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誰在指鹿為馬?

2020-12-21 中國經營報

文/王鐘的

5月14日,針對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的報導,湖南省政府表示,相關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及消費欺詐,目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組成調查組,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從嚴從重進行處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徹查。

此前,當地多位家長發現嬰兒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這讓人聯想到多年前震驚全國的「大頭娃娃」事件。當年,國務院調查組的結論顯示,不法分子用澱粉、蔗糖等價格低廉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製造出劣質奶粉,嬰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量遠低於國家相關標準。這一事件,讓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奶粉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也給國內乳製品行業留下了慘痛教訓,其後果延宕至今。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郴州的「大頭娃娃」事件,與當年的「大頭娃娃」事件有所不同。涉事蛋白粉公司回應,此前經第三方檢測,「倍氨敏」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該產品外包裝清晰標註系固體飲料,沒有誇大宣傳。當地有關部門經初步調查後表示,暫未發現有醫院和醫生參與事件過程。

對涉事企業和地方監管部門的解釋,有待更高層級的部門詳查,給受害家長和公眾一個有公信力的答案。還應當追問的是,明明是一款蛋白固體飲料,為什麼被當成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

我國對特醫奶粉生產經營提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規定,特醫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註冊。據報導,我國已註冊批准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共有 32 款。市場需求大,盈利前景廣闊,讓一些不具備資質的企業打「擦邊球」營銷,或者縱容銷售人員以假亂真、混淆視聽,將其他種類的產品以特醫奶粉的名義進行銷售。

銷售「倍氨敏」產品的是一家專門的母嬰店。按理說,銷售人員應當掌握母嬰產品的相關知識,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推薦相應產品。當家長明確購買胺基酸奶粉時,銷售人員卻推薦了蛋白固體飲料,還堅稱這是一款特醫奶粉。究竟是銷售人員不具備最起碼的產品知識,還是為了銷售業績信口開河、指鹿為馬?

無論是對員工培訓不當,還是縱容、默許、指使銷售人員睜著眼睛說瞎話,經銷商都撇不開虛假宣傳的嫌疑,是這起事件的主要責任方。母嬰產品無小事,嬰幼兒食品質量關係到孩子的生命安全,關係到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在嬰幼兒食品上誇大其詞、虛假宣傳,可謂人神共憤,不僅違背了市場應有的規則,更違背了為人的倫理底線,理應受到最嚴厲的譴責和懲治。

此外,儘管涉事蛋白粉公司澄清,已在產品上標註了固體飲料,但類似事件的發生,也讓人反思在產品生產和包裝的源頭上,是否可以有更多改進之處。比如,在產品包裝上進一步明確固體飲料不能替代奶粉使用,警示消費者加強辨別能力,消除模稜兩可的表述。這不僅是企業規避風險、加強自我約束的方式,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舉措。

將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銷售已經不是第一次。2019年8月,青島金大洋乳業公司因旗下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銷售,被青島市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這或許意味著,除了在生產註冊資質上加強規範,嚴格行業準入門檻,也要加強對經銷人員的要求,避免冒充的特醫奶粉流入市場。重銷售、輕服務,是母嬰行業常見的通病,銷售人員只顧業績不顧消費者滿意度的惡習,必須得到有力糾正。

只有生產企業加強行業自律,依法依規開展生產與營銷;銷售者誠信經營,把嬰幼兒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監管部門嚴格對整個產業鏈的管理,主動排除市場陷阱,才能讓消費者獲得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大頭娃娃」的悲劇從人們的視野中永遠消失。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校對:彭玉鳳)

