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餐文化之各種面

2020-12-25 強強閒話多

前邊陸續介紹了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忽然想到了上海的早餐經常會是各種面。原本像逐一來寫的,想想上海人吃麵似乎還是以澆頭為重點,所以就合併在一起吧。

這第一碗麵就是陽春麵,因為陽春麵是幾乎所有澆頭面的打底面。據說陽春麵本來叫「清湯光面」,這是因為除了面和湯真的再無其它。

至於為何又改叫「陽春麵」,有一種說法是講陰曆十月稱為小陽春,在江浙滬一帶,隱語以「十」為陽春,每碗面賣十文銅錢,所以就有了「陽春麵」的名字。另一種說法是做生意的人最忌諱「清」和「光」字,所以從古樂《陽春白雪》中想到陽春二字,撒上些蔥花就用上「陽春麵」這樣雅的名號。

陽春麵的湯底分紅白兩種,區別在於有無加醬油。蘇州人喜愛紅湯,上海人偏愛白湯。豬油是湯底的靈魂,用筷子沾一些拌入湯裡,成就了陽春麵的香。

這第二碗就輪到了開洋蔥油拌麵,算得上是上海的經典美食,香氣撲鼻,誘惑難擋,非常受歡迎。蔥油是絕對的關鍵因素,拌麵最終的成敗就看蔥油品質如何。自己家裡熬蔥油可以一次多一些,然後用玻璃瓶封好留著慢慢吃,否則開一次油鍋太浪費。

老一輩人會說自己原來在廠裡的食堂吃到怎樣好吃的開洋蔥油拌麵,配上一碗紫菜蛋花湯,這一個上午一定是精神飽滿。我有時也會做些蔥油拌麵當作早餐,家人很喜歡。只是我們開洋吃得比較少,家裡有什麼現成的菜就加一點,或者乾脆煎雞蛋,反正關鍵在於蔥油和醬油調味,這就是一種簡單的快樂。

第三碗面是上海冷麵。一到夏天,冷麵和冷餛飩是成為了上海人家的必備美食。試想,大熱天的早晨吃到一碗涼涼的冷麵,淋上香濃的花生醬、酸酸的醋、鮮美的醬油,如果喜歡還可以加一點辣油,多美的一天!製作上海冷麵,蒸熟麵條後再下鍋煮,還會用電風扇吹來加快麵條的冷卻速度。

當然,吃冷麵時還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澆頭。和蔥油拌麵一樣,冷麵也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食堂美食,家常做到極致就是巔峰。我個人喜歡用康樂醋來拌冷麵,有一點微甜,這和花生醬混合在一起非常有誘惑。

第四碗是雪菜肉絲麵。這個面是湯麵中的經典,雪菜的鮮鹹與肉絲的葷香,會隨著麵湯吸附在原本寡淡無味的麵條上。北方人吃麵條時吃的是麵條本身,更關注是否筋道。而上海人則更加關注澆頭,澆頭不靈,那麵條再好也是失敗。雪菜肉絲麵,在適當的季節還會加入筍絲,如果再配上一枚煎蛋,那就是很靈光的一餐了。

第五碗輪到了辣肉麵。當然上海的辣並不太辣,最多是微辣,這就是地域差別了。其實,這還是看澆頭的面,一般是一些用料醃過的豬肉丁和豆瓣醬煸炒一下,然後配上些雞毛菜。我很喜歡這個味道,早晨如果胃口沒開,來上一碗辣肉麵可以幫助清醒。一碗辣肉麵再加一個煎蛋是我的標配,隔上一段時間我就會去品嘗下,否則會覺得少了些什麼。

第六碗是八寶辣醬面。其實濃油赤醬、鹹中帶辣的八寶辣醬本身就是一道上海地區的代表菜。名字來源於此菜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裡脊、香菇、筍丁、豆腐乾、花生米等八樣原料烹製而成,故稱「八寶辣醬」。如此豐富的澆頭蓋在湯麵上,立刻色香味俱全,加上略微有些辣味,令人食慾大開。所以,這也是很多資深食客們的大愛。

其實按照這樣排,還能寫出很多種面。比如,豬肝、鱔絲、燻魚、黃魚、紅燒大排、大肉等等。只是這些澆頭作為早餐太葷了些,偶爾吃一下解饞可以,但要長期當作早餐有些不合適。所以,還是就此收尾吧。

