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姍
據《日經亞洲評論》等多家日本新聞媒體於25日報導,美國快時尚公司「Forever 21」將在10月底退出日本市場。
《日經亞洲評論》援引該公司相關人士的話稱,品牌將關閉日本14間門店,並計劃關閉日本直營電商渠道。目前,「Forever 21」的日本店和電商渠道開始打折清倉。
2009年春天,「Forever 21」在東京原宿開設門店,宣告正式進軍日本市場。2010年4月,該品牌在東京銀座開設亞洲首間旗艦店,之後逐漸在橫濱、福岡、大阪等日本其它城市擴張零售版圖。
「Forever 21」進入日本市場的時間正值快時尚行業高歌猛進之際。瑞典快時尚集團H&M在2008年率先「Forever 21」進入日本市場。
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讓「Forever 21」力有不逮,公司從2017年開始收縮日本的營運規模,先後關閉了東京銀座旗艦店和原宿首店。
今年對於「Forever 21」而言異常艱難。在過去數月,「Forever 21」先後撤離臺灣、香港和大陸市場。
9月23日,「Forever 21」關閉了香港最後一間門店,而此時距離該門店的租約到期還有四年。「Forever 21」在2017年關閉了品牌位於香港銅鑼灣的旗艦店。
早在今年3月,「Forever 21」宣布關閉位於臺灣的所有門店。今年4月,「Forever 21」傳出撤離中國大陸市場。該品牌位於上海淮海路、南京東路和晶品購物中心的旗艦店,以及位於深圳和北京的門店先後開始清倉甩賣,並在稍後關門。而品牌直營的中國大陸電商平臺,以及天貓旗艦店也先後停止運營。
Forever 21此前在上海的南京東路店大規模撤離亞洲重要市場標誌著「Forever 21」的加速墜落。8月底,多家美國財經媒體報導,債務高達5億美元的「Forever 21」正在考慮申請破產保護以解決流動性問題。
事實上,由於全球多地市場出現連續虧損、債務積壓等問題,「Forever 21」在過去兩年已經關閉了全球多個市場的門店。這與「Forever 21」此前的全球市場戰略截然相反。
該品牌此前預計,到2017年公司市值將達到80億美元,併到2020年前在全球新開600間門店。但事實上,2016年前後也是全球消費行為快速變化的時期。隨著千禧一代逐漸成為時尚消費的主力軍,在線購物蓬勃發展,傳統實體店的客流量大幅度減少。
但「Forever 21」顯然對這一變化的市場認知不足。該品牌的新增實體店的策略在2016年仍在繼續。全球零售門店的粗放式擴張、沒有及時意識到在線零售渠道的重要性,加上「Forever 21」為人詬病的「質量差卻定價貴」等問題,讓Forever 21迅速失去核心客群,在於H&M、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據公開數據顯示,「Forever 21」在2018年全球銷量下滑20-25%。擴張渠道的成本繼續增加,銷量卻持續下滑,「Forever 21」的財務壓力激增。
Forever 21位於美國紐約的一間門店根據彭博新聞報導,「Forever 21」的公司顧問一直在爭取一份能為該公司提供約7500萬美元的破產貸款計劃,以確保公司在申請破產保護期間仍能夠繼續運營。
而根據最近的一篇來自《洛杉磯時報》的相關報導,知情人士稱,在重組計劃中,「Forever 21」正在討論給予該公司最大的兩個房東一定股份。
事實上,「Forever 21」目前是美股Simon房地產集團和Brookfield房地產合作夥伴有限公司的最大租戶之一。「Forever 21」有99間美國門店的房東是Simon房地產集團,大多都位於城市購物中心內。
「Forever 21」大舉關門意味著美國傳統零售業的進一步惡化。根據投資銀行瑞士銀行一份調查表示,美國目前已經關閉了15000間商店,未來可能再關閉75000家。
這些衰敗的時尚零售業者的共性都在於無法及時跟上快速變化的消費行為從而有效的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零售渠道,並升級線下的零售體驗。全球零售業的洗牌正在加劇,而只有適者才能生存。「Forever 21」再次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是永恆(Forever)的。