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拜神佛像,上帝借教徒之手愛迪生創造光,聽白巖松談信仰

2020-12-21 郡郡cheng

中國人大都是不信仰基督教的,認為那是西方人的宗教,認為是崇洋媚外的行為,認為中國人應該信佛教,那才是中國人傳統的信仰。其實佛教是源自印度流傳過來的,成立時間只有2千多年歷史,基督教成立就有4千多年歷史,也是不到兩千年傳入中國的。

只是中國人覺得佛教才是國人的宗教文化,是因為佛像的長相比較像中國人,面露富態,慈祥安靜,體質胖,對於古時候比較窮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人們嚮往豐盈的表現,所以認為佛才是中國人的神。

而基督教的耶穌塑像,都是西方人的長相,瘦而鬍鬚頭髮又比較茂密,和古時候中國人眼裡,就像是比較窮困的模樣,再加上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宗教,文化習慣思想孑然大不同,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並且大部分人們認為,耶穌基督不屬於中國人的神。是西方人的神。其實在中國的古老西域樓蘭古國,距今兩千年的歷史,從繁華的絲綢樞紐中心到突然消失殆盡,和聖經裡的預言,冥冥之中也有著不可言喻的關係。

西方國家的外形和耶穌基督的外形是最相近的,所以他們接受的是最早的智慧,大腦也是最發達的,所以西方在古時候就比東方人智商要高的多。

因為東方人的智慧可以說是後天開始啟發,接受的外來文化越來越多,也是被迫學習改變,如今東方人已經完勝西方人,而西方人的智慧開發過早,也過度的使用,從而產生許多匪你所思的行為,導致玩火自焚的現象。

所以大部分過度自信的西方人已經被上帝遺棄,未覺醒的部分東方人也在接受聖經智慧的啟發,引入到上帝指引的道路去走,便能獲得永恆。

白巖松說過:「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聖經中所羅門也說過:「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2)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會夠對遲早來臨的死亡有洞察和準備。

對於現在談「信仰」這個詞是不是為時過早了一點,白巖松並不這麼認為:

「中國人真挺累的,你說信仰早嗎?我說已經太晚了。

」此外,他認為談論信仰,並不是要放棄現實,而是「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現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兒去」。這使我聯想到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的一本書,名叫《人啊,你往何處去?》,芸芸眾生,營營役役,難道只能是為利而往、為名而去嗎?

在談及信仰之倫理價值,白巖松認為,今天社會道德風氣的退步:「根源在於,第一我們沒有信仰,第二卻具備強大的欲望。沒有信仰就沒有底線,底線之所以能夠被不斷地突破,就是因為人無所畏懼

而恰恰與此同時,我們這個社會又出現了欲望的巨大挑戰:錢、權、利等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二者結合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他十分主張:「應該是把中國人被摧毀掉的信仰鏈條重新接上,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任何畏懼,他會讓整個社會感到不安。」…………

基督教信仰者不乏世界名人偉人以及領袖,美國幾任總統,包括華盛頓、林肯也都是信仰基督教。林肯汽車標誌中心也一個十字架符號。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聖經中有最崇高的哲學,我發現它的可靠性超過任何世俗歷史。

法國政治家拿破崙說:「我同意,基督有其神秘性;但這種神秘性是合乎人之需要,拒絕他,這世界不可理解;相信他,則人類歷史有圓滿的解釋。」

狄更斯:聖經新約是世界上過去,現在與將來最好的一本書。

伏特 Volt,這是在1歐姆電阻的導線上,通以1安培電流所得的「電壓單位」, 原來伏特是個人名, 因他發現「電壓定律」, 人們就把電壓單位叫做「伏特」, 伏特是個基督徒。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

這位大發明家, 到他去世時, 已獲得1093個發明專利。他在1868年發明自動電力記錄器, 改進兩種新型電報機, 他在1877年發明炭精電話送話器、留聲機, 1879年發明電燈, 1880年至1882年間, 他設計了電燈插座、電鈕、保險絲、電流切斷器、電錶、掛燈, 又製成當時最大的發電機, 在紐約建成第一家發電廠。後來他又同喬治·伊斯曼發明電影攝影機。

他是個基督徒。他曾說過:「假如我否認神的存在, 我就等於褻瀆我的知識。」「我認為每個原子必由某種智慧所掌握, 所以能千變萬化, 而成造化之妙……當然有神的存在。」

馬可尼 Marconi他和伯蘭發明了無線電, 他是個基督徒。約瑟比利士他發現了氧, 他是個基督徒。莫爾斯他發明了電報機,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 他出生於一個牧師的家庭, 他是個基督徒。居裡夫人 Curle(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裡)她發現了釙和鐳。她是個基督徒。