還有一些關於點面時會遇到有趣的事情,煎蛋在上海話裡會說「荷包蛋」,這個水包蛋可是不同的噢。點面時說「過橋」,就是指面與澆頭分開。食客說「重香頭」,意思是多放蔥花或香菜。

各種面,就寫到這裡吧。

相關焦點

  • 上海早餐文化之糖糕
    在連續介紹了上海經典的早餐: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後,想到了如今已經不常見的糖糕。其實,這個糖糕一直是我母親的最愛,只是現在要控制血糖,已經不怎麼吃偏甜的食物了。這次能想到糖糕,也是源於和她聊天。
  • 上海早餐文化之鍋貼
    上海的早餐品種很多,豐富多彩。比如眾所周知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美味可口,飽腹感強,經久不衰,深受喜愛。老上海還會告訴你,原來的「四大金剛」是指大餅、油條、老虎腳爪和饅頭,後來才換成了豆漿和粢飯,這就是文化的演變。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包
    陸續寫了上海經典早點心: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糖糕。忽然發現居然沒有寫湯包,這怎麼可以漏掉呢!趕緊補上。根據母親的介紹,上海的湯包源自南京,這個我並沒有考證過。在靖康之變後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後,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的樣子。湯包皮薄餡大、湯汁微甜,夾起一隻放入調羹中,一提一吸之間,將微甜的汁水伴隨著一點醋香混合後的這種滋味,使得皮香、肉香與醋香相得益彰。在上海,有些人習慣叫湯包,有些則習慣叫小籠包。其實,我也很好奇湯包和小籠包究竟有何區別。
  • 上海的早晨,各種好吃的早餐點心,你比較喜歡哪幾種
    前段時間,猛寫了一批上海早餐,一些代表性上海點心,都是上海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早餐。四大金剛,餛飩麵條等等。這些僅僅是一地的部分早餐,中國的早餐因為地大物博的原因,各地都有所不同,而廣州的早茶文化,更是豐富,他們的早餐更加琳琅滿目。
  • 上海早餐文化之燒賣
    在連續介紹了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之後,想到了一樣也可以算得上是上海早點心的佳品,那便是燒賣。其實,燒賣在我國很多地方都以相似卻並不太一樣的形態存在著。廣式點心中就有各種透明皮的精緻燒賣,北方很多地方更是有屬於自己的燒賣。
  • 早餐文化,你品出味道了嗎
    其實,國人骨子裡都有早餐的情結和對故鄉早餐的懷念,只是需要被激發。正如該片導演所說,「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 2 南北早餐各有「地方味」 當早餐成為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增加幸福感的方式了。早餐體現了濃重的地方特色,南北東西大不同。一地飲食代表著一地的文化。作為文化載體的早餐,也是地方和人群的載體和紐帶。
  • 【吃在蚌埠】一日之計在於城(二):早餐篇·面
    又因地處南北分界線,兼容各方文化,食材和烹調方式都極為豐富,南北方人之間會經常發生的甜鹹之爭,擱蚌埠那是不存在的,兼收並蓄傳承創新,你中有我為中有你,蚌埠的美食文化正是移民文化、淮河文化等多種文化相互交融互為影響,在傳承中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生態,有容乃寬,集大成又不拘小節,來者不拒且又自成體系;蚌埠的早餐相當豐富,別的不說,單單吃個面,就能整出各種異彩紛呈的花樣令人眼花繚亂,在蚌埠沒有一頓面解決不了的事
  • 有一種炫富,叫作上海人的早餐!
    都說上海的早餐一個月不重樣? 這絕對是謙虛的說法 有人說,上海寧不炫富,也不用炫富 帶你去吃一頓早餐就夠了
  • 上海早餐文化之生煎饅頭
    上海早點心中的生煎饅頭,絕對屬於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美食。在上海話裡習慣將生煎稱為「生煎饅頭」,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很有意思事,為什麼明明有餡料不叫包子而叫饅頭呢?這是因為上海話裡將所有的包子都稱為饅頭,比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等等。在原來的漢語中就只有饅頭的叫法,包子是胡人帶入中原後的叫法。
  • 在上海,2400萬人的早餐有得選嗎?
