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到山西感受黃河邊上的往昔故事

2020-10-13 暢遊中原

千百年來,九曲黃河奔騰向前,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內一瀉千裡,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晉,抵達芮城縣風陵渡,繼而從西折東,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晉,奔騰而過的黃河水,給三晉大地留下了波瀾壯闊的美景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我們此次的沿黃河之旅在離開「三秦大地」陝西之後,一路東行來到與它相鄰的「三晉之地」——山西,感受黃河的每一次彎轉與跌落,追溯厚重歷史,體味黃河文化。


山西有首民謠是這樣唱的:「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裡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千古黃河沿著黃土高坡緩緩流過山西磧口時,河道驟然收縮,激流匯聚,水急浪高,暗礁分布,成為黃河上極為兇險的一處河段,於是,這裡就被稱為「磧口」。而我們此次在山西境內所要前往的第一站,便是這位於黃河之濱的「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古鎮


此次來山西之前,對於山西的古鎮之選,我們一開始是在平遙古鎮、青龍古鎮等那些知名且繁華的古鎮名單中猶豫不決的,對於這座在外地人眼中相對於來說並不十分出名的磧口古鎮是沒有加入備選名單的,但一個偶然的原因,在知道了磧口古鎮那些往昔歷史與新舊故事之後,才忽然意識到,原來,這座安靜且與世無爭的黃河岸邊小城,才是值得我們奔赴前往並細細品味的。

在前往磧口古鎮的旅遊大巴車上,車上的嚮導熱情的向我們介紹著關於這磧口古鎮的往事與歷史,從他口中我們得知,由於這裡水浪急湍的原因,所以自清代至民國的數百年以來,所有經過黃河河運的貨物,都要在磧口岸上轉陸運,就這樣,水陸交匯,這裡也就憑藉著黃河水運一躍成為了北方商貿重鎮,也曾富甲一方,也曾興盛一時。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繁華落盡,商賈離散,晉商的興盛造就了磧口,晉商的衰落也使得這樣一處曾經那樣繁華的小鎮永久的留存在了這九曲黃河之濱,沒有的當年的威風霸氣,一切看起來都已歸於平靜,還略微顯得一絲蕭瑟與頹廢。但當我們走進古鎮中的時候,長長的古街,幽幽的古巷,青磚灰瓦的小院,青磚鋪成的胡同和那些遍布的清代老建築,一片古風與古韻,讓我們感覺就像是又回到了那個晉商興盛的繁華時期。

走進磧口步行老街的時候,當我看到在這兒生活的人們如今依然守著不緊不慢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心想,這才應該是作為古鎮本應有的歷史韻味吧。街上還能偶遇到一些製作純手工紀念品的當地居民,或是擺個小攤,或是放個竹籃,邊製作便叫賣,雖然看起來稍微有那麼一點粗糙,但也確實質樸可愛,對於我這種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買些紀念品的人來說,便也就挑了幾個合眼緣的小物件,也就當做對此處的一個留念了吧。


滔滔黃河,帶著青藏高原的豪邁和內蒙古草原的芬芳,沿著晉陝大峽谷呼嘯出龍門,來到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運城,自北而來的黃河在這裡猛的向東一拐,徹底改變方向,從此像馴服的精靈,浩浩蕩蕩的向東流去。

離開磧口古鎮之後,我們一路向南行進,來到了山西省南端的運城,這裡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匯之處,是堯舜禹時期的故都,更是最早被叫做「中國」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悠久的文化歷史使得這座城市的美食也是匯集了豫、晉、陝三省之精華,每個城市都有一處屬於自身積澱的美食聖地,就像西安的回民街,廈門的中山路,武漢的戶部巷,運城當然也不例外,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伴著款款而落的夜幕,我們此行的美食打卡地,也就最終選擇了位於運城學院外的這條大學小吃街。

估計每一個大學旁邊,都會有這麼一條讓很多學生們懷念的小吃街吧!此時天色將晚未晚,正趕上學生們放學,鱗次櫛比的攤鋪、耀眼注目的燈光、熙熙攘攘的人群、露天桌椅、肉香、面香、燒烤香混著各種吆喝聲,最親切的感覺都在這裡。

夜晚的美食街似乎永遠都比白天更有人氣,整條街燈火通明,我們邊走邊吃,不住感嘆,眼前這種熱鬧歡暢的氣氛與景象果然不是沒有理由的,從晉北到晉南,幾乎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小吃在這裡都能夠找到,菜色多的讓味蕾都來不及反應。解州羊肉泡饃是運城這邊的傳統美食,與西安羊肉泡饃相比的話,它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泡餅,西安羊肉泡饃的餅大多都會切成丁,泡在碗裡會有膨脹感,但運城這邊的羊肉泡饃用的餅是現烙的死麵餅,泡在碗裡不會很快膨脹;北相羊肉胡卜也是一道運城特色,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胡卜是一種麵餅,配著以羊前腿肉、蔥、生薑、花椒等材料熬煮而成的羊肉湯,鮮而不羶,清香爽口;大盤雞雖然是發源於新疆,但運城大盤雞卻也不可小覷,它是在新疆版大盤雞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特色之後的改良版,運城大盤雞湯汁更多,土豆燉的更爛,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區別是新疆大盤雞是寬面,運城大盤雞則是壓制的圓麵條,也就是山西老鄉們口中所說的餄烙面。