相關焦點

  • 固體飲料「偷梁換柱」成特醫奶粉?誰的問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5日電(彭婧如)近日,湖南郴州出現固體飲料被當成特醫奶粉售賣給家長、導致兒童頭骨出現畸形一事,引發高度關注。特醫奶粉是什麼?與固體飲料有何區別?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誰是始作俑者?
  • 被固體飲料冒充的奶粉:數千患兒靠它續命,整頓下架後又重新上架
    郴州「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後,苯丙酮尿症(PKU)患兒一度面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兩難選擇:要麼不吃,任由智力退化;要麼選擇進口配方粉,擁有特醫食品資質,但價格高昂。 在政策明確特醫食品定義之前,一部分固體飲料確實充當了特醫食品的角色,也被納入醫保體系。
  • 特醫食品、嬰兒配方食品、固體飲料有什麼區別?怎麼區分?
    「固體飲料」和「嬰兒配方食品」、「特醫食品」放在一起對比。 三.什麼是固體飲料? 固體飲料的範圍十分寬泛,速溶咖啡、速溶茶粉、奶茶粉等,都是固體飲料。 我國GB /T 29602-2013《固體飲料》中,對「倍氨敏」這種蛋白固體飲料的定義是這樣的: 簡單理解就是,只要產品成分中含有動物或植物蛋白,含量滿足下表的飲料,就算蛋白固體飲料。 上圖就是固體飲料國標中,對於蛋白固體飲料全部的理化指標要求。
  • 偽「特醫奶粉」生產方回應:沒有誇大...
    5月11日,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記者從永興縣委宣傳部獲悉,永興縣當晚已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組織專班開展調查。據悉,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先後購進「倍氨敏」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體飲料)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在有食用普通奶粉過敏的寶寶家長諮詢時,推銷人員就推薦這款「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產品讓其寶寶食用。目前已有5名家長向永興縣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 是誰把「飲料」當奶粉推薦給寶寶食用?品牌方稱不知銷售方誤導宣傳
    這些家長發現,他們的孩子均食用了名為「倍氨敏」的奶粉,以緩解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但是他們發現,這款產品其實並非「特醫」奶粉,而屬於固體飲料類,相當於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只是在喝飲料。個別孩子有不停拍頭的行為報導中,家長反映孩子就診時,醫生建議家長購買「特醫」奶粉給孩子食用,而他們隨後在愛嬰坊母嬰店被銷售人員推薦了這種「倍氨敏」產品。當部分家長對產品包裝上的「固體飲料」提出質疑時,導購則表示這是另一種稱呼,奶粉非常適合過敏的寶寶食用。
  • 多名嬰兒因「假奶粉」成「大頭娃娃」!
    還有患兒家長描述,自己每個月工資只有2000塊錢,但還是每個月在愛嬰坊給孩子買3300元的奶粉,結果竟然是固體飲料冒充的假奶粉,非常崩潰。 事實上,固體飲料被醫生當「藥」賣的案件並非首次曝光了,三鹿毒奶粉事件就讓不少家長心有餘悸。誰能想到這麼多年過去,竟然還有如此無良的商家。 為什麼寶寶要喝特醫奶粉?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特醫奶粉。
  • 深圳人,你真的了解手中的固體飲料嗎?
    近年來,關於固體飲料的負面新聞頻出,讓不少深圳市民可能還沒搞清楚固體飲料究竟是什麼,就已經給它打上一個要「避而遠之」的標籤了。 其實,固體飲料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未意識到我們喝的是固體飲料而已。今天,就帶大家好好認識一下固體飲料。
  • 奶粉怎麼選?營養師給你溫馨提示!
    近日,有媒體報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導致多名兒童出現佝僂病等症狀,涉嫌消費欺詐。為此,人民網·人民健康採訪了中國國家遊泳隊營養師,註冊營養師於良。於良為廣大家長在寶寶奶粉選擇問題上做出了建議和指導。1、要不要給孩子喝嬰兒配方奶粉?
  • 「假奶粉」導致湖南再現「大頭娃娃」 永興縣回應來了
    「產品質量和標籤都合格,有第三方檢測,包裝清晰標註是固體飲料,沒有誇大宣傳。」倍氨敏品牌持有者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唯樂可」)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品牌產品是委託天津德恆公司生產,已於去年9月停產。「大頭娃娃」再現,誰之過?
  • 保健品合格,誇大虛假宣傳卻久治不愈,到底是誰的錯?
    屢現「大頭娃娃」誰之過?據報導,5月13日生產方針對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事件回應,涉事公司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負責宣傳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目前公司已介入調查,此前經第三方檢測,「倍氨敏」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該產品外包裝清晰標註系固體飲料,沒有誇大宣傳。
  • 這鍋誰來背?!
    這鍋誰來背?!近日湖南郴州多名家長發現孩子體重下降,有的孩子頭骨畸形好似「大頭娃娃」,這些孩子有個共同之處,都食用了一種名為「倍氨敏」的「奶粉」。13日,品牌方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回應紫牛新聞記者,產品質量合格,作為固體飲料出售,並非奶粉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不知道銷售商將產品作為奶粉出售。
  • 飲料竟當奶粉賣,氣憤!
    5月11日,湖南電視臺報導湖南郴州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湖南郴州永興縣委宣傳部通報稱,永興縣當晚已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組織專班開展調查。
  • 多少飲料碰瓷牛奶,這些根本不配叫「奶」
    原創 正在喝奶的 四象工作室 來自專輯《當代大生活家(必修Ⅰ)》三鹿事件過去12年了,國產奶粉背負的恥辱尚未完全洗清,「大頭娃娃」卻再次出現,這次的問題不是直接的「奶粉造假」,而是「把固體飲料當嬰兒奶粉推銷,嚴重誤導家長」,性質仍然極其惡劣、令人髮指。
  • 湖南再現「大頭娃娃」,只因喝了這款「假奶粉」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經調查發現,他們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冒充「特醫奶粉」的固體飲料。……也有的網友提出:家長也是粗心,給孩子選購奶粉之前也得鑑別一下呀,明明寫著固體飲料。母嬰店有責任,那父母買奶粉都不看看配料表什麼的嗎?畢竟是寶寶的口糧。
  • 大頭娃娃奶粉營銷揭秘:醫生拿提成,嬰兒喝後營養不良
    記者調查發現,該產品早在2019年就被曝冒充奶粉進行銷售,還被責令停產。然而,該產品銷售人員向記者揭秘稱,有商家與醫院合作出售這類固體飲料,醫生還可拿提成。銷售員甚至不清楚產品功效,但會按照公司的宣傳,「特意避開固體飲料而說成是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