    與此同時,貼吧、知乎上也不乏各種討論——「為什麼最近上海的餐飲類店鋪消失了很多?」「為啥孤獨美食家裡乾淨又好吃的小飯店在上海很少?」三去年出圈的記錄片《早餐中國》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早餐是生活美學的開場白。」但在飛速發展的城市中,這似乎正越來越變成一種「奢望」。來自安徽的郭盛說,不強求在上海能吃上老家的那種早餐,比如坐下來來上一碗馬糊、油茶麵之類的。
  • 中國各地廚師早餐大賞!每個地方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早餐文化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似乎有一種別樣的儀式感,可以讓我們趕走昨日的疲乏,精神滿滿的去應對新一天的挑戰。中國這麼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習俗,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早餐文化。
  • 南方人早餐愛吃麵靠得住,母豬決定上樹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 北方人往往有個誤解,以為江南一帶只識得稻米之味,不解麵食之妙。殊不知南方重鎮杭州可是歷史因緣際會經歷遷都之魚米鄉,飲食文化融合了當時北人對麵食的無限熱愛,又近數代美食從業者和美食家迭代改良,早已是一方麵食文化的行家,有了與北方面相較的資本,更是杭州本地國民度最高的早餐。
  • 湖北人的早餐文化
    在湖北人的口中,早餐被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過早」,中國的早餐文化淵遠流長,華夏大地,長江中下遊地區,早餐的熱鬧與盛行處於全國前列。武漢、荊州、黃陂、孝感、宜昌,過早的盛況程度扛扛的!江城武漢素有「早餐之都」和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的熱乾麵、面窩、涼麵、梭餃、油餅、鍋盔、豬油餅、砂子饃、水汽包子、臘肉粉、才魚粉、生煎包、三鮮豆皮、綠豆餈巴、糊辣湯、蛋酒、包面、歡喜坨、周黑鴨、蓮藕排骨湯、都是武漢早點的特色。
  • 上海最銷魂的早餐
    早點心之於上海人,不僅是一種美食文化,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行為藝術。蔥油餅、生煎、鍋貼、小籠包……無數美味的滬式早點,更深藏著一份生活裡的煙火氣,訴說著一段段平凡而動人的故事。Day1:大餅包油條形容大餅的量詞是什麼?一隻,一個,還是一塊?統統不對,應該是一副。大餅配上油條才算得上是一副標配。
  • 上海辣肉麵,面不辣老闆辣丨識味上海
    本文轉自企鵝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進入九月,魔都終於熬過了最熱的酷暑天
  • 老上海早餐指南 | 跟爺叔阿姨們學學吃飯
    晨之美。,各種自家製作的小食也很吸引人。在上海,小籠包加小餛飩的早餐搭配,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到這,我們也只看到了上海早餐的一角。在這座包容性極的城市,煙火氣的老上海早餐跟洋氣的西式 brunch 有無數種可能,任你選擇。
  • 四大金剛、泡飯+醬菜、粢飯糕……上海人的早餐一個月不重樣
    都說上海的早餐一個月不重樣?這絕對是謙虛的說法上海人的炫富帶你去吃一頓早餐就夠了DAY 1-四大金剛-上海早餐最經典的當然還是「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上海人對它們的執著程度由來已久,甚至已經超過了美食本身的意義,成為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道回憶。
  • 懂行| 咖啡配包子,點心 brunch … 上海的早餐店好有趣
    這些早餐店的品類各自不同,但有一處共同點是似乎與年輕新潮從不沾關係:從不修繕、服務隨意、出品不變……大多標籤可以套用在這部分店鋪上,成為城市古早味覺記憶的一部分。然而在上海,越來越多有趣的早餐地點正在浮現中。在大量年輕人聚集、各地文化交叉碰撞的這座城市,早餐店的存在同樣也被擴張出更為豐富的面向。
  • 老上海最地道早餐,只要100元就能吃個夠!
    37RMB    愚園路上一家老上海人鍾愛的早餐店,尤其在近幾年,正宗的富春小籠變得難找了許多,但是這家卻始終都是原來的味道~品種超級多,應有盡有!不僅有小籠、餛飩、面,還有各種上海本幫炒菜,別說早餐啦,一天的飯都可以在這裡解決!
  • 元氣早餐!早餐的各種可能~
    早餐的各種可能~!(*^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