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郊區人還記得當年的綠皮火車嗎?站站停的市郊鐵路要回來了!

2021-01-10 前川公子

年紀在35歲以上的黃陂和江夏人,應該都聽說或者搭乘過當年京廣鐵路的站站停綠皮火車吧。

在上世紀京廣鐵路還沒有提速之前,黃陂的祁家灣、橫店和灄口火車站每天準時有綠皮客運列車停靠,小編模糊記得其中一趟往返的列車是廣水-江岸的區間車,早上從廣水始發,黃昏時從江岸返回,除了搭乘黃陂這三個地方的人進出漢口外,主要還方便大批菜販子坐火車去漢口販售。

聽人說,那時候火車站是隨便進出的(不存在啥AN檢),菜販子先只買車票,上車後有乘務員會過來,按照一擔籮筐多少錢額外收費,同時也查普通乘客的火車票(那年頭逃票行為司空見慣),車廂裡,普通乘客和菜販子和諧共處,其樂融融(有的車廂甚至直接拆除一半座椅以方便菜販們的籮筐擺放)。

那時候的鐵路,真的做到了以人為本!

相信江夏區京廣鐵路沿途有站的幾個鎮情況也和黃陂差不多。

市郊鐵路和地鐵以及城際鐵路的區別

自從京廣鐵路火車大提速以後,黃陂祁家灣、橫店和灄口的火車站就喪失了客運功能,黃陂人要坐火車只能去市區幾大站點了。

最新消息裡,鐵道部門剛剛發布《市域(郊)鐵路設計規範》,建議和鼓勵特大城市在其郊區修建和城際鐵路以及地鐵不同的市郊鐵路,給郊區人民提供另外一種出行選擇。

小編看了一下設計規範,裡面的亮點確實不少。

首先,市域(郊)鐵路、城際鐵路、地鐵屬於三種不同功能定位的軌道交通系統,按服務範圍來排列的話為: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地鐵。按主要特徵來區分,城際鐵路主要服務城市群的商務、探親、旅遊等客流;市域(郊)鐵路主要服務都市圈,以通勤客流為主;地鐵主要服務於城市中心城區短距離通勤出行、城市內部交通問題。

這個劃分方法和我們現有的看法略有區別,我們一般的看法裡,城際列車是商務和探親旅遊客人,地鐵則是通勤為主,新的市郊鐵路插入後,郊區包括都市圈的通勤就是市郊火車的事了,地鐵範圍則限定在都市建成區以內。

換句話說,武漢四環以內才應該修地鐵,四環以外其實都該修市郊鐵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地鐵車廂內座位很少,大部分人需要站立乘車,20分鐘以內都還可以接受,超過20分鐘站著乘公交就是折磨了,四環外以外的區域,進城的時間基本都在30多分鐘以上,高峰期需要站著的時間太長,而市郊列車是有座位可以讓大部分人坐著的。

市郊鐵路其他方面

市域(郊)鐵路站間距介於城際鐵路和地鐵之間,平均站間距在3km左右,設計速度100km/h~160km/h之間。

站距大,速度快,市郊鐵路進城的速度比地鐵還快

互聯互通方面,市域(郊)鐵路既可獨立運行,也可以根據需求與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跨線運行,減少換乘。

市郊鐵路使用起來靈活多樣。

規定新建線路初期尖峰時段列車運行間隔不宜大於10min,平峰時段不宜大15min;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尖峰時段列車運行間隔不宜大於15min,平峰時段不宜大於30min。

高峰期運行間隔雖然比地鐵時間要長,但考慮到市郊列車經過的地方人口數量,10分鐘的發車間距也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市域(郊)鐵路既可組織「站站停」,也可組織「快慢車」運行,滿足多種乘客的出行需求。

