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滁州西澗》中,清脆悅耳的黃鸝鳥聲,像極了天上仙音

2020-12-18 文化古詩朗誦

古人在詩中描繪有樹林野外的時候,往往都會寫到黃鸝鳥。黃鸝鳥比普通的鳥啼鳴聲更加的清脆悅耳,黃鸝鳥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動物之一了。詩人在春天、夏天、秋天的詩中都會將黃鸝鳥寫進去。黃鸝鳥雖然不屬於我國的四大鳴鳥之一,但是雄性的黃鸝鳥卻是鳴叫聲讓人聽了非常的悅耳。

唐代的詩人杜甫寫了一首後人一直流傳的詩,也是寫到了黃鸝鳥。當時是因為叛亂被平定,杜甫回到了成都的草堂,當時的他心情甚好,所以便將當時生機勃勃的景象寫了出來。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有兩隻黃鸝鳥正在翠綠的柳樹之間啼鳴,叫個不停,一行白露直直的往蔚藍的天空上飛去。

作者獨自一個人坐在窗戶的前面,可以看到西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積雪,而此時的門口還停靠著從東吳那邊傳來的可以行駛萬裡的船舶。

唐代的詩人韋應物在他去滁州擔任刺史的時候,期間作者非常的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所以當時便寫了一首詩,來描繪他認為這裡的美景的模樣。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作者最喜歡的便是在這生長的悠悠碧綠的野草了,還有遠處的樹叢裡面是不是會傳出來的婉轉啼唱的黃鸝鳥的叫聲,很容易讓人一時間忘記了身在此處,不想回去。小河裡面的春潮,現在還夾帶著昨夜傍晚下的暮雨,一起流淌的湍急。荒茫的野渡口,此時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隻小船還在悠悠閒閒的漂浮在水面之上,等待著有人來乘坐似得。

相關焦點

  • 滁州西澗古詩 《滁州西澗》精講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一、默寫《滁州西澗》滁州西澗獨憐_____澗邊生,上有____深樹鳴。________晚來急, ________舟自橫。二、判斷正誤。  1.《滁州西澗》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                    (     )  2.《滁州西澗》這首詩中描寫了草、黃鸝、春潮、小船等景物。
  • 小學語文古詩《滁州西澗》精講
    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的一條河流。 2、獨憐:獨愛,只愛。古詩中「憐」常為「愛」的意思,如「可憐九月初三夜」。3、野渡:郊野的渡口。橫:船隨意漂浮。
  •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滁州西澗》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①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②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③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譯文】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渡邊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唐詩經典之《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滁州西澗朝代:唐代作者:‍韋應物原文: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譯文及注釋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注釋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滁州西澗》知識點問題匯總
    古詩《滁州西澗》是由唐代詩人韋應物所作,這首詩被收錄在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的「日積月累」板塊,看似簡單的一首詩,在教學中,我卻發現了一些知識點問題。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首先就韋應物這個名字的讀音問題。
  • 必背古詩 |《滁州西澗》只是在寫景嗎?
    【賞析】大詩人韋應物在滁州做刺史時,經常到郊外散步,他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滁州西澗。詩人可急壞了,但看看四周沒處躲雨,索性,就欣賞一下西澗雨中的景色吧!因為這場雨,西澗的水勢開始上漲,水流也變得湍急起來。
  • 廣益小升初語文古詩詞考點解析:滁州西澗
    廣益小升初語文古詩詞考點解析: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詩裡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本篇為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所作。作者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滁州西澗》賞析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
  • 詩詞 | 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注釋】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 每日一首詩 | 《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滁州西澗》·韋應物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獨憐幽草澗邊生,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黃鸝深樹鳴。【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
  • 詩文典講詩詞-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是什麼意思?
    01原詩滁州西澗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春潮:春天的潮汐。04歷史背景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 每日一首小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在任滁州刺史時所作。滁州是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澗據說是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即今天的西澗湖,這首詩應該是作者遊覽到滁州西澗時所作的一首寫景入畫 小詩。韋應物,唐朝詩人,出身望族京兆韋氏,自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早年間曾豪縱不羈,橫行鄉裡。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韋應物流落失職,開始立志讀書。
  • 每日詩歌:今日有雨,今日有有詩——《滁州西澗》韋應物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古詩大意]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這是作者在滁州任刺史時,到西澗漫遊後作下的一首詩。不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寫得優美如畫,而且,含蓄地傳出行人待渡的悵惘心情。這首詩在寫西澗晚潮雨中景物時,特別要提到它的用意造詞之妙。單就詩人對「雨」字的表露為例,在一二兩句中,「澗邊」、「深樹」已多少帶出了晚潮的雨意。
  • 中國最具山水田園的詩-《滁州西澗》(用心去品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抒情詩。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玩至滁州西澗時,寫下了這首詩情畫意的詩。雖然描繪的都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渲染,卻雕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韻味十足的山水畫,其中蘊含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一種無奈與憂傷情懷!我獨愛這生長在西澗邊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機;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時傳來黃鸝的鳴叫聲,是那樣婉轉而悠揚。
  •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滁州西澗》教學知識點
    滁 州 西 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深樹:枝葉茂密的樹。詩意:最是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鸝在茂密的樹林深處婉轉地啼叫著。傍晚上漲的春潮伴著密密細雨。郊野的渡口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隻小船橫臥在水邊。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詩,描寫詩人春遊滁州西澗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恬淡的胸懷和憂傷之情。
  • 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滁州西澗》也就只有韋應物寫得出來了
    今天小編就帶你品味一下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滁州西澗》,快來看看吧!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次句寫黃鸝之聲卻隱黃鸝之形於深林之中,正可謂「只聞其聲,未見其形」。首句寫靜,次句寫動;首句寫近,次句寫遠;首句寫幽草,次句寫黃鸝;首句寫視覺,次句寫聽覺——此二句可謂相得益彰,天衣無縫。
  • 品讀《滁州西澗》,你所欣賞的風景或人,也就是你自己的寫照
    例如韋應物寫的《滁州西澗》,在他的眼中,唯有這邊的風景才入得了他的眼,合他的心意,他的寫照應該便是這山水田園的恬靜自然。《滁州西澗》意境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滁 州 西 澗》
    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