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那些事兒 蘇聯在開戰前獲得即將被進攻的情報卻視而不見

2020-12-13 騰訊網

1941年的蘇聯紅軍,雖然經過了大量整編,總兵力擴大到了大概500萬人左右,裝備也經過了一定程度的革新。但是他的主力是駐紮在廣闊的內陸地區,因為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兵力分布的太分散,就跟鴉片戰爭時候,清軍對陣英軍時候的狀況差不多。兵力雖然多,但是分布在全國。蘇聯國內的鐵路公路交通又不是那麼發達,相當一部分兵力在遠東外蒙古。雖然兩年之前蘇蒙聯軍在滿蒙邊境的哈拉哈河地區跟日本關東軍打了一次諾門坎戰役。雖然最後蘇聯憑藉裝備上的優勢還有名將朱可夫的出色指揮戰勝了日本關東軍。但使得他在東面不得不部署一部分兵力去防守。因為日本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號稱皇軍之花,駐紮在中國東北,而且絕大部分蘇軍僅僅保有和平時期的訓練強度,僅靠邊境現有兵力根本就無法抵禦敵軍的集中突擊。

所以蘇聯如果想完成一套有效的防禦體系,至少需要兩三個禮拜的時間。戰爭爆發前幾個月,史達林一直非常苦惱,因為他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情報機構,而且很多為蘇聯工作的人真的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理想,為了世界大同。這個時候這些諜報人員就向蘇聯報告。德國正在謀劃大舉進攻蘇聯,史達林不相信以撒謊為職業的間諜。

在這個時候,英國首相邱吉爾送給史達林一份秘密情報,提醒史達林,德國要入侵你。但是警告在史達林眼裡效果恰恰相反。史達林懷疑所有來自西方領導人警告都包含險惡用心。禍水東引,想讓我和納粹火併。而且史達林也不自己在沒有準備好之前跟德國開戰。

這個時候,一個二戰最著名的間諜佐爾格向史達林傳遞了一份對蘇聯命運生死攸關的重要情報,德軍將於1941年6月22號進攻蘇聯。三個集團軍群,九個集團軍,190個師550萬人。這個情報的準確性甚至可以用偉大來形容,毫無誤差。這份情報傳到蘇聯的時候,據德軍開始進攻還有8天。

如果史達林相信了這份情報,一切可能還來得及。但是史達林對這種情報感到厭煩,他在一份報告旁邊批示:

或許我們應該告訴這個情報員滾他媽的蛋,他提供的不是情報,而是謊言。

史達林根本就不相信,這些情報只好歸入到可疑和誤導一類檔案,就跟那個奏摺留中不發一樣。關鍵這個時候不僅僅是間諜說,而且蘇軍邊防部隊也在報告德軍行為異常。從41年一開始,德軍飛機就經常侵犯蘇聯領空進行偵查,從3月27號到4月18號20天德軍侵犯蘇聯領空不下80次,每次都要深入蘇聯國土啊20到30英裡,而蘇聯的反應就是抗議,嚴正抗議,強烈譴責,嚴正交涉。這個時候史達林的親信貝利亞也感覺苗頭不對了。通常貝利亞說什麼史達林都愛聽。現在他都向史達林報告說

德國往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派了很多破壞分子,他們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組帶著無線電、發報機、武器、現金和蘇聯護照其中有一些人呢,還是前白俄軍官。20年前,這些人曾經在同一地方和蘇軍打過仗。

貝利亞

1941年5月,蘇聯邊防軍一共抓獲了353名企圖翻越邊境的人,到了6月初就抓了108個,這是抓到了,沒抓到的,已經跑到蘇聯來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但是史達林仍然不重視這個消息,6月11號,貝利亞的手下內務人民委員部的戰士在桑河河底下發現了電話線,德軍一直在監聽紅軍的電話。每當史達林聽到這類消息的時候,有時候會被激怒,有時候勉強裝出一副冷靜的神態。

