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2020-12-17 鄉土鄉人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一人不進廟

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最初的「廟」字是上面一個「廣」下面一個「朝」,就是「廟」這個字,意思是房子裡被祭祀者都是一些像朝廷君王一樣受尊重的人,因此廟裡面供奉的泥胎雕塑大多都來自於民間,比如文財神關羽和武財神趙公明,以及土地爺等,都曾經是真實存在的人。

當然最初的廟也是比較大的,後來隨著廟裡的神越來越多,廟的形式也就開始多樣化,比如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家都有一個土地廟,就是在牆上掏一個小壁櫥,裡面放上一個泥胎就行了。這也說明了土地爺的地位比較小,還不如民間一個秀才,所以在秀才家裡,土地廟的位置都與普通老百姓家裡不一樣。

稍微大一點的廟一般都不會建在村裡,而且人們都不願意與廟挨著住,像山神廟之類的,那就離村子更遠了。因此在以前的廟裡根本沒有人居住,再加上泥胎雕塑讓人畏懼,所以就成了一些強人聚會之所,如果一個人進了廟,萬一遇上強人就麻煩了。

相反寺院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道觀裡面也有道士,所以進了寺院和道觀都比較安全,再加上和尚和道士都比較和善,所謂「進山門就有三升米」的緣分,所以一個人外出的時候,可以進寺院,也可以進道觀,唯獨不能進廟宇,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

二人不觀井

其實這句話也是出於安全考慮,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特別是在發財之後,更不能去井邊觀看了,萬一被其中一人推下去就麻煩了。俗話說:「害人之下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算兩人關係很好,萬一其中一人不小心掉下去了,另一方也就百口莫辯了。

這主要是因為以前的井比較常見,所以不光是井邊不能去看,什麼懸崖之類的也不能一起去看,首先是為了避嫌,其次是為了防人。像《西遊記》裡的烏雞國國王,就是被推到井裡去了。所以才有了「二人不觀井」的說法。

三人不抱樹

意思是三個人不能一起抬樹,在農村抬過木頭的都知道,要麼是一人抬一頭,要麼是兩人抬一頭,三個人是沒辦法抬的,如果把一個人放到中間,萬一兩邊的人抬不動了,就會把中間的人壓住,而且中間的人還必須與兩邊的人個頭一樣,稍微高一點或者低一點都不行。

如果中間的人個子高,那重量就全壓在他身上了,如果個頭低,也就夠不著木頭,還不如不抬。所以抬木頭的時候,要麼兩個人,要麼四個人。所以就有了「三人不抱樹」的說法。這也是為了防止其中一人偷懶不出力,濫竽充數。

