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中國軍隊收復達旺後,我國政府建議和平談判解決邊境問題,而印度卻不知死活,認為中國前期戰鬥勝利靠運氣,不甘心失敗,氣勢洶洶的在西山口、德讓宗和邦迪拉呈一字長蛇陣分段布防。客觀說,這種布防並無水準,我劉伯承元帥根據敵情,提出「打頭、切尾、斬腰、擊背、剖腹」的戰術,關鍵戰術就是派出幾支奇兵迂迴至印軍側面、背後,突然發動襲擊,從頭部、中間和背後同時開展,將印軍一字長蛇陣截斷為數段小股,再分塊殲滅。
關鍵的迂迴任務由11師擔任,穿插路線為一條由北向南直插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的小道——貝利小道。
1962年11月10日傍晚,11師以33團為前鋒,正式開始迂迴。由於是秘密迂迴,沒有運輸車,沒有空投,所有物質,包括彈藥、食品全部靠人力負擔,每個戰士負重60斤以上,炊事班、炮兵等特殊兵種負重就更重了。青藏高原不但海拔高,而且道路崎嶇,怪石嶙峋,懸崖斷壁。戰士行軍艱難程度不亞於紅軍長徵,徵途白雪皚皚,寒風刺骨,軍馬都受不了,紛紛跌落懸崖甚至累死,師部警衛連一個晚上就累死戰馬9頭。沒有戰馬,所有物質都靠人力負擔。就這樣,戰士們經過7天5夜的急行軍,翻越了5座雪山,行軍250公裡,跨峻岭7個,過橋19座,修橋13座,架橋1座,涉冰河1條,按照原計劃直插印軍背後。
迂迴印軍背後,我軍完成了對印軍合圍,突然對印軍發動攻擊。印軍大部分被我軍迅速擊潰,可48旅依靠堅固工事和險要地勢,負隅頑抗。同時印軍炮兵部隊配合48旅守軍對我軍進行打擊。我軍組織優勢兵力進行衝鋒,一米一米往前靠,激戰中3營營長李少白犧牲,3個步兵連連級指揮員負傷超過50%。經過血戰我軍推進至印軍陣地前沿,危急時刻我機炮連趕到,架起82炮彈對準印軍猛射,印軍抵擋不住,紛紛後退,我兩個連的兵力乘勢猛攻,終於攻下印軍陣地。
咬下這塊硬骨頭後,印軍還是像往常一樣一瀉千裡,隨即我軍轉入追擊搜索,21日進佔吉莫山口、比裡山口、鷹窠山口一線,11月20日佔領查庫,站在查庫,我軍已經可以看見印度廣闊的平原。此役,我軍全殲印軍3個旅,共斃俘印軍準將旅長豪爾·辛格以下官兵52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