上下班高峰期間實行大站快停(重要的工業園區,大的城鎮才停靠),平峰時段則站站停。

黃陂需要幾條市郊鐵路呢

為何要修市郊鐵路?原因或許有三個:這是發達國家城市發展證明了的方向,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市區三環內人太多(適合經商),太嘈雜,汽車尾氣太濃,所以中產階級往郊區遷移是必然之路(武漢有中產階級嗎?似乎還沒有,雖然部分人很有錢,但並不是有房有車就是中產,當你還在為生存奮鬥的時候,你只能叫自己打工人,中產階級,是一群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所謂上班8小時,下班去釣魚)

同時,中國人口往大城市聚集的態勢也非常明顯(三四線城市人口會越來越少,一二線城市人越來越多,人越多,賺大錢的機會才越大,每年畢業的8、900萬大學生,除家裡有礦或者有關係的,大部分人會選擇留在或者去往大城市),武漢的目標是要達到2000萬人,現在只有1200萬,這將要招進來的800萬人絕大部分都會生活在郊區,所以需要提前給郊區規劃好軌道交通設施。

第三,黃陂的幾十萬農民裡,很多人眷戀故土,他們希望工作在漢口,生活在老家,這個要求只有市郊鐵路才能滿足。

▼我們的下一代,也有希望住上這樣的郊區房子

小編個人認為,黃陂起碼需要一條市域鐵路,起點可以位於天河機場樞紐,沿繞城高速往北鋪設,到前川以後沿木蘭大道北上,這條線路的好處是可以利用現在繞城高速兩邊無法開發,只能建綠地的規劃建設地面鐵路,前川以北,非城市建成區,鐵路在地面走對黃陂北部交通的割裂情況不算嚴重。

