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餐文化之鍋貼

2020-12-14 強強閒話多

上海的早餐品種很多,豐富多彩。比如眾所周知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美味可口,飽腹感強,經久不衰,深受喜愛。老上海還會告訴你,原來的「四大金剛」是指大餅、油條、老虎腳爪和饅頭,後來才換成了豆漿和粢飯,這就是文化的演變。

不久前,我專門去品嘗了因為疫情影響,整整4個月沒有去過的一家鍋貼店,看著師傅烘出那一鍋香噴噴的鍋貼,等不及想要咬上一口,這種感覺實在太美好。受此靈感,我想寫一個關於上海早餐文化的系列文章,用文字來記錄海派經典早點心的美好。

其實,海派飲食即講究健康營養,又會考慮到經濟實惠。畢竟適合大部分普通人家的,才是我們最為需要的。早餐,也不例外。至於本文的主角鍋貼,也是上海人酷愛的早餐之一。我一直很好奇,這種形狀和餃子極像的美食,究竟和餃子有什麼關係?也許鍋貼與北方的煎餃有一定的淵源,只是煎餃需要先煮熟後再油煎,而鍋貼是包好了直接鍋裡先水油煎再噴油蓋上鍋蓋烘,做法基本和生煎一樣。有意思的是,我以前喜歡吃圓圓飽滿的生煎饅頭,香香的厚底加上肉丸餡和湯汁實在是美味,而現在我更喜歡吃月牙狀底板焦脆的鍋貼,湯汁更加鮮美。雖然這兩兄弟經常會在同一個鍋裡誕生,還是各有各的魅力。

百度上搜索一下鍋貼的來歷。據傳,北宋建隆二年,因昭憲太后喪事剛過,宋太祖不思茶飯。午後獨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氣飄來,頓感心曠神怡,只見御廚正將沒煮完的剩餃子放在鐵鍋內煎著吃。此時太祖已經好幾日沒有正常飲食,這股香味勾起了食慾,就鏟起幾個嘗嘗。這一嘗不要緊,只覺得焦脆軟香,煞是好吃。問起這叫什麼名字,御廚一時答不上來,太祖看了看用鐵鍋煎的餃子就隨口說,那就叫鍋貼吧。後來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為如今的鍋貼。我發現幾乎所有的美食傳說總要和帝王將相沾上點關係,也許這就是樸實的老百姓們對於那種不敢奢求的皇家生活的一絲嚮往。

目前,上海街頭早餐店的鍋貼價格大約在每兩7元至10元左右,一兩按4個計算,一般都會買二兩鍋貼能夠讓一個人吃飽。當然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再配上一碗咖喱牛肉粉湯,這樣搭配著吃更舒服。現在賣傳統早點心的早餐店比原來少了很多,畢竟早餐的選擇也多了很多,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供求會自然平衡。

正因如此,一家好吃的鍋貼店更容易吸引很多的食客,口口相傳在網際網路時代升級為各大美食評論網站和美食類自媒體的一篇篇評價。鍋貼的適應性很好,一日三餐,甚至宵夜都可以吃。再加上外賣平臺的助攻,鍋貼的銷量應該不亞於他的好兄弟生煎。

工作日,行色匆匆的人們未必有時間去等那一鍋鍋的鍋貼,除非有人為他們先買好,或者打包帶走,快節奏是無法享受美食樂趣的。依我看,堂吃是最好的選擇,休息日選擇去店裡堂吃剛出爐的鍋貼,溫度香味口感剛剛好,在蘸上點醋,那才是美好的體驗。一頓好吃的鍋貼,可以給你帶來幸福的滿足感,抵禦負能量的侵襲。

看到這裡,是不是該帶上誰一起去品嘗一下剛出鍋的鍋貼呢?二兩不夠?那就買三兩吧!