哥白尼 Nicolas Copernicus(1473-1543年)他是波蘭天文學家。他反對託勒玫的「地心說」, 提倡「地動說」。為此, 他受到中世紀天主教的迫害。有人說, 他是受教會迫害的。但中世紀的教會操縱在天主教手裡。他們迫害科學家, 也迫害基督徒。他是個基督徒。可惜許多人只知他被天主教會迫害, 而不知他是個基督徒。他曾說過:「人有靈魂的價值。」「引力是按照神的意志給予物質各部分的自然屬性。」

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他是英國人, 是進化論的鼻祖。但當他臨終前, 他對一位牧師說:「我願意收回我一生的學說。」牧師說:「這是沒有可能的了, 因為現在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論了。」後來他對牧師說:「那就請你為我禱告神, 求神赦免我的罪。」於是牧師為他禱告。他接受基督才去世的。

達爾文有名的《物種起源》英文本結尾有這樣的話:「生命是奇妙偉大的, 這是造物主最初給了一個或幾個動物的生命。」達爾文的學生們, 你們的老師已經接受了基督, 可是你們還要唱他所要收回的呢!在他的自傳裡, 有這樣的話:「我認為原始生命, 始於創造的神。」「若沒有一個至性的原因, 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一生未作過無神論, 反對神的存在。」 最後他承認進化論只是他年輕時期的一種幻想。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1955)1879年他生於德國, 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並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他在1905年發表了3篇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是《狹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又稱為「原子彈之父」。他說:「人類沒有可能透徹認識宇宙的一切。」他對宇宙各物存在感到驚訝。他認為宇宙是不可窮忖盡測的。他曾多次公開表示過他相信有造物者的存在。他說:「神並不是不可捉摸的。