當然,除了這些帶著煙火繚繞氣息的街頭美食之外,我們最不忘的必須是要尋跡一些方便攜帶的小吃特產作為美味留念了。始創於隋朝開皇年間的「稷山麻花」,有著山西餅點之王美譽的「聞喜煮餅」,山西十大名棗之首的「稷山板棗」,還有用芝麻、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10餘種原料精製而成「芮城麻片」,雖然雙手拎的東西多的已經走不動路了,但還是不願捨棄任何一樣,甚至還惦念著那些數不盡的本地特產,一樣都捨得錯過。


有人說:「來到山西永濟,知道鸛雀樓的歷史,也就知道了黃河的變遷;知道了黃河的變遷,同時也就會知道了鸛雀樓的興衰。」水與樓臺,相依相偎,詩意與歷史,在此合為一體,我們是在中午時分到達鸛雀樓的,雖然在此之前我從未到過鸛雀樓,但對於此地,心中卻更像是來看望一位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一般,並沒有那種初見的陌生感,這種感覺,或許是源於王之渙的那首《登鸛雀樓》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使得鸛雀樓遊客千百年來絡繹不絕,悠悠天下興亡事,多少樓臺煙雨中,一首詩因一座樓而起,一座樓因一首詩而名揚千古,樓存詩在,樓毀而詩不朽。來到鸛雀樓,看到它的第一眼,雖然心中早已知道斯樓已在七百多年前毀於戰火,眼前所見只是2002年新建的仿唐混凝土建築,但心中還是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覺,就當是給心中的詩意一個落腳點吧,我獨自登臨樓頂,試圖親身感受一場「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宏大氣象。憑欄遠望之處,見黃河古道阡陌縱橫,沃野千裡,我想,當年王之渙是否也是曾站在這裡,望黃河如帶,中華大地如此多嬌,表裡河山層巒疊嶂,才就此創造出了一首詩的不朽,也成就了一座樓的傳奇。