相關焦點

  • 上海早餐文化之糖糕
    在連續介紹了上海經典的早餐: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後,想到了如今已經不常見的糖糕。其實,這個糖糕一直是我母親的最愛,只是現在要控制血糖,已經不怎麼吃偏甜的食物了。這次能想到糖糕,也是源於和她聊天。
  • 上海早餐文化之生煎饅頭
    前邊講過了經典的鍋貼,這回要講一講和鍋貼一口鍋裡出場,卻比鍋貼還要火爆的經典早點心:生煎,這傢伙故事更精彩。上海早點心中的生煎饅頭,絕對屬於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美食。在上海話裡習慣將生煎稱為「生煎饅頭」,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很有意思事,為什麼明明有餡料不叫包子而叫饅頭呢?這是因為上海話裡將所有的包子都稱為饅頭,比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等等。在原來的漢語中就只有饅頭的叫法,包子是胡人帶入中原後的叫法。上海話雖然是由本地與周圍地區的方言交織而成,但還是保留了很多古漢語元素,這點和粵語很相似。
  • 上海東安路上20年鍋貼店,皮薄餡多汁水濃,老街坊必選早餐之一
    鍋貼是我國北方的一種傳統小吃,現在它已經成為一種不分地域的美食,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都市,匯集各地特色美食,湯包鍋貼生煎包之類的食物,在上海也非常受歡迎。上海的鍋貼也分很多門派,每一種味道都不錯,上海這家名叫大王鍋貼的小店,已經有20多年了,位於東安路上,是東安路老街坊的必選早餐之一。鍋貼個頭比較大,皮子很筋道,底部不是那種很酥脆的有點柔軟,但吃起來口感很好,在煎制的過程中放入了很多的油,餡料也很新鮮,可以說是皮薄餡大。
  • 上海寧的鍋貼,真的是花頭精老老透
    陳小怪 上海老底子上海寧的早餐五花八門除了四大金剛鍋貼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剛出爐的鍋貼最好吃趁著熱氣咬上一口燙嘴的湯汁一湧而出韌性十足的皮子富有嚼勁最精華的當屬焦脆的底部吃完可以在嘴裡回味好久趁著那股子熱乎勁可以吃上好幾兩老上海鍋貼記憶中的老上海鍋貼都是藏在犄角旮旯裡的每天起早開始揉面現做
  • 上海早餐文化之各種面
    前邊陸續介紹了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忽然想到了上海的早餐經常會是各種面。原本像逐一來寫的,想想上海人吃麵似乎還是以澆頭為重點,所以就合併在一起吧。這第一碗麵就是陽春麵,因為陽春麵是幾乎所有澆頭面的打底面。
  • 上海最嗲鍋貼TOP16
    上海人的早餐,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其中,又數鍋貼的歷史最長,北宋年間就有了,距今已有近千年了。可以說,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鍋貼!有腰有臀的鍋貼,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趁著剛出爐還有點燙手的那股熱乎勁兒,咬上一口,香味在嘴裡不斷散發魅力,簡直是嗲到了極致!
  • 上海早餐文化之燒賣
    在連續介紹了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之後,想到了一樣也可以算得上是上海早點心的佳品,那便是燒賣。其實,燒賣在我國很多地方都以相似卻並不太一樣的形態存在著。廣式點心中就有各種透明皮的精緻燒賣,北方很多地方更是有屬於自己的燒賣。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包
    陸續寫了上海經典早點心: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糖糕。忽然發現居然沒有寫湯包,這怎麼可以漏掉呢!趕緊補上。根據母親的介紹,上海的湯包源自南京,這個我並沒有考證過。在靖康之變後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後,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的樣子。湯包皮薄餡大、湯汁微甜,夾起一隻放入調羹中,一提一吸之間,將微甜的汁水伴隨著一點醋香混合後的這種滋味,使得皮香、肉香與醋香相得益彰。在上海,有些人習慣叫湯包,有些則習慣叫小籠包。其實,我也很好奇湯包和小籠包究竟有何區別。
  • 鍋貼之辯
    上世紀20、30年代,南京人在上海開教門館,賣的點心中有生煎包子、牛肉鍋貼、牛肉麵等,尤以牛肉鍋貼最受歡迎,價廉物美。教門館在中午十二點左右還特別供應幾鍋牛肉包子鍋貼,餡和皮子都加多。1935 年的《人生旬刊》裡提及上海的天津館子,說到片兒湯、大爐面、炸醬麵等,「此外還有鍋貼,比上海人吃的油煎餛飩大些,每件約一二分大洋,以前六合居煮的,最為出色」。
  • 上海人早餐最不能缺的15款鍋貼!
    吃飽喝足就是大冬天裡最大的溫暖,對於鍋貼,上海人有一種深深的情誼!魔都最好吃的15家鍋貼,你一定不能錯過!人均:9元地址: 虹口區 祥德路315弄四海遊龍是臺灣的連鎖店,上海人都很熟悉了,長條形狀的鍋貼,外皮薄又勁道,配上特製的甜醬,再加一碗酸辣湯,吃爽了!
  • 「鍋貼之城」究竟多厲害 奉上合肥50家銷魂鍋貼攻略!