相關焦點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下面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句老人傳下來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先來看一下「一人不進廟」,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獨自一人進廟,非偷即盜。在古代,廟宇的主要用途就是供奉神靈,它是人們求神拜佛的地方。古人一般都是很迷信的,因此對於神靈之說,也比較相信。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何意?
    而所謂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雖然乍一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其中的深層含義,都有哪些呢?一人不進廟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到廟裡去。因為山間的一些荒野寺廟缺乏人氣,久而久之會有不少陰氣聚集,所以一個人進去,難免會被陰氣纏身。並且,儘管大多數寺廟靈氣充足,但到了傍晚夜間,周圍難免會有冤魂上訪。因此,為了不打擾寺裡人的休息,同時也為了安全,就不要在寺廟周圍晃蕩了。
  • 在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為啥3個人不能抱樹?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為啥3個人不能抱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有很多老話,有一些老話在人們心中已經慢慢淡忘。但是在老人的心裡,有一些俗語仍然在他們心中。
  • 為什麼古語有: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說法
    古人云: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就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寺廟。古時候的觀裡面非常亂,一個人趕路,晚上想在廟觀借宿,不良僧侶見錢財起歹心,容易遇害。另一種說法是以前的廟裡有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人推下去的,為了避免這種誤會,就有了這種說法。
  • 農村俗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人也喜歡借這些東西來告誡毛躁的年輕人,好更好的生活處事,其中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又是有什麼道理呢?1、一人不進廟以前的廟宇大都是建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可能是方便僧侶們修身養性吧,但正是因為如此,周邊由於沒有其他好住宿的地方,去上京趕考亦或者是外出遊玩忘了時間的人也就只能去寺廟借宿了,雖然寺廟大部分是僧侶,但難保裡面有不軌之人,並且也難保證和自己一樣去借宿的人別有用心,即使是農舍也要注意,萬不得已如果一個人去投宿的話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時候要「慎獨」,兩人之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人之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面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儒士提出來的一些觀點,在民間則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說的是自己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入寺廟這樣的地方,尤其是在夜晚。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
    生活在農村,經常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都是為了提醒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一,一人不進廟。一談到廟,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現代都市裡的寺廟庵堂,好多都成了觀光旅遊的景點,香火旺盛,人氣十足。可古人為什麼卻說「一人不進廟」呢?其實這句話裡的「廟」,並不僅僅是指我們現在看到的寺廟。其實古代的廟,並不是指寺院。廟本來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老百姓的叫家廟,皇帝的太廟。
  • 為何「一人不能進廟,二人不能看井」?原來「說不能,真不能」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這句勸世箴言已經流傳了許多年,但許多人都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說。最近,我訪問了幾位老者,才知道了這句勸世箴言的真正來歷,並為其悲慘的結局感到震驚。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句箴言中的故事。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
    就這句有趣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來說,它還是有些道理的。這句俗語大概意思是,一個人最好不要進出廟宇,二個人最好不宜觀看水井,三個人最好不宜抬樹木。這句俗語背後反映的是,這些情況容易被別人產生誤解,因此,當你遇到時應該多加注意。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還有一句,職場人要看
    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不進廟,「廟」說的是古廟,既然是古廟,有歷史,廟中也應該有些珍貴的器物,如果是你一人進了古廟,萬一廟中有器物損毀或遺失,那你就趕上了——嫌疑大,不好說清楚。二人不看井:兩人去看井,一個人說,你看看井裡有什麼?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中華民族這麼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文人表達自己感慨的時候會說的比較文雅,經常會流傳下來名人名言或者詩詞歌賦等。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麼文雅了,因為封建社會時期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就更不用說出口成章了。因此現在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就是這些普通人總結出來的,沒有文雅的辭藻,全部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多聽一些俗語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個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一人不進廟人們對廟和道觀洞穴之類的東西比較敏感,這些通常都是鬼神所居住的和常光顧的地方,一個人進去尤其的沒有和尚的破廟,就會心生膽怯,害怕有什麼東西附在自己身上,所以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兩人不看井古人常說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但這是古代,在現代社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別是是將人推下去,就是水井都很少見,除非是在一些鄉下野村還有水井。再者說,現在科技探頭這麼發達,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
  •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經過了千百年的沉積,我國積澱了許多源遠流長的深厚歷史。我們的每一個成語,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細細品味。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民間俗語的含義
    在我國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在過去深入人心,被很多家庭視為立身處世智慧的一部分。而對於當代人來說,這句話的含義則有些模糊了。因此小編今天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一人不進廟所謂一人不進廟,一般有三種較為合理的解釋。第一種。
  • 古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而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就包括那些非常經典的歷史俗語,那麼我們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據句古代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那麼這句由老祖宗口口相傳下來的諺語究竟有什麼意思呢?它裡面究竟包含了什麼豐富的內涵。
  • 農村總有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這裡有個地方,容易讓人誤解,特別說明。這句話裡說的是廟,不是寺。寺是弘揚佛法,供養佛祖菩薩的地方,都是充滿強大的正氣陽氣,一個人去沒有問題。廟就不一樣,如關帝廟、土地廟、財神廟、娘娘廟。很多廟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主神,有可能會惹上麻煩。所以,一人不入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比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這句俗語的完整版其實由四句話組成,最後一句是獨坐不憑欄。這四句話將人們在一起的人數與不要做的事情聯繫在一起,究竟講的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含著哪些忠告呢?我們一句一句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