黃土群巒,大河九曲十八彎

唱響了船夫號子的嘹亮山曲兒

敲響了鑼鼓震天響的威風氣勢

呈現著最具代表的黃河自然景觀

孕育了獨具魅力的黃河民風民俗

演繹著最具山西魂魄的黃河人文精神


相關焦點

  •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將呈現盪氣迴腸盛大場面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強大向心力所在,春晚則是一場屬於全球華人的中華文化「年夜飯」,兩者的結合註定會產生奇妙的文化融合,彰顯更強大的文化自信
  • 山西黃河怎麼去?山西黃河到哪看?山西黃河玩什麼?
    2018年印發的《山西省黃河板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指出:要將山西黃河旅遊板塊建設成為「中國·山西黃河精品旅遊帶」和「世界大河文明山西旅遊目的地」。山西黃河,這次真的要你好看!那麼問題來了——山西黃河怎麼去?山西黃河到哪看?
  • 黃河音符 奔騰而出
    參與本次展演展播活動的劇目為黃河流域9省區優選劇目,包括交響樂、民樂、話劇、音樂劇、交響詩、舞蹈史詩等豐富的藝術門類,凝練了具有流域特色、區域特色的多樣化文化元素,從不同側面詮釋和演繹著黃河故事,展示了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
  • 組圖:從小浪底到三門峽大壩,從壺口瀑布到函谷關,頌黃河
    黃河,像—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岭;橫跨寧夏、 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黃河,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站立於亞洲平原之上,用那巨人的身軀築成我們華夏民族天然 的屏障,從古至今,有多少祖國的英雄兒女,在黃河邊上,趕走了侵入我國的外敵。黃河,又像一座巨大的自然工廠,向著祖國大地,伸出千萬條鋼鐵一般的臂膀,用黃河之水,滋潤著華夏的每一寸土地,為祖國的生態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詩文典學詩詞-《浪淘沙·其一》黃河為什麼叫「九曲黃河」?
    02故事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黃河的形狀就像一個「幾」字型,彎彎曲曲的從青藏高原流下黃河的這種奔流不息的氣質,跟詩豪劉禹錫特別匹配,劉禹錫總是一副豪情萬丈的樣子。他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參與「永貞革新」得罪了當時掌權的宦官太監,被貶到了偏遠的南方,直到23年後才重新回到當時的大城市洛陽,黃河就在洛陽的旁邊。
  • 黃河九曲第一灣|與時間共飲芳華杯中酒
    來到黃河九曲第一灣,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歲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簡介:黃河進入四川,因地理條件,形成蜿蜒曲折,草潤風清的形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波鱗片片,疾風拂面,其博大,其壯觀,使人頓生頂禮膜拜之衝動。
  • 碧波彎彎的母親河,九曲黃河第一灣,你有感受過嗎?
    如今還有多少人還記得黃河的魅力呢。今天我們來講講九曲黃河的第一灣,來到這裡聽她講述歷史的滄桑故事,看她偉岸的身軀養育著周圍的碧草白羊。你只需要坐在她的身旁,安靜的聆聽她對你講述歷史的故事。到母親河來,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舒心自在,找到久違的快樂。
  • 觀黃河美景,感受古老黃河文化,來這就夠了
    千百年來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在山西境內一瀉千裡、呼嘯奔騰而過感受黃河文化打卡「0km」標誌文化驛站到「東徵村民宿內景 馬海明/攝想感受革命歷史紅色文化
  • 原創H5「黃河大合唱」——九省區媒體聯動展現全景黃河
    點擊圖片觀看精彩原創H5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聯合大河報、西海都市報、封面新聞、掌上蘭州·蘭州晨報、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北方新報、山西晚報、三秦都市報、閃電新聞,共同唱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
  • 盛世黃河中國行:黃河九曲第一彎是怎麼來的?
    四川黃河流域面積幹流135公裡,較大支流5條,海拔1360米—5500米,主要流經阿壩縣、紅原縣、若爾蓋、松潘和甘孜州石渠5縣。四川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和黃河有關的景點有若爾蓋的養鹿場、太陽湖、白窪寺院、達格則寺院、降扎溫泉、巴西會議舊址、黃河九曲第一彎、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河九曲第一灣和諾爾蓋的養鹿場。
  • 九曲黃河奔流不息,「黃河之最」你知多少?
    黃河,文明起源地,中華母親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千百年來,九曲黃河奔流不息,時而蜿蜒盤旋,時而呼嘯奔騰,給祖國大地留下了波瀾壯闊的美景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那麼,關於黃河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 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九曲,據《初學記》引《河圖》載:「河水九曲,九九千裡,入於渤海。」寫出了黃河河道極其曲折。我國歷來就有黃河九曲的說法。正所謂「一瀉長江東流去,九曲黃河天上來」。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揭曉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獲獎作品展示一等獎(2名)題黃河自西來以出崑崙,漉古淘今,九曲涵容華夏史;向東去而歸渤海,濟人利物,千秋浩蕩母親河。——江西 鍾 宇【簡評】黃河之巨量內涵,令題寫難以把握尺度。此聯精到之處乃從黃河之源起著筆,終點收筆。
  • 九月九日,沿黃九省區記者齊聚山東向九曲黃河出發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總人口4.2億,佔全國30.3%;地區生產總值23.9萬億元,佔全國26.5%。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 偶遇黃河九曲一壺收,壺口瀑布詠嘆調
    縱橫300米寬的黃河水,被兩岸驟然束縛滾滾東去的河水,被兩岸的地貌轄制,驟然變窄,近50米的落差,讓黃河水猶如從傾倒的壺口奔騰而出,撞擊在兩側的山崖上,聲如驚雷,激蕩河谷。波濤洶湧的河水,轟隆向前沿著河岸向前,從不同角度感受著黃色瀑布的震撼。
  • 九曲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流域九個省,誕生了很多旅遊景點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母親河。到過金城蘭州的人,到黃河岸邊,可以看到黃河母親雕像,很慈祥,很暖心。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發源,經過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還有河南,山東,一共九個省,蜿蜒流淌5464公裡,最後注入渤海。這就是高楓《大中國》唱的,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還有珠穆朗瑪峰兒是最高山坡。
  • 那年,我在內蒙古高原上看黃河
    九曲黃河,濁浪滔天,奔騰而來。對黃河,從小就有一種莫名的崇敬。在小學課本中知道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一曲《黃河大合唱》中聽到了黃河的怒吼。黃河是粗獷豪放的,更是深厚凝重的,因為她不僅是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鳥瞰泰山秋色 名山人文交相輝映
    編者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上跑汽車下通地鐵 濟南「萬裡黃河第一隧...
    ,奔流到海不復回。山東是黃河最後流經的省份,在東營黃河入海口,九曲黃河滔滔東進,經千萬裡壯闊迂迴,匯於大海。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讓這裡擁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裡孕育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
  • 在壺口瀑布,奔騰汽車開啟黃河大合唱
    答案並不複雜,因為黃河到達壺口時候,寬闊舒緩的水面被峽谷阻礙,河床寬度從幾百米驟然收縮到幾十米,滾滾河水從寬度只有幾十米的壺口傾瀉而下,衝入河底的奔騰激流之中,緩慢流暢的河水驟然變得激情咆哮,形成著名的壺口大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