低、市場競爭力不斷衰弱,經市委研究決定,2019年開始對水井巷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城中區嚴格按照「將水井巷市場打造成具有悠久歷史傳承和文化記憶的現代化商業美食街區」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水井巷對市場建設進程。
  • 【逛老街 走舊巷⑧】一條街,兩段路,連著前世與今生
    從地圖上看以前的老德陽城其實並不大老街老巷也不多在南街上和慶雲街並列的還有一條老巷與瘟祖巷(健康巷)、慶雲街共同通往米市壩這就是鏵爐巷這條巷子很有意思,它和鐘山街其實是同一條街,只不過前半段叫鏵爐巷,後半段叫鐘山街。鏵爐巷就像是這條街的前半生,而鐘山街是它的後半生。鏵爐巷老街記憶如果你仔細看看老德陽地圖會發現,以前從鏵爐巷向西經過米市壩再往前走一段,就到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