他說。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不會愚蠢到要到東西兩線作戰。一戰中,德國人就是這樣被扭斷了脖子。希特勒不會冒這個險。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時蘇聯為何突然進攻芬蘭
    當希特勒守候在無線電旁,急切地等待英國發表聲明的時候,他漸漸意識到這個傳言不過是場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而那些在集市和旅館中自發舉行的慶祝活動,也漸漸流露出了沮喪的氛圍。德國人消極應戰的想法暴露了,這令戈培爾感到非常的憤怒。11月5日,希特勒接見了德軍總司令馮·布勞希奇大將。與那些反對冒然進攻的高級官員一樣,布勞希奇也不贊成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對法國開戰。
  • 二戰時期,倘若德國元首不主動向蘇聯進攻,而選擇穩固歐洲會如何
    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始作俑者的納粹德國,他們在二戰中所做出的的抉擇,著實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戰爭的走向,乃至是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進程。眾所周知,在二戰的初期,德國綜合實力極其彪悍,各種「黑科技」的軍工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同時,他們憑藉著「閃電戰術」,依託著「鋼鐵洪流」,短短數月時間,就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氣焰可謂囂張至極。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如果強行和蘇聯開戰,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它們是扛不住的。 在二戰結束後,有人做過統計,二戰中,蘇聯共有4000萬多人參與過戰爭,僅1941年春,它們的步兵師就從1939年秋季的100個增加到198個,而蘇聯還組建了50個新的裝甲機械化師。到了1941年6月,蘇聯紅軍就有303個師。
  • 二戰結束時,美國有大量轟炸機航母和原子彈,為何沒向蘇聯進攻
    和其他國家在二戰之後的百廢待興不同,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還有數十艘航母,幾千架轟炸機沒用。很多人認為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的戰爭很快就會開始。然而美軍在兵力和武器都有大量優勢的情況下,卻沒有選擇進攻蘇聯,原因為何呢。首先美國並不是沒有這種想法,只不過和美國的戰略方向、處事風格都有很大偏差。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 二戰前,德國人對進攻波蘭信心不足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42字,閱讀約5分鐘二戰前,波蘭是歐洲的惡霸。新成立的蘇俄還比較弱小,但又不可能答應波蘭的要求,於是波蘭向蘇俄發起了進攻。1920年4月,戰爭一開始,波蘭突飛猛進,迅速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廣大地區,蘇聯紅軍一怒之下發起反攻,再次將戰線推進到華沙市區,但由於種種原因,蘇聯紅軍最終在華沙市區被擊潰。戰爭持續了兩年,此時雙方都不想再打了,於是談判開始了。
  • 從信心滿滿到必須賭國運,德國進攻蘇聯的準備到底是多麼糟糕?
    但實際情況是德國根本不了解蘇聯,完全是在希特勒的狂想和一堆自相矛盾的情報指引下,來了一次賭國運的進攻。一、狂人的計劃某個角度上來說,希特勒是個徹底的狂人,他曾經反覆強調他不會重複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的錯誤——即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戰。
  •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史達林防線和馬其諾、齊格菲、大西洋壁壘並稱二戰時的歐洲四大防線。這條防線一直修築到1939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能夠頂住德國的進攻,穩住戰局和這條防線是有很大關係的。此外,1939年,由於德國人在歐洲興風作浪,蘇聯感覺到了危險,所以蘇聯瘋狂向西擴張,侵佔了波蘭、芬蘭、羅馬尼亞等鄰國的大片領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並在新的邊界修築了堅固的莫洛託夫防線,並在邊境密密麻麻的擺了幾百萬軍隊。
  • 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二戰正式開始。之後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的波蘭。德國佔領了波蘭之後開始掉頭向北進攻,佔領了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
