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牛腩餐廳,是中國一家「輕奢餐」餐飲品牌。公司開始對外營業時間為2013年5月20日。雕爺牛腩在北京一共開了7家店。2015年9月,雕爺牛腩的營業額突破6000萬元,最高翻臺率為8.68桌。
雕爺,原名孟醒。雕爺準備做牛腩的時候,已經是淘寶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的董事長,漂網董事長。和所有借中國自由市場之力崛起的商人一樣,雕爺在找到了生意模式,確定市場地位,擁有穩定現金流和發展速度之後,陷入了迷茫之中。
雕爺十分喜歡吃牛腩,有一鎰去香港,跑去一個知名的小館子「九記牛腩」吃牛腩,覺得很好吃,他禮貌地詢問店家是否考慮到大陸開一家店,老闆拿出計算器敲了一個數字,10億元。老闆說:「你給我這個數字,我就去開」。雕爺說到這一段的時候情緒激昂,若是1000萬元,說明對方還有誠意,10億元分明是在耍人。
回到酒店,雕爺立刻打電話要求註冊「雕記牛腩」,後來發現該商標已經被人註冊,於是改為「雕爺牛腩」。
接下來就是正常的邏輯:哪裡的牛腩最好吃?牛腩這個字都來自粵語區,自然是香港。香港燒咖喱牛腩的師傅裡誰最牛?自然是廚神戴龍。一提到戴龍,大家自然會想到,被香港媒體多次報導的澳門賭王何鴻燊花5000港幣吃了一碗戴龍親手做的「皇帝炒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戴龍一生,兩道菜最為得意:「皇帝炒飯」和「食神牛腩」。這兩道菜,除何鴻燊外,李嘉誠、霍英東等港島巨賈名流都深深鍾愛,多次請戴龍到府上親做——就連1997年香港回歸當晚的國宴,因為戴龍是首席行政總廚,這兩道菜也出現在當時國家領導人的面前 。
雕爺找到了食神戴龍,詢問對方,「我們怎麼才能開一家超過「九記牛腩」的餐館」?戴龍哈哈大笑,說:這也太簡單了吧。於是雕爺連店面都沒有看,就從周星馳的電影《食神》中的原型人物,香港食神戴龍先生手中以「一張中獎後的彩票」——500萬元的價格買斷了其牛腩秘方。
在發布會上,戴龍親自燒掉了自己留存的牛腩秘方,表示從此世間擁有秘方的只有一人。不論真假,話題性十足。
試想一下,有幾個人吃過用500萬元的秘方做的飯?在我們的身邊,有無數的餐廳,但是花500萬元的價格購買一個秘方的餐廳鮮有所聞。此時雕爺牛腩擁有了一個話題。
此外,雕爺牛腩還製造了韓寒夫婦就餐被拒、12歲以下小孩不得入內,說廣東人這邊的味蕾沒有打開等爭議性話題,也達到了營銷的目的。
鼓吹用網際網路思維來改變餐廳的鼻祖,彼時,也隨著營銷熱度的降溫,人們紛紛回歸到餐廳本質上,顧客吐槽太貴,不好吃。
短短幾年時間裡,雕爺牛腩就變得門庭冷落,甚至開始關店,而雕爺本人也被踢出了股東名單。
自此,雕爺牛腩和雕爺分道揚鑣,第一代網紅餐廳就此落幕。
餐飲終歸是內容為王的業態 ,呈現給消費者的,是產品和體驗的融合,是技術與藝術的共舞。在這背後,是獨特的經營理念,成熟的供應鏈,嚴格的員工培訓,還有適時的新品研發。
網紅餐廳終歸是餐廳,擺脫不了餐飲的本質。沒有藝術,技術將失去魅力,但沒有技術,根本談不上藝術。如果把營銷當成實力,把噱頭作為目標,那麼餐廳只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空空如也。
撇去流量的泡沫,童話也可能變成變成真正的人間好故事。讓流量的歸流量,產品的歸產品,網紅才能長紅,黑馬才能稱王。
加上,如今年輕人開始報復性存錢,消費觀念更加保守,新奇的營銷體驗越來越難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餐飲人還是扎紮實實地做好基本功,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