相關焦點

  • 白巖松談信仰:有信仰的人不都幸福,但無信仰一定不幸福
    向來在尋找信仰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9月初發布新作《幸福了嗎》。相比10年前銷量67萬冊但略顯青澀的《痛並快樂著》,《幸福了嗎》加入了更多思考,顯得更為成熟和睿智。對於書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詞,白巖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拜神、敬神為何又「罵」神,外國人為何看不懂
    關於宗教信仰,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什麼信仰?其實,那是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和歐美世界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常常是神造了人。但是,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神仙都是「人造的」。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特定的思維結構不僅塑造了特定的知識和科學,而且也直接塑造了一個特定民族的信仰體系和意識形態。從信仰上看,而古代中國人一般不需要外在的寄託而能坦然面對生死,處理日常事務。他們追求的也不是外在的徵服,而是內在的超越。
  •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電影《黑水風暴》融合信仰與關懷上帝的創造
    一名律師不畏艱險對抗大企業集團,背後其實也融合了信仰元素。無畏無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黑水風暴》由《因為愛妳》(Carol)金獎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執導,臺灣也於一月30日上映。電影隱藏的信仰元素這位演員的成長背景,同樣啟發了他如何演繹此角色。魯法洛出生在天主教家庭,父親是巴哈伊教徒。長大後的他,在著名猶太裔女演員斯特拉.阿德勒(Stella Adler)指導下學習。阿德勒告訴他:「藝術家最大的責任,就是向觀眾講述他們不曾聽見的故事」。
  • 拜佛與拜神的區別?
    逢年過節到廟裡燒香祈福,是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初一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所有寺院道觀都是香菸繚繞,功德箱裡塞滿了鈔票。每個人焚香下跪的時候,都在心中祈福,希望神明能夠為自己帶來財富、事業和健康!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有拜神、拜祖先傳統的一個民族,所以拜神變成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你要是問他,拜神在拜什麼?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信仰不同在什麼地方呢?信仰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最顯見的一種必然是宗教信仰,宗教的拉丁原意即為通神,所以宗教在西方的意義可以理解成神教,印度、西方、伊斯蘭等的宗教都強調有神論,例如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基督教的耶穌、伊斯蘭教的安拉、猶太教的上帝等,所以宗教一詞在他們那裡的解釋類同於尊神的教體。
  • 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只是不認識上帝
    西方人說,中國人不信教,缺乏信仰,公知黨帶路黨跟著吆喝,不明真相的群眾也被蒙蔽,就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有人甚至為此去信教了。好笑不?有些人,信個西方的教,就以為高國人一等了,整日在微博上叫囂,面目可憎。
  • 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常改變信仰
    文章中提到信仰是什麼,有人說是宗教,佛教或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說是思想,人生觀或價值觀或世界觀。林語堂說,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中國人信仰缺失信仰到底是什麼?
  • 清教徒與美國夢,摩根、愛迪生、洛克菲勒,他們發家史我們能學嗎
    (五月花號)罪犯是他們的標籤,那麼為何清教徒會成和罪犯同列的存在?(清教徒去往美洲)這人生,關乎信仰!清教徒的信仰到底為何?不過: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已。相對於老派的天主教,清教徒信仰的加爾文教派認為:每個人都有上帝恩賜的天賦,只有用這恩賜的天賦成就事業,才算對上帝最好的回報。基於個人訴求,而不是基於宗教利益,這無疑是改革之後,進步的體現。
  • 別再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奶奶廟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要拜的神究竟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也有信仰中國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信仰宗教人數最少的國家,國內外的調查一致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只佔不到10%。這麼算下來,真正無宗教信仰且不信神也不拜神的人,只佔受訪對象的6.3%。而且中國的民間信仰十分普遍,遠遠超過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等傳統宗教的人數。
  • 【信仰問答】葛培理:上帝還在創造神跡嗎?
    問:上帝還像在《聖經》時代一樣創造神跡嗎?如果他還創造神跡,為什麼不多做一些?也許他多創造一些神跡,更多的人會相信他。答:上帝不是有限的,如果他這樣選擇,他當然會用神跡的方式做工,就像在《聖經》時代一樣創造神跡。
  • 中國四大佛像,大多數中國人的信仰,網友:佛法高深
    中國四大佛像,大多數中國人的信仰,網友:佛法高深世界上有這樣三個宗教,他們分別是伊斯蘭教,佛教和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我國比較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積極信仰佛教的國家,中國佛像保有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 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外國網友這麼看……
    對此,就有外國網友發出了疑問: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中國人崇尚精神和實用主義,但不幸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虛偽的人仍然在兜售他們的信仰。通過這樣定義無神論者,他們(編輯: 大部分是美國人!) 暗示著中國的精神信仰和文化是無用的。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我們中國人信仰天道人倫,這和一神教信仰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讓某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一神教信仰有明確的人格化的信仰對象,入教有明確的儀軌,日常生活有具體的要求,需要向教會交納一定的費用,如什一稅,如天課等等,中國人的信仰與此明顯不同,下面就具體說一下有什麼不同。1、是在和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三大一神教就其形成過程來說,都帶有明顯的人為的痕跡,都是人主動創造的。
  • 潘石屹:信仰改變生命 現在看周圍都是好人
    借參加這次研討會的機會,我回憶起自己在信仰道路上走過的歷程,非常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段個人經歷,希望能給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在真理道路上探求著的人們提供一個簡單的實例。我每年都會參加許多的研討會,絕大多數是在談論物質世界的事情。在公開場合談自己的信仰之路,談自己的內心變化,今天還是第一次。
  • 臺灣人愛拜神之謎?為什麼有一大堆陰廟 迷信的起源
    臺灣人不但非常愛拜神,還創造出非常多的神、蓋了非常多的廟。而臺灣這麼多的廟宇又有陽廟與陰廟之分,今天我們就會衝歷史角度來聊聊,為什麼臺灣這麼愛拜神?而陰廟與陽廟又有什麼區別?簡單的說,陽廟就是有證的神明,而陰廟就是沒證的。
  • 淺談清教徒講道對當今教會的意義
    關於真知識的檢驗標準,清教徒認為首先是擁有一顆愛上帝的心。因為人若真正認識上帝,自然就「落在驚異、愛慕和頌讚」 的感受中,他必會愛上帝。真知識一定會引起對上帝的愛慕。其次是要憑著那些自認為認識上帝的人的品格作定準。 因為真知識必定會帶出謙卑,也會帶出聖潔與敬虔。關於真知識的成果,清教徒認為首先是我們在主裡的喜樂。
  • 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光之教會
    今天博文君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它也是傳說中最接近上帝的地方。  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值得來此沐浴一下神聖的氛圍。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伯格曼與《冬日之光》
    影片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物都經歷了各自的生長軌跡、反轉和成長,在81分鐘內,襯託、集合到主人公的身上,但沒有淹沒主人公自己的內心衝突——愛情的衝突與信仰的衝突。「愛—生」兩個衝突合二為一。牧師勸漁夫要相信上帝,面對對方的凝視,連自己都動搖,手在書桌的流連從影像上突出了懷疑。所以說信仰建立在懷疑之上,經不起推敲的信仰就是散沙,不足信。懷疑不是信仰的敵人。
  • 基督徒演員孫海英:信仰的危機是只相信眼睛看見的
    「信仰的危機,使得許多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對眼睛看不見的事情予以否認,不知道上一代與下一代是相互聯繫的,上一代的不仁必然會導致下一代的悲慘。」日前,基督徒演員孫海英談了對信仰的這樣一段評論。6月24日,一向說話耿直的基督徒演員孫海英在微博中發了這樣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