  • 二戰結束前的蘇聯真能打敗美國?只能說你想多了
    很多人好奇;如果當時的蘇聯和美國爆發戰爭,兩大強國誰能贏?一些人認為,由於蘇聯人在歐洲大陸佔有兵力優勢,蘇聯的鋼鐵洪流無人能擋,所以如果戰事爆發,蘇聯肯定會在短期內席捲歐洲,將美國勢力逐出歐洲,取得戰爭的勝利。也有一些人認為,美國的實力遠遠強於蘇聯,一旦戰爭爆發,失敗者肯定是蘇聯。那麼二戰即將結束前的蘇聯真能打敗美國?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當時美蘇開戰,蘇聯必敗。
  • 「紅色間諜」閻寶航:獲取德軍將進攻蘇聯情報
    閻寶航的經歷堪稱一部傳奇,他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的上層人士,真實身份卻是我黨優秀的情報工作者。他一生有很多卓越貢獻,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3次重大情報的獲取:1941年成功獲取德軍即將對蘇聯發起全面進攻的情報,使蘇軍取得了戰略上的重大勝利;截獲了日軍策劃偷襲珍珠港的情報;1945年,他還取得了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戰略部署。比起電視劇中唐國強飾演的英雄,真實的閻寶航更見精彩和傳奇。
  • 二戰德國為什麼要大量刺探日本的戰爭情報,施倫堡的報告說明一切
    施倫堡首先要求弗萊格在14天內提供一份報告,主要是瑞典各階層的政治人物活動狀況,然後,又布置他著手建立一個可靠而有效的情報網,旨在搜集瑞典共產黨的情報,以及有關蘇聯情報機關的活動情況。在施倫堡的授意下,不久,弗萊格陣營中的十幾個人,公開地宣布與弗萊格決裂,並設法又回到了他們先前的共產黨組織中。他們帶頭起勁地攻擊弗萊格,直到引起蘇聯人的注意。
  •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這是一個關於日本二戰「北進」「南下」爭議之問題。1.日本兩個軍官曾因蘇聯打架1941年6月22,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宣戰。二戰進入轉折點。此前一周,日本軍部收到德國方面的情報,有人決意加入德國,與蘇聯一同開戰,有人反對開戰。
  • 二戰中,隆美爾全權指揮進攻蘇聯,是否有成功的勝算?
    德國在二戰中被蘇聯擊敗,主要是因為蘇聯的戰爭潛力強大,綜合國力比德國更強。 在蘇德戰場上,曼施坦因的指揮能力絲毫不亞於隆美爾,然而曼斯坦因仍然沒能改變德國一敗塗地的結局。在蘇德雙方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下,德國在二戰後期的失敗已經無法挽回,並不是一個隆美爾所能改變的。
  • 二戰前德軍對進攻波蘭感到信心不足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
  •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人會認為蘇聯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放到日常生活中來看,這種思維就是想當老大必先出頭的邏輯。另一個原因是,德國的情報部門已掌握蘇聯即將入侵德國的重要證據。隨著德軍在西歐取勝,蘇聯政府也沒閒著,在德國擴張的同時,蘇聯也在世界各地謀取利益。早在1939年,蘇聯政府參與了德軍的計劃,與希特勒瓜分歐洲土地,這時的蘇聯就已經有重塑俄羅斯帝國的苗頭。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起二戰時期蘇聯空軍的飛機?
    其實這個「很少」也是相對而言,姑且不談我們國家和蘇聯曾有很深的淵源,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很關注蘇聯,喜歡蘇聯的武器,包括蘇聯在二戰時的飛機,對其了解也肯定超過西方國家的飛機。即使說真的喜歡二戰蘇聯飛機的人不多,喜歡德國飛機的人更多,那麼蘇德戰場作為二戰主戰場,那些名揚四海的德國飛機的戰績如何產生?如何計算?這些難道可以繞開蘇聯飛機?能夠對蘇軍飛機視而不見?
  • 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不打蘇聯,卻去招惹美國人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不打蘇聯,反而偷襲美國珍珠港?對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說法,認可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日本懼怕蘇聯,所以不敢打。但大家忽略的是,在二戰時期,自信心爆棚的日本,連美國都敢開戰,又怎會懼怕蘇聯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理順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各方的實力。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