這條鐵路的缺點在於終點只到天河機場,進市區還需要轉乘,其便捷性就不如終點設在漢口北站,但設在漢口北站,修建鐵路由會佔用很多建設用地。

對於江夏來說,山坡也急需建設一條通往光谷的市郊鐵路。

你歡迎市郊鐵路的修建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讓人懷念的綠皮火車又回來啦
    7053次小火車10月1日火車票已經開始發售。本報見習記者 李洋 攝      本報9月17日訊(見習記者 李洋) 還記得那輛讓無數淄博人留戀的綠皮小火車嗎?  記者從從鐵路部門獲悉,經過一個多月的停運改造,辛泰線將從10月1日起恢復運行。  17日,記者從12306網站看到,已經可以預定淄博-泰山的7053火車車票。隨後記者從火車票代售點購買了10月1日的7053次的車票。票價跟原來沒有變化,還是11.5元。
  • 英語熱詞:你還記得當年的」綠皮火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你還記得當年的」綠皮火車「? 2014-10-17 11:09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坐綠皮火車旅行曾是許多人珍藏的美好回憶。鐵路部門今年底將給列車重新刷上綠漆,滿足一代人的懷舊情懷。
  • 孩子都沒見過的綠皮火車!周末值得去體驗
    高速鐵路現在成了許多人出遠門的新選擇,現在坐火車的體驗簡直要比以前好很多。其實周末現在有個更好的周邊遊交通方式,那就是火車出行,很多人其實還沒想到。特別是在一些小火車站,坐上綠皮火車,慢慢地晃到郊區,順便欣賞下沿途的山水風光,不失為一種引人遐想的周末放鬆方式,很多孩子甚至還沒見過綠皮火車,不妨帶孩子也去感受一下以前的歲月痕跡。多久沒坐過綠皮火車了?有沒有一點想念?
  • 百年老站,綠皮火車
    北京南站始建於1897年,最初命名馬家堡站,1902年改稱永定門站,1988年正式稱北京南站,2006年老站拆除,2008新站投入運營。北京新南站建好後,有一次從上海回北京,一千多公裡,5個小時就到達北京新南站,讓人讚嘆,速度真是快呀。
  • 中國有一趟全程免費的綠皮火車,只停5個站,有經過你的家鄉嗎
    高鐵雖快,但高昂的費用不是所以人可以承受。因此,綠皮火車雖慢了許多,但也有它存在的意義。綠皮火車價格相對高鐵便宜不少,對於生活艱難的大多數人,它是首選。最近發現我大中國竟然有一趟火車全程都是免費的。大家知道這趟綠皮火車是在哪裡嗎?這趟火車位置處於湖南,出發點為郴州,終點為宜章縣。
  • 很多人不知道周末可以這麼玩!北京火車周邊遊,帶孩子看看綠皮車
    高速鐵路現在成了許多人出遠門的新選擇,現在坐火車的體驗簡直要比以前好很多。曾經的普通綠皮車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其實周末現在有個更好的周邊遊交通方式,那就是火車出行,很多人其實還沒想到。特別是在一些小火車站,坐上綠皮火車,慢慢地晃到郊區,順便欣賞下沿途的山水風光,不失為一種引人遐想的周末放鬆方式,很多孩子甚至還沒見過綠皮火車,不妨帶孩子也去感受一下以前的歲月痕跡。
  • 坐著綠皮火車 告別清華園站
    原標題:坐著綠皮火車 告別清華園站秦素榮說,自己在北京的知春裡附近做了6年服裝生意,每次都是從清華園站坐這趟車直接回老家,很方便,一年要回去10多次。她買的是到二道溝門站的車票,票價14元,路上要花6個多小時。「別看這車上平時人不多,到了過年的時候,還是很擠的。」秦素榮說,那個時候在家買不到來北京的火車票,只能每人花100元車費拼車回北京。
  • 湖南最美綠皮火車,票價一元一站,穿越山林的一道風景
    高鐵出行已經成為很多人外出的一種選擇,現在的年輕人對綠皮火車幾乎沒有印象了,但在上個世紀綠皮火車卻給一代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今天,在中國的一些偏遠山區,綠皮火車依然在緩慢穿行,有時候,慢也是一種情懷。在湖南懷化就還有這樣的綠皮火車,沒有空調、沒有軟座和軟臥、逢站就停,為沿線的菜農、果農、居民、鐵路職工和學生慢下來,它們是一個時代的記憶。7272次列車,每天往返於懷化和梅江之間。沿途經過13個站,全程178公裡,最高票價11.5元,最低票價1元。沿線經過的地方大多經濟都比較落後,交通也不方便,沿線的鄉民主要靠販賣水果為生。
  • 大興安嶺綠皮火車,哪站是你的回憶?
    綠皮火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人的集體記憶,坐在綠皮火車上,經過長時間的等待,把心裡的波瀾沉澱,然後只留下一種期盼,最純粹的,最簡單的,而這一過程,是現在飛速發展下的各種高科技遠遠達不到的效果。
  • 南寧將迎3條市郊鐵路!你會選擇市區上班,郊區居住嗎?
    近日,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南寧市市郊鐵路大塘線預可行性研究項目比選公告》,加上此前公布新建的機場線、武鳴線,南寧市民將迎3條市郊鐵路,這些片區的居民可實現市區上班,郊區居住!