    沒錯,就是鍋貼!阿里本地生活發布了2018年數據盤點,合肥人真是「大出風頭」,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合肥的鍋貼店「遍地開花」,合肥人吃鍋貼的頻次是全國平均頻次2.2倍,居全國之首,獲封「鍋貼之城」稱號!在吃鍋貼這件事上,合肥人的實力不容小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合肥的鍋貼實在太好吃!
  • 春季元氣早餐之香腸小蔥鍋貼,脆皮香酥,餡料軟嫩又多汁
    但是有一種麵食十分喜歡,當作早餐每天食用都不會膩。想不想知道這是什麼食物呢?這個就是好吃的鍋貼。冬季元氣早餐之香腸小蔥鍋貼,脆皮香酥,餡料軟嫩又多汁,小編今天帶來的鍋貼就是美味的香腸小蔥鍋貼,可以喚醒你的美食,製作也是十分簡單。香腸有增加食慾的作用,還可以增強體質,所以現在知道的你可以換成這個餡料嘗試一番,真的很美味。
  • 從餃子到麵皮的進化論:鍋貼簡史
    「我想吃鍋貼。」以上流傳於上海坊間的段子,除了描述上海萌妹子的可愛之外,更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上海人對這種食物的喜愛——鍋貼。其實不止上海人,鍋貼這種融合了北方麵食與南方烹飪的食品,真的是放眼全國,眾口能調的好東西。
  • 上海鍋貼超級好吃,吃了會上癮,在家也能輕鬆做,實惠又美味
    嗨嘍,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很幸運在這裡遇見你,我是愛生活,愛交友,愛下廚房的風夕夕小廚 ,非常感謝每一個點讚和關注,歡迎留下您的寶貴意見,我好進步是不是,嘿嘿~喜歡的話就藉助您的神力關注一下喲~生活在上海的朋友們一定喜歡上海生煎和鍋貼
  • 上海的早餐「四大金剛」,或許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這些早餐的味道
    上海是一個充滿無窮可能的城市,不僅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更是包括了大江南北的中國美食。上海的美食咱們肯定說不完,今天咱們就大致說一下上海的早餐,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上海的早餐種類可以讓你一個月的早餐不帶重樣的,這可不是誇大的。
  • 上海人,鍋貼就這麼香嗎?
    點擊播放 GIF 0.3M每個上海人都曾在睡前暗暗發誓明天一定要早起買鍋貼!1楊浦區十大排隊怪現狀之水豐路特色鍋貼與其說是店,不如說是攤,因為這家店只有2平米,還沒有座位。但是水豐鍋貼好吃到值得你跨越整個上海去買。整家店加上老闆一共才4個人。老闆十幾歲的時候來到上海,這家小店開到現在已經快20年了。附近的阿姨爺叔一大早就來排隊,買上一份「家庭裝」帶回去。
  • 盤點上海攤上的鍋貼、生煎小店[圖]
    人均消費:10元   招牌菜:路味鍋貼、黑米鍋貼、豆花   小店位於八佰伴商圈的附近,一到中午來這裡排隊買鍋貼的食客都來自於周圍的商務樓裡,許多都是單位有食堂,但還是要到這裡來一品鍋貼的美味。  他們家的鍋貼種類非常多,將近有十幾種,南瓜的、黑米的、十三香的、魚肉的等等,可以說選擇餘地非常廣闊。此外,由於南瓜、黑米等都是粗糧,所以和麵粉一起混合做鍋貼皮,也非常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而店家最近新推的魚肉鍋貼也是噱頭十足,店家選用青魚中段去骨壓成肉糜,包在鍋貼中,不僅吃起來非常健康,這敢於創新的精神也是令人折服的。
  • 私廚快報——早餐鮮肉豇豆鍋貼
    明天有雷陣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建議穿短褲、T恤等夏季服裝不少人吃早餐,大多選擇在外邊的早點攤、快餐店常吃個包子、煎餃當做早餐其實完全可以在家,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做上一頓美味可口鍋貼,乾淨衛生,而且比包子、煎餃可要好吃的多。現在正是豇豆上市的時候,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做這道「早餐鮮肉豇豆鍋貼」吧。
  • 沈大成早點| 在家還原上海蔥油餅&灌湯鍋貼&鹹肉小餛飩……幸福從早上開始~
    有個老外,說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吃遍中國,結果我帶他去吃了上海早餐,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他還在上海……想在家吃好早餐,這個老字號沈大成的速凍組合,小淘已經為大家準備好啦!內含:鮮肉小餛飩120g*2老上海蔥油餅320g*1上海鍋貼300g*1鮮肉湯包375g*1糯米燒麥420g*1
  • 這1款香嫩酥脆的鍋貼做法,簡單易學,早餐就選它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因此早餐非常重要,要吃飽也要吃好,能給你的早上補充能量。今天小編推薦的早餐佳品便是鍋貼。這1款香嫩酥脆的鍋貼做法,簡單易學,早餐就選它。鍋貼和煎餃長得非常相似,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了,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楚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