  • 這列載著孩子的綠皮火車,他們守護了整整15年
    到站了再目送孩子們遠離鐵路沿線回家劉柯是執行這項任務的第八任鐵路民警這件事他和前輩們已堅持了十五年人多時,護送幾十個孩子人少時,只有十幾個、甚至幾個孩子但無論寒暑他們風雨無阻這些年通道警務區的鐵路民警換了一任又一任但「護路隊
  • 跟著綠皮火車去旅行,這些有生之年要去一次的小火車站
    現在的人忙著生存,忙著生活,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去進行一次旅行,一次直達心底的旅行。也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坐著綠皮火車去旅行,在很多人眼中綠皮火車是存在在歷史當中的,但是其實很多的人心裡都有一個乘著火車順著鐵道去旅行的情懷。
  • 從綠皮火車到高鐵
    鋼筆畫/朱亞文 綠皮火車是幾代人的記憶。 上世紀80年代,江蘇有兩條主要的鐵路線——京滬線、隴海線,軌道上跑的都是綠皮火車,分為普通客車、直達快車和特快列車。普通客車逢站必停,幾乎每過10公裡就會停一次,一停就是幾分鐘,從連雲港到蘇州,800公裡路程大約要跑上將近一天一夜。 綠皮車基本上是大家長途交通的唯一選擇,買票很難,有時甚至不得不從車窗爬上爬下。
  • 以前春運必坐的綠皮火車要沒了 人擠人的車廂有過滿滿人情味
    北京通往廣州的綠皮火車1985年,攝影師Aad van der Drift拍下了中國鐵路標誌性的綠皮火車,深綠色的車身,便宜的票價,你還記得坐過的綠皮火車嗎?鐵路邊的攤販綠皮火車上還能看到乘客的小買賣,農民們背著籮筐上火車,東西可以賣些給車上的乘客。
  • 坐大興安嶺的綠皮火車,K4181海拉爾-根河綠皮火車記實錄
    偶然遇見的一次下雪還是在金林的鐵路上走著。 綠皮火車承載的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一些懷舊人的情懷,但是它更是在 中國 很多小城市裡大家的生活方式, 比如 住在金河的父母要乘坐4181去給孩子開家長會,阿龍山的大哥要帶著壞的電腦去 根河維修,在冷極村開客棧的大姐每天早上9點乘坐4181去 根河 採購買菜.,在 東北 行駛的綠皮火車依舊靠著人力燒煤供暖。
  • 綠皮火車故事會:遠方除了遙遠真的一無所有嗎?
    當是時,正逢神朔線招國鐵司機,張軍又返聘到神朔線開起了貨車,運起了他當年燒過的煤。張軍的家神木就是起點。離開這麼多年,火車已經發生了更多改變,張軍的生活也漸漸好起來。作為一名火車司機,他的待遇有所提高,「不然年輕人誰還開火車呀?」 神朔線沿線比較偏僻,沒有太多花錢的地方,張軍開火車賺來的錢可以攢著回家時用。現在張軍有了存款,買了房子,就是工作太忙,還沒有時間。
  • 【故鄉情事】綠皮火車(散文)
    那趟綠皮火車,速度很慢,停站很多,一路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載著我和小夥伴們,去追尋我們的青春夢想。中考之後,我考上省城的學校,又是綠皮火車,帶著我走出小村,去到那個嶄新的世界。那是第二次坐火車。我們沒有買到白天的票,只得乘坐凌晨3點的慢車,還是站票。睡眼矇矓中上了車,車廂裡很擁擠,我和父親一會站在連接處,一會倚靠在別人的座位後面,後來乾脆一屁股坐在過道上。
  • 追火車的人:乘最慢的綠皮火車,去最美的小火車站
    阿爾山站所處的那條鐵路白阿線,和臺灣省的平溪線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原本都為侵華日軍擄掠當地礦產資源所修建的鐵道線。到了今天,也都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代表性的「景觀鐵路」。不過相比平溪線的如雷貫耳,白阿線顯然很是寂寥。哪怕人丁相對興旺的阿爾山站,也要拜她身後的「國家森林公園」所賜,才能吸引遊人到來。
  • 綠皮火車充滿回憶,全程23個站只要11.5元,不過速度是真的慢!
    坐火車和高鐵旅行是大多數人的首選,但說到最慢的火車,大家可能會想到綠皮火車。這是老一輩的記憶,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就像90前後出生的人,基本都坐這種老式的火車。在山東,一種仍然使用內燃機系統的古董級列車迅速流行起來,可以說是中國最慢的列車。23站全程僅11.5元就吸引了大量遊客。這輛名為7053的綠皮火車行駛在山東省淄博市和泰安市之間,通常需要6個小時。
  • 中國到底哪裡的綠皮火車小站最好吃?
    而老站的遺址,就坐落在月臺最南端。▲ 靜海交通便利,京滬鐵路貫穿城市而過,每天都有數對列車在靜海站停靠。走過長長的月臺,仿佛穿越了層層時空,拂去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塵埃。在那個年代,京滬鐵路還不叫京滬鐵路,她的前身是縱貫南北的津浦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